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残痰人的真实态度。方法:采IAT内隐联想测验对56名大学生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进行测量并就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的内隐效应显著。是否接触过残疾人在内隐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1,52)=6.863,p=〈0.05)。大学生与残疾人关系类型在内隐态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对残疾人态度存在隐性偏见。  相似文献   

2.
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学生形成稳定的医德心理特征,传统的医德教育内容、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心理学研究认为内隐学习对培养医学生医学学习、技能训练、医德素质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了解和合理利用内隐学习规律对促进医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识获得知识经验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如何利用内隐学习理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该文从内隐学习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简氏内隐联想测验(B—IAT)测量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可行性,并探讨大学生的外显自杀态度与内隐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外显自杀态度主要通过自杀意念问卷(SAQ)进行调查,内隐自杀态度则通过B-IAT进行试验研究。本研究的被试为50名大学生,采用被试内试验设计。结果①外显自杀态度各维度值均在2.5~3.5之间,说明被试的外显自杀态度以中立的或矛盾为主。②简式内隐联想测验的值为0.43,这表明被试的内隐自杀态度偏向消极。③大学生的外显与内隐自杀态度在统计学意义上无显著相关,表明大学生的内隐自杀态度独立于外显自杀态度而存在。结论采用B—IAT程序测量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是可行的;大学生内隐自杀态度与外显自杀态度相互独立,同时采用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两种方式,才能对个体的自杀态度进行完整准确的描述以及解释。  相似文献   

5.
由内隐理论与反思性教学看当今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6):603-605
内隐理论在无意识过程中指导着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教师的内隐理论进步与否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培养目的。进入21世纪,教师的角色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学会反思。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的反思,调整自己的内隐理论,才能使自己的内隐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才有可能从容面对教育改革的挑战,适应时代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隐自尊是否可以作为有效的人格指标,同时考察在区分高自尊异质性的几种方式中,通过高自尊者的社会赞许性高低而将其分型,与通过高自尊者内隐自尊的高低而将其分型这两种方式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EPQ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以及IAT内隐自尊测验,对138名医学生进行随机测量.结果 Rosenberg自尊量表得分和E、N、P、L量表得分呈显著相关.而内隐自尊、内外自尊分离指标未显示出与任何量表得分有显著性相关.结论 两种区分高自尊异质性的方式并不一致;内隐自尊是独立于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不能作为有效的人格指标.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的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以及抗干扰性等特点可以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有机化学》教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内隐学习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抑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贝克(A.T.Beck,1975)认为,抑郁与个体的认知密切相关,抑郁个体对自我、现在(世界)以及未来存在一种消极认知,在解释外界信息时通常使用一种扭曲的思维方式,这种方式与低自尊十分相似。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对自我情感的觉知,以往抑郁和自尊的研究表明,两者间存在负相关,低自尊和抑郁关系密切。而以上研究均基于外显自尊的基础所得,Greenwald等提出在外显自尊之外还存在一种内隐自尊,它是针对主体自我的一种无意识评价或态度,是自我态度长期累积形成的自动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院腔内激光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研究。方法对收治的28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腔内激光治疗,并对其术前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随访2~16个月,平均6.5月,28例病人均疗效满意,恢复良好,无局部复发表现。结论近期结果显示这是一种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指不以自杀为目的,直接、故意损伤自己身体组织,且不被社会所接纳、认可的行为。对NSSI的评估主要有外显测量和内隐测量两种,近年来内隐测量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内隐联想测验(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ask,IAT)作为一...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已成为目前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领域的一大热点和前沿问题,并且相关研究也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作者对内隐学习研究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所取得的成就,以期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领域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作者从内隐学习的特征、不足、主要研究范式、认知神经机制的应用研究等方面综述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历程,并指出了内隐学习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11年4月20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刊载了一篇关于慢性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指标的研究,题为“肌酐、胱抑素C和尿中门蛋白肌酐之比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诊断及其与向终末期。肾病演进、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我们对论文进行研读后,就文中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了编辑的认可。我们撰写的Letter于2011年8月10日发表在《JAMA》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网络暴力游戏对不同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现实暴力接触问卷》调查373名大学生的现实暴力接触现状,并从中筛选出62名大学生作为试验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考察暴力游戏对其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结果 ①性别主效应不显著,男女大学生在内隐攻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游戏类型主效应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显著(P<0.05);③现实暴力的主效应显著,高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P<0.05);④游戏类型和高低现实暴力接触对内隐攻击性的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影响显著(P<0.05).结论 网络暴力游戏对低现实暴力接触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增强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内隐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注意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有机结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要给予学生大量的课外练习题,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要重视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及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评价等观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内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语词内隐联想测验(IAT)与启动模式(AAP)对内隐暴力态度进行测量,探讨测量内隐暴力态度的有效方法.方法 90名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在200个描述行为和性格的词语进行7级评定,按照行为的暴力程度和性格的积极程度选出极性最强和最弱的各20个词语作为测验材料;20名大学生采用IAT方法完成40个语词的反应时测量,20名大学生则采用AAP方法进行.结果 采用IAT,相容词的反应时为766.36ms,不相容词的反应时为1252.13ms,IAT效应为486.23ms,差异有显著性(t=6.103,P<0.01),男性和女性内隐暴力态度的暴力程度未见显著的区别;采用AAP,一致性任务的反应时为611.13ms,非一致性任务反应时为624.25ms,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语词为研究材料时,采用IAT方法可更有效地检测内隐暴力态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取IAT实验程序测量被试内隐攻击性.结果 中学生的思维自控、情绪自控和行为自控与内隐攻击性无显著相关(r=-0.11,r=-0.07,r=-0.03,P>0.05),但对外显攻击性均有显著抑制效应(β=-0.232,β=-0.188,β=-0.231,P<0.05);内隐攻击性对自我控制与外显攻击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R2=0.007,P>0.05).结论 自我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外显攻击性,且这种抑制效应不受个体内隐攻击性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婴儿注意的研究目前在心理学界,特别是在国外引起了普遍的兴趣和关注,并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的进步。文章简要介绍了婴儿注意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婴儿注意研究的新趋向,比如内隐注意、稳定性注意和共同注意等。  相似文献   

18.
谢志杰  谢孝龙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2026-2027
目的:揭示大学生内隐孝道认知与外显孝道认知的内在联系。方法:以新乡医学院49名学生为样本,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孝道认知问卷分别对内隐孝道认知与外显孝道认知进行测量。结果:对内隐孝道认知相容与不相容反应时进行t检验,(t=-24.726,P<0.001);外显孝道认知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48、0.497、0.556、0.426、0.527,P<0.01;0.287,P<0.05。结论:大学生的内隐孝道认知效应显著;外显孝道认知四个分维度间相关显著;内隐孝道认知与外显孝道认知分属两个种不同的态度层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对1 100人小学生进行调查,并抽取其中欺负事件卷入者及一部分未卷入者,进行标准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 029份,共有296人(28.8%)被卷入到欺负事件中,其中欺负者74人(7.2%),被欺负者121人(11.8%),欺负/被欺负者101人(9.8%),其余733人(71.2%)为非卷入者。全体被试者与非卷入者对于欺负类词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小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8,t=2.083,P<0.05);欺负者、被欺负者和欺负/被欺负者对于欺负类词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091,t=0.546和t=1.681,P>0.05)。结论小学生对于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比较消极,更多地将欺负行为与积极评价相联系;不同类型小学生中,非卷入者对待欺负行为的内隐态度更消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腰穿连续减压和鞘内注射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治疗的9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静脉注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地塞米松以及脑脊液连续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及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和放脑脊液连续减压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