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膜和软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的创伤和关节疾病均可导致关节软骨的缺损,临床上较为多见。因关节软骨的自身修复能力较差,缺损往往不能自行修复,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就修复关节软骨缺损这一问题做了多方面的长期大量研究,如软骨下骨钻孔,自体和异体软骨移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技术和方法。方法:取兔自体关节软骨细胞,经体外扩增、^3H-TdR标记后与生物材料PluronicF127结合,修复人为造成的兔关节软骨缺损。结果:8周后关节软骨缺损由白色透明样软骨组织充填;12周后缺损修复,表面较光滑,组织切片显示软骨陷窝、基质均匀;放射自显影显示修复组织带放射活性。结论:组织工程技术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并对其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方法 24只新西兰幼兔随机分成两组,用利刀切除股骨头全层关节软骨达关节软骨表面积的1/3,制成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模型。实验组取股骨全层游离骨膜,移植修复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对照组关节软骨缺损不作任何处理,于术后第4、8、12、24周取股骨头关节软骨进行大体,光镜观察,Wston-blot法检测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结果 骨膜移植24周后,肉眼下实验组关节软骨缺损区被透明,光滑的软骨覆盖,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组织已难以区分,而对照组软骨缺损区在24周后仍清晰可见,基底部少量暗红色纤维结缔组织,光镜下,实验组移植4周后软骨缺损区被骨膜再生组织完全填充,为幼稚透明软骨;12周后新生软骨细胞明显增多,逐渐成熟,但排列紊乱;24周后新生软骨排列趋于规则,与周围正常透明关节软骨结构相似,甲苯胺蓝呈异染性。对照组24周后软骨缺损区由纤维样结缔组织覆盖,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晰,边缘可见少量幼稚软骨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性不明显,通过Wston-blot法检测证实自体骨膜移植后第4周起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呈持续高度表达。结论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于受损关节软骨,在一定条件下能演化形成关节透明软骨,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进行移植修复手指关节的软骨缺损,经系统化整体护理,达到促进患者重建关节面、减少手部外伤伤残率的目的。方法对11例手外伤伴有严重手指关节毁损患者行自体软骨-软骨膜移植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按手部关节的综合评分法进行观察评分,并指导与协助行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11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感染发生。术后随访2年,其中优8例,良2例,差1例。结论自体软骨-软骨膜复合物移植术修复手指关节软骨缺损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观察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股骨髁软骨缺损的效果,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2年期间,选取中山大学附属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100例股骨髁软骨缺损患者,关节镜下在其非负重区的软骨面上用专用器械凿取圆柱状骨软骨,移植至软骨缺损部位以修复缺损。术后行系统功能锻炼和MRI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7~20个月,患者关节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关节软骨缺损区表面平整,移植骨软骨位置良好。Brittberg-Peterson评分其中0分89例,1分10例,2分1例。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术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曲度,可用于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节软骨是关节行使正常活动功能所必须的,但炎症性、非炎症性关节病变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外伤均可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或破坏。关节软骨本身的修复能力有限,但是随着骨与软骨缺损修复学不断进步,新药物的开发,延缓软骨的退变,促进软骨的修复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分A、B、C、D四组,A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体移植;B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移植;C组:单纯凝胶复合体移植;D组:空白对照,软骨缺损不作处理.分别于4、12周处死取材.进行修复软骨的大体观察、用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软骨细胞内结构和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结果 大体观察和电镜检查:软骨的修复A组优于B、C组,D组修复不良.各组的O'Driscoll软骨组织形态学评分分别为:A组:(20.43±1.81)分;B组:(16.29±2.63)分;C组:(10.57±3.60)分;D组:(5.77±3.30)分,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BMSCs和软骨细胞共培养并与纤维蛋白黏胶复合后移植能更好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8.
CPM机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制的下肢功能康复机,其缓慢、无痛及低应力的运动既能促进关节滑液的循环和骨膜的复活,又能塑造软骨雏形及防止关节粘连,适用于骨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术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一项新手术方法,此手术适用于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而又不宜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青壮年患者。我科于1996年开展了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术修复关节大面积软骨缺损9例,术后配合应用CPM机进行功能训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CPM机是装甲兵工程学院研制的下肢功能康复机,其缓慢、无痛及低应力的运动既能促进关节滑液的循环和骨膜的复活,又能塑造软骨雏形及防止关节粘连,适用于骨关节术后的康复训练.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术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一项新手术方法,此手术适用于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而又不宜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青壮年患者.我科于1996年开展了自体骨膜延迟游离移植术修复关节大面积软骨缺损9例,术后配合应用CPM机进行功能训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6只3~4个月龄的健康新西兰兔,分离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并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将BMSCs与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在体外培养瓶中进行复合培养约3 d。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用关节软骨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移植手术后12周,移植培养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复合物的实验组修复组织和周围组织整合良好,且修复效果显著优于移植单独的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关节软骨脱细胞基质的复合物能有效的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RCCS)在构建组织工程细胞/载体复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在三维载体壳聚糖上,分为传统的静置培养组和微重力旋转培养组,经过体外成软骨诱导作用后,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考察不同时间点、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增殖情况、成软骨表达情况以及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相对于常规的静置培养组,RCCS组细胞增殖能力、成软骨表达均得到增强,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更为有效。结论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进而应用临床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曹飞  陈建  李建 《首都医药》2011,(18):24-2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镶嵌式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创伤性股骨髁局限性软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1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创伤性股骨髁局限性软骨缺损患者的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MRI显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镶嵌式自体骨软骨柱移植修复创伤性股骨髁局限性软骨缺损创伤小,操作简单,能保持关节面的曲度,是修复创伤性股骨髁软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及其对关节软骨损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①体外分离、培养、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培养为软骨样细胞;②以胶原膜为支架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③建立兔髋关节软骨缺损动物模型16只,对照组8只,实验组8只;应用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8、16周后观察修复效果。结果8周后大体标本显示关节软骨缺损为白色软骨样组织填充,组织切片显示缺损处有新生软骨形成,阿新兰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有GAG和Ⅱ型胶原强阳性表达;16周后关节软骨缺损仍为软骨样组织修复,部分见表面粗糙,镜下见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结论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用于修复兔股骨头关节软骨缺损,较长期的观察结果显示有退变倾向。  相似文献   

14.
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是一个长期困扰的医学难题,生物移植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软骨再生修复带来新的希望,利用负载生长因子的特殊可降解软骨支架材料调动内源干细胞来实现软骨组织再生修复的新技术,易于实现产业化操作,也预示着软骨缺损的再生修复治疗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5.
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强荣  王黎明 《江苏医药》2007,33(5):511-512
由创伤或各种骨关节疾病造成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其自身修复能力很差,关节软骨一旦损伤将很难修复.长期以来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软骨下骨钻孔技术、截骨术、骨软骨移植、软骨移植、骨膜移植、骨髓细胞移植,疗效多不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新的载体材料的出现,软骨工程学应运而生,为软骨细胞的移植提供了更好的方法与手段,为成功治愈关节软骨缺损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同种异体游离骨骺移植修复股骨头及关节软骨的部分缺损。方法选用出生1个月的新西兰大白兔的髂骨骨骺作为供体,成年同种兔作为受体。术后3、6、12和24周进行股骨头及移植骨骺的大体,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超微结构的观察。结论利用同种异体游离骨移植修复成人部分股骨头及关节软骨的坏死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降钙素(Calcitonin,CT)对动物膝骨关节炎(OA)软骨的影响,探讨降钙素对OA的治疗作用。方法6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正常空白对照组(A组):非手术,正常喂养;模型对照组(B组):行双膝关节部分软骨缺损手术;CT组(C组):行双膝关节部分软骨缺损手术,术后第2周开始,A、B组不予任何处理;C组按15U/kg皮下注射CT,1次/2天;共给药12周;术后12周处死动物。切取胫骨平台关节软骨大体观察,HE及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血清、关节液。结果A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正常;B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部分修复;C组动物模型关节软骨缺损完全修复。与B组比较,C组关节软骨形态学上明显改善,血清及关节液中SOD明显升高(P〈0.01)。结论降钙素能够明显降低兔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的退变,通过抑制关节软骨炎症,加强关节软骨下骨的吸收应力的能力来保护关节软骨。  相似文献   

18.
骨性关节炎曾被认为是一种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但近年的研究证实,其病变是由于机械性外伤或炎症等多因素造成关节软骨损伤,而使软骨成分产生自身免疫反应,造成继发性的关节软骨破坏。其机制主要是关节软骨的蛋白多糖合成受到抑制及胶原纤维受到破坏,使软骨丧失其弹性,增加了液压渗透性而使软骨细胞承受的压应力增高,分解酶增加,滑润作用下降而致关节软骨表面破坏。正常的关节软骨由于没有神经及血管组织,其营养主要依靠弥散机制,从滑膜分泌的滑液中摄取。关节软骨细胞代谢缓慢,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即使比较小的软骨损伤也可能产生比较显著的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应用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与单纯组织工程软骨修复猪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和组织工程骨,再将两者缝合形成骨-软骨复合组织块.在12只猪双侧股骨内髁负重区制造直径8mm的软骨缺损24个,并均分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A)组、组织工程软骨修复(B)组和空白支架(C)组.6个月后对修复部位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并测定新生软骨的力学性能和糖胺聚糖(GAG)含量.结果 A组缺损区被新生透明软骨修复,新生软骨中的圆形细胞分布均匀.A组缺损区的新生软骨弹性模量和GAG含量高于B组.结论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块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组织工程软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关节镜下准确定位后电动刨削器清理边缘。后用由3mm钻头向股骨中轴方向钻孔至髓腔,术后第2天1ml(100ng)活化TGF-β1关节腔内注射,每周1次。连用3周。结果9例膝关节软骨缺损3-9个月随访,优良率100%,未见骨软骨赘、创伤性骨关节炎和退行性改变发生。结论TGF—β1直接注射于关节腔内,能有效促进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