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高荣 《现代保健》2010,(32):27-28
目的总结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用于正畸强支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12个前突病例,安氏I类双颌前突或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颌前突需拔除第一前磨牙且需用强支抗,采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从矫治排齐始至关闭间隙均使用该支抗。对治疗前后情况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共植入24枚微螺钉种植体,拉尖牙向后过程中松动1枚,内收前牙结束时松动1枚,22枚未发生炎症、松动,成功率91.67%。关闭间隙时间6—8个月,平均6.86个月。矫治后其上颌前突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上颌磨牙远中移动0.37mm,压低0.9mm,上颌磨牙位置稳定。结论自攻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是一种临床所需的简便有效的强支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的正畸临床效果.[方法]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而拔除无前突畸形且牙列轻度拥挤的患者17例,牙弓排齐整平后0.019×0.025方丝作主弓丝,分别在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或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牙根间植入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前牙结扎,颊侧以支抗钉近中牵引同时尖牙舌侧黏膜舌扣近中牵引下颌第二磨牙.[结果]17位患者经19~27个月的正畸治疗,下颌第二磨牙均达到预期位置并与对颌磨牙建立了良好的功能(牙合)关系,X线片示下颌第二磨牙根直立根无吸收.[结论]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结合滑动直丝弓技术能较好的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矫治成人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名双颌前突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在两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靠近牙根部植入微螺钉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每4周更换一次橡皮链。对照组用横腭杆加Nance弓作支抗,内收前牙。矫治前后通过头影测量,比较上下切牙及颌骨内收程度。结果两组均实现上下前牙的有效内收,实验组内收量更大,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性能稳定,疗效肯定,操作简单,是矫治双颌前突的理想支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的腭杠腭托口内支抗系统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支抗作用.方法:选取12~26岁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4例,均在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后,应用标准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治疗,支抗设计采用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横腭杆 Nance弓);分析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以及牙颌研究模型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磨牙平均前移(1.50±0.85)mm,但未达到拔牙间隙的1/3;上下切牙平均内收量分别为(4.73±2.64)mm和(5.52±4.62)mm;双颌前突软组织侧貌有较大改善(Ls-E,Li-E,Cm-Sn-Ls,Pg′B′-FH,A′Ls-FH,Z角的改变,P<0.01);磨牙伸长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颌平面角、面高比以及后牙弓宽度改变没有显著性(P≥0.05);上下牙槽骨的变化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杠腭托联合支抗系统对于矢状向、垂直向、水平向支抗控制较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依赖性口内强支抗系统;对于矫治双颌前突拔牙病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支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和传统强支抗正畸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8例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微支抗钉为观察组,传统的Nance托+横腭杆(TPA)强支抗为对照组.矫治前后拍摄曲面全景片,头颅侧位定位片,并对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上中切牙角度的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和第一磨牙前移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上中切牙倾角改变量、上唇凸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和第一磨牙前移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患者面型改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低,安全可靠,临床使用良好.  相似文献   

6.
微种植体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奉晓斌 《现代医院》2006,6(10):49-50
目的观察微种植体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患者10例,均为安氏Ⅱ类错,下颌牙弓排列基本正常。共植入20枚微种植体于上颌颊侧牙槽骨内,将Ni-Ti螺旋推簧置于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之间,推磨牙远移、测量上颌第一磨牙的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在近远中方向、水平方向的位置变化及上切牙位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平均移动距离5.4mm(p<0.01),平均移动速度(1.27±0.50)mm/月,平均远移时间为3~6个月;上颌中切牙平均舌侧移动2.3mm(p<0.05);上颌第一磨牙颊向移动距离及旋转角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体在推上颌磨牙远移过程中,发挥了绝对强支抗作用,未见前牙支抗丢失,有效的远中整体移动上颌磨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种植体支抗辅助远中移动下牙列纠正安氏Ⅲ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01~2018-12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17例,在患者下颌外斜线处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辅助远中移动下牙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将其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患者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侧貌得到改善。患者治疗后ANB增加0.73±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NB减少-3.14±1.7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E减少-1.21±0.94mm, Li-E减少-2.12±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3.53±1.06mm,下颌切牙内收3.98±1.5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种植体支抗辅助远中移动下牙列在纠正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时,有明显的疗效,且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植入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牙颌畸形患者上颌牙列,加强支抗,比较其上颌切牙与第一磨牙的位置变化,探讨自攻型微螺钉种植支抗比传统支抗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选择Angle氏II类1分类深覆颌深覆盖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自攻型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对照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或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结果 1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2研究组平均疗程20个月,对照组平均疗程26个月。3研究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26 mm和4.54 mm。U1/SN角减小了10.2°;对照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2.88 mm和3.01 mm。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上颌第一磨牙矫治前后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固定矫治对称拔牙病例中不同支抗设计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前移量差异,以指导临床进行精确的支抗设计.方法 选取75例颌内对称拔牙患者矫治前后头颅侧位片,按支抗设计方式分组,统计磨牙前移量.组间磨牙前移量配对t检验,验证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上下颌强支抗组分别与中、弱、极弱支抗组磨牙前移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强支抗组患者支抗磨牙更稳定.拔第一双尖牙组较拔除第二双尖牙组,支抗磨牙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利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远中向移动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1类病例8例,年龄14-28岁,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于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根间植入自攻型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分别推磨牙向远中和内收前牙,力值200-250 g,疗程3-6个月,通过临床观察及头影测量分析来评价矫治效果。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治疗结束时第一磨牙平均远中向移动4.1 mm,上切牙切端内收3 mm,长轴与前颅底平面夹角减小10.3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建立磨牙及尖牙中性关系,前牙正常覆覆盖,面型较理想。结论利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远中向移动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良好,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证实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我院口腔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纠正的6例单侧或双侧第二磨牙正锁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上颌使用变异腭杆,下颌种植支抗钉结合纠正第二磨牙正锁颌。结果 6例患者均在1.5~2个月内完成矫治,上下磨牙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结论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畸形中显著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颏孔周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在行龈下刮治时的麻醉效果和局部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左右前磨牙和磨牙均确诊为慢性牙周炎中度以上的患者20例,随机选择一侧在颏孔周(实验组),而另一侧在下颌第一磨牙颊侧(对照组),均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行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的龈下刮治术,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麻醉效果:颊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均为优;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二磨牙为良;第一前磨牙为可。B组的麻醉效果:颊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为优;第二磨牙为可;舌侧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均为差。结论在颏孔周使用盐酸阿替卡因和计算机控制下的局部麻醉传输系统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基本上可满足下颌第一前磨牙至第二磨牙行龈下刮治术所需要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梁凯玲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95-1596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验拔牙矫治过程中,上颌尖牙远中移位对前后牙位置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安氏Ⅱ1类错验患者17例,前牙Ⅱ覆验8例,Ⅲ覆覆(牙合)9例.所有患者的矫治均需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并采用口外弓加强上颌磨牙支抗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0.9 mm,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2.1 mm;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4.2 mm;下切牙舌向移动了1.6 mm,比上颌磨牙前移少1.0 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4例患者,均植入微型钛钉种植体作为支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34例患者对微型钛钉种植体均耐受良好,种植体保持稳定。微型正畸结束后,行强支抗治疗患者前牙均达到正常的覆牙合与覆盖,面形状况良好;行压低磨牙患者磨牙平均压低(3.6±0.2)mm。治疗期间,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可见轻度水肿,无需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无感染病例发生。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支抗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临床实际操作还需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完应用变异腭杆结合下领支抗钉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领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证实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镇领的确切疗效。方法以我院口腔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纠正的6例单倜或双倜第二磨牙正锁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上颔使用变异腭杆,下颌种植支抗钉结合纠正第二磨牙正馈颔。结果6例志者均在1.5~2个月内完成矫治,上下磨牙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结论变异腭杆结合下领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领畸形中显著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李爱红  吕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41-1042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三磨牙与拔除第一前磨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拔除第三磨牙患者30例及拔除第一前磨牙患者3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第二磨牙在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及倾斜角度的改变,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组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和水平移动的距离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第二磨牙的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颌第二磨牙垂直移动的距离倾斜角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第二磨牙垂直移动的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除第三磨牙较拔除第一前磨牙更有利于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对于推磨牙向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正畸科收治的牙齿轻度拥挤患者共计52例。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微种植体支抗辅助正畸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磨牙移位程度、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8%;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治疗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咀嚼功能和咬合力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在推磨牙远移中可以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拓间隙,解除牙列拥挤,达到不拔牙矫治的目的,且在支抗控制方面,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用带圈垂直开大曲矫正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临床应用效果, 为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的治疗时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021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单侧或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患者共30例, 年龄6~8.5岁, 通过在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粘接颊面管, 应用带圈垂直开大曲远中移动第一恒磨牙使其达到正常位置。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角度、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以及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状况。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矫正治疗, 第一恒磨牙均调整至正常位置, 治疗后的第一恒磨牙倾斜角度为(91.3±5.1)°, 与治疗前(78.1±6.3)°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3, P=0.014);治疗后的侧方牙群牙弓长度为(34.0±1.0)mm, 与治疗前(31.61±1.1)mm相比显著性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6, P=0.007)。治疗后, 患侧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程度相比治疗前显著增加(χ2=12.002, P<0.001);健侧第二乳磨牙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程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结论使用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使牙齿产生移动的有效性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例牙列不齐,同时合并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横位埋伏阻生的患者,利用在下颌骨升支上植入的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抗,向上向远中向牵引,使埋伏阻生牙直立、伸长并排齐入牙列中。结果:临床观察显示:3颗埋伏阻生牙均正常萌出,临床冠长度正常,牙周附着良好,牙齿无明显松动,牙根无明显吸收,牙髓活力测试正常,微螺钉种植体稳固,周围软组织健康无红肿。结论:微螺钉种植体作为强支抗,可以使牙齿产生有效的向上向远中方向的移动。由于微螺钉种植体植入和去除的临床操作简单、安全、美观、稳定、可靠且又基本上不需患者的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采取微螺钉支抗种植体与传统强支抗正畸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中选取78例,时间选为2019年4月~2020年5月,使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9例,选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治疗为研究组,选用传统Nance托+横腭杆(TPA)强支抗正畸法治疗为传统组,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第一磨牙前移量低于传统组,研究组上中牙倾角改变量、上唇突点距审美平面改变量均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实施正畸治疗过程中使用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改善患者面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