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静脉性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下肢溃疡病程长,难愈度大,复发率高;病员痛苦,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溃疡感染者,进一步增加了组织修复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要抓住影响组织修复的病因,通过整体到局部进行干预,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复发率。我科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慷舒灵结合介入技术治疗静脉性下肢溃疡(VLUS)患者7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4.
刘浩根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1,7(2):156-157
小腿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等待溃疡愈合后 ,手术治疗曲张静脉 ,但因溃疡难愈 ,很难获得手术机会 .本院于 1993~1999年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 11例 ,采取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 ,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 ,溃疡口用综合治疗方法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0~ 65岁 ,下肢静脉曲张病程 5年~ 2 0年、小腿溃疡半年~ 8年 ,溃疡最小 1cm ,最大 10cm .继发溃疡感染 8例、并发溃疡出血 1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11例病人均于本院手术治疗 .… 相似文献
5.
刘浩根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1,7(2)
小腿溃疡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等待溃疡愈合后,手术治疗曲张静脉,但因溃疡难愈,很难获得手术机会.本院于1993~1999年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11例,采取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溃疡口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例病人中,男7例,女4例,年龄40~65岁,下肢静脉曲张病程5年~20年、小腿溃疡半年~8年,溃疡最小1cm,最大10cm.继发溃疡感染8例、并发溃疡出血1例.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11例病人均于本院手术治疗.8例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包括其5个属支)后将曲张的大隐、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全部剥脱.3例行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彻底剥脱.术前抗生素及甲硝唑.术后溃疡温生理盐水泡浸冲洗,神灯照射、日常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静滴,口服肠溶阿斯匹林.9例20天内溃疡愈合,1例因溃疡较深,30天未愈,行皮瓣转移术,1例行植皮术,术后愈合良好.
3 讨论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肢体浅静脉血液滞流,浅静脉逐渐延长、迂曲、局部隆起形成[1].多发生于持久而从事站立工作或体力劳动者,溃疡是其常见并发症,好发于足靴区并以内上小腿内侧多见.手术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现大多于溃疡期间施大隐静脉切除剥离术,手术关键在于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主干(注意双大隐静脉的变异情况),而彻底剥除所有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是避免手术复发的重要措施之一[2].下支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1)未高位结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2)双大隐静脉变异甚为常见,约占36.3%[3].溃疡口处理宜应用综合治疗方法:(1)积极应用生理盐水冲洗,保持溃疡面清洁;(2)神灯照射溃疡口起消炎、干燥、杀菌的作用,亦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瘀肿消退,溃疡口愈合;(3)抗凝药物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运;(4)对反复不愈者或过大溃疡面,可采取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溃疡,而治疗手术器械及麻醉要求简单,手术方法容易掌握,溃疡口综合治疗亦容易开展,医疗费用不高,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疾病的分类,造影表现及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例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常规或数字减影下肢静脉造影,根据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307侧肢体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6侧肢体(37.8%),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9侧(12.7%),静脉阻塞性疾病85侧(27.7%),静脉瘤样病变6侧(1.9%),阴性61侧(19.9%);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124例197侧肢体中:静脉阻塞性疾病75侧(38.1%),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9侧(3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1侧(10.7%),静脉瘤样病变3侧(1.5%),阴性29侧(14.7%).结论本组病例下肢静脉疾病中以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比例较高(27.7%)与老年患者比例较高有关,其造影表现为各种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对皮肤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黄柏液低、中、高剂量组(复方黄柏液L、M、H组)、红霉素软膏组,10只/组;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复方黄柏液L、M、H组分别给予2.5 ml、5 ml、10 ml复方黄柏液;红霉素软膏组使用棉签将红霉素软膏均匀涂抹在创面;模型组和正常组不给予药物处理。在给药0 d、3 d、7 d和14 d时分别拍照记录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给药14 d时,通过HE、Masson染色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胶原蛋白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一氧化氮(NO)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羟脯氨酸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Notch1、Twis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7 d、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黄柏液L、M、H组和红霉素软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5),且给药14 d时大鼠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明显获得改善,大鼠创面胶原蛋白沉积也明显增加。给药14 d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I... 相似文献
8.
改善微循环治疗网状青斑并下肢溃疡1例文/薛华龙,庄京生状青斑多发于青年女性,是真皮内的小动脉痉挛后,导致血流减慢,造成微循环障碍,其表现为皮肤出现斑状青紫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局部皮肤溃疡。本病临床鲜有报导,我们目前采用山莨菪碱(654-2)、复方丹参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特点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慢性皮肤溃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及其类型、溃疡类型、溃疡发生部位等情况;对患者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创面检出病原菌情况;对创面检出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病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统计患者的治疗方式,计算不同治疗方式的治愈率;检测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值,分析影响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因素。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1)92例慢性皮肤溃疡住院患者中,男46例(50%),女46例(50%);其中55~70岁患者最多,占30.43%,其次是40~54岁患者,占29.35%,年龄>70岁患者最少,占17.39%;92例患者中,67例伴有影响创面愈合的基础疾病,其中32例患者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2)92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中,恶性溃疡最为常见,占22.8%,其次是血管性溃疡,占21.7%、感染性溃疡及术后不愈性溃疡均占15.2%,创伤性溃疡占9.8%,瘢痕溃疡、压力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占比较小,分别为6.5%、5.4%、3.3%。(3)92例患者中,最常见的溃疡部位是下肢,包括足踝部17例(18.5%),小腿10例(10.9%),大腿3例(3.3%);第2、3位常见的溃疡部位分别为头面颈部、胸腹背部,占比分别为20.7%、19.6%,其余部位相对较少,占比均不足10.0%。(4)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8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共54株(67.5%),革兰氏阴性菌共26株(32.5%),检出的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5.0%)、表皮葡萄球菌(13.8%)、屎肠球菌(7.5%)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7.5%)、铜绿假单胞菌(6.3%)为主。(5)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可得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100.0%,对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均为90.9%;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福平、替加环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为100.0%、100.0%、63.6%、63.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96.4%、对红霉素耐药率82.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利福平、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9.3%、85.7%、85.7%、100.0%;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3.3%、83.3%;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0%、83.3%、83.3%、83.3%、83.3%。(6)92例患者采取了3种治疗方式,其中14例接受非手术治疗,78例接受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42例行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36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接受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单纯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66.67%、38.89%、7.14%,3种治疗方式患者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1,P<0.05),且接受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治愈率分别与单纯手术治疗的患者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5,P<0.05)。(7)对影响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病情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可得,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影响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对慢性皮肤溃疡来说,中老年人是其好发人群,恶性溃疡是其最常见的病因,小腿及足踝部是其最主要的发病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最主要的感染细菌,手术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最佳,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的患者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治愈高龄糖尿病足溃疡,在适度控制患者血糖前题下,采取全身治疗,心里护理以及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护理外,清除坏死组织,选用清创胶、藻酸盐、镁盐处理伤口,促进伤口肉芽生长.经过20 d时间,患者溃疡趋于愈合.提出护理糖尿病足渍疡患者时要动态评估伤口的变化,总结了溃疡所处的不同阶段对症下药的经验,熟练掌握伤口的相关只是,全面观察病情,做好溃疡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bg)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什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AT-Ⅲ、D-D与Fbg变化及其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结果 术前观察组AT-Ⅲ低于对照组[(82.82±9.17)% vs(101.4±7.66)%],D-D与Fbg高于对照组[(23.49±14.82) g/mL vs(0.37±0.12) g/mL]、[(4.65±1.12)g/L vs(2.52±0.5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d AT-Ⅲ高于术后3 d[(90.61±7.68)% vs(89.13±29.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与Fbg低于术后3 d[(2.80±0.95) g/mL vs(12.35±8.01) g/mL]、[(2.75±1.01)g/L vs(3.58±1.0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率高于AT-Ⅲ、D-D和Fbg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AT-Ⅲ、D-D和Fbg是判断机体抗凝水平和血栓形成较为简便且快速的方法,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指标,且三项联合检测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下肢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择期行足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B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止血带充气即刻(T1)、充气后30 min(T2)、充气后60 min(T3)、充气后90 min(T4)、松止血带时(T5)的VAS评分、心率、MAP,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复合用药情况。结果 A组T2~T4时点心率、MAP及VAS评分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5时点心率、MAP及VAS评分与T1~T4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1~T5时点心率、MAP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和T5时点VAS评分、心率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T4时点心率、MAP及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阻滞联合阻滞可以抑制下肢手术的止血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及相关诊断方法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下肢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灵敏度。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检出率为96.21%,高于常规超声检查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同节段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静脉、髂总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灵敏性、特异性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静脉(96.66)、腘静脉(92.59)的灵敏性较高,对髂总静脉、胫后静脉、胫前静脉的灵敏性较低。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高,且对出不同节段深静脉血栓灵敏性存在差异,无创伤,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镜在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联合曲张静脉激光灼闭术治疗C6级下肢静脉溃疡的早、中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入住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的活动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150例,将住院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试验组行SEPS+EVLT治疗,对照A组行SEPS治疗,对照B组行EVLT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肢体皮肤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感、麻木感、皮肤瘀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溃疡复发率。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结果 试验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在术后1个月高于对照A组和B组(62.60% vs 59.30% vs 5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均高于对照A组和B组(3个月:90.50% vs 52.40% vs 49.70%;6个月:100.00% vs 68.20% vs 5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A和B组的溃疡愈合率在术后各个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愈合时间为试验组平均(27.20±3.10)d,对照A组平均(42.40±5.30) d,对照B组平均(50.30±4.10)d,试验组短于对照组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4.20% vs 3.20% vs 3.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4个月试验组皮肤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A组和B组(1.12%vs6.89%vs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联合静脉激光灼闭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早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够较好地预防溃疡中期复发,值得临床应用,但仍需要大规模随机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药物间接导向溶栓和手术取栓的疗效,为DVT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下肢(DVT)患者共74例.发病<7 d 45例中,手术治疗23例(手术组),药物溶栓治疗22例(药物组1);发病>7d 29例(药物组2)均采用药物溶栓法治疗.手术组23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药物治疗51例采用尿激酶间接导向溶栓治疗.结果:手术取栓23例,15例发病时间<3 d者,临床治愈率为93.3%,显效率为6.7%;另8例发病3~7 d者中,临床治愈率为50%,显效率为37.5%;不同发病时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溶栓组51例,临床治愈率为23.5%,显效率为41.2%,进步率为35.3%,不同发病时间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与药物组1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35.3%(18/51),手术组为21.7%(5/23).结论:治疗时机和方法均会影响疗效,治疗时间较早疗效越好;发病7 d内手术取栓疗效优于药物溶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有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药物预防DVT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32例,术后连续腹壁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d×10d,口服阿司匹林1片/d×30d。其中13例分别于术后第3~9天先后出现术侧下肢循环障碍临床表现,结合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有症状下肢DVT,并立即行取栓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行取栓术后,临床症状消失,Homans征和Neuhof征转为阴性。2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增加,细菌培养阴性,停用低分子肝素钙后伤口渗出减少,至术后2周伤口完全愈合。出院后随访1.5个月,再次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或下肢深静脉造影,未发现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和术后患肢发生不明原因的肿痛时,应警惕下肢DVT的存在。早期诊断DVT,早期手术,并规范应用抗凝剂,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治下肢DV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具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剖宫产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机械措施干预,治疗组在机械措施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二聚体)PLT及产后出血量、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FIB、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改善高危产妇术后血液高凝状态,预防高危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DVT发生率,且并不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治疗安全、有效,不影响母乳喂养,适于在临床工作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预防与护理措施,分析措施实施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生存质量显著优于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前,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预防与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法结合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采用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治法(熏洗疗法、中药化腐清创术、湿敷疗法、掺药法)。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疗效、溃疡愈合时间、溃疡愈合面积、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肿胀、溃疡、渗液、行走恢复、皮肤)、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溃疡愈合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结合微波腔内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疗效确切,溃疡愈合率高,缩短了愈合时间,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