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导两种酶抑制剂——棒酸与青霉烷砜,分别和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哌酮4种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82株耐药细菌的协同作用。棒酸的抑酶活性一般强于青霉烷砜;两种酶抑制剂浓度愈高,抗生素对细菌的MIC愈低;就胞外酶(金葡菌)和胞内酶(大肠杆菌)而言,酶抑制剂的作用对前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敏感性均低于30%.产碱杆菌属对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的敏感件均较低.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耐药性有升高趋势,应根据约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国产酶抑制剂青霉烷砜与青霉素G、氢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呋苄青霉素的体外协同抗菌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绿脓杆菌外,青霉烷砜与4种青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增效作用更为明显.青霉烷砜可增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青霉素G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4~8倍.对大肠杆菌,青霉烷砜可使呋苄青霉素MIC_(50)与MIC_(90)都下降8倍,对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MIC_(50)虽能下降32~64倍,但对MIC_(90)影响不明显.对青霉素G,仅使MIC_(50)下降8倍,对MIC_(90)无影响.将青霉烷砜5μg/ml与氨苄青霉素或呋苄青霉素联合,对大肠杆菌480等三类菌6株产酶阳性菌均呈明显协同杀菌作用.联合杀菌曲线与克拉维酸对这二种抗生素的协同杀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国产利福喷丁对29种331株非分枝杆菌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它与19种抗生素对30株金葡菌、1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粪链球菌和10株非肠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结果表明利福喷丁对8种革蓝氏阳性球菌均具较强抗菌活性,0.5mg/L即可抑制90%的金葡萄(包括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生长,4mg/L可抑制90%的粪链球菌和非肠球菌生长,但略逊于利福定和利福平。利福喷丁与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啶、头孢唑啉、头孢孟多、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三嗪、Ceftazidime、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和氟哌酸联合呈明显协同作用,与红霉素、洁霉素、万古霉素和强力霉素联合主要是无关作用,且在少量菌株中表现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霉烷砜酸(CP-45899)是一人工合成的青霉素衍生物。其本身并无重要的抗菌活性,但与其他抗菌素联用时,通过其强烈的不可逆抑酶作用,使耐药菌对抗菌素恢复敏感性,从而产生协同抗菌作用。如CP-45899与氨苄青霉素合用,使后者对耐药菌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志愿者在单独使用氨苄青霉素和硫苯咪唑青霉素(Mezlocillin)或其分别与青霉烷砜(Sulbactam)一起使用时对临床常见的24株β-内酰胺酶产生菌的血清抑菌和杀菌活性,以1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共分两组,连续给药三天,第一组为氨苄青霉素3g;青霉烷砜1g;氨苄青霉素3g+青霉烷砜1g.第二组为硫苯咪唑青霉素3g;青霉烷砜1g;硫苯咪唑青霉素3g+青霉烷砜1g,均以静脉给药.所试细菌包括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大肠杆菌,4株肺炎杆菌,2株吲哚阳性变形杆菌,4株绿脓杆菌,5株  相似文献   

7.
优立新     
性状青霉烷砜为青霉素基核衍生物。化学上是磺酸青霉素钠,灰白色粉品,易溶于水,分子量为255.22。氨苄青霉素得自6-氨基青霉烷酸,化学上是D(-)-a—氨苄青霉素,分分子量为371.39。优立新为青霉烷砜和氨苄青霉素的组合物,为小瓶装配制用干粉。分别相当于1000 2000,500 1000,250 500,125 250毫克青霉烷砜和氨苄青霉素,联装盒则分别含有1000 2000,500 1000,250 500毫克青霉烷砜和氨苄青霉素。作用青霉烷砜虽不具备任何抗菌能力(萘瑟氏菌除外),生化研究已证实,它是耐青霉素菌所含β-内酰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青霉烷砜对防止抗药性菌株破坏青霉素的能力,业经耐药性菌株微生物整体研究证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改良琼脂平板双倍稀释方程法研究了两种新β-内酰胺酶抑制剂——6-β-溴青霉烷酸(6-B)和6-β-碘青霉烷酸(6-Ⅰ)及另外两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Clavulanic acid)和青霉烷砜(Sulbactam, CP-45,899)的单独抗菌活性以及分别与氨苄青霉素联合的抗菌活性。接种菌量为10~3cfu(菌落形成单位)和10~6 cfu,氨苄青霉素浓度为0.08~128mg/l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0.5、2、8、32mg/l联合。氨苄青霉素单独及联合最低抑菌浓度为使菌量减少99.9%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克拉维酸的抗菌活性为酶抑制剂中最强者,全部肠杆菌和金葡萄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病区送检的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株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状况,耐药药物前5位为氨苄青霉素(96.77%)、氧哌嗪青霉素(74.19%)、头孢塞肟(62.90%)、头孢唑啉(62.90%)、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58.06%)。敏感药物前5位为亚氨硫毒素(100%)、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96.77%)、罗米沙星(93.55%)、丁氨卡那霉素(83.87%)、环丙氟哌酸(90.32%)。结论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童呼吸道分泌物微生物病原学培养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69株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杆菌69株,敏感药物前5位依次为亚氨硫毒素100%、氧哌嗪青霉素/Tazobae94.20%、盐酸环丙沙星92.75%、罗米沙星91.30%、丁氨卡那霉素85.5l%。耐药药物前5位依次为氨苄青霉素97.10%、氧哌嗪青霉素76.81%、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69.57%、头孢噻肟62.31%、头孢唑啉60.87%。结论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治疗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病原微生物抗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65%为协同作用,25%为相加作用,10%为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46%为协同作用,61.54%为相加作用,无相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国产青霉烷砜、进口青霉烷砜及克拉维酸对13种β-内酰胺酶的抑酶作用比较.以氨苄青霉素为底物,测定了当这种酶抑制剂存在与不存在时,β-内酰胺酶对氨苄青霉素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 (1)各种β-内酰胺酶对氨苄青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解作用,水解率约在50~100%;(2)国产及进口青霉烷砜、克拉维酸对13种革蓝氏阴性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除个别酶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1μg/ml时,对β-内酰胺酶的抑酶率分别为0~82.18%、0~80.08%和6.00~97.5%;浓度为10μg/ml时,抑酶率则分别为5.50~100%、9.76~100%和19.57~100%;(3)国产青霉烷砜及进口青霉烷砜对β-内酰胺酶的抑酶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提出以氨苄青霉素为底物时两者对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相仿.但两者除对TEM-1和P-99酶的抑酶作用大于克拉维酸外,对其余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均小于或接近于克拉维酸.本实验结果显示青霉烷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提示了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烷砜联合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可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65%为协同作用,25%为相加作用,10%为无关作用,无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46%为协同作用,61.54%为相加作用,无相关作用,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加替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两种抗菌药联合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16.
观察综合医院4a间所分离的三种常见致菌耐药变化。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苯唑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及头孢唑啉耐药率相对稳定;绿脓杆菌对羧苄青霉素、氯霉素耐药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对庆大霉素、多粘菌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克雷伯杆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及头孢唑啉的耐药在4a中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美国DADE BEHRING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分离出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占同期病原菌的20.25%,主要有3种。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58.04%),其次为不动杆菌属(21.67%),产碱杆N(9.09%)。铜绿假单胞菌除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罗米沙星)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不佳;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敏感性均低于30%。产碱杆菌属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的敏感性均较低。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耐药性有升高趋势,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β-内酰胺酶和酶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45株革蓝氏阴性杆菌对11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的药物敏感度测定。实验结果以绿脓杆菌和硝酸盐阴性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程度最高;其次为枸椽酸杆菌和肠杆菌属细菌;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等细菌中均存在着对某些抗生素敏感度差异很大的两类细菌。 克拉维酸和青霉烷砜与抗生素的联合药敏试验显示,两种酶抑制剂与氨苄青霉素及哌拉西林联合具明显的协同作用,5μg/ml的酶抑制剂能使大部分耐药革蓝氏阴性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降至敏感范围;与头孢菌素联合,在部分耐药菌中也可出现协同作用,但对绿脓杆菌无协同作用。在大部分情况下,克拉维酸的协同作用较舒巴克坦强2~8倍。 本文对细菌的耐药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细菌的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的存在、酶的类型及产酶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对33株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联合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两种抗菌药物对33株ESBL菌(其中20株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FIC指数.结果: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均比单独应用明显左移.FIC指数结果表明:头孢美唑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后对大肠埃希菌70%为协同作用,30%为相加作用,无无关和拮抗作用;对肺炎克雷伯菌38%为协同作用,62%为相加作用,无无关和无拮抗作用.结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ESBL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美唑较稳定.2种抗菌药联用后MIC明显降低,抗菌作用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青霉烷砜对氨苄青霉素实验治疗大肠杆菌与克雷白氏杆菌感染小鼠的增效作用.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烷砜对大肠杆菌480感染小鼠的ED50均值分别为(154.6±13.01)×2与(33.84±4.83)×2.当氨苄青霉素剂量降至20mg/kg,保护率为0;当青霉烷砜的剂量降至5mg/kg时,保护率也为0.当氨苄青霉素20mg/Kg联合青霉烷砜5mg/kg时,联合组总量为25mg/kg,低于各自的半数有效量,却出现明显的保护作用.与氨苄青霉素用ED50量求得的保护率比较,两者的平均保护率分别是0.97与0.53,t测验结果P<0.001,差异极显著.氨苄青霉素5mg/kg加青霉烷砜3mg/kg,对克雷白氏杆菌感染的小鼠平均保护率为0.92.与氨苄青霉素半数有效量20mg/kg的平均保护率相比,联合用药组为0.92,氨苄青霉素组为0.43,差异极显著.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青霉烷砜与氨苄青霉素联合,对阴性杆菌引起的小鼠感染败血症有明显体内协同杆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