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内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除45例为正常脏器外压、5例黏膜下血管瘤、7例静脉曲张而进行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黏膜下肿瘤104例,以间质瘤居多;胃非肿瘤性病变82例,以壁外压迫居多;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的74.2%(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进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23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13例、食管囊肿3例、食管静脉瘤7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囊肿7例、胃间质瘤23例、胃纤维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脂肪瘤4例、胃腔外脏器压迫10例、胃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窦异位胰腺6例、胃底血管瘤4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十二指肠囊肿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超声内镜与病理一致的40例,5例均是平滑肌瘤、间质瘤鉴别有误。超声内镜诊断85例上消化道壁内病变中只有4例胃巨大间质瘤(直径大于3cm)与B超、CT或MRI检查相符,余81例B超、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例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16例腔外脏器压迫者中9例为该脏器肿大,7例未见异常。结论:本文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B超、CT或MRI无法发现的病变而应用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B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B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主因乳房肿块或疼痛的126例患者行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26例患者经B超初步定性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116例,其中超声诊断为恶性15例,良性101例;经病理学证实,恶性17例,良性99例,误诊6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4.82%。结论:B超具有诊断率高、无创、方便等优点,是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超声胃镜技术的不断普及,上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息肉等腔内隆起性病变、外压性或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肿瘤TNM分期、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成为消化内科医师、普外科医师和广大患者所探讨的话题.我院自2010年7月购进富士能(FUJlNON)电子环扫超声胃镜到年底,共完成38例检查,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7~12月,经胃镜检查筛选有超声内镜检查适应证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16岁.其中食管病变(肿物占位、外压性隆起、食管溃疡、息肉、血管瘤、狭窄)16例,胃内病变(外压性隆起、息肉、溃疡、胃癌术后、B超提示胃壁增厚)2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恢复期)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B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德国Performa超声显像仪检查115例乳腺占位性病变,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115例患者经B超诊断为恶性16例,良性99例;经病理学证实,恶性18例,良性97例,误诊6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3.78%.结论 B超具有诊断率高、无创、方便等优点,是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6.
张志伟  耿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450-145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27例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15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中,十二指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囊肿7例、十二指肠间质瘤4例、十二指肠纤维瘤4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4例,十二指肠静脉瘤2例、十二指肠脂肪瘤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本文27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EUS则基本明确诊断,表明EUS对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上消化道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在电子胃镜及电子线阵式超声内镜检查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的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9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诊断,研究组进行超声内镜检查(EUS)及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检查。结果:通过检查之后发现,对照组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77.55%,研究组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则为97.95%。将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发现,研究组的诊断率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虽然也能够满足对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进行一个初步的定性诊断,但是将超声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则能够有效的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超对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主因乳房肿块或疼痛的126例患者行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本组126例患者经B超初步定性诊断为乳腺占位性病变的116例,其中超声诊断为恶性15例,良性101例;经病理学证实,恶性17例,良性99例,误诊6例,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达94.82%。结论:B超具有诊断率高、无创、方便等优点,是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40例胃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情况,并与胃纤维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贲门癌12例,贲门胃底癌20例,胃体癌5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神经鞘瘤合并溃疡1例,符合率93%。并发现20例合并邻近淋巴结转移,5例肝转移。结论 超声检查诊断胃占位性病变简便、安全、检出率高,并能发现邻近脏器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胃平滑肌瘤这类外压性隆起性病变更显优势,结合胃镜及可得到更全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超声内镜)用于膀胱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支气管镜(Olympus BF-UC260F-OL8)对22例B超提示膀胱占位的患者行膀胱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初步诊断后改用传统膀胱镜行膀胱镜镜检,对可行活检的19例患者行病变活检术.根据镜检结果进...  相似文献   

11.
胃粘膜下脂肪瘤较为罕见 ,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均不特异 ,胃镜或钡餐检查不确定因素多 ,临床诊断困难 ,往往手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现将本院病理科所收到的 4例手术标本及进行的临床调查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  胃粘膜下脂肪瘤 4例。男性 1例 ,女性 3例 ,年龄2 8岁~ 60岁 ,病程 6个月~ 1年。临床上以上腹部不适、腹痛为主要症状 ,其中一例近期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胃钡餐及胃镜检查 ,均报告为“胃占位性病变” ,伴上化道出血者胃镜报告为“胃溃疡” ,病理活检均未检出癌组织 ,临床以“胃肿瘤”收入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大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肾脏常见各种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评价诊断本症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价值。方法:对病理诊断证实的27例肾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27例均经静脉尿路造影(IVP),B超及CT检查。结果:分析各种病变的影像学表现。27例病人,IVP定性诊断符合率为41%,B超与CT定位诊断符合率相近,约为90%,B超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8%,CT为93%,明显高于B超。结论:B超与IVP联合运用可作为该病筛选手段,CT扫描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定位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闫文荟  王俊娥  赵俊 《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2):140-142,144,封4
目的 探讨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诊断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经我院超声诊断为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患者48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经"电子内镜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切除病灶送病理确诊的胃壁隆起性病例.回顾性分析口服胃肠道超声造影与电子胃镜对胃黏膜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超与CT综合分析对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61例胆总管疾病患者分别行B超、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胆总管扩张主要由结石引起(72%),其次为炎性狭窄及肿瘤所致。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B超优于CT,对胰腺肿瘤及胆管癌的诊断率CT优于B超。结论:B超、CT联合应用能提高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贺莉  任权  陈颖萍  聂玲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5):474-475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52例,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C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结果 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囊肿5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脂肪瘤2例、胃腔外脏器压迫5例、胃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窦异位胰腺3例,胃底血管瘤2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囊肿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 本文52倒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面EUS扫描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痛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探头超声内镜在诊断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2例大肠粘膜病灶予以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超声内镜检查对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6.97%,高于肠镜(71.21%);超声内镜检查对肠外压性隆起与粘膜下肿瘤的诊断率均是100%,显著较肠镜高(33.33%和40.63%);但超声内镜检查对肠癌与息肉的诊断率与肠镜的检查结果相近。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在大肠粘膜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为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MEUS)在胃平滑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5例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M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胃内有隆起性病变,但诊断未能确定。对76例MEUS诊断为胃平滑肌瘤的病例均行内镜下治疗,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将胃镜、MEUS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内镜诊断胃平滑肌瘤76例,其中病变起源于黏膜肌层62例,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治疗;起源于固有肌层14例,给予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病变位于胃底部14例,胃体部28例,胃窦部34例;直径〈2cm 64例,〉2cm 12例。76例患者均成功切除病变,7.5MHZ适合于显示病灶内部回声,12MHZ显示病灶起源较清楚。病理均提示为胃平滑肌瘤,其起源层次与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一致,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为100%。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可清晰显示胃平滑肌瘤的病变层次结构,根据其诊断结果对胃平滑肌瘤行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靛胭脂-醋酸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内镜下胃黏膜表现异常的118例患者行内镜检查,随机分为白光内镜组57例和染色内镜组61例,于病变处取活检并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色内镜组患者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24.59%(15例)及肠上皮化生检出率36.07%(22例)高于白光内镜组患者的10.53%(6例)及17.54%(1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内镜组胃黏膜不着色患者中其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灵敏度为84.62%,胃黏膜着色不良患者中其低别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诊断灵敏度为91.18%;不同的胃黏膜着色结果提示不同的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靛胭脂-醋酸染色可明显提高胃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黏膜下肿瘤的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口服"胃B超快速显像液"充盈胃腔,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胃黏膜下肿瘤超声检查经手术病理确诊符合率为47%,11例胃平滑肌瘤确诊率72.7%。结论:应用超声检查胃黏膜下肿瘤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内镜检查发现的1 364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进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误诊较多的病例回顾分析其超声图像特征,探讨误诊原因。结果:病理与超声结果符合的病例有106例,与超声结果不符合的有35例,诊断准确率达75.18%(106/141),明显高于胃镜的诊断准确率33.33%(47/14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下,回声不均匀、起源于肌层的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的可能性比平滑肌瘤的可能性大(P<0.01);对病灶位于胃窦尤其是胃窦大弯,并且超声图像示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形状不规则、起源于肌层的胃黏膜隆起性病变,除考虑胃间质瘤外还要排除是否存在胃异位胰腺的可能。结论: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但对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较困难;对起源于肌层的形态不典型的胃异位胰腺,有时与胃间质瘤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