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疗程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4例(68.8%),有效12例(18.7%),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33例(51.6%),有效14例(21.9%),总有效率73.5%。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方法 在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规治疗中加入抗抑郁药,观察疗效;结果 加入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化,总有效率为92.5%,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某院首次住院抑郁症患者药物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首次住院抑郁症患者应用抗抑郁药及合并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6月住院的30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临床应用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第二代抗抑郁药物使用频率远远高于第一代抗抑郁药物。联合丁螺环酮占18%,SSRI类药物合并阿米替林占49.3%,苯二氮Zhuo类药物应用较普遍占61.7%。结论:第二代抗抑郁药物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我院对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应减少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4.
《中国全科医学》2010,(3):30-31
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直是临床医生及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近二十年来,抗抑郁药物起效滞后理论对临床工作产生的影响很大。既往临床医生普遍接受的传统观点是:抗抑郁药物起效较慢,需耐心等待,并且应避免过早更改治疗药物。但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抗抑郁药物早期起效有何临床意义?如何评估抗抑郁药物的早期起效?早期起效与长期疗效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此,精神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从专家的角度解析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早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曲唑酮治疗功能性早泄的疗效。【方法】以口服曲唑酮片对 30例早泄患者进行系统治疗并观察 2周及 4周后疗效 ,同时以 2 0例早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服药 4周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曲唑酮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口服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功能性早泄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抗抑郁药除了具有抗抑郁及抗焦虑的临床治疗作用外,同样具有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中枢性不良反应和外周性不良反应。其中抗抑郁药物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属于外周性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会引起性功能障碍已成为共识。因此,在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考虑到性功能方面的不良反应,了解患者服药后性功能的变化,以制订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抗抑郁药物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明 《中外医疗》2008,34(34):161-162
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发展很快,许多新型的抗抑郁药物相继应用于临床,这些药物与传统的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类药物相比具有药效高、副反应小的优点,本文作者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医学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抗抑郁药物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供广大从事精神科医疗工作的同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法,目前还主要限于经验性的对症处理.一些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症状迁延不愈,频繁就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济费用较高.这类患者常伴有明显心理障碍,相关症状与抑郁、焦虑关系密切,临床上被视为难治性病例.国内外抗抑郁药物已被用于难治性功能性肠病的治疗。我们观察小剂量氟西汀(Fluoxetine,商品名Prozac,  相似文献   

9.
2000年4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SSRI类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及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对其治疗方案的研究是消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医认为,FD的病因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多采用辨证治疗和中医特色治疗。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多采用抑酸药物、促动力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抗抑郁药物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标本兼治,取长补短,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现状及用药特点,观测用药趋势,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对我院门诊2008年7月—2011年6月抗抑郁药物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数量和金额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使用较合理。结论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临床主要应用的抗抑郁药。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是精神科临床常见的复发性疾病,其患病率、自杀率和致残率近几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抗抑郁药物的应用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其中,文拉法辛就是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抑郁药,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为验证其疗效及副作用,我们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抑郁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丽娜 《医学综述》2011,17(24):3777-3779
抑郁症在临床上很常见,近年来抗抑郁药物发展很快。目前抗抑郁药物主要有5大类,不同类型之间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不同,用药时应严密监测,新型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具有药效高、不良反应小的特点,临床上应注意合理用药。了解各类抗抑郁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提高抑郁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711-712,721
目的 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联合胃动力药对其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的治疗组30例,以促胃动力药为治疗的对照组22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消化症状评分。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确切疗效,与促胃动力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发生、发展与精神心理因素有明确的关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抗抑郁药和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并具有明显的疗效。本文就抑郁药和心理行为疗法在功能性胃肠疾病中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8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用西沙必利治疗,B组用西沙必利加百优解,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用西沙必利加百优解治疗,症状明显改善,与单用西沙必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功能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用抗抑郁药治疗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临床上,尽管第一代的经典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疗效肯定,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尤其是可引起抗胆碱能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故常使患者难以耐受。据统计,大约有30%的重型抑郁症患者和50%的非典型抑郁症患者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无效。而另外一种第一代的经典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由于缺乏选择性以及对酶的不可逆性抑制,  相似文献   

18.
雒芳玲  任自文 《医学综述》2012,18(14):2269-227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胸痛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因复杂,容易误诊。而对于各类胸痛病因分类总结的文献很少,致使临床医师对于胸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缺乏整体认识。现将近几年针对胸痛研究的资料进行总结,并从心源性胸痛、心外病因引起的胸痛以及功能性疾病引起的胸痛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师对胸痛患者的诊疗提供思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不同药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治疗,分析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治疗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治疗胃动力药物联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4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率进行观察,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都非常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联合应用促胃动力剂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及抗抑郁药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48例,给予帕罗西汀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有效率73%。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用抗抑郁药能显著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