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下肢周径与下肢深静脉(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腘静脉血流速度(21.34±3.88)cm/s、股静脉血流速度(28.13±4.86)cm/s快于对照组的(16.13±1.32)、(21.13±4.66)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6.22±1.41)d、住院时间(18.63±3.52)d均短于对照组的(8.26±1.43)、(25.11±2.9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增加血流速度,缩短患者入住ICU及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抗凝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时颅内血肿体积变化及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出血或脑出血合并脑室出血的患者,均在入院7 d内予以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在用药7 d后复查头颅CT。计算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CT上的颅内血肿体积的变化,血肿体积的计算使用ABC/2法,脑室出血量的计算使用手绘出血区域方法。结果共入选64例,平均年龄65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位值为10.6,基线时血肿体积平均为(24.3±22.3)ml,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CT检查上的颅内血肿体积变化为(-4.35±10.5)ml,仅有1例的血肿体积增大。经分析,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7 d内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并不导致颅内血肿的增大。结论在脑出血伴/不伴脑室出血的急性期,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不导致颅内血肿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下肢静脉血栓高危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病例数和实验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而实验组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实验组患者中未出现凝血指标的明显改变及出血情况。结论低分子肝素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敬爱  石媛媛 《北方药学》2011,8(3):126-12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下肢静脉腔内不正常凝集,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下肢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临床报道,在急性创伤DVT患者的发生率为12.4%,其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在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以来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应用7~14 d。比较两组2周后双侧下肢的周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血流速度,计算两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双侧下肢周径及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有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髋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减少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王灵芝  李瀛  程凤敏 《海峡药学》2012,(11):231-23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疗程10d。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2例(3.3%),对照组发生DVT15例(2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一天、第三天患肢肿胀程度减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抗血栓作用明显,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安全性好,预防术后DVT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开展外科手术患者3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95例,两组患者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增加皮下注射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开展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样本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凝血死亡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2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手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但临床应用时需给予针对皮下注射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保证有效抑制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基层医院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3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调整INR值至2~3后停用低分子肝素,坚持口服华法林3个月后医院复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超声及D-二聚体判断治疗有效性。结果31临床症状全部缓解,1例治疗1个月时消化道出血停用华法林。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效果肯定,安全性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9.
10.
杨云珠 《上海医药》2016,(21):40-43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刺激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刺激组患者治疗后静态和动态肌电值及2、4、6个月的FMA得分和B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出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接受髋、膝关节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预防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预防。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患者接受髋、膝关节手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远远高于治疗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对于预防髋、膝关节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相比较其他药物也有较低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郝亚  王斯晗 《贵州医药》2022,46(11):1708-170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及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训练基础上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FMA)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4)。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中的疗效确切,有效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患者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肿瘤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共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对照组仅予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治疗,85 IU/kg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芎注射液200 mL静滴。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生出血倾向及过敏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肿瘤静脉血栓栓塞,效果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20d。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刘波 《北方药学》2015,(12):190-191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患者心理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吞咽训练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采用POMS和RSEQ-30量表对两组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POMS和RSEQ-30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心理障碍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障碍及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探讨吞咽障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方式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高压氧治疗组35例(对照组)和高压氧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组35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2.0ATA的治疗压力,1次/d,80min/次,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结合NMES治疗。NMES治疗在吞咽功能障碍部位采用低频电刺激,1次/d,30min/次,10次为1个疗程,综合组采用高压氧联合NMES的治疗方法。治疗前、后进行X线透视检查吞咽功能(VFSS),根据VFSS评分进行吞咽功能分级。结果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吞咽功能方面都有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观察组的VFSS分级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结合NMES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肖元廷  刘胜利  李媛 《天津医药》2012,40(8):839-84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外科医师常注意手术操作本身的并发症及对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影响,而忽略手术对血管的损伤、血液淤滞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从而继发静脉管腔内血栓形成.文献报道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15%~30%[1].本文通过研究较大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制定抗凝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有机磷迟发性神经病(OPIDP)的疗效.方法 44例OPID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2例.对照组入院后开始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咽部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符号入选标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98例,分为常规治疗组90例,联合治疗组108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70.00%,以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