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宝英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糖尿病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证侯演变规律,辨证论治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久病消渴;病机多表现为气阴两虚夹血瘀和脾肾气虚、痰浊内蕴。以脾肾亏虚为本,浊邪、血瘀为标,其病位在脾肾,病性属本虚标实。在辨证分型上分为气阴两虚夹血瘀型和脾肾气虚、痰浊内蕴型。主张把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消浊贯穿治疗始终。同时,注重中医与西医配合治疗是治疗特色。黄宝英主任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中医理论辨证论治早期糖尿病肾病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湘雨  指导:邵静 《新中医》2021,53(12):234-237
介绍邵静教授从气血津液辨治胸痹心痛病的经验。邵静教授认为脉道痹阻、心失所养是胸痹心痛的病机关键,基本病机分虚实两个方面,虚以气虚居多,实以气滞、痰浊、血瘀为主。而在方药辨治上,主要有两方面:一者,详辨气、血、津液失常的不同病机,精研方药;二者,充分考虑病机复杂性,依标本缓急、兼夹转化具体情况,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冠心病本虚标实证型分布特征及其与病程、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其病程、年龄等资料。结果:本虚证集中分布为气阴两虚、气虚、阳气两虚、阳虚4证,其糖尿病平均病程按气阴两虚、气虚、阳气两虚、阳虚的排序递增,平均年龄按气虚、阳气两虚、阳虚的排序递增,阳虚组较其余3组差异显著(P≤0.05)。标实证集中分布为寒凝、痰浊、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浊血瘀6证,各证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糖尿病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且随年龄增长和病程延长,由气虚向阳虚发展;标实以痰浊、血瘀为主,且贯穿疾病始末。提示临床治疗应益气温阳以扶正,活瘀化痰以祛邪。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病机为消渴日久不愈,阴损及阳,以致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异常,气滞、血瘀、痰浊闭阻经络,筋脉失养,发为本病;其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阻滞。依据其病机与证型,提出汗法亦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并进一步对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制做一探析。  相似文献   

6.
孙朦朦  倪青 《吉林中医药》2012,32(10):993-995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机呈消渴病“阴虚内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规律动态演变,病机关键是气阴两虚,且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瘀血阻络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临证可见燥热、湿热、寒湿、痰浊等不同阶段的病理演变,与肝、脾、肾脏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以气虚血瘀论、痰瘀阻络论、寒湿阻滞论、肝肾亏虚论.气虚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痹;寒湿阻滞治以温经通络、散寒除湿;痰瘀阻络治以化痰活血、宣痹通络;肝肾亏虚治以补肝益肾、填髓充肉.另外,针灸、中药外治疗法如熏洗等皆可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冠心病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对其积极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痰浊内阻,心脉不通;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痰浊互阻。临床辨证各有心得,或以阴阳、脏腑、病因、气血津液辨证;或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或辨病为主;或一方为主,随证加减;或突出治法,辨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内科急症病情复杂、时间紧迫,诊辨困难。其基本病机改变是"正气虚于一时,邪气暴盛而突发"。气虚、痰浊、血瘀,三者互相影响而常有侧重,构成了急症的核心病机。临床诊辨首辨气虚轻重;次辨痰浊血瘀;三辨兼杂证候。通过准确把握气虚痰瘀证,有利于提高中医学辨治内科急症的快速反应能力,在争分夺秒的急症抢救中取得先机。  相似文献   

9.
乔玉秋  王志同 《陕西中医》1998,19(5):218-218
<正>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在病因病机、分型论治方面,除传统的“上消,阴虚肺燥;中消,胃热炽盛;下消;肾亏”外,又提出诸如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浊内盛,肝郁气滞,阴阳两虚等新的见解和治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属消渴变证,冠心病是主要并发症,由消渴日久而发。"消渴重,心中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本为气阴两虚,标为痰浊内停、瘀血阻滞,虚在心脾肾,实在痰瘀阻络。气虚与阴虚互为因果,瘀血与痰浊既为气阴两虚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主要机理。脾虚失运是发病关键,运脾是治疗根本。益气养阴,化痰祛瘀,都应在健脾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擅用调理脾胃之方药。  相似文献   

11.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屎病的中医本质不同于2型糖尿病,其中医本质主要是"虚、毒、瘀"。以气阴两虚,夹热毒、夹血瘀为主要病机。病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气虚。气虚外感六淫毒邪,气血凝滞,发为血瘀;外感六淫毒邪直中,入里化生热毒,消灼津液,耗损真阴,发为阴虚,进而加重气虚。气虚则血瘀,进一步加重肌体各器官损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是LADA的主要发病原因;先天体质气虚是LADA的主要发病基础;热灼阴伤,导致阴虚,血瘀内生是LADA的主要加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探讨吴深涛教授辨治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病痛痹)的临床经验。临证总结出"博、精、奇、慎"四字心法,分血虚寒凝,痰浊阻络,浊毒内蕴、络脉瘀阻,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督脉劳损证等五种证型辨证论治。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虚从瘀论治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是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气虚以脾气虚为主,阴虚以肾阴虚为多;中医辨治以虚为本,兼顾痰瘀,从虚从瘀着手,运用益气养阴、祛瘀泄浊之法,可减轻、消除胰岛素抵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高璐 《河南中医》2012,32(4):456-457
中医学认为,妊娠期日久,心气衰弱,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津液输布紊乱.心气虚而渐致心阳亦虚,心气心阳俱虚则鼓动血液无力,致使血流迟缓或瘀滞形成瘀血.或气阳两虚水液失于温化输布,留聚体内形成水饮.当瘀血与水饮形成后,更伤心气心阳,使之更虚,病情愈加严重,终致本虚而标实的心力衰竭.如合并急性心力衰竭,分阴竭阳脱,热邪内陷心包、痰蒙清窍2型辨治;如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分心气亏虚,水邪上犯,痰热壅盛,气虚血瘀,阳虚水肿,阳虚气脱,气阴两虚7型辨治;如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分心气阴虚,心肾阳虚,气虚血瘀,阳虚水泛4型辨治.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冠心病从痰瘀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华 《光明中医》2009,24(9):1787-1788
痰是津液不化所致病理产物,瘀是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根据气血阴阳亏虚之不同分四型,即气虚血瘀,痰浊阻滞;心阴亏虚,瘀痰同病;气阴两虚,痰浊痹阻;心阳亏虚,痰瘀同病.依据痰瘀寒热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型:寒凝血瘀,痰浊阻滞;痰热瘀血,阻滞心脉.根据所累及脏腑不同分为四型:心肺同病,肺气不畅;心脾同病,脾胃损伤;心肝同病,情志抑郁;心肾同病,肾中元阳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气虚证证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气虚的成因中风病气虚的成因有二 :一是病前即已气虚 ,如年老体衰 ,正气不充 ,或久病 (如消渴、眩晕、胸痹 )气虚 ;二是病后邪甚伤正 ,脏腑功能失调 ,或饮食调摄失宜 ,气之化源不足 ,由此导致了气虚。气的化生与功能主要在于脾肺二脏 ,因此气虚之根也责之脾肺。2 气虚与中风发病气虚是中风病主要病机之一。据临床资料统计 ,中风病人中 ,以气虚为主证 (气虚血瘀、气虚挟痰、气阴两虚 )的近半数 ,可见气虚与中风发病密切相关。前人对气虚致中风早有认识。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王履“凡人年逾四旬气衰之际 ,或忧喜忿怒伤其气 ,多有此疾…  相似文献   

20.
从瘀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咳嗽”、“喘证”、“肺胀”、“痰饮”等范畴 ,其病机大多以外邪犯肺、痰浊阻肺、正气亏虚为主。笔者通过十余年临床观察 ,认为“血瘀”贯穿于此病的整个病程之中。故临床上辨证应用化瘀法非常重要 ,常可取得很好的疗效。1 瘀血的形成1 1 久病肺气虚致瘀 肺主表、卫外 ,故外邪入侵 ,首先犯肺 ,致肺气宣降不利 ,久则肺虚而主气功能失常 ,肺主气 ,为诸气之枢 ,肺气通调 ,则全身气机畅达 ,而久患肺病 ,肺气必虚 ,肺气虚 ,则无力助心行血 ,从而形成血瘀。1 2 痰浊致瘀 痰的产生 ,病初由肺气郁滞 ,脾失健运 ,津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