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肩关节运动损伤总是伴随肩痛,影响患者运动表现。肌内效贴在肩关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肌内效贴对肩关节疼痛的相关研究有限,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目的:阐述国内外肌内效贴治疗肩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旨在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检索截止至2022年6月期间在Web of Science、Pub Med、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以及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有关肌内效贴应用于肩关节疼痛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肩痛;肩关节疼痛;肩”和“肌内效贴;运动贴布;贴扎”,英文检索词为“shoulder pain;shoulder” AND“kinesio tap;kinesiology tap;Kinaesthetic tap;tape;taping;taped”。结果与结论:在肩关节疼痛相关疾病中,肌内效贴力学矫正贴扎在短期内对缓解疲劳、疼痛、姿势矫正、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肩峰肱骨距离等方面疗效明显,有利于提高上肢功能和运动表现;然而肌内效贴对肌肉疲劳后关节本体感和运动方式的作用有限;肌内效贴对肩关节疼痛的中长期疗效也尚未明确。未来应对肌内效贴拉力大小和不同贴法的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颈型颈椎病(neck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NTCS)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10例NT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与研究组(55例).110例NTCS患者均接受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一些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在提升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稳定性、减轻疼痛及水肿方面具有积极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关于肌内效贴的临床疗效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文章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集有关肌内效贴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12-06,结局指标包括股四头肌力量、腘绳肌力量、膝关节肿胀、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6个连续型变量。运用EndNote X9.1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Jadad量表评估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5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其中对照组126例,肌内效贴组126例;(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组患者腘绳肌力量显著增加[SMD=0.68,95%CI(...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肌内效贴: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与运动相关的损伤。通过不同的肌内效贴贴扎方式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在损伤后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活动度以及改善运动表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也有学者指出其疗效存在安慰剂效应。作者针对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是否具有疗效以及其疗效是否为安慰剂效应进行分析。 延迟性肌肉酸痛:是指由于不习惯的或离心的运动导致迟发性地肌肉疼痛、压痛以及肌肉功能障碍等症状,通过休息一般在一周内可完全恢复,但其造成的炎症、肿胀和疼痛等症状会阻碍运动员或其他体力劳动者达到最佳运动水平。目前,临床采用治疗手段效果尚可,尚不明确最佳治疗策略。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一直是体育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疗效尚不一致。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肌内效贴对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疗效,旨在为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从中国知网、万方数字资源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等数据库中关于肌内效贴治疗延迟性肌肉酸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进行Meta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82例患者。Meta分析发现,肌内效贴组主观疼痛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无刺激组[SMD=-0.85,95%CI(-1.32,-0.39),P=0.000 3],肌内效贴组肌酸激酶水平较无刺激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30,95%CI(-0.17,0.76),P=0.21];与假刺激组相比,主观疼痛评分[SMD=-0.20,95%CI(-0.46,0.06),P=0.13]和肌酸激酶水平[SMD=0.22,95%CI(-0.06,0.49),P=0.12]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肌内效贴可能有利于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患者主观疼痛程度,其疗效存在安慰剂效应。ORCID: 0000-0001-8000-4236(耿治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评价髌骨肌贴的疗效时,既往的等速肌力测试较少关注角速度变化对疼痛和肌力的影响。 目的: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观察髌骨肌贴干预前后,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股四头肌肌力变化。 方法:选择34例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在应用髌骨肌贴前,采用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评估训练系统测试角速度60 (°)/s和180 (°)/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包括峰力矩值、总作功值及平均峰力矩值,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在应用髌骨肌贴后,再次测试角速度60 (°)/s和180 (°)/s下的膝关节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并给予目测类比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目测类比评分:在60 (°)/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仅轻微下降(P > 0.05);在180 (°)/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分值较应用前显著下降(P < 0.05)。②等速向心收缩肌力:在60 (°)/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稍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180 (°)/s角速度下,髌骨肌贴应用后的峰力矩值、平均峰力矩、总功较应用前显著增加(P < 0.05)。表明髌骨肌贴可显著改善髌股关节综合征患者低负荷关节运动时的疗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综合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治疗4周后,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手肿胀体积、上肢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得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4.32±1.03)分 vs (5.78±0.91)分],手肿胀体积低于对照组[(141.68±9.27)ml vs (177.52±8.68)ml],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42±2.18)分 vs (18.19±2.46)分,(63.89±6.98)分 vs (52.46±7.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效贴联合综合康复在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浮肿、关节活动障碍的关节功能改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肌内效贴扎作为一种运动防护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但作为纠正侧切动作时下肢生物力学异常变化手段的研究,其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对比受试者膝关节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及空白对照情况下,完成侧切动作时下肢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招募39名篮球专项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每位受试者分别在肌内效贴扎、安慰剂贴扎以及不进行任何贴扎情况下进行测试。采取力学矫正的贴扎方式对受试者优势侧膝关节进行贴扎干预。选取4.5-5.5 m/s的助跑速度完成45°侧切动作,并运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及测力台同步采集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选取初始触地时刻、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 27.0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学指标:肌内效贴条件下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角度显著减小(P<0.05);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髋关节外展、膝关节外翻及踝关节跖屈角度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角度显著增加(P<0.05)。②动力学指标:与无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及安慰剂贴扎条件下均可显著减小初始触地时刻髋关节外展、外旋力矩及膝关节外翻、外旋力矩(P<0.05),显著减小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水平向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与无贴扎及安慰剂贴扎相比,肌内效贴扎可显著减小侧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5)。③结果表明,对膝关节进行肌内效贴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篮球专项大学生在完成侧切动作时与下肢损伤风险因素相关的部分运动学、动力学指标,可能对预防侧切过程中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积极作用;此外,膝关节安慰剂贴扎与肌内效贴扎在部分指标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较为一致,提示肌内效贴扎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安慰剂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肌内效贴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之中,但其疗效存在争议。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价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影响,为肌内效贴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或随机交叉试验。结局指标包含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分值、踝关节外翻平均峰值力矩、踝关节活动范围绝对误差、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评分5个连续型变量。使用Cochrane手册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各结局指标所纳入文献是否满足Meta分析纳入的标准,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2)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或随机交叉试验,共381例患者。(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可以显著提高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分值(SMD=0.25,95%CI:0.03-0.47,P=0.03),...  相似文献   

9.
文题释义: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义为“外侧踝关节不稳定反复发作,外踝扭伤多次发生”,主要症状为疼痛、肿胀、打软腿及自觉踝关节功能下降。 运动神经肌肉控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对于自身和外界环境信息进行感觉传入,中枢整合后发出的运动反馈,是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下意识行为,主要包括以下表现:本体感觉、肌肉活动、平衡功能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背景: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运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降低,影响其运动表现。肌内效贴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防护治疗中已被广泛应用,然而目前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运动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相关研究有限,且异质性大,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 目的:阐述目前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运动神经肌肉控制影响的研究现状,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检索2009年1 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PubMed、Cochrane、WOS、CNKI数据库检索肌内效贴应用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慢性踝不稳;踝关节”和“肌内效贴;肌贴;贴扎”,英文检索词分别为“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ankle instability;ankle”AND“kinesio tap*; kinesiology tap*;kinaesthetic tap*;tap*”。 结果与结论:肌内效贴可能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踝关节本体感觉和跳跃类运动生物力学表现,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深入探讨。当前并无足够证据支持肌内效贴可以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肌肉力量,肌肉激活特征及平衡功能。现有研究选取受试者异质性大,难以对不同运动种类和水平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综合归纳;不同研究纳入标准中的量表不同,研究在进行肌内效贴贴扎时选用的贴法、拉力、方向、持续时间等都存在明显差异,无统一标准;缺少高质量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循证论证。 ORCID: 0000-0003-0738-2833(尹璐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胡丽娟 《医学信息》2007,20(11):1999-2000
目的探讨减轻肌内注射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疼痛的方法。方法将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引起的关节酸痛、颈椎腰椎增生、神经痛等患者80例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将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2ml(0.1曲与2%的利多卡因0.5ml混合进行肌内注射。对照组直接抽取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2ml行肌内注射,观察注射后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止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与2%的利多卡因合用不仅不会影响疗效,而且还能消除患者肌内注射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8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冠状动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87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42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5例)。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术、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结果 瑞舒伐他汀组总有效率为92.86%,低于阿托伐他汀组的9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置入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疗效相近,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结束后即刻、结束后5 min、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肛肠科患者术后舒适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90例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和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度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度舒适患者少于对照组,中度、高度舒适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肠科患者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术后舒适度,降低疼痛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S100B(星形胶质源性蛋白)水平与短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36例,并对抑郁症患者在入组时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S100B水平。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抗抑郁治疗4周的疗效(短期疗效)。结果:1短期治疗有效的患者组入组时S100B(1.64±0.77)ng/mL,与短期治疗无效的患者组(1.04±0.31)ng/mL相比有显著差异性(t=-3.276,P0.05);2重性抑郁症患者血清S100B与ΔHAMD变化值成正比(r=0.389,P0.05)。结论: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的S100B水平能够预测不同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度洛西汀、西肽普兰对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浆P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伴有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度洛西汀(60 mg/d,n=25),西肽普兰(20~40 mg/d,n=25)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8周末分别测定血浆P物质水平。结果 1度洛西汀组治疗4、8周末的血浆P物质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095,3.504;P=0.046,0.003);西肽普兰组治疗8周末,血浆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170,P=0.040);2治疗前、治疗4周末,度洛西汀组、西肽普兰组血浆P物质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8周末,度洛西汀组血浆P物质水平显著低于西肽普兰组(t=2.030,P=0.047)。结论度洛西汀、西肽普兰均可使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血浆SP水平下降,但度洛西汀起效更快、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疼痛教育在晚期癌痛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晚期癌痛患者均给予规范的癌症疼痛治疗与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系统的疼痛教育方案,并分别对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和睡眠质量变化情况予以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经教育后的数学评分(NRS)值(2.41±1.25)显著降低、爆发痛次数(2.15±1.10)次/天明显减少,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996,4.490;P0.05);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等睡眠质量指标均显著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总分值(8.86±2.05)分明显降低,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14,3.209,3.144,3.370,4.943,4.114,3.034,3.744;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7.92%)显著提升,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6,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够使晚期癌痛病人的疼痛症状得以有效控制,睡眠质量进一步改善,可作为晚期癌痛病人的辅助治疗予以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验证30 min短时冷冻治疗结合镇痛药物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是否优于单独使用镇痛药物。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5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在疼痛发作期仅给予镇痛药治疗;观察组在疼痛发作期采用镇痛药联合冷冻治疗,记录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管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在患者疼痛评分变化和疼痛管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在第一个疼痛发作期采用镇痛药物联合冷冻治疗患者的疼痛管理满意度相比,在第二个疼痛发作期采用镇痛药物联合冷冻治疗的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痛药物结合短时冷冻治疗相比于单纯给予止痛药物没有显著减少疼痛感或提高患者的疼痛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experimentally-manipulated attentional strategies moderated relations between pain catastrophizing and symptom-specific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to a cold-pressor task among sixty-eight chronic low back patients. Patients completed measures of pain catastrophizing and depression,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sensory focus, distraction or suppression conditions during a cold pressor. Lumbar paraspinal and trapezius EMG,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the cold pressor were assessed. Attentional strategies moder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pain catastrophizing and lumbar paraspinal muscle, but not trapezius muscle or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Only for participants in the suppression condition was catastrophizing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lumbar paraspinal muscle responses. Depressed affect did not account for this relation.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ymptom-specific’ responses among pain catastrophizers with chronic low back depend on how they attend to pain-related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it appears that efforts to suppress awareness of pain exaggerate muscular responses near the site of injury.  相似文献   

19.
孟君艳 《医学信息》2019,(10):146-147
目的 分析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治疗中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的效果、对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76例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随机分成参照组37例和观察组39例。参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疼痛评分及疼痛介质水平。结果 用药前两组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NRS评分、5-HT、DA、NE分别为(2.30±0.75)分、(682.05±85.93)ng/L、(13254.51±2546.01)ng/L、(468.63±52.74)ng/L,低于参照组的(4.21±0.63)分、(821.17±71.02)ng/L、(15862.01±2634.51)ng/L、(497.30±53.59)ng/L,且两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癌因性疼痛患者治疗中加巴喷丁联合盐酸羟考酮可减轻疼痛、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七厘散内服并外用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肿痛的影响。方法 将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60例髌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按照抽签方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七厘散一个疗程,并将药物外用于患处,对照组仅口服七厘散,比较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VAS均下降,治疗组在第 3天、第5天和第7天疼痛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肢髌骨上级、髌骨中点、腓肠肌最粗点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并外用七厘散能有效缓解髌骨骨折术后引起的肿痛,其疗效优于单纯内服七厘散,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