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2例MDS患者的骨髓涂片及27例ANLL患者的巨核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的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与ANLL患者相比较无显著的差异(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DS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改变与ANLL的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相关性,而巨核细胞系统的改变有助于对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IDA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及难治性贫血(RA)患者21例的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DA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相比较显著增多(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RA组明显增多(P<0.0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系统改变明显增生主要是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增加所引起的,所以能够解释实际工作中IDA患者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骨髓巨核细胞形态与造血功能的改变,并分析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机制,采用巨核细胞CD41α单克隆抗体免疫酶标染色观察骨髓涂片中小巨核细胞的计数与分类,采用血浆凝块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用免疫酶标法进行巨核细胞集落检测,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和爆式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BFU—MK)。结果表明:16例MDS患儿骨髓CFU—MK集落形成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90%可信区间比较有62.5%的患儿CFU—MK降低,25%增高,12.5%正常;BFU—MK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中15例患儿骨髓涂片CD41μ阳性小巨核细胞总检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小巨核细胞总数及Ⅰ型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MDS骨髓中可能存在两种克隆的巨核细胞,一类为病态的、可能具有潜在恶性的幼稚小巨核细胞,一类是具有正常造血功能的巨核细胞;MDS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病态巨核细胞的增多导致正常巨核细胞生长发育成熟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测定50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仅测定其PLT,人工计数骨髓涂片上巨核细胞总数,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ITP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与血清TPO浓度均呈负相关(r=-0.65,P<0.05;r=-0.68,P<0.05);巨核细胞计数与血清TPO浓度也均呈负相关(r=-0.55,P<0.05;r=-0.58,P<0.05).结论 检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有助于区分不同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同时受PLT、巨核细胞数双重调控.  相似文献   

5.
孔荣  邱宏春  吴鹏飞  王勇 《临床荟萃》2011,26(2):104-10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初诊时血小板4项参数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的价值。方法分析200例ITP患者(ITP组)及60例骨髓检验正常者(正常对照组)血小板4项参数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血小板上升速度及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与治疗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治疗后巨核细胞数低于治疗前,(69.5±14.6)个/片vs(178.8±54.1)个/片(P<0.01),产巨核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9.4±31.2)%vs(5.2±2.7)%、(86.9±52.3)×109/L vs(37.2±13.7)×109/L、(3.10±0.63)%vs(1.40±0.35)%、(9.6±1.7)fl vs(9.0±1.7)fl、(19.2±1.5)%vs(17.3±1.3)%(P<0.05或<0.01),但巨核细胞数、产巨核细胞比例、PCT、MPV和PDW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LT则低于正常对照组。ITP患者初诊时PLT不同水平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诊时不同巨核细胞数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TP患者初诊时外周PLT与疗效无关,治疗2周内患者PLT超过100×109/L其基本治愈率较高(96.0%);每单位涂片(1.5 cm×3 cm)巨核细胞计数>100个的患者治愈率达85.7%,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越多,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ITP患者初诊时进行骨髓检查,并计数巨核细胞数,对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定均是必要的。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血像,观察血小板上升速度,对预后的判定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彭碧  陈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0-911,913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与血小板(PLT)参数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组进行巨核细胞数及血小板4项参数[PLT、血小板体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做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LT值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ITP)组最低(P<0.01),脾亢组次之(P<0.01),PCT与PLT变化一致,各组PDW均增高(P<0.01),MPV以ITP组与免疫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组与ITP组相比,巨核细胞数、PLT值、P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组与ITP组相比MPV、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病例骨髓均表现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ITP组巨核细胞总数及颗粒巨明显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MgA)组巨核细胞呈病态改变。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及巨核细胞的形态特征,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的分析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多种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病态巨核细胞数量及类型分布。结果健康组未见病态巨核细胞,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偶见病态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及恶性肿瘤组都可见病态巨核细胞,而且还可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MDS最为明显。结论骨髓涂片中病态巨核细胞分析在血液病诊断和鉴别中起重要作用,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的出现表明骨髓恶性增生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首次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与临床疗效关系。按临床类型、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及活检巨核细胞计数115例成人ITP患者疗效。结果表明:①急性ITP患者疗效优于慢性ITP患者,2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6%及60.4%(p<0.01),而远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5%及68.9%(p<0.05)。②发病时不同血小板计数的ITP患者,他们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③按发病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计数进行分组,即涂片巨核细胞计数小于7个/4.5cm2组、7-35个/4.5cm2组、大于35个/4.5cm2组,这3组的近期治疗有效分别率为53.3%、73.8%及86.2%,这3组间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远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2.8%、84.6%及85.5%,而后2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后2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④按发病时骨髓组织切片巨核细胞计数进行分组:即切片巨核细胞计数小于8个/mm2组、8-15个/mm2组和大于15个/mm2组,这3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3.8%、85.0%及90.3%,后2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血小板(PLT)相关参数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在May-Hegglin异常(MHA)和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慢性ITP患者88例,MHA疾病患者15例。同时选取正常对照者40名。分4个组进行巨核细胞计数、分类及PLT 4项参数[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检测,并作比较。结果 MHA组PDW和MPV较急性ITP组、慢性ITP组、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HA组巨核细胞计数及分类与急、慢性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V、PDW在MHA疾病诊断中具有较大价值;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可有效鉴别MHA与急、慢性IT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浆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8例MDS、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和15例正常人骨髓浆液的VEGF和bFGF水平,用酶标仪测定VEGF及bFGF光密度平均值。结果:MDS组和ANLL组骨髓浆液VEGF和bF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而MDS组VEGF水平显著低于ANLL组(P<0.05),但MDS组bFGF水平与ANL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浆液VEGF和bFGF表达与MDS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含量及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百分比(高危组)均无相关(r分别为0.160、0.154、0.193、0.185、0.171、0.286;r分别为0.141、0.175、0.152、0.163、0.158、0.239,P均>0.05)。结论:MDS患者骨髓微环境中bFGF和VEGF表达水平均升高,可能在MDS骨髓血管新生及其病情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l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骨髓象缓解期及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初诊AL患者PLT、MPV、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AL患者PLT、PDW、PCT均显著低于骨髓象缓解组(分别为P<0.001、P<0.05、P<0.001),但MPV与骨髓象缓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象缓解组PLT、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预示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以及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人骨髓巨核细胞的新方法,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巨核细胞分化发育异常的初步研究。方法对15例正常骨髓供者(对照组)、37例ITP患者及11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ST)患者进行骨髓巨核细胞绝对计数;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富集骨髓巨核细胞,经透膜处理后,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巨核细胞糖蛋白Ⅱb/Ⅲa(CD41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CD62P),用碘化丙锭(PI)标记巨核细胞DNA,流式细胞术分析巨核细胞倍体分布和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ITP和ST三组之间比较,骨髓巨核细胞绝对数量无差异(P0.05)。富集后的骨髓标本,巨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可比富集前高17倍,而且DNA倍体(N)分布清晰,易于FCM分析设门和计算。与对照组比较,ITP患者巨核细胞DNA倍体分布未见明显改变,但CD41a表达量在2N、4N、8N、16N、32N、64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vWF表达量在各倍体巨核细胞均减低,32N时减低更显著(P0.05);CD62P表达量在ITP组与对照和S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分化发育过程中,其数量和DNA倍体增加未受影响,但其功能蛋白合成出现显著变化。在不同倍体巨核细胞中,CD41a表达显著增高;而vWF呈现表达下降趋势,尤其是高倍体(32N)时减低更为显著;P-选择素表达水平稳定。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巨核细胞为ITP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基因检测及骨髓活检切片与血清胸苷激酶1 (Thymidine kinase 1,TK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与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3例MDS患者与57例HA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基因检测结果、骨髓活检特征及血清TK1水平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探究基因检测、骨髓活检特征及血清TK1水平对MDS与HA的诊断价值。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HA组,P<0.05;(2)MDS组患者基因异常率47.62%(30/63)显著高于HA组患者基因异常率0.00%(0/57),P<0.05;(3)MDS组患者骨髓活检中出现ALIP与单圆核、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的概率显著高于HA组,P<0.05;(4)MDS组血清TK1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24例MDS和136例AL患者的骨髓象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改变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DS巨核细胞以增多组为主,巨核细胞质的改变与预后有关,易发展成AL,而且多数为粒/单核细胞系统受累.ANLL巨核细胞质与量的异常明显高于ALL。初发时巨核细胞计数增高及出现病态变化者缓解率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儿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学改变和过敏指标的结果变化.方法 对59例ITP小儿患者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观察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过敏原三项检测,并对21例骨髓形态学检验大致正常的对照组,进行同样实验.结果 91.5%ITP患儿骨髓巨核细胞浆上可见空泡、50.8%可见幼稚巨核细胞产板现象、88.1%出现血小板形态异常、83.1%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72.9%血清IgE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对确诊ITP有重要意义,骨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清IgE水平增高,有助于ITP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变化状况,评价CRF对巨核系统造血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34例CRF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期,与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及巨核细胞分类结果比较。同时观察比较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CRF各组患者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巨核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形血小板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F患者的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分化、增殖、成熟障碍,表现为无效造血的血液学改变;巨核细胞、血小板的改变随肾功能减退而加剧,与临床分期预后相关,可作为CRF骨髓象的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是间接监测因血小板因素引起出血及凝血机制不良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学改变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门诊及住院患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细胞的数量、形态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原、幼巨核细胞及颗粒型巨核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裸核型巨核细胞数量的改变和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油镜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巨核细胞形成同时伴有胞浆量明显增加、颗粒减少及退化细胞增加的改变。结论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测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含量和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分型,探讨ITP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418例各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含量(PAIg G、A、M);对124例已确诊的ITP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巨核细胞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BPC)<80×109/L组的PAIg含量远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C(80~100)×109/L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慢性组与急性组间PAI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含量阳性率排序为慢性ITP(96%)>急性ITP(91.1%)>非ITP(87.5%)>正常对照组(10%)。结论血小板数量与PAIg呈负相关,血小板减少越明显,测定PAIg含量的意义越大;PAIg检测有助于ITP的诊断,但并非ITP患者所特有,也不能代替骨髓检查,在诊断ITP时应首先排除相关疾病,骨髓检查仍是诊断ITP的主要依据,两者结合可进一步完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病理活检在各类血液病诊断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最终确诊的各种血液病患者442例,骨髓标本采用骨髓液抽吸涂片、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与活检染色后,进行增生程度、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对比。结果在骨髓纤维化(PMF)、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异常综合征(MDS)、多发性骨髓瘤(MM)、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巨幼细胞性贫血(MA)、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ML)、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转移瘤(MCBM)、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及霍奇金淋巴瘤(NHL)等11类血液系统疾病中,骨髓活检诊断符合率高于骨髓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1,P=0.020);其中PMF、AA、MDS、MM、MCBM、NH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均比骨髓活检低,但只有PMF、MDS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MA、AML、ITP、CML等骨髓涂片诊断符合率比骨髓活检高,其中ALL、AML、CML样本量大于40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活检较骨髓涂片在PMF诊断、NHL和MDS具体分型及判断骨髓增生程度具有优势,而骨髓涂片在ALL、AML和CML诊断及分型,以及巨幼细胞、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疾病方面可能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