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水城钢铁公司2002~2004年甲型副伤寒疫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流行原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水城钢铁公司防疫站疫情室卡片,按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卡片分类统计。结果2002~2004年报告发病数为951例,无死亡,其中2002年297例,发病率为530.36/10万,2003年461例,发病率为811.05/10万。职业以工人为多,676例,占总报告数的71.08%,发病没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大量潜在广泛传染源的存在和密切接触造成该地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2.
苏州市艾滋病流行概况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福新  曹小平 《苏州医学》2004,27(2):108-108
我市从1992年发现首例艾滋病毒感染,到2003年末苏州市累计报告68例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患,其中2003年年度报告29例,年发病率为0.49/10万,比2002年(17例)上升70.59%,占累计报告数的42.65%。68例HIV/AIDS患中艾滋病患7例,其中4例已死亡。2003年报告的29例中26例为艾滋病毒感染,3例为艾滋病患,且已于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3.
林其汉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2009-2010
目的了解近5年来大田县性传播疾病流行状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根据大田县疫情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大田县近5年来共报告性传播疾病37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0.21/10万。其中淋病268例,发病率14.56/10万,梅毒102例,发病率占5.54/10万;年龄最小13岁,最大65岁,以25—35岁年龄段最多占22.80%,在370例性传播疾病中农民136例,占发病总数36.75%,服务行业人员占77例,占20.81%,工人45例,占12.62%。其次是干部职工和家务人员,分别占8.91%和4.86%。结论大田县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我市钩体病流行规律,对我市2001-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进行统计分析,期间我市钩体病共发病18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2/10万,死亡病例4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01/10万,发病率逐年下降,2005年发病率为0.1/10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年唐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分类,以便更好地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方法利用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数据,采用病例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1年我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379例,报告发病率为123.8/10万,比去年上升了47.8%。病例中68.10%为散居儿童。我市所有县区均有病例报道,农村与城市发病率相差不大。根据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提供的数据,重症病例为96例,占总病例的1.02%。其中86例经实验室病毒检测为阳性,54例是EV71、13例是CoxA16、19例是其他肠道病毒。与2010年相比,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4~8月是高发季节。发病年龄大多在0~5岁之间。结论EV71感染导致重症的比例远远高于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P〈0.05)。因此应该特别关注EV71感染的病例,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1990~2005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臻  陈少珠  陈蕊  陈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2):192-192,200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0~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南省1990~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5年海南省共计报告甲肝病人153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1/10万,1991年发病率最高(20.82/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5.66/10万),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点出现。各市县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最高为陵水县(36.2/10万),最低为白沙县(3.46/10万)。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春夏为季节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以5~9岁组最多,男女发病数之比约为2:1。结论海南省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潜在危险。应采取在适龄儿童及高危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我市食品从业人员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的分布规律,流行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方法:对1984年-1999年116407名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检出率为1.89/万,以脓疱病最多占36.36%;在性别上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增长检出率逐渐下降,在不同食品行业中,食品销售行业检出率最高为8.48/万。结论: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查出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及时调离治疗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2006年各级医疗机构报告我市麻疹病例1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11/10万,相对2005年14.71/10万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下降。全年共收到10份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其中4例采血,并经实验室检验后确诊为麻疹病人,另有3例根据报告发病地址未找到病例。现将已调查的10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于村  王明明  徐相凯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34-934,936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2008年我市报告7例狂犬病病例,全部死亡。为进一步了解流行因素,掌握其流行规律,以便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市组织专业人员对7例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普洱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普洱县1988—2005年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普洱县1988—2005年共报告传染病15种,报告发病4528例。死亡6例。年均发病率136.28/10万,年均死亡率0.18/10万。报告发病最高年份是2005年423例。占总发病数的9.34%。最低的年份2000年155例.占总发病数的3.42%。地区分布:病例集中在县城附近人口较密集的宁洱镇,共报告发病1803例。占总发病数的39.82%。时间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即5-9月份发病较高。年龄分布:10-岁组和25~岁组发病较高.分别占总发病的28.40%和30.04%.男性高于女性,但无明显的周期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结论:普洱县18年来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传染病流行特征已发生改变,发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必须改善和加强防控对策,重点抓好计划免疫相关疾病、性病和新发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近6年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HFRS)疫情监测资料,找出我市HFRS流行规律变化趋势,并以此作为制定、完善有效防治对策的依据。分析发现,我市HFRS发病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00-2005年共有1601人发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66/10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362例布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我市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6年我市各县区报告的布病报告卡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996~2006年全市发生人间布病362例,发病率0.83-2.4/10万之间。发病高峰在3~6月,占76%;男女发病之比为5.7: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以20~45岁青壮年为主,占72%;放牧饲养人员占85.1%,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布病疫情在我市呈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布病的监督、监测工作,对疫区重点人群实施104M布病菌苗接种及对疫区畜群检疫、免疫、病畜淘汰是防治布鲁氏菌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乔全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4):280-280
细菌性痢疾(菌痢)是我市较为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近几年发病一直较为平稳。为进步探讨菌痢在我市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现分析如下: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我中心档案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市统计局。2发病情况2.1流行强度五年间累计报告发病16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01/10万,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0.90/10万~37.83/10万之间,无死亡病例。2.2地区分布市区报告病例最多,占93.25%(152/163),基层只有白音锡勒、朝克、南郊有报告病例发生,报告数分别为6例、3例和2例。2.3时间分布全年均有报告病例发生,最多为7、8、9三个月,占全部病例53.99%…  相似文献   

14.
潍坊市历史上为出血热高发区,2001年我市有三县市区列为全省出血热重点管理县。为此,我市制定《潍坊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潍坊市流行性出血热重点管理县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我市出血热防治工作,全市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全市共报告出血热病例685例,报告发病率8.12/10万,比去年上升9.08%,发病数居全省第一。为全面了解我市2004年出血热疫情上升因素,2005年3月开展对全市2004年上报的出血疫情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中国医院院长》2008,(6):14-14
2007年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4769860例,死亡13037人。报告发病率为362.87/10万,死亡率为0.99/10万,病死率为0.27%;较2006年分别上升了2.95%、20.91%和17.45%。其中包括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580477例,死亡12954人。报告发病率为272.39/10万,死亡率为0.99/10万,病死率为0.36%;较2006年分别上升了2.08%、21.31%和18.82%。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女性性病的流行特征,为女性性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3~2007年女性性病报告卡资料。结果2003~2007年报告女性性病585例,而男性为919例,为女性的1.57倍;性病构成比中梅毒最高,占41.37%;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4.36%。女性性病发病数占同期传染病总数的28.40%。结论应加大性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倡正确使用安全套,普及孕产妇产前性病体检。  相似文献   

17.
广东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阳江市2001和2006年两次登革热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个案和疫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人采血检测登革病毒IgM抗体,用C6/36细胞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单克隆抗体鉴定型别。结果阳江市2001年8月初至11月初发生登革热流行流行102d,高峰8上旬~10月中旬,确诊136例,发病率为5.31/10万;2006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发生疫情,共流行67d,高峰8月中下旬,确诊22例,发病率0,84/10万;病例的消长情况与当地的蚊媒消长情况一致;8~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0.00~111.00;实验诊断150例,临床确诊8例,从13例病人血标本中分离到11株病毒,均为登革病毒Ⅰ型。结论阳江市两次流行的登革热病例病情以轻型居多,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人群在流行后经过5~6年普遍易感,流行高峰在8~10月,皆发现白纹伊蚊是当地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及流行情况,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嘉峪关市2011年各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嘉峪关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共17种2822例,报告发病率为1217.13/10万,死亡4例,死亡率为1.73/10万,报告发病率低于2010年。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肠道传染病,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主要传染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和丙肝。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职业分布主要以家务待业为主,其次为工人和散居儿童。结论我市应加强血液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其次为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重点要加强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肺结核、丙肝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一直位居我市法定传染病之首,其中2003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1895例,发病率为77.75/10万,病毒性肝炎病例已占营口市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的55.78。为了解营口市病毒性肝炎流行因素,以制定我市病毒性肝炎防制策略,营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开展了病  相似文献   

20.
刘晴  陈晓辉  刘慈  耿磊  冯隽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03-1205
目的探讨辛集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辛集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辛集市累计报告手足121病病例1631例,其中重症病例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6.21/10万,其中男性为105.96/10万、女性为66.40/10万(P〈0.01),男性高于女性;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01.51/10万、99.85/10万、56.96/10万。2010—2012年全市15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5岁发病率为1084.30/10万,1〉5岁为6.73/10万(P〈0.01)。发病时间在5~11月的占88.6%;散居儿童占77.13%。结论2010—2012年辛集市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