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结肠直肠切除术适合于结肠多发性家庭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直肠病变较轻者.以往在全结肠直肠切除后,行回肠造口,但永久性的回肠造口术后给病人带来诸多的不便,生活质量下降,病人要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及一定的社会压力.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式.自1994年以来,我院肛肠外科完成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同时作临时回肠造口术,均3个月后还纳;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6个月至7年,2例患者肿瘤复发,1例死亡,5例仍存活,1例再次行肿瘤切除.6例术后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排便功能好.结论 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比较好,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是治疗家族性多发腺瘤性息肉病比较好的手术方式,手术宜早.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外科治疗效果,对16例FAP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总结。16例中除1例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外,其余15例均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贮袋式中J型3例、H型1例,S型11例,术后全部患者获1~5年随访,随访结果表明,病人排便功能均较满意,其中以S型贮袋者为好。笔者认为全结肠直肠切除是治疗FAP唯一彻底有效的方法,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则是减少术后排便次数、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良好术式,并讨论了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操作等  相似文献   

4.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普外科(重庆,630037)单治堂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脱加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用于治疗弥漫性结直肠粘膜病,愈来愈受到病人的欢迎[1]。该术式可以根治无法保留部分直肠的结直肠广泛息肉病、溃疡性全结直肠炎性粘...  相似文献   

5.
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全结肠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术后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的价值。方法:对近5年16例全结肠切除病人应用J型回肠贮袋肛管肛管吻合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术式并发症少,无一例回肠肛管吻合口瘘发生,肛门功能良好,无夜间漏便,大便次数平均3-5次/d,夜间0-1次,无贮袋炎发生,病人对生活质量感到满意。全组病人随访1-5年,无恶变发生。结论:全结肠切除J型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贮袋炎,且肛门功能好,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易行,只要指征选择适当,该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吻合器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采用吻合器手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病人均采用3种吻合器手术,行全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人、无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病人发生贮袋粘连,在直肠镜下分离治愈;2例吻合口附近发现息肉经内镜电灼切除。全组病人排便功能满意,排便次数控制在每天2~5次。结论采用3种吻合器进行结肠切除、直肠超低位前切除、回肠贮袋与肛管吻合术,并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安全、简捷省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作为首选手术方式,手术后应进行长期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复发息肉。  相似文献   

7.
外科治疗15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体会,提高对本病救治水平。方法:对15例外科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4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4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7例。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对于常见的吻合口瘘并发症,通过持续骶前引流等保守治疗,可使吻合口瘘闭合。"J"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6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占全部收治患者的20.5%(16/78)。手术原因包括保守治疗无效10例,肠梗阻3例,合并息肉可疑癌变3例。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8例,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肛管吻合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2例,结肠部分切除2例。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手术指征为内科治疗无效或合并肠梗阻及并发息肉可疑癌变者。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203例直肠结肠切除后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现普遍被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从而代替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一些外科医生的使用,且各种贮袋结构的潜在优点仍有争议,本对手术经验,尤其是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不同贮袋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如不手术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本文报告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19~62岁,35岁以下10例,有家族史13例,手术时有8例癌变。最小癌变年龄23岁。治疗: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1例,只适用于中低位直肠有恶变或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后直肠发生癌变无法保留肛门括约肌者。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保留段直肠为6~8cm便于术后复查直肠。适应证为直肠下段腺瘤少并能长期随访。行升结肠切除升结肠直肠吻合术1例。行全结肠切除,直肠部分切除,直肠粘膜剥除共9例,其中回肠末端直接与肛管吻合4例,J—pouch肛管吻合4例,S-pouch肛管吻合1例。随访1~18年,平均97个月,脾曲癌变1例术后3年死亡。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中有4例直肠腺瘤再发多次手术切除,其中1例直肠腺瘤第3次再发未接受手术切除而致癌变,经局部切除。术后近期排便功能回肠直肠吻合组优于直肠粘膜剥除组。回肠贮袋有无远期排便功能无差别。作者认为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程度、有无恶变、能否长期随访、医生的经验等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即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Lin JJ  Song ZF  Xu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861-863
目的 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的远期疗效。方法  1985~ 2 0 0 2年间共对 6 1例患者行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其中UC 2 5例、FAP 34例、其他 2例 ,应用S袋 2 5例、S J袋 13例、J袋 17例以及W袋 6例 ,术后随诊 1~ 18年、平均 8年 ,比较分析术后控便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全部患者存活。并发症发生率为 16 % ( 10 / 6 1) ,其中UC患者 ( 2 4 % ,6 / 2 5 )高于FAP患者 ( 12 % ,4 / 34) ,W袋高于其他各袋 ,手法吻合 ( 2 0 % ,8/ 4 1)高于吻合器吻合 ( 10 % ,2 / 2 0 )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2 4h大便次数平均为 4 2次。日间 84 % ( 4 3/ 5 1)、夜间 75 % ( 38/ 5 1)的患者排便能自控 ,6 % ( 3/ 5 1)的患者有明显的大便失禁。大部分患者对目前的生活质量表示满意。结论 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可维持UC与FAP患者肛管自控功能和可接受的大便次数 ,术后并发症较少 ,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直肠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现普遍被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从而代替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一些外科医生的使用,且各种贮袋结构的潜在优点仍有争议.本文对手术经验,尤其是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不同贮袋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切除术(proctocolectomy)指切除全部的结肠以及直肠或直肠黏膜,行末端回肠造口或回肠肛管吻合术。主要用于累及整个大肠而又需要手术处理的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大肠家族性息肉病、克罗恩病、多源发大肠癌、先天性巨结肠等。结直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有多种方式,如末端回肠造口术、可控性回肠造口术、回肠肛管直接吻合术以及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4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45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排便频率:3个月内每日9次,6个月后每日5次,12个月后每日4次;术后平均肛管慢波静息压为5 cm H_2O,频率为13次/min,肛管收缩压平均180 cm H_2O。37例术后结肠镜随访发现,14例有贮袋息肉(14/37,38%);4例术后发生小肠系膜硬纤维瘤。结论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FAP理想的外科手术方式,回肠"J"型贮袋患者控便功能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发生大肠外肿瘤。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属遗传性大肠疾病,目前治疗主要针对大肠内病变,手术方式主要是次全大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结肠及低位直肠黏膜切除,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例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采用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以松解小肠系膜,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并随访4个月至17年,评价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3~7 d,患者即可区分肠内气体与粪便;术后7~10 d,大便转为成形.5例随访3~17年,大便1次/d,无夜便粪污,小便正常;1例随访4个月,大便2次/d,无夜便.6例患者大、小便均正常,植物神经功能和性功能正常,6例均无感染和息肉复发.结论 离断肠系膜上动、静脉后肠系膜可获充分松解,再行全直肠肌鞘内回肠袋一肛管吻合术对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治疗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吻合器法改进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结肠、部分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除、回肠贮袋肛管手法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已成为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标准术式,约50%的患者术后出现夜间的粪污。近年采用不剥离直肠黏膜、直接采用吻合器行保留肛门移行区(anal transitional zone,ATZ)的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canal anastomosis,IACA),明显提高了术后的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