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JC病毒(JCV)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1argetumorantigen,T—Ag)的表达及β-eatenin(β-连接素)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非肿瘤胃黏膜中JCV T-Ag、β-e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65例结直肠腺癌中JCVT-Ag阳性表达率为38.4%(25/65)。20例非肿瘤结直肠黏膜中无JCVT-Ag蛋白阳性表达。结直肠腺癌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B-eatenin蛋白在65例结直肠腺癌中正常表达率为47.7%(31/65),65例结直肠腺癌中弱阳性表达或不表达为52.3%(34/65)。结直肠腺癌中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例非肿瘤胃黏膜100%阳性表达,即JCVT—Ag与β-e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JCVT-Ag早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与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胃泌素(GAS)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T)和凋亡调控基因Fas/FasL、天冬半胱氨酸蛋白酶(easpases)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79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S的mRNA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直肠癌组织中GAS、Fas/FasL、caspase-3、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GASmRNA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GAS=0.99,P〈0.01).高、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GAS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低分化者(χ^2,(高与低)=10.47、10.23,均P〈0.01;χ^2(中与低)=6.68、4.95,均P〈0.05);GASmRNA及其蛋白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黏液印戒细胞癌及未分化癌(χ^2(乳与黏印)=4.80、6.22,χ^2(乳与未)=5.44、8.43,χ^2(管与黏印)=4.40、4.38.χ^2(管与未)=4.92、6.43,均P〈0.05);DukesA、B期的GASmRNA及其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C、D期(χ^2=4.84、4.45,均P〈0.05)。GAS高、中表达组的细胞AI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高与低)=6.71,q(中与低)=4.60,均P〈0.01);FasL阳性表达率在GAS低、中、高表达3组间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35,P〈0.011,其中FasL在GAS高、中表达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χ^2(高与低)=6.24.χ^2(中与低)=4.74,均P〈0.05):结论GAS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可能与Fas/FasL的表达失衡及其功能和信号系统的紊乱有关。GAS的检测可作为临床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KLF-6和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2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KLF-6和APC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KLF-6与APC的mRNA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7、5%和34,3%,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96.9%和93.8%(P〈0.05)。KLF-6与APC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1%和25.0%,明显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1.3%和84.4%(P〈0.05)。KLF-6与AP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P〈0.05),并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抑癌基因KLF-6和APC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且两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mi-1和Mel-18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ER检测Bmi一1和Mel一18基因与蛋白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相关性,以及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mi-1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均呈明显依次递增(均P〈0.05),而Mel-18则呈反向趋势;结直肠癌组织中Bmi.1与Mel-18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明显呈负相关(r=-0.551,P=0.000;r=-0.579,P:0.000);Bmi-1基因表达和蛋白阳性率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Mel-18基因表达水平与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Bmi-1高表达与Mel-18低表达可能是结直肠组织恶性转变以及结直肠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与NDRG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癌LS174T细胞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d(HIF-1d)的表达及与NDRG1的相关性。方法构建靶向HIF—1d的质粒pSi1ence-2.1-U6-siRNA并鉴定,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染LS174T细胞,低氧培养24h,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NDRG1mRNA表达。Western blots检测NDRG1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人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HIF-1dmRNA,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DRG1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从转录水平抑制了HIF-1d基因表达。同时,NDRG1mRNA、蛋白表达也显著受抑制。结直肠腺癌组织中HIF-1dmRNA阳性表达率为67.7%(42/62),腺瘤为44.4%(8/18)。从DukesA期到DukesC+D期演变过程中HIF-1dmRNA表达阳性率不断增加(P〈0.05)。腺癌组NDRG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瘤组。结直肠腺癌中NDRG1阳性表达与Dukes分期显著相关。HIF-1d与NDRG1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HIF-1d可能通过上调NDRG1表达参与了结直肠腺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4-3-3σ和热休克蛋白(HS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4-3-3σ和HSP27在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距肿瘤组织15cm以上,病理证实无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对照)结合其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14-3-3σ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27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和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14-3-3σ与HSP27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14-3-3σ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P〈0.05)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HSP2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无关(均P〉0.05)。结论14-3-3σ和HSP2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增高.这两种蛋白均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组织微阵列,探讨上皮钙黏附素和β-链接素的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微阵列制作机制作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微阵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微阵列22例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63例中上皮钙黏附素和β-链接素的表达。结果 制作了85例患的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微阵列;原发各层腺癌组织及其转移灶中出现不同程度的β-链接素核阳性表达,与正常黏膜相比(远处转移灶除外),β-链接素细胞核内表达增加,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上皮钙黏附素和β-链接素膜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肌层内癌、浆膜层内癌和淋巴结转移癌灶与正常黏膜、腺瘤及黏膜、黏膜下癌相比,β-链接素膜表达减少(P<0.01),差异有显性意义;正常黏膜与各癌灶,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各层癌组织之间上皮钙黏附素的膜表达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腺癌组织微阵列的建立使得结直肠癌相关基因或蛋白的筛选工作快捷、简便,黏附分子上皮钙黏附素和β-链接素的表达水平及表达部位异常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WISP-1在结直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Wnt1导分泌蛋白-1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形成及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分别检测100例结直肠癌、58例结直肠腺瘤、4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中WISP-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WISP-1表达阳性率分别是69.0%(69/100)、39.7%(23/58)和20.0%(8/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在癌前病变开始逐渐出现高表达趋势。WISP-1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与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0.05);WISP-1的表达在结直肠腺瘤中与腺瘤大小,不典型增生程度、数目及组织学类型有关(P〈0.05)。结论WISP.1可能是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促进因子,参与了腺瘤早期形成以及癌变过程,其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TEN在结肠直肠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TEN蛋白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998年1月至1999年8月间于我院收治的122例结肠直肠癌组织标本中frr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122例结肠直肠癌组织标本中有39例为阴性表达,正常结肠直肠黏膜组织、腺瘤组织均为阳性表达(P〈0.01)。无论阳性面积抑或强阳性面积,PTEN蛋白表达与结肠直肠癌病人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结肠直肠癌周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存在显著相关(P〈0.01)。肿瘤分化各组两两比较显示,在阳性面积中除高分化与中分化腺癌、在强阳性面积中除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P〉0.05)外,其余各组间统计学检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Dukes分期各期两两比较,无论是阳性面积还是强阳性面积,除B期与C期(P〉0.05)外,其余各组间统计学检验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TEN抑癌基因的蛋白表达低下或丢失与结肠直肠的癌变有关,可能是结肠直肠的癌变过程中一种较晚发生的事件,是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10.
APCDD1在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中的定量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PCDD1 mRNA基因表达的方法,了解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组织中APCDD1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6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及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APCD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75%的结直肠腺瘤和65%的直肠癌表达上调,86例直肠癌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4.712倍,20例结直肠腺瘤中APCDD1 mRNA平均相对表达水平为正常黏膜组的3.872倍,直肠癌组和结直肠腺瘤组均较正常黏膜组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CDD1 mRNA表达在腺瘤和直肠癌中表达上调,但在直肠癌中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肠肿瘤中Caspase-8和Caspase-10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1例大肠癌、52例腺瘤和121例癌旁组织中Caspase-8和Caspase-10 mR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腺瘤中Caspase-8 mRNA表达上调,Caspase-10 mRNA表达下调(P<0.05);大肠癌中Caspase-10 mRNA表达下调(P<0.01),下调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大肠癌、腺瘤和癌旁组织中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63%、2.42%和2.9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凋亡指数与Caspase-10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1),与Caspase-8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结论 Caspase-8 mRNA在腺瘤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细胞凋亡无明显相关.Caspase-10与大肠癌的凋亡相关,并与肿瘤恶性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hTERT和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其与癌基因C myc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 2 0例正常人结直肠粘膜 ,4 2例结直肠腺瘤和 5 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hTERT和C myc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 ,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2 6 2 %和 82 8% ,C my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0 %、33 3%和 70 7%。二者在结直肠腺瘤组和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1) ,且结直肠腺瘤组与结直肠癌组比较也分别具有显著性 (P均 <0 0 1)。结直肠癌中hTERT和C 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r =0 31,P <0 0 5 )。结论 结直肠癌中hTERT和原癌基因C myc表达均增强且呈显著正相关 ,C myc对hTERT基因调控可能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亚低温对SD大鼠全脑缺血海马神经元半胱氨酸蛋白激酶-3(Caspase-3),凋亡诱导因子(AIF),p-JNK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10~12周龄的成年雄性SD大鼠,参照Pulsinelli 等[1]的四血管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组,亚低温再灌注组,每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2 h,1 d,3 d,7 d)制取海马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AIF,p-JNK;TUNEL染色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Caspase-3荧光活性检测.结果 假手术组各时间点无变化,缺血再灌注两组海马神经元凋亡在CA1区都从再灌注2 h开始,且在1 d达到高峰后回落,其中亚低温组在(1 d,3 d)明显降低了Caspase-3、AIF、p-JNK的活性,增加了存活细胞(P<0.05).结论 亚低温可显著减少SD大鼠缺血性海马神经元再灌注后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P-JNK的活化,减弱Caspase-3活性,同时通过非Caspase-3通路减少AI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4.
Role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中多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及与侵袭性、组织学类型、Ki-67抗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61例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标本及临床资料,3例正常垂体腺组织来自24 h内死亡的尸解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A-NCAM在不同类型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本组61例垂体瘤中有26例(52.6%)PSA-NcAM阳性表达,3例正常垂体组织皆为阴性.25例男性患者中11例(44.0%)PSA-NCAM阳性表达,36例女性患者中15例(41.7%)PSA-NCAM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NCAM阳性表达组的平均年龄(42.1±11.2)岁,阴性表达组为(44.7±12.4)岁,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A-NCAM阳性表达组的平均Ki-67抗原标记指数(Ki-67 LI)为(3.6±1.3)%,阴性表达组为(2.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NCAM阳性表达组的肿瘤平均宽度为(2.5±0.9)cm,阴性表达组的为(1.6±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的PSA-NCAM阳性表达率62.5%(20/32),非侵袭组20.7%(6/2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NCAM的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大小、侵袭性、增殖指数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Livin mRNA在64例结直肠癌、36例结直肠腺瘤及12例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并用REST-XLC软件作基因表达的相对定量统计学分析。结果 Livin mRNA的表达量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较,Livin mRNA的表达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黏膜相比,结直肠腺瘤中Livin 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结论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参与了大肠肿瘤的发生,且在大肠腺瘤-腺癌阶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分布规律及survivin基因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在直肠癌旁移行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黏液组化方法检测了解各种组织类型直肠癌旁移行黏膜的分布规律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sur vivin在直肠癌及癌前状态的表达情况。结果 黏液癌的癌旁移行黏膜范围平均为 7.83cm ,明显大于乳头状癌及管状腺癌 (P <0 .0 1) ;癌旁移行黏膜DukesC期平均 5 .61cm ,明显大于DukesA ,B期 (P<0 .0 5 ) ;正常黏膜 (NM )、移行黏膜 (TM )、非典型增生黏膜及癌组织中均有survivin基因产物表达 ,由正常直肠黏膜到癌组织表达率逐渐增加 ,4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非典型增生及癌组织存在survivin基因表达上调 ,提示survivin基因对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有望成为直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在黏液癌及DukesC期直肠癌旁移行黏膜范围明显增宽 ,提示对低位黏液癌及DukesC期直肠癌保肛手术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21-激活激酶1(PAK1)基因在结直肠癌(CRC)中的表达与扩增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荧光原位杂交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PAK1基因在80例CRC和30例结直肠良性腺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扩增及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6%的结直肠良性腺瘤和62%的CRC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CRC中PAK1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90%低分化(G3级)CRC中出现PAK1蛋白过度表达,显著高于中一高分化CRC(G1/2级)的51%;78%的临床晚期(Dukes C、D期)CRC组织呈PAK1蛋白过度表达,也显著高于临床早期(Dukes A、B期)的53%。PAK1蛋白在CRC中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凋亡指数(AI)呈显著负相关(P〈0.0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发现,只有3%的CRC出现PAKI基因扩增。结论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CRC的组织学和临床浸润表型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CRC恶性程度与进展的新分子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增殖-凋亡失衡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二甲基肼诱发昆明小鼠结直肠癌。分别于给药后第12,18,24周处死动物,观察各时点模型组及对照组小鼠结直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多阶段动态观察增殖细胞和凋亡细胞的分布和程度;并分别应用RT-PCR,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21waf1,GADD45和Bax的表达。结果:诱癌过程中,模型组小鼠结直肠黏膜上皮依次出现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和腺癌。模型组结直肠非癌黏膜各时点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腺瘤→癌,PCNA表达逐渐增高,至癌阶段PCNA表达明显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结直肠在从正常黏膜至癌的演变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的比值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结直肠黏膜在从正常黏膜至腺瘤的过程中,p21waf1,GADD45和Bax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增强;而癌组织中,3种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结论:在二甲基肼诱发的昆明小鼠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结直肠黏膜存在着增殖与凋亡的失衡;p21waf1,GADD45和Bax 3种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