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长期疗效。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75例,行PLDD(Nd∶YAG激光治疗仪治疗,波长1 064 nm)治疗颈性眩晕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最终选取资料完整的28例入组,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47~83岁,平均59.82岁。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入组患者眩晕症状及其特点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对其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入组28例患者获得90~15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01.71±5.37)个月。至末次随访时,28例患者的眩晕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 Nab评价标准,优11例,良6例,可7例,差4例,总体优良率为60.71%,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4.21%和88.89%,有效率分别为68.42%和4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40.00%和72.22%。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长期疗效令人满意,不同年龄组及性别组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电针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要内容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0例颈性眩晕患者经电针配合手法治疗,痊愈78例,占86.66%;显效3例,占3.33%,好转5例,占5.55%,无效4例,4.44%。总有效率为95.55%。结论:电针联合手法是临床治疗颈性眩晕较好的中医保守疗法,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下颈椎椎间盘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03至2018-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78例颈椎间盘源性眩晕患者,于C形臂X线机引导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头晕改善情况.采用0-100视觉模拟评分法和眩晕障碍量表评估眩晕程度变化,采用改良MacN...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CSA患者11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中医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HBO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颈椎活动度及血浆神经肽Y(NPY)和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后、左、右移动的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2组治疗后血浆中NPY及UⅡ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 P<0.01),并且治疗后观察组NPY及U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HBO结合推拿治疗CSA主要通过提高颈椎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下调血浆NPY、UⅡ水平,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结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行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B组行牵引治疗,C组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牵引。治疗前后采用颈性眩晕评估量表(ESCV)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ESCV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1),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两种方法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SRM-Ⅳ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治疗外周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自2021年7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01例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化SRM-Ⅳ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治疗外周性眩晕。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眩晕症状量表中文版(VSS-C)、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焦虑症筛查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结果 患者治疗后1周的DHI、VSS-C、GAD-7、PHQ-9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的DHI、VSS-C、GAD-7、PHQ-9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RM-Ⅳ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减轻外周性眩晕患者的症状并长期维持,且可抑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疗法的近、远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 CMSS)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评定疼痛的缓解程度及中医症候改善效果。并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同时记录分析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MS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及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 推拿结合针刺可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以俞大方所著《推拿学》[1]中的中风后遗症基本推拿治疗为主,治疗组60例,以《中医推拿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期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与规范化研究》对风痰阻络型的规范手法治疗为主.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且在中医证候疗效、Fugl-Meyer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上优于对照组.结论:以《中医推拿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期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与规范化研究》对风痰阻络型的规范手法治疗更具有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寰枢关节不对称、钩突增生与中青年颈性眩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青年颈性眩晕患者222例为眩晕组,无症状者203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摄取颈椎张口位及正侧位X线片,对其寰枢关节不对称及钩突增生情况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颈性眩晕组中207例寰枢关节不对称,异常率93.24%;53例钩突增生,增生率23.87%.对照组中48例寰枢关节不对称,异常率23.65%;65例钩突增生,增生率32.02%.寰枢关节不对称与中青年颈性眩晕呈显著的负相关(r=-0.710,P<0.01);钩突增生与中青年颈性眩晕无相关性(r=0.091,P>0.05).结论 寰枢关节不对称与中青年颈性眩晕密切相关,是引起中青年颈性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推拿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对照DL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48例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n=24)与观察组(n=2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推拿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对照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NIHSS(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95.83%;两组患者治疗前对照DL评分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对照DL评分与NIHSS评分均有效改善,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推拿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能够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专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疼痛词语描述量表(VDS)评分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是96.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是76.8%,观察组护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上对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改善颈椎病疼痛,建议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骨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中的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8%)和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0%)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8.52±2.65)分、主观评分为(26.50±5.42)分,总评分为(42.92±5.78)分。对照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客观评分为(17.42±2.25)分、主观评分为(22.50±5.36)分,总评分为(39.90±5.82)分。观察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积分、客观计分以及总积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中医骨伤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用针灸推拿、中药湿热敷、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分成三组,每组各40例,第一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第二组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第三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结果针灸推拿组总的有效率82.50%,中药湿热敷组总有效率为77.50%,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组总有效率为100%,三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疗效率更优于以上二组。结论中药湿热敷加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邢庆昌  黄振俊 《武警医学》2014,(12):1236-1238
目的探讨独刺大椎穴配合冰麝散外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大椎穴针刺,并行冰麝散局部外敷,每3 d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颈痛颗粒,每次4 g,3次/d,连用15 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按照视觉模拟评定法(VAS)和20分法量表进行评分,并对两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20分法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0分法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刺大椎穴配合冰麝散外用可以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5.
袁晓明  肖兵  龚雪莲 《西南军医》2009,11(5):847-848
目的观察针刺、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三组:综合组36例,在针刺、颈椎牵引的同时给予电脑中频治疗;对照组分针刺组和牵引组,针刺组30例只给予针刺,牵引组27例只给予牵引,并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减轻或消失,三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牵引并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灸与单纯牵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格特质、应对方式及其情绪状态对歼(强)击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 方法 对100名歼(强)击机飞行员进行量表测评,包括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焦虑特质问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T)与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采用SPSS 15.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利用Amos 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 结果 ①本组飞行员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9.97,P<0.01);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各因子分、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均低于军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8~17.86,P<0.01).②本组飞行员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与神经质、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负性情绪呈显著性正相关(0.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influences and ways of personality,coping style and emotion to fighter (attacker) pilot's mental health. Methods One hundred fighter pilots were evaluated by SCL-90,Eysenck's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trait anxiety inventory (TAI)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The software SPSS 15.0 and Amos 7.0 were used to establish database and implement path analysis. Results ①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on compulsive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phobic anxiety,paranoid ideation,psychoticism,and total score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100 pilots than those in Chinese healthy people norm (t=3.70-9.97,P<0.01);the scores of somatization,obsession compulsive,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phobic anxiety,paranoid ideation,psyehoticism,total scores and positive items of SCL-9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100 pilots than those in Chinese army man norm (t=6.28-17.86,P<0.01).②neuroticism (0.22  相似文献   

17.
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脑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方法:1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脑推拿组(80例)和常规推拿组(80例),采用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益脑推拿组、常规推拿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值分别为4.30±1.23 mm、3.55±1.82 mm,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3.0309,P<0.05)。结论:改善或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可能是益脑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入选时,入选2个月末和5个月末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康复组、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积分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了17.40分,而对照组改善了7.27分。结论:5个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有临床症状的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颈椎X平片特点和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方法根据X线颈椎曲度异常的程度,将166例12~35岁的患者分为轻度(55例)、中度(65例)、重度(46例)三组,比较受累椎体的百分比,病程,临床症状(头痛程度、头晕、晕厥、记忆力减退的发生率等),体征(血压、Hoffmann征、闭目难立征).结果随颈椎曲度异常程度加重,受累椎体的百分比,临床症状、体征异常增加,轻中重各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颈椎曲度异常与头痛的程度和病程密切相关(P<0.01);结论颈椎曲度异常与青少年头痛头晕、晕厥等症状的发生以及阳性HOFFMAN征和闭目难立征密切相关,可能是有上述症状体征者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