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青海省成年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省≥18岁人群12001人,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三组人群进行诊断检查。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调整并推广至青海省370万成年人口。结果:11178人完成了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8.04%,95%可信区间(95%CI)为15.99%~20.28%;患病率前三位的分别是酒精使用障碍(12.24%)、广泛性焦虑障碍(1.40%)和心境恶劣障碍(1.13%)。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及酒精使用障碍的现患率均明显高于女性[(27.92%vs.7.47%,23.39%vs.0.30%;OR(95%CI)=4.80(3.81~6.05),OR(95%CI)=100.22(35.07~286.38)];农村与城市居民精神障碍总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3%vs.17.08%,OR=1.09,95%CI:0.76~1.56)。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到严重者占15.48%,但仅2.59%有精神障碍者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仅0.94%曾在精神科就诊。结论:青海省酒精使用障碍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山东省≥18岁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5个区和15个县的10个街道和30个乡镇,共计20个居委会和60个行政村,抽取≥18岁人群23987人,由精神科护士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组,然后由精神科医生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不同比例的高、中和低危人群进行调查,作出有无精神障碍及具体诊断。结果:完成调查22718人,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9.48%(95%CI:17.48%~21.64%)。各类精神障碍现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心境障碍(5.93%)、物质使用障碍(5.62%)、焦虑障碍(5.50%)、精神病性障碍(1.28%)。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22.78%)高于女性(16.17%)(OR=1.53)。城市居民精神障碍的现患率(18.88%)与农村(19.68%)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依次为酒精使用障碍(5.55%)、心境恶劣障碍(1.99%)、重性抑郁障碍(1.50%)和精神分裂症(1.12%)。有精神障碍者中仅10.53%曾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但仅7.69%曾在精神科就诊。结论:精神卫生问题,特别是酒精使用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已成为山东省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天水市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天水市成年人群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甘肃省天水市≥18岁人群11359人为调查对象,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进行筛查,将调查对象分为精神障碍高、中、低危险3组,然后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3组人群进行诊断检查。将计算出的患病率进行调整并推广至天水230万成年人口。结果:10249人完成调查,调整后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最近1个月)为17.90%(95%CI为15.72%~20.32%);患病率前三位分别是酒精使用障碍(3.16%)、重性抑郁障碍(2.73%)和未特定焦虑障碍(2.67%)。男性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为15.85%,女性为20.08%;农村为17.33%,城市为20.59%;男女、农村与城市之间精神障碍总的现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分别为0.75(0.52~1.07)和0.81(0.57~1.15)],但酒精使用障碍男性的现患率高于女性(6.00%vs.0.14%,OR=45.59,95%CI:17.98~115.57),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2.43%vs.6.57%,OR=0.35,95%CI:0.15~0.85)。在有精神障碍的人群中,功能损害程度为中等到严重者占37.10%,但仅8.58%的患者曾经因心理问题在医疗机构就诊,并且仅5.29%曾经就诊于精神科。结论:甘肃省天水市精神障碍的患病率较高。酒精使用障碍和重性抑郁是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厦门市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厦门市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样本,调查18岁及以上厦门市常住人口的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共调查12051人,回收有效应答问卷10758份。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量表作为筛查量表,修订的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SCID-I/P)病人版作为诊断工具。结果:本样本的自杀未遂发生率为0.55%;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0.82%vs.0.4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常性参与赌博(OR=3.18)、精神障碍(OR=2.64)、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OR=5.13)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自杀的最主要方式为"采用工具"(42.4%),工具来源主要为"放在家里"(61.1%),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为"家庭纠纷"(45.8%),自杀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解脱痛苦"(64.4%)。结论:本研究显示农村自杀未遂的发生率高于城市,经常性参与赌博、精神障碍和因精神或心理问题住过院是自杀未遂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北省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调样本,以该样本为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人群,共24000名,以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编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记录自杀未遂情况,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对各类精神障碍进行诊断。结果:(1)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为0.82%(95%CI:0.70~0.94);女性发生率为1.17%(95%CI:1.02~1.32),男性为0.47%(95%CI:0.38~0.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0.45,P0.001);城市发生率为0.45%(95%CI:0.36~0.54),农村为0.88%(95%CI:0.75~1.00),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5.26,P0.05)。(2)服毒药及治疗药为自杀的主要方式(78.2%),使用的药物或工具来源主要是放在家里(73.5%),最主要目的是解脱痛苦(73.5%),41.8%的自杀行为属冲动性,自杀未遂者中精神疾病患病率为52.9%。(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为女性(OR=2.19,95%CI:1.55~3.09)、小学教育程度(OR=1.88,95%CI:1.34~2.65)、年龄30~39岁(OR=1.66,95%CI:1.19~2.34)、离婚(OR=3.28,95%CI:1.57~6.89)、再婚(OR=4.57,95%CI:2.00~10.46)、精神疾病(OR=8.72,95%CI:6.37~11.95)。结论:加强农药及治疗药的管理、及时发现、治疗精神疾病对自杀未遂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应对自杀未遂人群进行有效干预,防止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道外区精神障碍流行学资料。方法: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法对哈尔滨市道外区的4366人(15岁~65岁)进行了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各类精神病的总患病率为40.07‰,神经症患病率为25.65‰。与1982年全国12地区精神障碍患病率水平相比呈增高趋势。同时,本文从年龄、职业、文化、婚姻、经济条件等方面作了分析,对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区人群精神障碍患病率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精神障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推算,2020年全球精神和行为障碍占全部疾病负担的比例会由1990年的11%升至15%~([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18岁及以上人群终生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特征,并探讨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2011年在天津市进行的精神障碍流行病调查样本,以18岁及以上且过去半年内在本地居住时间≥3个月的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被试进行筛查,并根据得分进行精神障碍危险等级划分,进行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及终生自杀未遂行为的评估,完成分布特征、危险因素等分析,最终共有4438人完成本次调查。结果:76人报告有终生自杀未遂行为,调整后发生率为0. 75%(95%CI:0. 49%~1. 00%)。自杀的方法主要是服用治疗药(31. 9%)和使用工具(24. 3%),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68. 7%,其中以情感性精神障碍为主(49. 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精神障碍的诊断(OR=5. 38,95%CI=2. 44~11. 83)、主观睡眠质量差(OR=3. 79,95%CI=1. 72~8. 35)、有宗教信仰(OR=4. 51,95%CI=1. 95~10. 45)、主观家庭经济状况差(OR=2. 79,95%CI=1. 35~5. 75)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论:社区人群中自杀未遂行为较高,多种因素与自杀未遂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天津市18岁及以上居民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对象来源于2011年7月-12月进行的天津市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项目,有11618名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完成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睡眠质量的评估,以及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是否可能存在心理障碍的筛查。PSQI总分7分为低睡眠质量。用χ2检验分析各变量组间低睡眠质量检出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11618人中低睡眠质量980人,调整后天津市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为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47,95%CI:1.19~1.82)、年龄越大(30~39岁OR值1.72,95%CI:1.10-2.69;40~49岁OR值2.55,95%CI:1.66-3.91;50~59岁OR值4.41,95%CI:2.85-6.83;60~69岁OR值5.34,95%CI:3.32-8.59;70岁及以上OR值5.40,95%CI:3.21-9.08)、医疗花费为自费(OR=1.52,95%CI:1.15~2.00)、职业为失业/无业(OR=1.46,95%CI:1.05~2.03)或离/病退(OR=1.45,95%CI:1.02~2.06)、吸烟(OR=1.49,95%CI:1.22~1.83)、因躯体疾病难以从事日常工作或活动(OR=2.30,95%CI:1.85~2.85)、GHQ-12得分≥4分(OR=6.51,95%CI:5.46~7.46)为低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18岁以上居民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虽然较同类研究低,但睡眠问题依然值得关注。女性、年龄较大、医疗自费、无职业、有躯体疾病及可能存在心理障碍是低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山东省18岁以上人群的应对方式,分析影响人群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法,抽取54个县(市、区)、98个街道(乡镇),共计98个村(居委会)的27913人,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积极应对得分平均(1.68±0.82)分,消极应对得分平均(1.09±0.63)分;常住农村、45岁以上、躯体健康状况差、心理健康状况不好、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倾向于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男性、已婚、受教育年限在7年以上、有医疗保障人群的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城乡、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医疗付费方式、身心健康状况及睡眠质量可能是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建议多关注农村居住、女性、中老年人、低受教育程度等特征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情感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昆明市情感障碍患病率。方法:采用分层容量比例概率随机抽样法,应用中文版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检查2.1版(CIDI-2.1)对该市≥15岁的居民5033人进行访谈,调查情感障碍的患病率,分析影响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起病年龄及共病情况。结果:情感障碍30天患病率为0.98%,12个月患病率为1.22%,终生患病率为1.8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离婚/分居/丧偶人群、无业者、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易患抑郁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居农村、男性可能是情感障碍的保护因素。不同情感障碍亚型起病年龄不同,90%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25岁以前起病,情感恶劣在50岁以前存在起病风险,重性抑郁的起病风险持续终生。患有焦虑障碍和疼痛障碍可以增高情感障碍的患病风险。结论:情感障碍患病率低于国外同类研究而与国内研究接近,城镇居民、女性、独身、无业,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有较高的患病风险,是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湛江市城区7-12岁小学生社交恐惧症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湛江市儿童社交恐惧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 of childhood,SADC)的患病现况。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使用中文修订版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调查湛江市2409名小学生,对量表分大于2倍均数标准差的儿童进行面谈,依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湛江市儿童社交恐惧症患病率为2·74%。男、女生患病率分别为2·6%和2·9%,差异无显著性(χ2=0·11,P=0·744);各年级患病率在1·76%~4·32%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5·47,P=0·361)。结论:湛江市儿童社交恐惧症患病率较高,应引起老师、家长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一所小学和中学6-15岁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长沙市小学生及中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特点、伴发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方法 :对我市育华小学和雅礼中学的 80 5例 6-15岁学龄儿童进行抽动障碍现状调查。结果 :共检出抽动障碍患者 10 3例 ,现患 5 4人 ,抽动障碍时点患病率为 6 78% ,终身患病率为 12 9%。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Tourette氏综合征的终身患病率分别是 7 70 %、 4 72 %和 0 3 7%。抽动障碍伴发不少行为和情绪问题。Tourette氏综合征抽动严重程度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结论 :6-15岁学龄儿童的抽动障碍患病率较高 ,部分可以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现状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11月间抽取广州市1023位15岁及以上城市居民和1089位农村居民,采用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问卷和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进行调查,实际调查市民878名,农民800名。比较市民与农民样本的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中,市民样本心理健康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4.1%,农民样本为60.2%。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及得分高于农民样本(均P0.01),态度问卷的得分低于农民样本(P0.01)。总样本教育年限、职业和态度问卷得分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者知识问卷得分高(β=0.17、0.12,均P0.001);职业为无业、态度问卷得分高者知识问卷得分低(β=-0.06、-0.09,均P0.01)。教育年限、职业和知识问卷得分与态度问卷得分相关,教育年限长,职业为农民、学生或家庭妇女者态度问卷得分高(β=0.06、0.24、0.09,均P0.05),职业为工人、知识问卷得分高者态度问卷得分低(β=-0.07、-0.09,均P0.01)。结论:广州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到国家精神卫生规划的要求。城乡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存在差异,城市略高于农村;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并讨论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于2006年11~12月在江西省吉安县以自然村为单位,通过重组随机整群抽样确定50岁以上人群为检查对象,对5013人进行青光眼筛查。采用Van Herick法检测周边前房深度,常规检测视力、屈光状态,直接眼底镜检查视乳头C/D大小,询问病史和家族史,对可疑青光眼和青光眼患者进行青光眼标准检查,其中包括便携式Goldmann压平式眼压检查、Glodmann房角镜前房角检查、视野检查、HRTⅡ、SL-OCT等检查。结果本次调查50岁以上农村特定人群的应答率93.1%(5031/5402),人群中PACG患病率1.5%(76/5013),95%可信区间(CI)0.9%~2.0%,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95%CI0.6%~1.2%)、1.9%(95%CI1.4%~2.1%),在50~59、60~69和70~87岁年龄组中分别为0.5%、2.3%和2.4%。60岁以上年龄段为患病率骤升年龄段,前房角<20°者中有40.6%(76/187)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HRTⅡ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检出率为89.5%(68/76)。回归校正混杂作用后,PACG患病率与前房角解剖、性别、年龄相关。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重要致盲性眼病,年龄、性别和前房角度数大小为其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