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本文参阅了有关文献,对其发生的可能因素、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2.
温凯  孙靖 《眼科新进展》2019,(1):079-81
目的 探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手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8例(28眼)发生眼内炎。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发病率、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时间、病原体种类、治疗方式、出院时患者的视力及基础疾病的情况。结果 我院近十年有28例28眼发生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为0.041%,其中男10例10眼,发病率为0.015%,女18例18眼,发病率为0.026%;患者的年龄为25~84(66.11±13.80)岁;发生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时间为(8.39±6.92)d;怀疑患有眼内炎并首次检查患者时,角膜水肿的发病率为64.3%(18/28),前房积脓的发病率为42.9%(12/28);17眼在确诊后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内注药,11眼只接受了前房和(或)玻璃体内注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为(0.90±0.86)logMAR;患者病原体培养的阳性率为64.3%,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0眼,约占35.7%。结论 白内障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致病菌以凝固酶阴性的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患者视力的恢复和初次检查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相关;确诊后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最终视力。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4例 (5眼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治疗经过及病原学特点。结果 :5眼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腔注药后 ,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菌素治疗 ,眼内炎症得到控制 ,5眼最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细菌培养为表皮萄葡球菌 3眼 ,金黄色萄葡球菌 1眼 ,施氏假单胞菌 1眼 ,这些细菌均对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及头孢他定 (复达欣 )敏感。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发病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内炎是指眼内液或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的一种最严重的合并症.常致患眼失明,甚至丢失眼球.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指发生在眼科手术后6周内的眼内炎.白内障手术是眼科中最常见的内眼手术,90%的术后眼内炎发生在此种手术后.因此,充分认识其发病的各相关因素,并相应采取各种措施,认真防治,历来都是眼科医师十分重视的突出问题.现就白内障术后急性跟内炎发病率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术后化脓性眼内炎是严重而少见的手术并发症。处理不当常导致失明甚至丧失眼球。作者1985年以来遇到6例,治疗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985年1月~1999年11月白内障手术3872例(4968眼),男1809例,女2063例。年龄1~99岁,平均59岁。囊内摘出651眼(1318%),囊外摘出(ECCE)2385眼(4800%),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1469眼(2959%),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463眼(932%)。术后发生化脓性眼内炎6例,发生率012%,男3例,女3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发生于囊内摘出1例,囊外摘出2例,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2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白内障术后细菌性眼内炎致病菌对人工晶状体的粘附性与术后眼内炎的关系,抑制其粘附性的方法,以及对致病菌来源的追踪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结果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症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视力,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8.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房水和玻璃体涂片和细菌/真菌培养+药敏.结果 19例中术前有糖尿病史4例,高血压合并中度肾衰1例,泌尿系感染1例.19例中急性眼内炎16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房水和玻璃体微生物检查阳性8例(阳性率42.11%),其中球菌6例,杆菌1例,真菌1例.19例中15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术,3例行前房冲洗和玻璃体注药术,1例行眼内容剜除术.14/15患眼炎症可控制,1例眼球萎缩外,16例保住眼球,最终视力>0.05者9例.结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炎症,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9.
10.
1.1 一般资料 我院白内障中心1998年3月~2003年12月,共做白内障手术9556例12695眼,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5眼,占白内障手术患者总数的0.039%.患者年龄:6~72岁,平均57.6岁。男2例,女3例。正常手术者3眼,后囊膜不完整者2眼(撕后囊 前玻切1眼,术中后囊意外破裂者1眼),合并糖尿病者1眼,患者于手术后第2~5d出现术眼红、痛及视力下降等症状,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前房纤维素渗出或积脓。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人工晶状体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保留人工晶状体(IOL)情况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3至2008年因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而发生术后眼内炎,在保留IOL的情况下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的7例患者(7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眼底镜、眼压及眼部B超扫描结果 ,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及术后眼压变化.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67.0~84.0岁,平均(70.0±4.5)岁.眼内炎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2 d(1~3 d).其中5只眼于术后3~6个月将硅油取出.术前视力无光感至手动.术前眼压平均为(35.0.±0.5)mm Hg(35.0~56.0 mm Hg,1 mm/Hg=0.133 kPa).平均随访(10±6)个月(6~43个月).术后视力无光感至0.8,视力提高6只眼(86%),不变1只眼(14%).眼压平均为(18.0±1.5)mm Hg(10.0~20.0mm Hg),显著低于术前眼压(t=1.94,P<0.05).并发症主要包括术后早期前房炎性渗出(7只眼),术后短暂高眼压(1只眼).无视网膜脱离和眼球萎缩.结论 在保留IOL情况下,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手术对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内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只眼)经临床和/或微生物检查证实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只眼中10只眼(62.5%)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术,3只眼(18.75%)行前房冲洗和玻璃体注药术,3只眼(18.75%)单行玻璃体注药术。16只眼均保住眼球,最终视力〉0.05者9只眼(56.25%)。结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药可控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保留部分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白内障术后眼内炎14例(14眼)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和后果。结果经过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和全身抗感染等治疗,所有患眼的感染均被控制,出院时视力1眼无光感;3眼光感;其余10眼均达数指以上。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因素很多,早期前房冲洗+玻璃体内注药是控制眼内炎,改善预后的关键,特别是对于无条件开展玻璃体手术的基层医院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1174例白内障防盲术后3例眼内炎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眼内炎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完成的1174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3例并发眼内炎的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结果 1174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中3例并发眼内炎,发病率为0.26%。经过结膜下及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2例感染被控制,视力分别恢复到0.12和0.2,1例眼球萎缩。结论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需要医生术前严格筛查病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技能,缩短手术时间;发生眼内炎后应积极救治,及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以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干眼不应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XG  Shi YY  Zhang C 《中华眼科杂志》2008,44(4):291-292
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干眼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可分为早期(可逆性)干眼和慢性(不可逆性)干眼,前者术前泪液分泌功能多为正常,由于手术及术后用药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泪液分泌暂时性减少,随着相关因素的去除,其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后者术前已患有干眼,或泪液分泌功能处于"边界状态",手术及术后相关因素加剧了泪液分泌的异常,甚至造成眼表组织的异常.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术后干眼,对维持眼表稳定性和更好地恢复视力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Cheng J  Sun W  Xie L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2):114-121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全部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治疗前眼部情况、青光眼类型,滤过手术后早期有无低眼压、浅前房及滤过泡渗漏情况,既往眼病史及手术史,眼内炎发生后眼部B超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视力预后等情况。结果 共收集19例(20只眼)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17只眼),女性3例(3只眼);年龄15~71岁,平均(46.9±16.1)岁。除在外院手术的5例(5只眼)外,14例(15只眼)患者术中均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0.5 g/L,巩膜瓣下放置浸有药液的湿棉片2 rmin)。术后早期8只眼出现浅前房、低眼压。8只眼行2次以上青光眼滤过手术。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发病时间介于末次手术后15 d至10年之间,平均(29.5 ±32.2)个月,主要表现为滤过泡感染、前房炎性渗出和积脓、玻璃体显著混浊。11只眼经溪流试验检查,7只眼(63.6%)阳性,表明有滤过泡渗漏;其中下方滤过泡渗漏致眼内炎者5只眼。19例患者进行22次病原学检查,其中阳性者8例(36.4%),以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敏感。早期行玻璃体手术联合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性眼内炎,其中16只眼(80.0%)治疗后视力提高,11只眼(55.0%)视力恢复至患病前。13只眼(68.4%)眼压保持正常,5只眼(26.3%)用1种或2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1只眼(5.3%)再次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结论 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是青光眼滤过手术中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并发症,可发生于术后任何时期,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滤过泡渗漏是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的可能原因。大多数患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行玻璃体腔内注药和(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及时合理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XM  Zhao X  Hu LZ  Wang W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0-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对37例(50只眼)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前3d、术后1周、1和3个月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角膜和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试验Ⅰ(STⅠ)、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使用眼表疾病指数调查表评价干眼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应用25项改良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了解患者眼部情况、日常生活和视功能的总体情况。结果白内障患者经白内障手术获得了良好的视功能,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干眼症状。白内障术后患者可出现泪河线变窄,BUT变短、STⅠ减少,角结膜荧光素染色加重。此现象可在术后1周即可出现,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明显的状态,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有一定程度恢复。IC检查显示:术后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术前。结论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和体征,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莱芜市白内障手术复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白内障手术后的复明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 采用大样本含量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山东省莱芜市人群进行普查,记录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类型、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查出白内障术后患者1089例(1274只眼)。盲和低视力的发生率分别为4.87%和23.70%。术后发生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黄斑囊祥水肿和视网膜脱离者650只眼(51.02%),治疗后因这些术后并发症导致的盲及低视力发生率由治疗前的4.87%、23.70%分别降至1.96%和6.01%。白内障针拨术和囊内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脱盲率和最终脱残率最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结论 适当选择白内障手术类型;对农村地区白内障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诊及普查,及时发现,治疗术后并发症,对提高白内障手术的脱盲率和脱殖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