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医妇科和西医妇科是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但在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上有共同之处。近年来许多人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有关理论与临床问题,逐渐发展为一种既不同于中医妇科又不同于西医妇科,并有一定特色的新型领域,兹评述如下。1基础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妇科基础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建立在临床实践可靠有效的基础之上,基于临床而促进临床,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比如对月经周期的阴阳学说研究,就根据月经周期的阴阳变化规律,把月经周期分为经后期、真机期、经前期和月经期,认为月经周期的生理状态是阴阳相互对立…  相似文献   

2.
魏明刚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51-1252
中医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和宝贵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自主创新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章借鉴多位专家的经验,结合个人临床和科研工作经历,综合现代科学理论来完善中医理论;注重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并进,丰富辨证论治内容。引入先进理论,中医的"病机"对应西医的发病机制;将中医的"证"对应西医的病理生理状态。提出"辨阴阳、辨病因等八种方法",提出辨证优化疗法作为认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入门学习的必修课和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其他各门课的基础,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课程。自2001年始,我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此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病理学的研究手段、疾病的概念与识别、病因与发病机理等方面探讨中医病理学的特点,并与西医病理学进行比较,以求寻找中西医结合的途径。结果认为,与建立在实验医学基础上的西医病理学不同,源于《内经》的中医基础理论是经过理念整合的稳定的完整体系,缺乏对外沟通渠道;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理论则是中医最活跃的部分,存在对外沟通渠道与发展空间,因此中西医结合的点应在临床而不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西医结合医学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自主创新研究,在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其基础理论体系尚未能打破中医、西医各自的局限性,因而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验和临床的实际工作。针对当前的现状,应加强中西医结合体系及人才建设、重视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及相关的基础研究,同时应努力创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以期进一步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医与西医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为建立完善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中西医的临床应用特点以及相辅相成关系。从理论与实践的两个方面探讨中西医结合的共同理论基础,认为正气与病邪的平衡模式是中西医共同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中西医结合———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深入探讨,精心研究。宏观推理己成为一套具有独特理论的中医药体系,在防病治病中取得了卓越成效。自30年代起,我国己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50年代己成为结合的高潮,疗效甚好。按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道理,把中西医学基础理论通过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互相渗透,归纳融合为一体,形成新的中西医学人体生理病理体系,再指导临床实践,将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的进步与发展。为早日取得中西医学基础理论的结合,将中医之气与西医循环系统的功能归纳简述,以求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为经验医学,西医为实验医学,病症的统一,诊疗目标的统一,使中西医相互渗透,产生了中西医结合新的学科。心-身统一的整体生命观是中医气功两门学科的共同理论基础。中西医气功又同是人体生命科学,因而三者得以相互渗透,产生一个中西医气功三结合的更为崭新的学科。中医望、闻、问、切,西医望、触、叩、听,加之现代化仪器的运用,气功特异功能诊疗法,三者各有所长,相互印证,相互渗透,相互融通,取长补短,建立中西医气功三结合体系,可以使医学科学成为一个更新的、更加完善的,更加超前的、更具有生命力的现代化的医学科学新体系,为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孙云廷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11-1112
针灸学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必修课,本院开办5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已有多年,该专业的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中西医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差别电比较大,针灸学作为中医课程的一部分,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的课题。以前笔者缺乏此方面的教学经验,故在实践中根据本院实际情况,注重了教材教法的研究和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胆结石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水平。方法笔者在较长的医疗临床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有此中医的所长是西医的所短,有此西医的所长也正是中医的所短,这就提供了中西医结合的基础。结果中西医结合,就按照特点理论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共同提高。结论用中西医结合诊治胆结石症,能对病和病人的认识更正确,更全面具体,更客观,能达到诊断准确,疗效高、见效快、花钱少、痛苦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与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强调"辨证",注重整体观念,西医强调"辨病",重视局部变化,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要使中西医结合相互协调地发展,首先应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诊治,然后再结合西医的知识重审病情。文章主要从中医的理、法、方、药四个方便着手,分析和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模式,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医往前看,是因为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医往后看是因为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论至今指导着中医临床工作,但中医在繁荣传统中医药并创新时,中西医并重就成为方向,继承和创新,传统和现代不能偏废。中西医结合往哪看,中医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型中西医结合;西医型中西医结合不能代替中医药现代化,在中西医并重方针指引下,中医将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概念不清、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以及现阶段中医临床思维的西化倾向是制约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明确中西医结合概念则有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可以集中人财物进行攻关,更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而运用病证结合的方法,并遵循循证思想,则是中西医临床研究的宝贵成功经验。根据真理一元论原则,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和西医理论最终会融合,达到大统一。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基础理论研究、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综述了1998年至2004年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研究概况,体现了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进展及新理论概念的形成凌锡森,尤昭玲湖南中医学院(410007)40年来,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者运用包括西医学在内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拓并探索了研究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思路与途径。中医实验科学的崛起,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多途径多层次探讨中...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基础理论是和中医基础理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的理论体系是与西医药不尽相同。今年三月份,卫生部召开了中西医座谈会,明确的提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中西医结合高等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问题上,中医教育界一直存在争议。我校作为全国最早开办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教育的院校之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率先提出“两个基础,一个临床”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即中医基础和西医基础课程分别由中医、西医讲,临床课程中、西医结合在一起讲。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临床主干课程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如何实施中西医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主要课程。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既不同于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又不同于西医院校的西医专业。为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中医诊断学教学质量,现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高等院校七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摸索和建立符合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通过多途径、多方法综合教学模式,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基础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建立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全息律谈中西医解剖学的相对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各自对人体研究的起点不同,在研究思路上呈现逆向过程,且各自研究人体不同的解剖层次。这里运用生物全息律的观点和方法,对中西医基础理论进行比较分析,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其统一性,为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