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年治愈妇女相对性不孕20余例,现择录验案4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逆经汤治疗经行吐衄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中国中医急症》2002,11(3):205-205
笔者1991年以来自拟逆经汤治疗经行吐衄37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3例,年龄16~47岁;病程2个月至2年。1.2治疗方法逆经汤由柴胡、白芍、旱莲草、白及、大黄、栀子、金银花组成。每于月经来潮前或病情发作前7d服用,  相似文献   

3.
<正> 逆经,俗称倒经,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一般有肝郁气滞、气滞血淤、胃火血热、脾不统血等。笔者经治数十例疗效尚称满意,兹举数例,以求正于同道。心阳虚波及于脾,血失统摄张某,女,17岁。1982年12月5日就诊。患者1年前,患感冒治疗后,常出虚汗,有时走路出现胸闷气短,近半年诸症渐趋加重,并见心悸气短,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列举血栓性静脉炎、脑出血、勃起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案例总结应用虫类药物的经验。虫类药物有独特的性能和特殊的功效,能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用治因虚、因痰、因湿、因瘀等所致的难症,非一般草木之品能代替,应用时应合理配伍,选择适宜的剂型。  相似文献   

5.
患者,60岁,退休干部,2000年11月27日诊。患者素体虚弱,昨日始觉恶寒发热,体温37.9℃,头痛周身酸楚,鼻塞流清涕咳嗽,神疲乏力,语声低微,纳呆便溏,舌红苔薄脉洪而虚。证属肺虚腠理不固之外感风寒证,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之。处方:炙黄芪30g、党参9g、当归10g、白术12g、升麻3g、柴胡5g、防风10g、苏叶10g、青蒿10g、桔梗3g、甘草5g,水煎日1剂,药进1剂,体温降至37.1℃,再服两剂。诸证消失告愈。  相似文献   

6.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四逆汤为《伤寒论》方,具有养血散寒,温经通脉功效。笔者在临床中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产后身痛刘某,女,25岁。初产后10天,产时失血过多(300~400ml),加之护理不当而受凉,周身肌肉和四肢关节疼痛难忍,四肢关节屈伸不利,厥冷,面色少华,口渴少饮,饮  相似文献   

7.
于丽均  王萌 《北京中医》2003,22(2):33-33
姚五达老师认为 ,治疗逆经应以固肾为主 ,配合柔肝平木、清热凉血、引热下行之法。肝气横逆 ,胃气受戕者应配合舒肝和胃、健脾和中之剂 ,使肾阴育 ,肝气平 ,胃气和 ,气血冲和 ,阴平阳秘。病例 1、张某某 ,女 ,14岁 ,学生 ,1983年 5月 6日初诊。患者 1年前月经初潮 ,近 3个月每逢经前 1~ 2天出现鼻衄 ,血量较多 ,同时出现乳房胀痛 ,心烦急燥易怒 ,头痛 ,纳呆 ,腰腹疼痛 ,二便正常。望之患者体瘦 ,面色无华 ,舌苔薄黄 ,脉弦数。姚老认为此属肾阴不足 ,水不涵木 ,虚火上炎 ,迫血妄行所致之逆经 ,治以滋阴清热、柔肝止血之法。处方 :细生地12 …  相似文献   

8.
“龙雷之火”再探及临床证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雷之火"的认识可以总结为寄寓于肝肾的相火,而以肾中之火为主,其病因病机可以从阴阳学说及脏腑学说来分析,临床证治每用桂附引火归元之法,如虚火上炎型可用生地黄、熟地黄、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附子、肉桂等药,使上浮之虚火回归肾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每每遇到龙雷之火上浮而出现的各种疾病,如慢性咽炎、牙龈炎、口腔溃疡、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等,治疗上主张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均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哈孝贤教授辨治经行发热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小博 《天津中医药》2008,25(4):269-270
简介:哈孝贤(1939-),男,河北保定人,出身中医世家,1963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本科,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教授,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于内科,于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等皆颇有心得,尤擅妇科,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靡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年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中医药科普文章数百篇,已出版著作有<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执笔)、<哈孝贤医文集>、<内经妇科辑文集义>、<金匮妇人篇集义>等.  相似文献   

10.
逆经系指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称"经行吐衄",祖国医学因其倒经上行,故又称之为"倒经"。现代医学谓之"代偿性月经",多数患者伴有经量减少,甚或经闭不行。《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经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曰逆经",傅山所著的《傅青主女科》书中理论精辟,立论见解独特,方法精妙,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方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所载方剂,为张仲景所创.其特点是药味简少,配伍精当,只要辨证准确,常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2.
失眠又称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无眠“少寐”等,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烦躁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失眠症发病率在我国不断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以及健康的主要问题。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包括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质量较差。其原因较多,常见的如精神因素(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外伤、思虑过度等),躯体疾病(多种痛证、瘙痒、心肺疾患等),化学因素(睡前服用酒、茶、兴奋剂等),环境因素(生活习惯改变、噪音、强光、冷热刺激等)。因此,治疗时需排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恶心呕吐、心悸汗出、昏迷倒仆等。笔者遵循《素问·五常政大论》"病在上,取之下"的治疗原则,从调理中下二焦所属脏腑功能着手治疗眩晕,取得较好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胡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中草药研究五十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胡教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笔者有幸随其学习,亲见其诊治。2010年3月至5月用小柴胡汤与参苓白术散治疗一例胆囊炎、结肠炎并发者,一月余,效果神效。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岳(公元1562~1639),名介宾,字会卿,明代著明医家。他精研医理,操术明审,决疑死生,理论与经验,均擅胜场。在临证时主张补阴温阳,慎用寒凉攻伐,常用补阴温阳方剂,拟定大补元煎,左归丸等名方,被后世推崇为一代温补宗师,是温补学派的中坚人物,对后世医学界有着重大影响。他对痛证的辨治也颇具特色。通过其对头痛一证的辨治,可略见一斑。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药线是中医一种传统的外治法,古时称为“纸红”,一张姓医师善用药线治疗各种外科疾病,屡见奇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性功能障碍的治疗中,于辨证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常获满意疗效,现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少腹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王氏以活化瘀之法为后世医者临床应用开创先河.少腹逐瘀汤原方由10味药组成,即:小茴香、干姜、元胡、川芎、没药、肉桂、当归、蒲黄、赤芍、灵脂.其功效为温经散寒,养血调经,活血化瘀、消癥止痛.笔者临床30多年,应用本方每每取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之主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七味药物组成。方中柴胡苦平,气质轻清,功能疏解少阳郁滞;黄芩苦寒,清郁热在里,合柴胡能透达邪热、和解表里;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调中。诸药配伍具有疏利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