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100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在鼻腔、鼻窦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1996年3月 ̄1998年10月行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者资料完整追踪随访完善的100例进行分析,就其术前检查,术中鼻内相关疾病的处理以及内镜在鼻科的应用进行讨论。结果:单纯鼻腔手术除2例隐匿性鼻出血治疗2次外,均1次治愈,鼻腔、鼻窦手术治愈率92.0%;严重并发以微并发症5例,结论:在解剖熟悉,术前检查完善下行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肿瘤以往多采用鼻侧切开、Cald-well-Luc、鼻内径路等手术完成切除。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使部分鼻腔鼻窦肿瘤可以通过微创切除,但对于功能性内窥镜手术在出血多、局部变异显著或曾经手术、手术标志不清、鼻腔鼻窦骨壁增厚、筛房骨化时,手术效果则有影响,我科于1998年12月~2002年5月采用经上颌窦鼻腔径路结合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肿瘤1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结果 术后随访13—61个月。平均21个月,13例中12例未复发,治愈率92.3%,1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给予放射治疗。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6例鼻腔鼻窦血管瘤患者,术前行鼻腔鼻窦CT、MRI、颈总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肿瘤直径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和破坏情况,分别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鼻内镜手术切除或鼻侧切开手术。结果 26例中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16例,鼻内镜手术8例,鼻侧切开手术2例,均痊愈;术后随访1~3a,无复发,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腔鼻窦CT、MRI等检查有助于鼻腔鼻窦血管瘤的诊断,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鼻内镜手术切除及鼻侧切开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及避免措施。方法:对916例住院手术,病理明确诊断,资料完整的单侧鼻腔鼻窦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鼻腔鼻窦病变中以鼻息肉居首,误诊率约为1%。易误诊为鼻息肉的疾病有:内翻性乳头状瘤,血管外皮瘤,恶性黑色素瘤,腺样囊性癌,恶性淋巴瘤,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窥镜,CT、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双凤 《当代护士》2006,(10):30-31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简称PESS)是在电视直视观察下,在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下,清除病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从而恢复病变鼻窦的正常功能。它具有照明清晰,全方位视野,操作精细。创伤小面部无疤痕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耳鼻喉科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406例,现将手术前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鼻堵     
人们患感冒时常常有鼻内阻塞感(即鼻堵)。许多鼻腔与鼻窦疾病也能引起鼻堵,如鼻腔和鼻窦的炎症、肿瘤、特异性感染和某些先天性疾病。我们知道,外界空气是通过鼻腔的处理得以净化,并且获得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保持咽喉、气管和肺的功能。长期鼻堵的病人,因为用口腔呼吸,所以感到咽干、咽痒和咳嗽。由于鼻腔、鼻窦在解剖上与耳、眼及脑相邻近,当鼻腔发生炎症和肿瘤时,还  相似文献   

8.
首诊于眼科的鼻腔鼻窦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腔、鼻窦、眼眶在解剖上相互毗邻,关系密切。许多鼻腔、鼻窦疾病可累及眼眶,临床表现甚为复杂,患往往在就诊时忽视鼻腔鼻窦症状而因早期表现为视力障碍、突眼而就诊于眼科,导致病情延误。本科1994年至2003年收治78例鼻眼相关疾病患,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联合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窦内窥镜鼻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鼻窦内镜鼻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的手术方法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结果: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内和Caldwell-Luc联合进路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瘤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随访的时间和糖皮质激素内舒拿用药的效果。方法:对2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鼻窦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行内镜下术腔护理,鼻窦冲洗和糖皮质激素内舒拿鼻内局部应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18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术后6个月,22例鼻腔、鼻窦已干燥,上皮化,鼻塞,头痛均消失。4例伴变应性鼻炎者,鼻腔有少许分沁物;8例嗅觉障碍者中3例无改善。结论:内镜鼻窦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鼻内应用,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中起着同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经鼻腔手术治疗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16例(17眼)鼻源性眼眶并发症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分别用鼻内镜经鼻腔行鼻窦内镜手术以及眼眶手术治疗,手术开放了病变的鼻窦,清除了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对眼眶脓肿彻底引流,行眶内容物减压。术后鼻内镜下鼻腔鼻窦随访、眼科随访0.5a。结果全部患者的病变鼻腔鼻窦以及其所累及眼眶的感染均治愈,术后坚持随访0.5a共15例(1例失访),该15例患者(16眼)术后2~6个月的鼻窦术腔均完全上皮化。视力恢复情况:手术0.5a后6眼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4眼视力状况不同程度改善,3眼无改善,无视力恶化的病例;术后眼部其他症状:13例患者的眼睑肿胀、突眼等症状基本消失,2例患者术后突眼得到改善。结论在鼻内镜下经鼻对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手术治疗是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不影响面容、具有明显优点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对31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同期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完成了鼻中隔矫正术及其他鼻腔鼻窦微创手术,其中鼻息肉切除术、筛窦切除术、蝶窦开放术、鼻额管扩大术共269例,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22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167例,术前症状和体征的消失率分别为98%和100%,检查示鼻中隔矫正充分,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为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提供了必要的通路和操作空间,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制鼻腔-鼻窦冲洗器械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方法 14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完成鼻内镜鼻窦手术以后,应用自制鼻腔-鼻窦冲洗器械经开放的鼻窦开口进行鼻窦盥洗,盥洗后鼻内镜检查术腔情况,术腔喷鼻用皮质激素,经6个月以上系统随访。观察患者术腔及术后预后情况。结果鼻窦术腔上皮化时间约1个月。预后情况:治愈123例,好转19例,有效率97.3%。结论自制鼻腔-鼻窦冲洗器械可以及时准确去除鼻内分泌物及痂皮,促进鼻窦术腔上皮化,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疾病的总称。因绝大多数真菌性鼻窦炎不仅侵犯鼻窦,而且同时侵犯鼻腔,故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建议用鼻鼻窦炎代替鼻窦炎会更准确。故又称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回顾我院1991年6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34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CaldWell-Luc术组及经鼻窦内窥镜手术组(以下简称传统组与内镜组),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鼻腔鼻窦的常见阻塞性疾病中常具有复合性发病的特点,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12月完成的鼻内镜手术中,具有2种以上复合鼻疾病病例326例,均一次性同期完成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0度、30度、70度角的鼻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切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的通畅和引流,使鼻腔、鼻窦病变的彻底治愈成为可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鼻窦鼻腔手术后鼻腔不填塞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窦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0例,鼻内窥镜下鼻窦鼻腔手术后鼻腔不予填塞;对照组30例,在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等手术后给予皮康霜纱条填塞进行对照.结果:实验组70例中仅有1例发生术后出血,发生率为1.45%,对照组30例中在术后抽取纱条时发生鼻出血2例,发生率为6.6%,两组比较实验组出血并不高于对照组.术后患者主观感觉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感觉良好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鼻腔近期的变化有明显差异,但较远期鼻腔鼻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不填塞发生鼻出血的机率较小,不填塞可使患者获得较为轻松而舒适的术后状态和感觉,避免术后抽取纱条的痛苦或抽取纱条时发生再次出血的可能,使患者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且变化小,缩短了住院时间,因此鼻内镜下鼻窦鼻腔手术后鼻腔不填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张利平 《护理研究》2004,18(11):2035-2035
近年来,鼻内窥镜下手术为鼻科疾病,尤其是鼻窦炎、鼻息肉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我院自1997年-2000年,行鼻窦内窥镜手术3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鼻内窥镜下手术,既能去除病变,又保存了鼻腔的生理功能。正确使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和良好的术后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6例应用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体会。结果:6例经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乳头状瘤患者,经1-3年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手术是鼻外科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技术,对鼻腔、鼻窦的基本结构损伤较小,最大限度地保存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且能准确彻底地清除病变,因此,被广泛用于鼻息肉、鼻窦炎、鼻窦囊肿、鼻中隔偏曲、鼻良性肿瘤、前颅底及鼻眼相关疾病等的手术治疗。为了更好地达到局部麻醉效果,减轻病人的疼痛,行鼻内镜手术前常规应用盐酸异丙嗪和盐酸哌替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