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盘显著退变与脊髓型颈椎病节段性不稳的关系及其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椎间盘显著退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前动态X片和MRI,了解颈椎不稳和脊髓压迫的相关因素,随访观察前路和后路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显著退变椎间盘的上方相邻椎体不稳率71.4%,明显狭窄椎间隙及上方相邻椎间隙处常存在明显的脊髓压迫。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或后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分别为60.8%和57.1%,优良率分别为88.5%和81.3%。结论:显著退变椎间盘的上方相邻椎体有失稳倾向,脊髓压迫存在静态和动态压迫因素,手术应采用前路多节段减压融合固定或后路椎板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讨论前路减压并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选择指征。结果全组病例手术疗效满意,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施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关键。脊髓单节段或两个节段受压者,选择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多节段脊髓受压者,选择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方法】对28例行单节段或双节段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MRI进行评价,以颈椎矢状正中位T2加权MRI分析融合节段相邻及间隔运动节段硬膜囊受压、椎间盘高度和椎管矢状位直径的变化,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析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结果】16(57%)例病人出现新的硬膜囊受压,其中轻度7例(25%)、中度6例(21%)、重度3例(10.71%),大部分(10例)病人硬膜囊前后受压。而间隔节段只有2例轻度和1例中度(占10.71%)硬膜囊受压,无重度受压。与术前比较,上位相邻节段椎管直径平均减少1.93mm(P<0.01),下位相邻节段平均下降1.34mm(P<0.01)。【结论】MRI资料显示单节段或双节段前路颈椎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其中部分病人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和指征,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估颈椎前路开门手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应。方法从手术方法构想、解剖学和生物力学基础、手术客观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颈椎前后路开门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前路撑开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客观优势:①能有效切除退行性变的间盘组织和致压物。②能明显扩大颈椎管的有效容积,消除脊髓病态受压的压应力。③可以使颈髓前移,更符合人体颈椎的生理前突。结论颈椎前开门手术减压彻底,可以有效地扩大椎管容积,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不同手术方法,以提高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3年来行颈前路及后路手术的32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43例;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术111例;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75例。采用JOA评分,分析患者术后改善率。【结果】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内固定、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改善率分别为81.4%,83.3%,77.2%。【结论】合理的选择手术方法,可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改善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8例,良2例,无效1例;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结论;一期后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为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椎前后路联合减压、AO颈椎前路带锁钢板(cervical spime locking plate,CSLP)在治疗复杂颈椎损伤伴颈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例椎体爆裂性骨折、椎板骨折合并颈髓损伤,5例颈椎脱位复位失败,3例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4例陈旧性颈椎脱位伴截瘫或不全截瘫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同期减压,前路植骨,CSLP内固定。结果 本组25例患者经6—37个月,平均18个月随诊,植骨块在术后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松动、螺钉松动等并发症。颈椎生理曲度良好,颈椎稳定性良好,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对于某些复杂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单纯前路或单纯后路的治疗效果均不令人满意,采用颈椎前后路同期联合减压可以一次性彻底解除脊髓前后方受压,对于由此而引起的颈椎不稳,可采用颈椎前路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来解除,CSLP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其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融合率高、手术操作安全可靠。手术适应证为: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椎板骨折;颈椎脱位复位失败;陈旧性颈椎脱位;颈椎椎体骨折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颈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9.
宋贵武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828-2829
目的 探讨前后路联合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方法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30例,实验组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加前路减压并钛笼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仅行后路颈椎开门椎管扩大术.脊髓功能采用 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术后JO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可达到椎管充分减压,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效果优于单纯后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颈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骨性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骨、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术中,植骨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骨块后移可致颈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嵌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39例为前路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成形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34例为后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及自锁钛板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4年,植骨融合时间为13周,无植骨骨块滑脱或塌陷,未见钢板、螺丝钉断裂、松动等。按Odom法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0.5%。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髂骨块植入椎间隙、自锁钛板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颈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探讨其在治疗多节段退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1例行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节段退变(≥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Odom’s法和JOA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定,以颈椎X线显示融合区骨小梁的形成,屈伸位融合区无活动作为植骨融合的标准。结果术后随访2月-48月,平均13.5月,有效率为97.10%(234/241),优28.63%(69/241),良54.36%(131/241),可14.11%(34/241),差2.90%(7/241);JOA评分:术前平均8.4分,术后平均14.8分;植骨融合率93.36%(225/241),植骨于10-24周达骨性愈合,平均14周;颈椎生理弯曲接近正常者28.87%(70/241),生理弯曲减弱49.25%(120/241),曲度消失17.26%(42/241),反曲4.52%(9/241)。结论前路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主要问题是颈椎生理曲度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背景: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病患者通常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但对于多节段颈椎病手术方式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前路"杂交式"减压即单椎体次全切联合椎间盘切除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资料,均选择前路"杂交式"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ZEPHIR钢板内固定.观察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植骨融合率、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受压节段脊髓膨隆良好.钢板及螺钉无松动、断裂或移位.治疗后6个月植骨均融合,12个月JOA评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优10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86.7%.说明采用前路"杂交式"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并能尽量保留颈椎结构,增加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16.
颈椎融合及融合后邻近节段的退行性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植骨材料、植骨部位等生物学因素对颈椎融合的影响;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临床处理等,为更合理的选择和应用颈椎融合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颈椎融合的远期效果提供依据和研究方向。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5-09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的文章,检索词“cervical spine,fusion,bone graft,spine fusion,adjacent segment deger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80-01/2005-09的相关文章,相应检索词分别为“颈椎,融合,植骨,脊柱融合,临近节段退变”,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有关颈椎各种类型植骨融合以及脊柱融合生物学过程的研究。②有关脊柱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87篇有关颈椎植骨融合以及融合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以及陈旧的研究,24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颈椎融合骨移植材料:颈椎融合术中,自体或异体骨移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单独或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应用,具有更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颈椎融合部位的选择: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效果优于后路融合。③颈椎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及发生率:椎间盘退行性变是融合临近节段最常见的退变表现;融合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在术后10年随访可高达25%,而有症状的患者相对较少;颈椎前路融合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后路融合。应用坚强内固定、术后颈椎曲度异常、融合节段过长、融合术中小关节损伤以及术前临近节段存在退行性变迹象的患者容易出现融合临近节段退行性变。 结论:颈椎前路融合中,合理选择生物合成材料,以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等骨生长因子不仅可获得良好的融合,而且可避免骨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生物力学异常是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重要因素;导致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可控危险因素包括不使用或选用动力性内固定、保护融合临近节段的小关节、融合长度和矢状面平衡;无症状的临近节段退行性变虽常见但与临床症状并不具有相关性;临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外科治疗包括神经减压和延长融合范围。  相似文献   

17.
陆艳  程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1):1013-1015
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一种新型植入物,其设计理念为在非融合的情况下提供颈椎动态稳定性[1-2].作为颈椎前路减压非融合手术的新型方法,术后即可获得弹性动态固定,维持手术节段的动态功能,从而避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带来的活动度丧失及临近节段加速退变.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术式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吉平  张文光 《护理研究》2003,17(11):649-650
脊髓型颈椎病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植骨融合术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对于两个和两个以上阶段的颈椎病 ,前路和后路手术那种更为合适 ,我院在 1995年 9月— 2 0 0 0年 12月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3 8例 ,对两种术式 ,优良率及并发症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Ⅰ组 ) 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45岁~ 65岁 ,平均 5 3岁。受损平面两个 13例 ,两个以上 5例。用环钻在病变椎间隙钻孔减压 ,咬除残余椎体 ,用刮匙扩大骨槽 …  相似文献   

19.
对13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进行初步分析。9例行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3例行颈后路减压,C3~7单开门术;1例行前路减压手术,术后2年因效果不佳,再行后路减压单开门手术。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标准,优良率76.9%,有效率92.3%。手术可充分减压,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椎间植骨融合是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应强调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因为存在多个水平脊髓的受压,且往往脊髓的前后均有压迫,故手术的入路和方式一直有较多的选择,究竟何种方式疗效更好,并发症更少,目前仍未达成一致。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比较。设计:对比分析。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对象:选择2000-01/2005-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68例,根据选择术式不同分为前路手术组33例和后路手术组35例,2组基线资料有可比性。方法:①前路手术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3例中自体髂骨块植入17例,植入Cage骨笼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11例,钛网加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植骨5例;长节段自锁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其中Orion钢板12例,Zephir钢板13例,Codman钢板8例。②后路手术组:全椎板切除减压15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20例,术后负压引流,颈托固定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和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计算恢复率,JOA评分为0~17分,评分越高脊髓损害症状越轻。②MRI测量硬脊膜囊矢状径并进行计算。结果:6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少于前路手术组(P<0.05)。②前路手术组JOA评分恢复率和硬脊膜囊膨胀回复率高于后路手术组[(58.28±7.16)%,(42.71±5.85)%;(45.64±6.56)%,(37.65±5.75)%;P均<0.05]。③术后随访≥6个月,前路手术组所有病例均行不同方法植骨后均融合,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6个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其疗效不如前路植骨钢板内固定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