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聚醚醚酮(PEEK)内固定系统用于颅骨骨瓣复位固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月使用PEEK内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的78例开颅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66.7%的病人使用3~4片连接片。术后半年复位固定成功率为98.7%。CT及三维重建显示固定系统在原位,颅骨外形完整,无移位、突出。76例(97.4%)头皮切口甲级愈合,乙级和丙级愈合各1例(1.3%)。术后2年随访期内,出现皮下积液5例(6.4%),感染1例(1.3%),未见植入物暴露。结论 应用PEEK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效果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在开颅骨瓣复位中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44例开颅手术中采用瑞士产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4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例颞肌波浪式蠕动收缩、1例颅骨夹固定处硬膜外积液伴发热。3例外颅骨面欠平整,41例内、外颅骨面平整。头颅外观正常,无局部凹陷、皮下积液、头皮感染等。头颅CT三维重建显示颅骨夹在术后12~18个月吸收。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影像学伪影。结论应用快速可吸收颅骨夹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创伤小、安全,避免终生携带金属异物,能较好地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自体颅骨瓣加骨水泥镶嵌修补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瓣开颅手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开颅技术,手术中必须进行钻孔,有时为了达到减压目的或止血等,往往需要咬除部分颅骨以扩大骨窗,这样便导致部分颅骨缺损。在骨瓣还纳时,钻孔及咬除造成的部分颅骨缺损不易修补,从而影响患者的容貌、日常生活,还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图1)。我科自1  相似文献   

4.
颅骨固定钉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颅骨固定钉在颅骨修补术中固定自体骨瓣的方法.方法自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对开颅减压术后骨瓣包埋皮下组织的患者行颅骨修补术,采用颅骨固定钉固定颅骨骨瓣,观察术中,术后检查情况.结果在二期手术中利用颅骨固定钉固定自体骨瓣固定牢固,平整,术后头颅X线拍片及CT检查示还纳的颅骨骨瓣无移位.结论应用颅骨固定钉固定还纳的自体骨瓣操作简便快速,固定牢固可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5.
保存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26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修补颅骨缺损的材料很多,目前临床上主要用钛合金。我院从1995年2月至2002年11月,用保留自体颅骨骨瓣修补颅骨缺损26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后自体骨瓣钛连接片固定治疗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对113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成形骨瓣开颅后,将骨瓣包埋于左下腹壁,择期行自体骨瓣采用钛连接片固定于骨窗治疗颅骨缺损113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采用自体颅骨骨辦腹部皮下组织埋藏与再植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13~65岁。其中颅脑损伤16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颅骨缺损部位位于额部3例,额颞部10例,颞枕部7例。骨瓣再植时间30~150d。首先造好埋藏骨瓣的部位,注射0.25%的利多卡因,切开腹部皮肤、皮下,骨瓣埋藏其下方,骨瓣均凸面朝外,尽量使骨瓣的弧度与腹部肌肉收缩方向一致,骨瓣再植时,沿切口翻开皮瓣,分离骨瓣周围的粘连组织,取出骨瓣,依次缝合皮下、皮肤。修整或咬除骨瓣及骨窗边缘的增生骨质,用特有的颅骨锁4个固定…  相似文献   

8.
钛固定钉最初是用于开颅手术颅骨骨瓣的复位固定,极少用于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整复固定。我院自2004年5月-2005年12月采用钛固定钉修复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18例,手术后外形美观,内固定稳定,无不良反应,疗效良好。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8例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男12例,女6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自体颅骨瓣离体保存后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科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月间对86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病人的颅骨瓣采取离体保存,待脑水肿、脑肿胀消退减压窗张力正常后再行自体颅骨瓣原位再植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头皮下埋藏自体骨瓣早期颅骨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26例头皮下埋藏自体骨瓣牵引复位早期颅骨成形术。开颅时形成游离骨瓣和骨折骨瓣整复后埋藏于骨窗旁头皮下。术后2周内行骨瓣复位。复位后3~6个月X线随访,骨瓣复位良好。该法操作简中,创伤小,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1~78岁,平均31.5岁。脑外伤23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5例,硬膜下血肿6例,严重脑挫裂2例(1例为双额叶脑挫裂伤)。高血压脑出血2例,1例为左基底节区出血,1例为左枕叶出血。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复杂Chiari 畸形17例,均采用后颅窝减压并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均行颅骨牵引+后路窝小骨窗减压植骨融合并内固定。结果 复位成功5例,未打开硬脊膜;复位不成功12例,行枕大池重建。术后出现颅内感染1例、切口感染伴脑脊液漏1例。术后5 d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其余16例术后随访3个月~3.5年,采用Tator等方法评价术后效果,16例均有效,有效率为94.1%(16/17)。结论 对复杂Chiari畸形,术前需明确诊断畸形的种类和性质,术中麻醉下牵引辅助治疗很有必要,后颅窝小骨窗减压并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是治疗复杂Chiari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脊柱退行性变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脊柱外科迅速发展,成为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脊柱外科不仅专注于病变椎体切除和神经减压,而且重视脊柱稳定性的保护和重建。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是脊柱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微创减压技术和微创内固定技术。本文拟对近年来常用的微创脊柱内固定技术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内固定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螺钉穿入关节内、损伤盆腔内重要血管或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骨折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角度和长度。 设计、时间及地点:测量性实验,于2008-06/10在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 方法:在单螺钉技术中,测量进钉点O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P和垂直距离PQ的长度,测量螺钉长度。在双螺钉技术中,分别测量内侧螺钉的进钉点O1和外侧螺钉的进钉点O2与坐骨大切迹顶点Q之间的水平距离O1P1、O2P2和垂直距离P1Q、P2Q的长度,分别测量内侧螺钉和外侧螺钉的长度。测量螺钉矢状面的角度α和冠状面的角度β,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髋臼前柱拉力螺钉技术中螺钉的进钉点、角度和长度。 结果:单螺钉技术:OP和PQ的长度分别为(23.5±2.2) mm和(16.8±1.6) mm,螺钉长度为(84.9±4.7) mm。双螺钉技术:O1P1和P1Q的长度分别为(26.3±2.3) mm和(13.6±1.4) mm,内侧螺钉的长度为(69.8±4.1) mm;O2P2长度(20.7±2.1) mm,P2Q长度(20.1±1.8) mm,外侧螺钉的长度(61.2±3.7) mm。α角为(123.4±4.1)°,β角为(62.2±5.8)°。 结论:单螺钉技术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7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4 mm,长度约85 mm。双螺钉技术内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14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6 mm,螺钉长度70 mm。外侧螺钉的进钉点位于坐骨大切迹顶点处垂直于后柱内侧缘向外20 mm,再平行于后柱内侧缘向上21 mm,螺钉长度61 mm。拉力螺钉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所成的角度为123°左右,与后柱内侧缘平行线的垂线所成的角度为62°左右。螺钉位置一定要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透视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结合前路或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急性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46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定期摄片观察植骨融合和颈椎稳定性。以Frankel分级作为脊髓恢复情况的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检查证实植骨均在4-6个月内融合,颈椎稳定性好,无内固定松动、脱出,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术前牵引复位,可以使大部分骨折脱位复位.安全有效。有选择地采用一期前后路或单纯前路内固定手术可使受伤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Fixation of bone flaps after craniotomy is a routine part of every neurosurgical procedure. Common problems encountered are bone flap depression and resorption. Authors performed the pressure-bonding bone flap fixation (PBFF) using absorbable craniofix (AC) and hydroxyapatite wedge (HW).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BFF to prevent a bone flap depression and resorp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raniotomy. Four-hundred fif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craniotomies. Authors collected the following data: age, sex, type of craniotomy, what kind of surgery, whether bypass surgery was performed, whether surgery was the initial, whether AC and the HW were used, bone flap depression and resorption at 6-month after the craniotomy. PBFF was defined as a bone flap fixation using both AC and HW to impress a bone flap to forehead. The mean age was 62 ± 13 years and 404 (89%) patients were women. PBFF was performed in 71 patients (16%), either AC or HW was used in 141 (31%), only AC was used in 116 (25%), and only HW was used in 25 (5.5%). At 6-month after the surgery, a bone flap depression was seen in 38 patients (8.4%), and a bone flap resorption was seen in 66 (15%).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only a PBBF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bone flap depression (p = 0.044) and resorption (p = 0.011).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PBFF reduced a bone flap depression and resorption and provided excellent postoperative cosme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固定技术在椎管肿瘤切除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采用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手术治疗21例椎管肿瘤的临床资料,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利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椎管肿瘤,然后利用内固定技术维持脊柱稳定性。结果 21例肿瘤中,19例完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术后复发,1例转移至三脑室内;术后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情况发生,内固定时无神经、脊髓、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脱落等情况发生,95.2%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内固定技术结合显微外科手术,能在切除椎管肿瘤的同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扩大暴露范围及保护脊髓神经功能方面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方法:以 “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 spinal tuberculosis;internal fixation;titanium mesh;autogenous bone;cement;anterior and posterior” 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7-01/2010-05相关文章。纳入与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相关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0篇文献为主重点探讨了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 结果:目前内固定材料均以钛合金为主,再加前或后路的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主要方法,其优点在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不易发生异物反应。而结核菌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多糖膜相对薄弱,抗结核药物和患者自身免疫机理仍能够发挥作用,病灶处植入固定物引起感染扩散的可能性较小。但无论是哪种植入体都存在内固定材料长期摩擦刺激血管和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 结论:随着内固定材料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临床应用已经证明脊柱结核患者使用内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一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提高脊柱结核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低磨损、高相容性的内固定植入体是提高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从而能够更好地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但是在内固定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螺钉穿入关节内、损伤盆腔内重要血管或神经等严重并发症。 目的:测量髋臼前柱钢板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 材料:取成年男性半骨盆标本20个,由山东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提供。 方法:分别测量20个半骨盆标本髋臼前、后缘到髂前下棘、髂耻隆起和耻骨结节的距离,确定和制作髋臼前柱系列断面,并测量各断面上各进钉点的安全进钉角度,将测量数据输入到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髋臼前柱钢板内固定技术中螺钉的最佳进钉点、方向和长度。 结果:髋臼前缘到髂前下棘、髂耻隆起和耻骨结节的距离分别为(25.4±1.4),(11.8±0.7),(37.4±1.5) mm,后缘到髂前下棘和髂耻隆起的距离分别为(15.5±0.9),(29.1±1.6) mm。在各断面距离骨盆界线0.5 cm点、1.0 cm点和1.5 cm点上螺钉的安全进钉角度的最大值分别为(8.2±2.2)°,(14.9±3.4)°和(26.1±4.5)°。 结论:在前柱髋臼区使用钢板内固定时,可以采用3种方法避免螺钉穿入关节内。第1种方法是使用短螺钉,螺钉方向随意;第2种方法是使用长螺钉(长度5 cm)内紧贴骨盆界线进钉,方向平行于四方区;第3种方法为根据不同的进钉点选择不同的进钉角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20.
自体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自体颅骨瓣在修复颅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在进行颅骨开窗减压时取骨瓣埋于皮下,3月内原位修复缺损。结果修复颅骨缺损效果良好,无排异及生物反应。结论自体颅骨骨瓣修复颅骨缺损切实可靠、无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