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穴位注射及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每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水肿分级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对疼痛、水肿、上肢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水肿分级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温针穴位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竹罐疗法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脑病科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功能训练基础上应用中药竹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治疗均以7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经2周治疗后,观察简式Fugl-Meyer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此类患者共计126例,以随机分配法则为依据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患者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63例患者另加以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症状均明显缓解,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FMA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增添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5.
陈小玲  郝竹玲  贺冠军 《陕西中医》2010,31(10):1339-1340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电针、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30例,并设西医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脑血管病并发肩手综合征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活动度总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可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加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方法:将78例脑卒中出现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康复训练,对照组不用针刺,采用理疗的方法加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加用上海桐皮汤治疗,比较两组发生肩手综合征的情况以及肩手综合征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12.0%,对照组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康复训练后肩手综合征上肢疼痛积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定积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桐皮汤配合康复训练防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给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医针灸结合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中医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红外线穴位照射及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且能够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穴位注射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疼痛、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能力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方案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对比方式探讨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浮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的肩手损伤、疼痛及运动功能情况,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2例,显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2.75±1.04)分,FMA评分为(31.56±18.2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的同时,对患者行浮针疗法,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刺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醒脑开窍法针刺后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42例.结果:痊愈18例,显效1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明显,疗程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接受治疗的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74例,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疼痛程度、精神状态、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结果疗前观察组VAS评分、MMSE评分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评分比对照组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靳三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精神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每天1次、每周6次,浮针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隔天进行,每周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于入组前、治疗后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SHSS、VAS、FMA、MA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浮针联合上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昌民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699-699,736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手功能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两个月后治疗组的手功能VAS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疗法能有效缓解肩痛、手肿等症状,增加肩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嵘  郭小燕 《河南中医》2016,(2):245-246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急性期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上肢Fugl-Meyer评分、N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75.0%,对照组有效率3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7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以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以4周为观察周期,每病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也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针熨烫止痛技术配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梁慧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15-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对照组(单纯针刺)各30例,进行疗效观察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在缓解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疼痛、肿胀的作用,并观察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20例患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疼痛程度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作肩关节被动-主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肩关节功能疗效( JOA)判定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循经远端选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周围疼痛,且简便易行,可做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行加味金黄散配合常规康复训练,3w为1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手部肿胀测量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3w后偏瘫侧肩手综合征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加味金黄散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期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