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数量日益增长, 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 良好的术后视力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目标。由于眼轴长度测量误差、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变化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选择不当等因素, 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欠佳, 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随着IOL计算公式的不断发展, SRK/T和Holladay1等薄晶状体会聚公式中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不断优化, 以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为代表的厚晶状体会聚公式应用逐渐广泛, 基于人工智能的Hill-RBF公式、基于光线追踪的Olsen公式和OKULIX软件以及结合多种理论的Kane公式和EVO公式等新型IOL计算公式陆续问世, 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本文总结不同种类IOL计算公式的优化与进展, 为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石采灵  肖伟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7):1153-1156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属复杂性白内障,具有高致盲性,一直以来手术为唯一治疗方法,但在预测术后屈光状态时始终与术后实际屈光度有差异。现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对术后屈光状态与视觉质量的要求逐渐增高。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为求更高的预测准确度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临床上可供选择的IOL度数计算公式有很多,但对更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公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意见。本文根据不同公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就IOL度数计算公式的发展和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IOL度数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良好的术后视力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目标。由于眼轴长度测量误差、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变化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选择不当等因素,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欠佳,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随着IOL计算公式的不断发展,SRK...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7种不同公式计算高度近视者行白内障手术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三科一组高度近视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8例(9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采用下述7种公式计算拟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根据术眼实际屈光状态分别计算...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SRK -Ⅱ和SRK -T公式 ,以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使用相同的生物参数和A常数 ,比较SRK -Ⅱ和SRK -T公式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对 2 3例 (2 6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用SRK -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记录SRK -T和SRK -Ⅱ两公式在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下对应的预计术后屈光度 ,并比较两公式的预测偏差 ,评估测量的准确性。结果 按照SRK -T公式计算结果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 ,按照两公式计算预计屈光度为SRK -Ⅱ(1.3 7± 0 .45 )D ,SRK -T(-0 43± 0 .15 )D。预计偏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RK -T公式适用于眼轴长度 >2 7.0mm的高度近视白内障 ,其准确性明显优于SRK -Ⅱ公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 对12例(18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术,术前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根据眼轴的长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计算公式:眼轴长度<26.00 mm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采用SRK-Ⅱ,眼轴长度>26.00 mm者,采用SRK-T公式(为保证手术后的裸眼视力效果,眼轴长度>26.00 mm的患者实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SRK-T公式的计算结果,与SRK-Ⅱ公式仅作术前理论预测对照),同期植入疏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5者占94.4%,SRK-Ⅱ和SRK-T公式预测屈光度和术后实际屈光度的误差值分别为(1.48±0.67)D和(0.78±0.56)D,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后囊膜破裂,术后第1天8眼患者眼压轻度升高,经降眼压后1~2 d恢复正常,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随访期内(6~12个月)未发现影响视力的后囊增生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于眼轴长度>26.00 mm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人工晶状体的计算公式选择SRK-T对保证手术效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提高视力的有效方法,但术前如何确定IOL的屈光度,使术后达到理想的屈光状态,是手术的难点之一。本文对术后应保留何种屈光状态、几种常用的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及其演变、公式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或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是提高视力的有效方法,但术前如何确定IOL的屈光度,使术后达到理想的屈光状态,是手术的难点之一。本文对术后应保留何种屈光状态、几种常用的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及其演变、公式在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Sensar AR40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35例(59只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术前眼轴长度,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屈光度数偏差值).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31.34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49只眼(83.05%),≥0.5者共26只眼(44.07%).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1.00 D共31只眼(52.54%),<±2.00 D共52只眼(88.14%).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6只眼晶状体后囊轻度混浊,随访期间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植入负度数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既可以维持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又可同时进行屈光矫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既往有屈光矫正手术史的白内障患者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循证医学研究。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WanFang、Metstr等数据库,收集所有报道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的文献,检索时间均自建库至2020年11月。采用ADDIS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及网状Meta分析。观察指标为白内障术后屈光度预测误差范围在±0.50 D、±1.00 D内的概率。基于ADDIS软件,利用点分法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0项研究,共475例(659眼)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近视史的白内障患者,其白内障术后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Modify Hoffer Q和OCT formula;对于行远视屈光矫正术的患者,其屈光度误差范围在±0.50 D和±1.00 D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分别为HolladayⅡ和Haigis;既往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患者,屈光度预测误差在±0.50 D和±1.00 D范围内准确性最高的公式均为Haigis。结论:对于既往有屈光手术矫正史的白内障患者,其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与预估可根据其屈光状态及屈光矫正手术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估以选择对应的公式。  相似文献   

11.
有效晶状体位置(effective lens position,ELP)是指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的有效位置,对于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计算尤其重要,如今有许多研究发现了新的ELP预测方法,比如术前晶状体赤道平面预测ELP,沟到沟(angle to angle,ATA)预测ELP...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更是一种高致盲风险的复杂性白内障,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由于高度近视可导致眼内一系列复杂改变,相比正常眼轴眼而言,术后更易产生屈光误差以及屈光漂移,本文就术前生物学测量准确性、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变化等几部分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3 种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SRK/T、Haigis和 Barrett Universal Ⅱ)预测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 年10 月至2018 年3 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超高度近视[眼轴长度(AL)≥28 mm]白内障患者,应用Pentacam AXL全景生物测量仪进行角膜前后表面曲率、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等数据测量,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IOL,获取3 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术 后3 个月随访时测量患者实际屈光状态,计算各个公式理论预留屈光度与术后实际屈光度的差值即平均屈光误差、差值的绝对值即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非正态分布定量资料数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或卡方检验;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眼轴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56 眼)患者纳入研究,SRK/T、Haigis和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平均屈光误差分别为-0.18(-0.53,0.23)、-0.18(-0.54,0.09)、-0.11(-0.49,0.15),MAE分别为0.40(0.20,0.61)、0.32(0.14,0.64)、0.27(0.12,0.55)。对于平均屈光误差,Barrett Universal Ⅱ与SRK/T公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7,P=0.012);Barrett Universal Ⅱ与Haigis公式、Haigis与SRK/T公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MAE,Barrett Universal Ⅱ、Haigis与SRK/T公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3 种IOL计算公式,MAE与AL均相关,对于SRK/T公式,AL增加1 mm,MAE增加0.23 D;在Haigis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增加0.04 D;但是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中,AL增加1 mm,MAE反而会减少0.01 D。结论:3 种IOL计算公式对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的预测都是相对准确的,其中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择准确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关键,儿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存在较大的预测误差,这是由测量误差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误差造成的,所以恰当地选择各类测量仪器和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很重要.Holladay 2公式对短眼轴患儿计算人工晶状体数值更准确.应用该公式时,需要测量7个参数,即角膜白到白直径、晶状体厚度、眼轴长、角膜屈光力、术前前房深度、术前屈光状态及年龄.该公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数计算的个性化,但所需参数多,对患儿配合要求高.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球的发育成熟儿童眼睛屈光度仍会改变,所以我们还应选择正确的术后屈光目标.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与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式。青光眼患者具有高眼压、浅前房及短眼轴等临床特征,小梁切除术等抗青光眼术后眼部结构常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也导致了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与单纯白内障手术在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屈光度计算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同时青光眼患者自身的临床特征与抗青光眼手术造成的结构改变对于IOL屈光度预测准确性、屈光漂移的类型等方面的影响也表现出差异。本文就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或青白联合手术时屈光误差(refractive error, RE)产生的原因、屈光漂移特征及选择最合适IOL计算公式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乃至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确切有效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过渡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各种屈光性人工晶状体也应运而生,传统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ngle focus intraocular lens, SIOL)不再是患者的唯一选择,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越来越被患者接受和认可。本文对现有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分类列举,简述不同类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多种特点及评估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方法,以期为眼科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良好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包括术前精确的生物测量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计算。非正常眼轴术前眼部生物测量精确性较低,且术后屈光状态预测与正常眼轴眼相比误差较大,这为获得术后最佳视觉质量带来了很大挑战。近期,新型光学生物测量仪的临床应用,个体化的IOL度数计算公式的研发和应用,使IOL度数选择更加精确。本文针对非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术前眼部参数测量及IOL度数计算公式的选择近3a最新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发生白内障并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时,如果按常规计算公式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往往会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以及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估算角膜屈光力,并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晶状体置换术后引起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角膜近视屈光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观察初步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3/2015-06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同时伴有角膜近视屈光手术史的患者14例23眼。根据患者既往角膜手术方式分为 LASIK (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组9例15眼,RK( radial keratotomy)组5例8眼。将每例患者的角膜地形图中央2.5 mm最低点曲率值,带入SRK-T公式,按照预留-1.00~-1.50 D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完成常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观察术后视力、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计算出术后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分别与www.iolcalc.org网站上的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进行比较,观察其应用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LASIK组和RK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 mo的裸眼视力(LogMAR)分别是0.15±0.11、0.21±0.16,术后屈光度分别是-0.43±1.04、-1.52±1.01D,SRK-T公式预测屈光误差分别是-0.71±0.80、0.43±0.99,LASIK组均优于RK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本研究方法分别与Shammas公式和Barrett True K公式相比,观察各种公式的预测屈光误差,本研究方法的屈光误差最小,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研究方法的术后屈光状态均为轻度近视,适用于因近视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此方法对于LASIK手术史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