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又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生于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死于元至大十七年(公元1280年),享年八十五岁。窦默是金元时代的政治家与针灸家,据《元史·窦默传》载:“幼知读书,毅然有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不肯就”,时值金元交战,“遂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以女,使业医”。所以窦默在《通玄指要赋》中自称“承外舅之训言”。可以作为这  相似文献   

2.
窦默(118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元史·窦默传》称他为广平肥乡人(今属河北省肥乡县)。从李元学医(见《滕县志》、《新元史》)。晚年开始政治生涯,官至太师。窦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针灸大师之一,撰《针经指南》、其《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影响甚大,后人尊称他为窦太师。  相似文献   

3.
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元代著名针灸学家.我们前此已介绍其署名著作[1],今将其相关著作内容与版本作一略考.  相似文献   

4.
张从政     
张从政,字子和,号戴人,雅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一带)人。约生于金贞元4年(1156年),卒于元正大5年(1228年)。张氏祖上三世业医,他受家庭熏染,决心继承父业,致力于医学。  相似文献   

5.
窦默医著内容与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元史@窦默传>、<针经指南>朱良能序、<针灸四书>窦桂芳序、<针灸指南>中"流注八穴"、"流注指要赋"序、罗天益撰<卫生宝鉴>卷二十"针经门"及<普济方>、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记载知,窦默(1196~1280),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  相似文献   

6.
窦汉卿的刺法学术成就探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窦默(约公元1195—1280年),字汉卿,广平肥乡(今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人,撰《针经指南》,为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家。窦汉卿在针灸学术上倡导针法,对毫针刺法研究颇深,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兹就窦汉卿的刺法学术成就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好古     
王好古,字进之,又字信之,号海藏,金代赵州(一作古赵,今河北赵县)人。约生于金承安五年(1200年),卒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享年64岁。 好古性明敏,通经史,好医方,以进士官本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后自金入元。王氏少时尝与李呆同受业于张洁古,而年辈较晚。洁古殁后,又从李杲学医,精研黄帝、岐伯以来诸家医书,驰骋上下数千年间,终成为易水学派又一名家。  相似文献   

8.
盘法,即盘针手法;是我国古代针灸医家创立的重要刺法之一。临床上,应用较广,它对激发针感,疏通经气,促使“气至病所”有较好作用。同时,盘针对治疗内脏病亦有一定作用。兹将管见述之于:一古代文献盘针手法,古人已有不少论述,早在金、元时期,针灸学家窦默(初名杰、字汉卿)根据《难经》补泻非必呼吸出内在乎手指的论述,在《素问·离合真邪论》对针刺手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成“十四法”(见《针经指南·手指针法》),其中盘法便被列为  相似文献   

9.
四、危亦林与《世医得效方》危亦林,字达斋。元代,我省南丰州(今南丰县)人。生于公元1227年(元·至元十四年),卒于公元1347年(元·至正七年),享年七十一岁。曾任南丰州医学教授。他家五代都是医生,高祖云仙游学东京(今河南开封),遇三国时名医董奉二十五代孙,授以大方脉科(内科),回家后医道大行。伯祖于美从临江刘三点和新城陈某学习妇人科,又从杭州团马骑学习正骨兼金镞科(骨伤科)。祖父碧崔随黎川周伯煦学习小方脉科(儿科)。伯父熙载从福建  相似文献   

10.
张元素     
张元素,字洁古,金代易州(今河北易水县)人,生于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卒于金哀宗天兴三年(公元1234年)。《金史》记载:“元素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  相似文献   

11.
危亦林     
危亦林,字达斋,元代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于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卒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享年70岁。 危亦林出生于一个世医之家。其高祖危亦仙游学东京,曾遇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二十五世孙,授以大方脉(内科),回家后遂以医名当时。传临江刘三点及建昌路新城县陈姓的妇人科,又传杭州田马骑的正骨和金镞科。祖父危碧崖,传黎川大磜周姓小方脉(小儿科)。伯父危熙载,传福建汀州路程光明眼科。危亦林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幼受到医学的熏陶,对他后来成为一个医学家,必然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立军 《中医教育》2006,25(3):69-71
李东垣,名李杲,字明之,晚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生于金大定20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寿宗元年(公元1251年)。李东垣被誉为脾胃学说的宗师,创立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理论,成为“补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术思想及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3.
黄建军 《河南中医》1995,15(2):81-82
窦默的穴法理论特色探析黄建军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361005)主题词@窦默,/中医师,@《针经指南》,选穴,元窦默,字汉卿(公元1196-1280),是金元时代著名的针灸学家,有《针经指南》传世。该书首载“针经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后...  相似文献   

14.
窦杰,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金元时著名针灸学家。他的一生,处在金、元交替时期,年少时,颠沛流离,备受战乱之苦。原籍河北肥乡县,避乱至河南及湖北各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鲜卑族。先世系出北魏拓跋氏,拓跋氏后改姓元。他知识渊博,熟谙历算、医药和佛、道哲理,长于书法,善于鉴赏书画、金石文字、古物,是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南北对峙时期北方文学最主要的代表。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以下仅注明卷数)。对元好  相似文献   

16.
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贞,号通玄处士,河间人(今属河北省),故后人称其为刘河间。约生于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26岁入金,卒于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他家境贫寒,早年因母病失治而亡,便立志学医。一生好学不倦,对医籍颇有钻研。他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自序中谓:“余二十有五,志在《内经》,日夜不辍,殆至六旬。”由于完素终生致力于研究《素问》,他的主要著作及其学术思想,均发挥素问要旨。完素一生“活人甚广”,他云游四方,谋食江  相似文献   

17.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睢州考城人(今河南省兰考县人)。生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即金贞元四年,殁于绍定元年,即金哀正大五年(1156~1228年),享年七十二岁。张氏之学,上承《内》、《难》、《伤寒》,并私淑河间。他勤奋好学,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在学术上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创立了“邪去正安”说,倡用“汗、吐、下”三法,用药主寒凉、攻下,故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他之所以提倡用“汗、吐、下”攻邪,是为了矫正当时社会上风行一时的《局方》燥热温补之弊。张氏一生行医五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存的留世著作有《儒门事亲》十五卷,除第十三卷为刘河间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葛乾孙其人葛乾孙(公元1305—1354年),字可久,元平江(一说为长洲,均指今江苏吴县)人。据徐显《稗史集传》记载,葛氏少年时代就爱好武艺,仪表堂堂,力气超人,对百家众技无不精心研究。青年时代便苦心读书,曾为进士,言谈儒学,出语惊人。但他并不龌龊从谀,跂望于仕途。金华有个叫黄(讠晋)的人,非常赏识他的文才,曾经劝他出来做官,但被他谢绝。葛氏出身于三世医家,祖父从豫攻医,父亲应雷更是以医名世,曾由平江医学教授提升为  相似文献   

19.
苏颂(1019~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南安人(今福建省泉州市),一生仕官,哲宗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国公。苏氏生平嗜学,于经史、诸子百家、图纬、律品、星宫、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他颇为重视医药事业,尝曰“医乃丞相应知之事”。嘉祐五年(1060年),他与掌禹锡、林亿等辑成《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  相似文献   

20.
陆真翘     
陆真翘(1897—1969),字梦庐,江苏太仓人。中医学家。他自幼深爱医学,13岁开始攻读医书。1905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后,一面教学,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