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行睑板腺处理对飞秒激光制瓣膜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IntraLase-LASIK)术后眼表炎症反应和泪膜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2014-03/09来我院屈光门诊就诊拟行IntraLase-LASIK术并有不同程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35例70眼。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34眼术前给予睑板腺的特殊处理,对照组18例36眼术前不进行睑板腺处理,两组其余操作相同。观察IntraLase-LASIK术后1 d和1 wk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干涩感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 tear break-up time,BUT)的变化。结果:术后1 d和1 wk观察组的球结膜充血、畏光、干涩感评分及BUT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睑板腺处理可以减轻术后的眼表刺激症状,对泪膜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研究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上皮糜烂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行单眼白内障术后出现角膜上皮糜烂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手术眼MGD评分,并对其对侧眼进行MGD评分,两者比较;另外抽取同期23例行单眼白内障手术未发生角膜上皮糜烂患者术眼作为对照组进行MGD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眼与非手术眼MGD评分无明显差异性;观察组手术眼与对照组手术眼MGD评分有差异性.结论 白内障术后出现角膜上皮糜烂的患者存在MGD的问题并且可能手术之前即存在MGD的问题,要重视白内障术前MGD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角膜上皮糜烂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仪(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Ⅱ)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dysfunction,MGD)患者的视觉质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50例(50眼)MGD患者按照是否伴随干眼症状分为MGD干眼组(22眼)和MGD非干眼组(28眼),同时选取25名(25眼)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利用OQAS-Ⅱ检测并比较3组受试者自然状态下的视觉质量: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trehl ratio,SR)、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scattering index,OsI).所有受试对象均行睑板腺相关检查(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挤压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和泪液相关检查.对3组受试对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对象的MTF cutoff、SR、O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GD非干眼组的MTF cutoff和SR分别为(31.36±1.83)e· deg-1和0.21 +0.02,均较对照组的(35.87±1.59)c·deg-1和0.23±0.03显著降低,OSI为0.57±0.06,较对照组的0.45±0.06显著提高(均为P<0.05);MGD干眼组的MTF cutoff和SR分别为(27.87±3.08)c·deg-1和0.16±0.02,均较MGD非干眼组显著降低,OSI为0.72±0.10,较MGD非干眼组显著提高(均为P<0.05).MGD患者的OSI、MTF cutoff、SR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睑板腺相关检查数据间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OQAS-Ⅱ检测发现MGD患者的视觉质量参数发生变化,且MGD干眼患者较MGD非干眼患者变化更明显.MGD非干眼患者视觉质量的下降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Shim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分泌物的检查,将74例14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根据疾病程度,分别行睑缘清洁、疏通、按摩、人工泪液、或抗炎、抗感染等联合治疗。结果: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74例145眼治疗1mo后,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下降,睑腺分泌物评分下降,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表活体染色评分下降。各型MGD的总治愈率34.5%,总有效率98.6%。结论:眼科医师应掌握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重视症状、病史的询问及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避免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背景 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眼表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5~ 59岁组和≥60岁组;按照睑板腺缺失范围将受检眼分为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和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组织、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形态和睑脂性状;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问卷对眼表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检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结膜充血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 93例受检者均无干眼主观症状,OSDI问卷评分均<12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眼均未发现睑缘及皮肤黏膜交界线的形态学变化,无睑板腺开口、睑脂排出及睑脂性状的异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发现,42眼BUT缩短,占45.16%;52眼泪河高度下降,占55.91%;58眼睑板腺缺失范围≥1/3,占62.27%.45 ~59岁组受检眼睑板腺缺失评分为1.65±0.79,≥60岁组为1.86±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P=0.197).但相关分析示年龄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弱正相关(r5=0.323,P=0.002),与BUT及泪河高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141;r =-0.024,P=0.821);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3=-0.251,P=0.015),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BUT异常的发生眼数明显多于缺失范围<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结论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缺失逐渐加重;睑板腺缺失范围较大者发生泪膜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早期MGD患者体征先于症状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无症状的MGD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强脉冲激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对睑板腺功能障碍(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治疗效果,观察IPL是否改善MGD患者的症状.方法: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选取2016-11/2017-02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21例42眼.检查方法: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眼表分析仪、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有患者每次IPL治疗间隔3wk,共行3次IPL治疗,1mo后门诊随访复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结果差异.结果:治疗后,21例42眼患者OSDI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30.18±4.07分,治疗后均值为24.87±4.32分;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BUT)提高,治疗前均值为5.37±0.82s,治疗后均值为7.12±0.74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mean BUT)提高,治疗前均值为7.73±1.14s,治疗后均值为11.37±2.23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1.57±0.52分,治疗后均值为1.22±0.52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降低,治疗前均值为0.82±0.41分,治疗后均值为0.51±0.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2.68、3.31、2.78、2.61,P<0.05).结论:IPL可以有效改善MGD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睑板腺阻塞,是MGD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是否戴无菌滑石粉手套影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 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的发生率,证实残留滑石粉对DLK发生起重要作用。 方法:收集单纯手消毒法行 LASIK 手术的患者563例1126眼作为观察组,采用手消毒戴无菌手套法行手术的患者592例118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第1,7d复查,观察DLK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及秩和检验对DLK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第1d,观察组DLK发病率为7.4%(83眼),其中Ⅰ期为4.6%(52眼),Ⅱ期为2.8%(31眼);对照组为12.2%(144眼),其中Ⅰ期为7.7%(91眼),Ⅱ期为4.5%(53眼)。术后第7d,两组DLK均消退。对照组2例3眼(术后第8d首次复查,未按时行氟米龙点眼治疗)出现Ⅳ期DLK。观察组DLK的发生率( P〈0.01)及严重程度(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滑石粉是LASIK术后DLK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单纯手消毒法可以去除滑石粉的刺激作用,明显降低DLK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睑板腺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睑板腺分泌物的质量或数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分泌的脂质成分发生相应改变,造成泪膜的稳定性下降和泪液蒸发量增加,从而导致干眼发生.目前MG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采取的治疗往往是对症治疗.本文主要对MGD的泪膜脂质变化及其国内外诊治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结膜松弛症(CCh)的关系,观察挤压睑板腺分泌排泄法对MG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CCh患者100例(200眼),男45例,女55例,年龄为46~87岁,平均(72.6±5.5)岁.采用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积分法对患者进行眼部症状问卷调查评分;观察患者睑板腺开口;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对异常睑板腺分泌物行涂片染色;同时利用非接触红外线睑板腺照相系统进行睑板腺检查.对CCh伴有MGD患者随机分为睑板腺挤压治疗组(挤压组,24例)和抗生素眼液、人工泪液治疗组(对照组,22例).治疗后1、2、4、8周进行随访观察,取第8周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配对t检验.结果 CCh伴有MGD者46例,占46%.不伴MGD患者的OSDI积分为21.6±5.9,伴MGD患者的OSDI积分为46.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72,P<0.01).MGD挤压治疗组治疗前的OSDI和睑板腺开口积分分别为45.8±8.9和2.1±0.3,治疗后分别为21.2±4.8和3.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70、2.688,P<0.05).不伴MGD患者BUT值为(7.8±0.9)s,伴MGD患者的BUT值为(5.9±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9,P<0.01).挤压治疗组治疗前BUT值为(5.7±0.9)s,治疗后BUT值为(7.1±0.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10,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除OSD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4.330,P<0.01),BUT及睑板腺开口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例伴MGD患者的睑板腺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26眼分泌物涂片除脂质外,还含有上皮细胞、正在凋亡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碎屑及少许炎症细胞,7例奶黄样分泌物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结论 CCh多伴发MGD.睑板腺挤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MGD的方法,可以作为伴发MGD的CCh患者的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120例MGD相关性干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与对照组(OPT强脉冲光疗)各60例,两组均联合睑板腺按摩。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各项指标: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下泪河高度(LTMH)、睑板腺评分等,对患者眼部的主观症状以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将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开始至结束后6mo的各项检测指标无差异(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96.6%(P>0.05)。

结论: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可改善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该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疗效基本等同,安全并且有效,但更为便捷、经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夸磷索钠联合强脉冲光(IPL)对屈光术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性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03/12在本院进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6mo内确诊的MGD性干眼患者64例12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33例66眼接受玻璃酸钠联合IPL治疗,试验组患者31例62眼接受地夸磷索钠联合IPL治疗。两组患者每次IPL治疗前均进行眼部症状评分,检查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分级、睑板腺缺失率及裸眼视力。结果:IPL治疗后,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睑板腺缺失率评分均持续降低,NIBUT、泪河高度、泪膜脂质层分级均持续升高,裸眼视力无明显变化,且第3次IPL治疗前试验组患者NIBUT优于对照组(6.24±0.27s vs 5.51±0.24s,P=0.046)。结论:地夸磷索钠和玻璃酸钠联合IPL均对MGD性干眼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短期内疗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选取11例22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全飞秒组(SMILE组),同期23例43眼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为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组(LASIK组)。使用双通道系统(OQAS)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mo内的结果,对比二者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空间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 frequency,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和眼内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分析并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结果:SMILE组和LASIK组术后1mo时的MTF cutoff分别为34.835±10.113c/deg和38.362±10.623c/deg(t=0.925,P=0.362);SR分别为0.204±0.077和0.218±0.072(t=0.557,P=0.582);OSI分别为0.608±0.291和0.545±0.405(t=-0.473,P=0.640)。结论: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显示SMILE和飞秒激光LASIK两种术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Keratograph 5M比较飞秒激光与传统LASIK术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7-06/11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60例120眼,其中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30例60眼,传统LASIK手术30例60眼,于术前和术后1wk,1、3、6mo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Keratograph 5M干眼检查并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

结果:术后1wk,两组OSD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mo两组均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传统组术后1wk,1、3mo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飞秒激光组术后1wk,1mo泪膜破裂时间均比术前缩短(P<0.01),术后3mo,飞秒激光组泪膜破裂时间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1wk,1mo,两组泪河高度均较术前降低(P<0.01),脂质层均较术前变薄(P<0.05)。

结论:无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还是传统LASIK术都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引起干眼症状,影响程度随术后时间逐渐减弱,但飞秒制瓣能更快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对睑板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眼表的潜在影响。

方法:采取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56例56眼,分别于术前1d,术后2wk,1、3mo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的评估。

结果:手术前后,SⅠ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BUT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wk,1、3mo OSDI评分、睑板腺积分、睑缘形态评分均较术前1d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1、3mo BUT均较术前1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手术可能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睑板腺分泌物及泪液中前列腺素 E2( prostaglandin E2, PGE2)含量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将72例120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中度组36例60眼和重度组36例60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睑板腺分泌物和泪液中PGE2的含量。正常人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只检测泪液中PGE2含量。
  结果:泪液中PGE2含量在三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100.26,P<0.01),重度组泪液PGE2含量高于轻中度组(t=5.789,P<0.01)和正常组(t=7.468,P<0.01),轻中度组泪液PGE2含量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23,P>0.05);睑板腺分泌物PGE2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高于轻中度组( F=151.76, P<0.01);重度组泪液与睑板腺分泌物中PGE2含量呈正相关(r=0.71,P<0.01);轻中度组泪液与睑板腺分泌物PGE2含量呈正相关(r=0.30,P<0.05)。
  结论:睑板腺分泌物和泪液PGE2含量对判断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维  程娟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3):492-495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多种睑板腺异常的总称,睑板腺分泌睑酯濡润眼表,维持泪膜稳定,当睑板腺功能发生异常时,泪膜稳定性失衡,可引发干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因、病理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