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部分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确诊急诊患者中人冠状病毒HCoV-OCA3、HCoV-229E、HCoV-NL63、HCoV-HKU1和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 从2009-10~11期间北京地区部分确诊感染甲型H1NI流感病毒病例中,选择采集32份鼻咽拭子标本,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HCoV-OC43、HCoV-229E、HCoV-NL63、HCoV-HKU1和HMPV筛查;对阳性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初步分析.结果 32份鼻咽拭子标本中荧光定量RT-PCR检出4例(12.5%)HCoV-229E阳性,1例(3.1%)HCoV-HKU1阳性,2例(6.3%)HMPV阳性,未检测到HCoV-OCA3和HCoV-NL63阳性;检出阳性标本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症状,病情较轻,病程多为1周左右.结论 2009-10~11北京地区部分确诊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例中存在有人冠状病毒或人偏肺病毒共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对13种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痰液标本进行检测,研讨其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采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该院38例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应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38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中,多重RT-PCR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阳性36份,检出率94.7%(36/38),其中乙型流感病毒检出最多,阳性20例(52.6%),其次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4例(36.8%)阳性,甲型流感病毒H1N1(2009)8例(21.0%)阳性,鼻病毒6例(15.8%)阳性,副流感病毒4例(10.5%)阳性,其中检出2种或2种以上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14份,检出率为36.8%(14/38)。选取与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相同的7种病毒进行比较,DFA检出阳性16份,检出率仅有42.1%(16/38),多重RT-PCR阳性检出率高于DFA方法,两种方法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重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高通量、准确的检测技术;同DFA比较特别在流感病毒检测方面具有更高灵敏度,可同时检测更多病原体,能指导临床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人冠状病毒(HCoV)的分布特征,深入了解HCoV的流行规律,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5 — 2019年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监测标本3 531份,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检测。   结果   在3 531份标本中,病毒总检出率为39.73%(1 403/3 531)。 其中,HCoV检出率为3.14%(111/3 531)。 HCoV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总检出率仅次于流感病毒和人鼻病毒/肠道病毒,流行亚型以HCoV-OC43、HCoV-NL63为主,不同HCoV亚型在人群中呈隔年交替流行的趋势。 混合感染发生率高达36.93%(41/111),混合感染病例中的重症比例较高。   结论   HCoV是上海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应加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病原学监测,重点关注HCoV与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抗原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病毒抗原临床研究的价值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患者2 162例,采取直接免疫荧光法对7项呼吸道病毒实施抗原检测,其中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及副流感病毒3型,分析比较本研究中所有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检出情况及其与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情况。结果检测出阳性标本575例,总检出率为26.6%,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感染的婴幼儿患者,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的婴幼儿中男56例(占总例数的2.59%)与女34例(占总例数的1.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P=0.037)。不同年龄段受病毒感染的总阳性率不同,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季度婴幼儿7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合计检出率分别为34.43%、35.13%,远高于第2季度的8.35%和第3季度的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诊断表明,急性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与性别关系不大,但与婴幼儿的年龄及季节具有一定相关性;该法可为临床针对性用药提供有效依据,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大大提高诊治疗效,对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患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儿童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多数急性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儿童病毒感染率为46.6%~66.9%[2-5],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率为32.3%~52.3%[3,6],而肺炎则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7],随着抗生素的应用和生活水平提高,病毒感染率呈逐年相对上升趋势.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IDV)、流感病毒A、B型(IVA、B)、3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和肠道病毒等[3].随着病毒的演变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病毒检测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不断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发现新的病原性病毒,如人偏肺病毒(hMPV)[8]、SARS冠状病毒[9]、冠状病毒NL63(HCoV-NL63)[10]、冠状病毒HKU1(HCoV- HKU1)[11]、人博卡病毒(HBoV)[12]、C组鼻病毒(RHV-C)[13]、KI多瘤病毒(KIPyV)[14]、WU多瘤病毒(WUPyV)[15]等.同时发展了多种简便实用的非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现将呼吸道病毒检测方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规律。方法:回顾分析325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感染97例(29.8%),腺病毒-IgM感染30例(9.3%),副流感病毒-IgM感染27例(8.5%)。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混合感染3.2%。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毛细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湖南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鼻病毒及病原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收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 447份鼻咽抽吸物(NPAs)样本及病历资料,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RT-PCR、巢式PCR方法检测NPAs中鼻病毒(HRV)及其他11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及鉴定。结果 (1)1 447份样本中HRV检出率为18.73%(271/1 447),其他呼吸道病毒检出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4.44%、副流感病毒(PIV3)10.85%,博卡病毒(HBoV1)8.15%、腺病毒(ADV)7.12%、偏肺病毒(HMPV)3.59%、流感病毒A、B型(IFVA、IFVB)1.94%和1.52%、副流感病毒1、2型(PIV1、PIV2)0.90%和0.28%、冠状病毒NL63和HKU 10.62%和0.55%;(2)HRV检出率在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月份检出率最高(38.24%);(3)HRV检出阳性与混合感染有相关性(P<0.00),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RV检出阳性与RSV(OR=0.618,95%CI 0.4050.944)、HMPV(OR=0.224,95%CI 0.0690.944)、HMPV(OR=0.224,95%CI 0.0690.725)、ADV(OR=2.044,95%CI 1.1560.725)、ADV(OR=2.044,95%CI 1.1563.612)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HRV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体,HRV与RSV、HMPV、ADV的混合感染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致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类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L63,HCoV-NL63)是2004年荷兰学者首先发现报道的一种与呼吸道疾病有关的新型人冠状病毒.感染后可以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该文对HCoV-NL63的病毒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细胞受体、病原学检测和可能的抗病毒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2020年至2021年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0~14岁)行抗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毒在我院就诊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同时与2020年之前两年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近两年病原体检出率与既往的变化。方法 采集患儿鼻咽拭子,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A型流感病毒(FluA)、副流感病毒1型(PIV1)、B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3型(PIV3)、副流感病毒2型(PIV2)、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腺病毒(ADV)。结果 6 537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1 289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15%,其中两项检测结果同时为阳性7例。以合并RSV感染最常见,占总阳性标本的0.54%;阳性率最高的是RSV(10.63%),其次为PIV 1(3.44%), PIV 3(2.29%),Flu B(1.48%),Flu A(0.67%), ADV(0.52%),PIV2(0.12%)。小于1岁组与1~4岁组、4~7岁组、7~14岁组儿童七项检出率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深圳汕头地区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6月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鼻咽抽吸物及咽拭子标本共1217例,采用 RT-PCR方法对其进行 hMPV基因筛查,随机选取5份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将所得序列与 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和进化树分析。同时,对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37份感染患儿标本中检测到hMPV 51份(阳性率4.49%),2,3,4月为发病高峰,感染患儿主要在3岁以下,占检出率的80.4%,5份阳性标本基因序列与 GenBank 中公布的多株 hMPV N 基因同源性达80.8%~98.4%。进化树分析显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进化族。51例阳性患儿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临床诊断主要为支气管肺炎24例,喘息型肺炎17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8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呼吸道标本均未检测到 hMPV特异基因片段。结论 hMPV是引起深圳汕头地区3岁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并有一定的季节性,其感染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流行的 hMPV株存在两种不同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