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女,28岁。2年前7月在森林采野菜时被草爬子(蜱)叮咬,10d后自觉心跳快、头晕、浑身无力、睡眠多,半月后晨醒时突然左手无力,抬举费力,次日右手无力,说话费力,抬不起头,头下垂,双下肢无力,翻身困难,不能起卧,伴发热38~39℃,以疼痛、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治疗,确诊为“森林脑炎”,静滴先锋必素、双黄连、胞二磷胆碱、肌注维生素B12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6岁,学生,因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抽搐1天入院。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头痛,为整个头部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1次,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删.并抽搐1次,为双目上视,口吐白沫,约1分钟自行缓解。院外未行诊治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时查体;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致眼部病变的主要特点。方法: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全身及眼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30例森林脑炎病人在全身肌肉病变的同时出现眼部肌肉受损表现。结论:森林脑炎病毒导致眼部病变,经系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临床上以突发高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其特征,重症森林脑炎患者可致呼吸衰竭、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全沟硬蜱为本病的主要生物媒介,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外,同时可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肌麻痹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5.
小儿病毒性脑炎50例分析马祖艳庄欠刚张立萍(山东省莒南县人民医院莒南县276600)关键词发热;头痛;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是一组与病毒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儿童神经疾病中占重要位置。病情严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现将我科...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以右颜面疱疹2周,发热伴头痛呕吐2天入院。该患入院前2周有受凉感冒病史,自觉右颜面奇痒疼痛,继之出现散在疱疹,诊断为带状疱疹。经抗病毒、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症状有所减轻。入院前2天出现发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并抽搐2次,伴意识不清,舌咬伤、尿失禁,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7.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为森林地区特有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了疫源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仅就森林脑炎的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森林脑炎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46例森林脑炎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护理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血糖为(18.21±6.43)mmol/L,观察组为(7.23±3.16)m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854,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8%,观察组为8.7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00,P<0.05)。结论对森林脑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7年4与—2012年7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治疗的158例森林脑炎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1.58例病人病程明显缩短,促进病人的康复.结论森林脑炎表现为持续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个别病例甚至发生心功能不全因此治疗中科学、综合的护理措施甚为重要直接影响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伴血小板减少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检验指标等方面,探讨森林脑炎伴血小板减少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异同点。结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共同点,本组8例患者无多脏器功能损害。结论两者均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及病毒感染性疾病,有相同的传播途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 ,是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此病常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主要传播媒介为蜱。此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 ,多发生在六、七月份 ,这与蜱的繁殖与活动相一致。近年来呈散在发生 ,1997年仅 1例 ,1998年却发生 15例。其中 1人死亡。而且在同一村同一潜伏期内连续发病 3例。森林脑炎为法定传染病 ,按有关规定已构成重大疫情。除对发病情况进行疫情报告外 ,我们还对患者进行治疗、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脑炎(下称病脑)为小儿常见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致残率皆较高。为了解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治疗,我们将1987年6月~1999年6月收治的72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脑炎19例杨丽清,曹长江(内古蒙大兴安岭林管局中心医院)大兴安岭林区1964年被证实为森林脑炎的自然疫源地 ̄[1]。现将我们收治的1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例中男16例,女3例。年龄20~49岁。其中林业工人14例,家属5例。病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3例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精神症状分类,使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1、2、4、6周末使用简明精神疾病量表(BPRS)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后评定)进行疗效及副反应评定。结果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以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睡眠障碍为主。利培酮、奥氮平以体重增加、泌乳或闭经、头晕头痛为主;氟哌啶醇以嗜睡、静坐不能为主。在治疗的1、2、4、6周末,BPRS减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森林脑炎所致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与功能性精神障碍有区别,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 重型森林脑炎起病急剧,神经系统病变严重,死亡率高,我科自1998年应用清开灵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996~1998年收治的森林脑炎,其中重型病例15例作为对照组;1999~2001年重型病例18例为治疗组,两组在  相似文献   

16.
詹志晖  陈泽彬  林广裕 《吉林医学》2011,(5):982+1037-982,1037
<正>周期性发热综合征(Periodic Fever Syndrome,PFS)由Marshall GS等于1987年提出,其临床特征包括周期性发热、口疮性口腔炎、咽炎、淋巴结炎。如果小儿体温突然或逐渐上升达到一个高峰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再迅速或逐渐下降到正常,而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不发热,体温正常之后又发热,持续一定时间以后体温又恢复至正常,如此发热期与不发热期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7.
我院收治一例散发性脑炎患者,昏迷70天,经救治成功。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33岁。1989年6月4日开始出现精神异常,失语,继而出现神志朦胧,大小便失禁。于6月6日急诊入院。查体:T39.5℃,P92次/分,R24次/分,BP13.3/8.2kpα。深昏迷,压眶无反应。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92次/分,心律  相似文献   

18.
19.
森林脑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郭伟 《黑龙江医学》2002,26(10):792-792
森林脑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特征。本病只见于林区。黑龙江省森林面积居全国第一 ,每年森林脑炎住院病人均高于其他省份。由于每年医治和护理该病病人 ,因此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 ,从而使森林脑炎病人在病情危重时 ,能减少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 ,而减少了愈后因护理不当而导致的后遗症。根据多年病例的积累和实践的体会 ,现总结如下。1 呼吸道的护理危重者常伴有呼吸衰竭 (简称呼衰 ) ,这种呼衰其原因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20.
1典型病例女,35岁。头痛、恶心、呕吐伴有抽搐数次,高热2d入院。曾有森林蜱多次叮咬病史,以往未曾接种“森脑疫苗”。查体:侧T39.5℃,Bp16.6/12kPa。神志不清,失语,项强3横指,左例肢体活动受限,肌力0级,左侧肱2、3头肌腱反射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8×109/L,N0.98,肝、肾功能检查正常。脊髓穿刺:脑脊液色清透明,压力稍高,细胞总数425×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未见异常。头部CT:脑组织密度未见异常。MRI:右侧丘脑组织与病灶呈等信号。横轴位平扫,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