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常伴有肝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RAAS激活后产生的局部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有效的阻止RAAS系统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大鼠肝星状细胞是否表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全部成分及其在肝星状细胞激活过程中的变化;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合成RAAS的反馈调节作用;探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对此系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原位酶灌注法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分别在培养第2、4、7天收集上清液,传代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并用不同浓度依那普利和氯沙坦进行干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紫外光法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表达,RTPCR法检测RAAS各成分mRNA表达。结果肝星状细胞表达RAAS所有成分mRNA。在肝星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肾素活性(0.56±0.23)ng·h-1·106细胞-1。血管紧张素Ⅱ(48.79±14.54)pg105细胞和醛固酮(22.75±4.35)pg105细胞,并随肝星状细胞激活升高。依那普利可抑制肝星状细胞表达RAAS;血管紧张素Ⅱ能正反馈调节星状细胞表达RAAS,这种作用可被氯沙坦阻断。结论大鼠肝星状细胞能表达RAAS,并随其激活而升高。RAAS具有自身正反馈调节作用,可被依那普利和氯沙坦阻断。  相似文献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其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RAAS)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血压调控、水盐代谢中发挥作用。病理情况下 ,特别是组织中RAAS增加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血管中层硬化、细胞凋亡、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一、组织RAAS最早发现RAAS存在于血液中。近来研究证实 ,RAAS广泛存在于局部组织 (血管内皮及平滑肌、心肌、肺、肾、脑和性腺等 ) ,以自分泌或旁分泌形式发挥作用 ,并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其他器官。发现血循环与组织中RAAS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心血管组织产生RAAS的直接证据 :(1)在血…  相似文献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肝纤维化发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组织纤维化的发生与局部肾素-血管肾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激活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达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阻断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以期明确RAS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并对AT1受体在肝内表达的特点及肝星状细胞(HSC)的是否表达该受体作初步探讨,方法:给预SD大鼠CCl4的同时,给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10mg.kg^-1,d^-1)和AT1受体阻断剂氯沙坦(10mg.kg^-1.d^-1),共6周,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肝组织AT1受体表达受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均可显著抑制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P<0.05),联合应用相同剂量的依那普利和氯沙坦疗效与单独应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可抑制氯沙坦治疗后血清血管紧张素II水平的升高(P<0.05),正常大鼠AT1受体主要表达于血管壁,在肝纤维化,该受体分布与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G表达纤维间隔分布一致,结论:肝纤维化的发生与RAS激活有关,RAS抑制剂具有良发的抗纤维化作用,但联合应用转化酶抑制剂和AT1受体阻断剂,并不断加其抗纤维化疗效,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功能的改变可能与其表达AT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 ,其最主要的生物活性肽为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在循环与组织局部中均存在RAS。循环中的RAS主要参与AⅡ的急性反应包括调节血压、心律、血管收缩、肾小球水钠潴留及体液平衡等生理功能。而组织局部的RAS则主要参与AⅡ介导的长期生理作用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1] 。本文拟阐述循环与肝组织局部的RA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1 肝组织内存在局部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有研究[2 ] 证实 ,肝脏是循环中血管紧张素原的主要来源 ,AⅡ可刺激肝细胞对其合成分泌。Kon发现[3 …  相似文献   

6.
杨柳  刘海林 《肝脏》2007,12(3):188-190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机体调节血管张力和钠水代谢的内分泌系统。肝硬化患者常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和醛固酮增多,一般认为系肝脏对醛固酮的灭活减少等引起的。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器官和组织都能合成肾素和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成分,参与器官纤维化。肝脏也存在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深入了解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房颤复律后容易反复发作,部分转为永久性房颤。积极地控制房颤,不仅在于消除患者心悸等不适症状,而且对防止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可对房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预防房颤,可望成为控制房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组织循环、纤维化等关系密切,胰腺存在局部RAAS,并可能在胰腺循环调控、外分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胰腺炎时胰腺局部RAS异常激活,可能主要通过对局部组织循环的影响参与AP的发病和重症化,并且通过其致纤维化作用参与CP的发病。ACEI和ARB对大鼠胰腺炎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已在胰腺炎治疗中显示出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肝纤维化、肝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为一内分泌系统,能分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AngⅡ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作用于全身多个器官,主要通过AngⅡ和特异性的膜受体作用来调控。在许多组织或器官,如肾脏、心脏和血管中存在着独立的局部RAS^[1],亦可合成AngⅡ,AngⅡ以旁分泌、自分泌、细胞内分泌等形式作用于组织和细胞,与组织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一。系列功能调控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肝脏亦存在着局部RAS^[2,3],肝脏局部RAS、循环RAS与肝纤维化、肝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HF)是各种心血管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其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给公众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过度激活在HF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RAAS抑制剂(ACEIs/ARBs、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已是HF治疗的基石。近年HF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PARDIGM-HF试验显示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治疗HF有极好的疗效,是过去20年内HF治疗领域的一个突破。本课题组已发表的研究显示,超大剂量ACEIS/ARBS治疗HF效果优于常规剂量。除此,随着对RAAS认识的不断深入,还发现了许多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临床治疗HF提供了新策略。本文旨在对以上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损伤的一种修复作用,即使可以应用基因或其他疗法彻底消除纤维化,但机体对抑制或消除纤维化后将产生何种反应及后果尚难预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引起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对HSC与其活化型一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在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已颇为深入,而HSC激活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信号转导途径在肝脏纤维化中发挥重要作用.Smad4在信号传输途径中处于中枢地位,Smad4与活化的R-Smads结合成寡聚物,将TGF β的信号传递到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并诱导下游基因的表达 [1].我们针对Smad4基因设计RNAi的真核表达载体,特异性干扰Smad4的基因的表达,以确定其能否对活化肝星状细胞(HSC)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SC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参与HSC活化的多种因素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氧化应激产物等,需通过HSC细胞内的信号转导才能发挥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关键通路,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该信号通路与肺及肾纤维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肝星状细胞激活与信号转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是所有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肝损伤,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紧张素、瘦素,通过各种信号转导使肝星状细胞激活.本文就肝星状细胞激活过程中一些重要的膜受体、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且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本文主要介绍了在肝纤维化进程中ECM各种成分比例、分子结构的改变及其ECM分子空间结构改变对HSC的激活、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中α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NE)对HSC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T-PCR检测受NE作用后HSC的活化指标胶原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活化的HSC中交感神经递质NE的水平. 结果α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于HSC的胞膜和胞质内;NE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增殖,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达到最大效应,F=140.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E 100 μmol/L作用细胞24h后,可显著促进反应HSC活化的指标上升,胶原蛋白-1表达为0.3022±0.0610,TGF β表达为2.2080±0.2151,α-SMA mRNA表达为0.5469±0.0108,与对照组胶原蛋白-1(0.1040±0.0556)、TGF β(1.1190±0.0070)、α-SMA mRNA表达(0.0759±0.0449)比较,t值分别为-4.160、-8.763和-17.65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C可以合成并释放NE,且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0ng/ml)刺激后HSC中NE含量为(14.24±0.21)ng/ml,对照组为(11.34±0.15)ng/ml,两组比较,t=-32.907,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HSC活性降低对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曾被称为Ito细胞、窦周细胞、脂细胞和贮脂细胞.由德国学者Kupffer在1876年首先用氯化金染色确认,称之为sternzellen,当时曾被误认为是一种肝内吞噬细胞.1951年,Ito用电镜观察将窦周HSC与窦内Kupffer细胞(肝吞噬细胞)予以清楚鉴别.1996年国际上将该细胞统一命名为HSC[1].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收缩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过程必经的一种病理组织学改变,而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进展的中心环节.目前研究通过基因调控治疗及受体介导药物靶向肝星状细胞,可提高肝纤维化治疗的特异性,为临床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