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妊高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组,n=20例);静脉自控镇痛组(V组,n=20例);未用镇痛组(C组,n=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2h、术后24 h、术后48 h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 P组PT术后各时点明显较V组和C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PTT术后12h、24 h较V组和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D术后各时点明显较V组和C组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和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TT、Fib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系统有抑制作用;静脉自控镇痛对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后凝血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静脉术后镇痛及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三种方法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ASAⅠ级或Ⅱ级行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A组采用硬膜外术后镇痛,B组采用静脉术后镇痛,C组采用硬膜外-静脉联合术后镇痛,剖宫产术后24 h和48 h对三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定。结果:在镇痛开始后24 h,B组产妇安静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活动状态时VAS评分高于A组(P<0.05);在镇痛开始后48 h,B组和C组产妇V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和C组产妇出现嗜睡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低于A组(P<0.05),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可满足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需要,但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最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对子痫前期病人剖宫产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子痫前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120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手术,根据术后镇痛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A组术后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B组术后肌注盐酸哌替啶+异丙嗪;C组为对照组,术后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三组术后2、6、12、24、48h的镇痛效果及血压;观察各组术后产后子痫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不同时间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F分别=1.58、2.15,P均<0.05),术后12、24、48h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B组和C组低(F分别=2.07、2.58、2.32、1.99,P均<0.05),无产后子痫发生。结论 PCEA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能产生良好镇痛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血压,防止产后子痫发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187-1188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剖宫产产妇,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其中A组采取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B组采取静脉术后镇痛方法,C组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方法,评定三组剖宫产术后24h和48h的镇痛效果。结果镇痛24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01±1.51和5.03±1.20,高于A、C两组(P0.05)。镇痛48h后,B组产妇安静状态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分别为3.57±0.88和5.24±0.71,同样高于A、C两组(P0.05)。B、C两组嗜睡发生率高于A组,皮肤瘙痒、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均有不错的镇痛效果,采取硬膜外联合静脉术后镇痛在镇痛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中均表现较佳。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后镇痛导尿管拔除时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保留尿管拔除的时间。方法:180例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0例。A、B和C组留置尿管拔除时间分别为术后24h、36h和48h。并观察3组拔除导尿管后排尿成功率的情况。结果:A组自行排尿38例,成功率为63.33%;B组自行排尿53例,成功率为88.33%;C组自行排尿58例,成功率为96.67%。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48h时,无需在停用镇痛泵时拔除导尿管,可提前12h拔除,即术后36h拔除是可行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硬膜外镇痛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800例剖宫产患者,根据本人意愿分为术后镇痛组(n=400)和对照组(n=400)。于手术后在产科监护病房(MICU),镇痛组硬膜外持续泵输注入镇痛液(布比卡因150mg、芬太尼0.4mg、0.9%的生理盐水72ml,液总量100ml),输注速率2ml/h。对照组不做任何镇痛处置。观察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及初乳和肛门排气时间。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生命体征两组除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显著性外,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初乳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MICU硬膜外镇痛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芳  刘丽娜 《临床医学》2010,30(1):75-7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肠粘连的影响,以减少术后肠粘连。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280例,其中选择208例为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在剖宫产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连接自控镇痛泵,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吗啡+氟哌利多+罗哌卡因+生理盐水)72 h;对照组72例,术毕拔管,术后6~8 h肌注盐酸酸哌替啶50~100 mg,观察72 h。结果剖宫产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及术后肠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施行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好,术后肠粘连少。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45-4447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对产妇泌乳素水平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为地佐辛硬膜外镇痛组(D1组)、地佐辛静脉镇痛组(D2组)及哌替啶对照组(C组)。D1组:应用罗哌卡因100mg+地佐辛20mg稀释至100ml进行硬膜外镇痛;D2组:应用地佐辛20mg+托烷司琼5mg稀释至100ml进行静脉镇痛;C组:采用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记录术后3、6、12、24、36、48 h的VAS疼痛评分、产前及产后12、24、36、48h的泌乳素水平、新生儿哺乳后12h、24h、36h、48h的神经行为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三组在术后3、6、12、24、36、48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D1组和D2组明显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1和D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前及产后12、24、36、48h血清泌乳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哺乳后12、24、36、48h的神经行为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影响产妇泌乳素水平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术后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IE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及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血C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术后24h及96h的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2.9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除CD8 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1、2.98、3.11、3.08,P均<0.05),且CD3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3.03,P均<0.05);术后24h、72h时观察组的CD4 、NK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2.91、3.09、3.04,P均<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CI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对剖宫产术后镇痛作用及对免疫球蛋白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11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观察组产妇接受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产妇接受吗啡镇痛。剖宫产术后6、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产妇的主观疼痛程度,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物用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外周血免疫球蛋白水平;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应激激素水平。结果术后6、12h,观察组产妇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泵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血清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可有效缓解剖宫产产妇的术后疼痛,减少体液免疫抑制,降低全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比较地佐辛、盐酸曲马朵和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盐酸曲马朵组(B组)、酒石酸布托啡诺组(C组),每组50例。三组产妇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术,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毕立即接静脉输注镇痛泵,药物配方为A组:地佐辛50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B组:盐酸曲马朵1000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C组:酒石酸布托啡诺10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0.9%氯化钠注射液共100 ml。观察各组术后4 h、12 h、24 h、36 h、48 h各时间点的静息疼痛和动态疼痛,并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记录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静息疼痛VAS评分:4 h、12 h A组低于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动态疼痛VAS评分:4 h、12 h、24 h A组低于B、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 组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C组的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药物可安全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可靠,其中地佐辛联合盐酸托烷司琼镇痛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PCEA镇痛)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PCEA镇痛,镇痛时间为48h。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疼痛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每次50mg。对两组病人术后24h镇痛效果、24h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及术后24h、48h血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泌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48h血压比对照组低。[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剖宫产术后采用PCEA镇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剖宫产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PCEA镇痛)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PCEA镇痛,镇痛时间为48h。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疼痛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每次50mg。对两组病人术后24h镇痛效果、24h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及术后24h、48h血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泌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48h血压比对照组低。[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剖宫产术后采用PCEA镇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痛方法,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共计20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法,奇数100例为对照组,偶数100例为观察组,两组产妇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对两组产妇的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血清因子、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产妇血糖、皮质醇、IL-6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h后,观察组产妇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镇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剖宫产手术初产妇60例,随机分成镇痛泵镇痛组(A组)和双氯芬酸钠栓塞肛镇痛组(B组),每组30例。A组术后应用流速固定型镇痛泵硬膜外给药48 h,B组每隔8 h肛门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镇痛效果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B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或双氯芬酸钠塞肛均可达到镇痛效果,但后者不良反应少,使用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以为剖宫产术后麻醉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30例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NE、Cor、ET-1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NE、Cor、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4、12、24 h的PR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NPY、SP、β-E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NPY、SP、β-E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应用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减轻产妇的应激反应,改善早期泌乳情况,下调神经递...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产妇泌乳功能及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选择采用硬膜外腔麻醉行剖宫产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保留硬膜外导管,术毕注入0.25%布比卡因5~7mL+吗啡1.5~2mg复合液后拔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后肌盐酸哌替啶50~100mg镇痛,观察两组术后3d内产妇泌乳的情况并记录;术后24、48h宫底高度以及两组术前、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有无改变。结果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与传统肌注哌替啶比较:前者泌乳时间早(P〈0.05),两者宫底高度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的血压和心率较术前加快。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从而促进早泌乳,但并不影响子宫收缩,不改变生命体征的参数,是基层保健院保证母婴安全的有效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肺癌根治手术患者45例,年龄6179岁,ASA分级为Ⅰ79岁,ASA分级为Ⅰ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单纯全麻,术后静脉镇痛(PCIA);B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C组超声引导下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CTPVB)。记录三组患者入手术室静息时(T0)、椎旁或硬膜外给药15 min后(T1)、诱导插管后(T2)、切皮后5 min(T3)、拔管前(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后2、12、24和48 h患者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抽取术前,术后2、12、24、48 h时间点三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浆IL-6、IL-10及TNF-α浓度。结果 A组T2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MAP和HR值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T1T4时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无显著变化(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IL-6、TNF-α浓度小于A组(P<0.05),IL-10浓度大于A组(P<0.05),C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椎旁神经阻滞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好,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更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