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熊炎  吴立东 《中国骨伤》2006,19(6):381-383
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往往存在骨缺损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复杂情况,修复骨缺损、维持假体的稳定是翻修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往往需要骨移植。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骨移植物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假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应用以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结合异体骨的使用,改善异体骨骨折的愈合及重建等,结果显示骨形态发生蛋白较其他骨移植物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该文将对这些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翻修术是重建关节结构,恢复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关节翻修术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由松动、感染、医疗操作等引起的骨缺损。近年来,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和接受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年轻化,全膝关节翻修术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关于全膝关节翻修术中处理骨缺损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翻修术的假体选择对于手术结果十分重要,近年来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多元化。关于骨缺损处理的研究不仅仅在于传统的骨水泥,植骨等方法,还有基于新的理念所开发出的金属垫块、3D打印等方法。在临床上,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重建关节力线,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 随着加速康复理念的提出、膝关节翻修假体及定制型垫块或假体的研制和应用, 膝关节翻修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关节外科医生因此面临新的临床挑战, 即假体周围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全面检查排除感染, 改善全身情况至最佳状态;全面评估软组织、骨缺损类型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骨重建策略及假体类型, 最终恢复膝关节的力线、稳定性及活动度。未来需要关注膝关节翻修技术团队的建立, 包括术前规划、3D打印、手术技术、加速康复围手术期管理;还应加强初次膝关节置换术的高质量管理, 从根本上减少膝关节翻修率;更需要加强假体周围感染的防控措施与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 以及建立高质量的随访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逐渐成熟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熟知和开展,但随之也使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增多。翻修的原因主要包括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不稳、周围骨折、内衬磨损等,而髋臼骨缺损和髋臼假体的选择一直困扰着广大医师。本文总结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比较各种分类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有多种植骨方式及髋臼假体的选择来重建髋臼,阐述了植骨的材料来源、植骨方式、复杂髋臼骨缺损的重建以及假体固定方式的选择,为临床医生处理各种髋臼骨缺损提供依据,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膝关节置换病例的增加及患者低龄化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也呈快速增长趋势 ,仅美国每年就有 2万多例患者需行全膝关节翻修术[1] ;据统计 ,翻修率为 5 %~ 10 % [2 ,3 ] 。翻修时往往由于骨缺损、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韧带平衡失调、关节力线不正等原因 ,所以在技术上更具挑战性。研究表明 ,普通假体并不完全适合人工膝关节翻修 ,为了提高全膝关节翻修的效果 ,已经研制开发出翻修假体系统 ,包括各种厚度的楔形金属垫块和不同长度和粗细的股骨和胫骨假体柄组件、特制假体以及同种异体骨制成的全膝假体等。然而 ,通过严格病例随访和分…  相似文献   

6.
结构性异体骨移植在髋臼假体翻修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工全髋翻修术患者的增加 ,髋臼假体翻修术的数量也逐年增多 ,但伴有骨缺损的髋臼重建术并非那么简单。髋臼假体翻修术时髋臼骨缺损的发生原因有骨溶解(Osteolysis)、骨吸收 (Resorption)、第一次全髋置换术中去除过多髋臼软骨下骨、取出髋臼假体和骨水泥时过多破坏髋臼骨组织以及髋臼假体的松动、移位和感染等[1~ 3 ] 。这种骨缺损有轻度到严重骨吸收后连髋臼解剖形态都难以辨认程度的重度骨缺损等多种类型。轻度骨缺损时的翻修术基本上与首次全髋置换术相同 ,但伴有巨大骨缺损的髋臼重建术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髋臼侧骨缺损翻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 5年以上 ,有明显骨吸收而骨缺损 ,特别是髋臼侧有严重的骨溶解性骨缺损 ,不得不行髋臼骨结构性重建 ,是全髋关节翻修术面临的艰巨课题。因此 ,进行有效骨缺损修复 ,成功的髋部骨结构重建 ,是人工髋关节髋臼侧骨缺损翻修的关键。其中并不包括因假体设计缺陷、假体周围骨折松动、假体安置位置失当导致脱位、松动等原因引起的翻修问题。1 髋臼骨缺损的分类1.1 AAOS改进分类法分为 5类 :Ⅰ型 :髋臼骨节段性骨缺损 ,其又分为二种亚型 :ⅠA 边缘性髋臼骨缺损 ;ⅠB 中央性髋臼内壁骨缺损。Ⅱ型 髋臼腔隙性骨缺…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翻修术中导致骨缺损的因素很多,包括松动假体的沉降、应力遮挡效应、假体周围骨溶解、坏死及感染等。对于骨缺损处理方法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缺损区的大小及位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参与术后康复训练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1骨缺损的分型骨缺损可分为包容性和非包容性骨缺损。包容性骨缺损周围仍有完整的骨皮质进行包绕,翻修时可通过颗粒骨植骨或骨水泥螺钉技术进行处理;而非包容性骨缺损周围的骨皮质部分会全部丧失,通常需要通过组培式垫块、结构性植骨、干骺端金属袖套或锥形套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及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3例股骨远端原发肿瘤患者和3例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资料, 男8例、女8例, 年龄(43.3±17.8)岁(范围15~71岁)。1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中, 骨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5例、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3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中, 肿瘤型假体术后无菌性松动2例、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1例。设计并制作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16例患者肿瘤切除或假体翻修术后股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 采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评价术后生活质量, 应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安放假体, 除2例行全股骨置换患者外, 其余14例患者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2±11.7) cm(范围8.6~47.1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结合髓内延长杆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和关节稳定性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2—2015-06对17例(17膝)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翻修术,采用金属垫片重建骨缺损,恢复关节线水平,联合使用髓内延长杆加强翻修假体的稳定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30.5(6~45)个月随访,无髌骨脱位、伸膝迟滞及膝关节前方疼痛等。术前膝关节KSS临床评分(24.5±7.9)分,功能评分(33.8±8.9)分,术后膝关节KSS临床评分(82.2±6.8)分,功能评分(85.5±8.1)分,术后K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28,P0.001;t=31.116,P0.001);膝关节活动度术前(63.9±9.9)°,术后(100.0±9.5)°,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12,P0.001);术后复查X线示假体位置及力线良好,假体周围未发现透亮带。结论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块结合髓内延长柄能重建非包容性骨缺损及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线水平,重建软组织平衡,简化手术操作,膝关节稳定性好,翻修成功率高,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严重骨缺损翻修重建的疗效。方法 1999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翻修股骨严重骨缺损为主的重建人工全髋关节稳定11例11髋。男7例,女4例,翻修时平均年龄58岁(48~81岁)。11例中10例为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假体,1例为非骨水泥固定假体。累及股骨严重骨吸收MalloryⅢC型11例,臼骨吸收5例中PaproskyⅠ或ⅡC型。辐照冻存的大块异体骨覆盖严重股骨缺损节段和混合颗粒骨填充股骨腔内缺损11例。混合颗粒异体骨打压植骨翻修骨水泥杯2例,非骨水泥杯3例。11例患者进行有规则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行Harris评价,对假体和异体骨的移位、松动和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平均随访8年11个月(6~11年)。术后Harris评价:其中有9例患者由术前41~49分提高到81~89分,有2例提高到90~95分。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提高至13.1分(11~20分),比翻修前41.7分(39~44分)明显改善。并发症:术后3个月发现股骨柄旋转移位,有1例出现前倾角缩小3°,到最后随访时再无移位;1例出现术后切口溢液,21d后自愈。所有11例患者的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在X线中均显示整合血管化良好,骨小梁通过宿主骨。结论 大块异体骨和混合颗粒骨移植是翻修严重股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能充分整合成周围的宿主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非骨水泥髋臼假体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及重建髋臼结构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6髋)患者应用该方法修复骨缺损并重建髋臼骨性结构的临床经验。本组中翻修患者16例,初次置换患者9例;女性14例,男性11例,平均年龄56岁;根据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骨缺损分类法,所有患者的骨缺损均为节段型(AAOSI型)。臼杯置于真性髋臼水平后由于骨缺损均需进行结构性骨移植,植骨块来源于自体股骨头或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均〈50%。平均随访时间5.2年(1,2~7.4年)。采用改良Harris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植骨块均获得放射学上骨愈合。无植骨块塌陷或骨折,2髋的植骨块出现轻度的骨吸收。翻修患者无1例假体需再次翻修,初次置换患者均无临床髋假体松动症状,仅一例在X线上出现髋臼侧透亮线,但并无进行性增宽表现。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分提高到88分。结论使用非骨水泥臼杯结合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髋臼骨缺损是重建髋臼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该方法在植骨块覆盖假体面积〈50%时,髋臼假体可获得良好的固定,并有效恢复髋臼骨量。  相似文献   

13.
结构性骨移植是目前临床上修复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不仅有利于恢复缺损处解剖结构和髋关节生物力学结构,也有利于恢复髋臼骨量,为将来再翻修提供条件.早期临床研究认为移植骨移植后存在相应的并发症,故翻修假体失败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植骨适应证的严格把握、金属加强杯和骨小梁结构型金属杯等手段的应用,假体生存率和使用时间均明显提高.该文就结构性骨移植在髋臼骨缺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8年3月~2000年11月期间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23例24髋进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随访6.4年.翻修术的原因中假体松动21髋,骨溶解2髋,感染1髋.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类,Ⅰ型3髋,Ⅱ型6髋,Ⅲ型15髋.自体骨移植2髋,异体骨移植8髋,混合移植14髋.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并在X线片上对髋臼假体的移位、移植骨的愈合与吸收、髋臼形态的塑形以及再次翻修等进行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为49分,术后1年为78分,最后随访时间为76分.髋臼假体向上内方向移位19髋,向上外方向移位5髋.并发症中异位骨化12髋,感染1髋,复发性脱位1髋.因感染和髋臼假体严重移位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再次翻修术2髋.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具有髋臼形态塑形良好、移植骨愈合率高以及髋臼假体不需要坚强内固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缺点是髋臼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2例(22髋)髋臼骨缺损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例,采用打压颗粒性骨植骨、髋臼加强环罩重建髋臼骨缺损后假体固定.术后及随访时拍双髋正位片,观察有无骨吸收和髋臼加强环罩及假体位置变化,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5.5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3.4±3.5)分提高到术后(82.6±2.8)分,X线片1例出现轻微骨吸收,未出现内固定移位及臼杯松动病例.结论 在髋关节翻修中采用打压植骨、髋臼加强环罩支撑能重建髋臼侧骨缺损,为髋臼假体提供早期稳定.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膝关节翻修术(revision total knee anhroplasty,Rev TKA)中,多伴有一定程度的骨量丢失.在多数情况下,骨缺损较少,剩余骨量足以支撑置换假体.但一些更为严重的特殊类型骨缺损,就必须使用翻修假体来获得结构稳定性.处理这类骨缺损,是全膝翻修术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和骨移植进行髋臼假体翻修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1988年3月-2000年11月期间利用双极人工股骨头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23例24髋进行髋臼侧假体翻修术。其中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龄48岁,平均随访6.4年。翻修术的原因中假体松动21髋,骨溶解2髋,感染1髋,髋臼骨缺损根据AAOS分类,I型3髋,Ⅱ型6髋,Ⅲ型15髋。自体骨移植2髋,异体骨移植8髋,混合移植14髋。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并在X线片上对髋臼假体的移位,移植骨的愈合与吸收,髋臼形态的塑形以及再次翻修等进行分析。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为49分,术后1年为78分,最后随访时间为76分。髋臼假体向上内方向移位19髋,向上外方向移位5髋。并发症中异位骨化12髋,感染1髋,复发性脱位1髋。因感染和髋臼假体严重移位采用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行再次翻修术2髋。结论 双极人工股骨头和嵌压植骨联合应用对合并巨大骨缺损的髋臼侧假体进行翻修术具有髋臼形态塑形良好,移植骨愈合率高以及髋臼假体不需要坚强内固定等优点,可作为一种特殊情况的髋臼侧假翻修术;其缺点是髋臼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8.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通过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腔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介绍应用自体胫骨进行胫骨平台重建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1992年11月~2000年9月.对22例(29膝)有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及自体胫骨移植术,男5例(5膝),女17例(24膝);年龄43~78岁,平均61.2岁。手术前诊断:骨关节炎13例(14膝),其中膝内翻12例(13膝),膝外翻1例(1膝);类风湿关节炎7例(12膝);滑膜软骨瘤病1例(1膝);大骨节病1例(2膝)。术中将胫骨平台倾斜型骨缺损修整成台阶状水平型骨缺损。将截下的胫骨平台骨块修整后使其厚度和形状与缺损处匹配,并将带有皮质骨的部分尽量放置在台阶状缺损的外缘,以承受平台的压力。术中植骨厚度为8~15mm,平均10mm在置入假体以及在骨水泥固化之前,应在植骨块侧方加压。所有膝关节假体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9年,平均4.2年,除1例因迟发性感染和植骨吸收再次出现膝内翻畸形和假体松动而行Ⅰ B-Ⅱ楔形假体翻修外.其它病例未发现自体移植骨的不愈合、移位、骨折、骨吸收和胫骨假体松动,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10~26分提高到术后76~94分。结论 在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胫骨移植可恢复胫骨平台的完整性.防止平台塌陷.并为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金属垫片修复股骨及胫骨侧非包容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2~2001年间227例全膝关节翻修术中使用金属垫片修复AORI-Ⅱ型非包容性骨缺损而获得随访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8例,女34例;年龄42~87岁,平均67.8岁;假体松动翻修30例,感染后假体二期植入19例,假体周围骨溶解3例,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不佳或关节不稳定10例。采用金属垫片来修复骨缺损及恢复关节线水平,并使用髓内假体柄来增加翻修假体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13~132个月,平均60.8个月。根据膝关节协会评分,膝评分从术前平均25分(15~60分)增加到随访时的平均76分(30~95分);功能评分从术前的40分(15~65分)增加到随访时的62分(25~90分);膝关节活动度从术前的78°(30°~100°)增加到随访时的87°(40°~130°)。2例感染后二期假体植入的病例由于感染复发而失败。11例股骨后侧、4例胫骨内侧可见金属垫片下骨水泥与骨界面有透亮带,但均未呈进行性发展。结论采用金属垫片修复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非包容性骨缺损,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既可以方便手术操作,获得即刻稳定性,又可以提高翻修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数的逐年增加以及患者的年轻化,翻修手术也在逐年增多。常见的翻修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感染、脱位、假体磨损、假体周围骨折等,而骨溶解引起的假体松动是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主要原因[1-2]。骨溶解往往会导致髋臼侧或股骨侧骨缺损,而髋臼侧骨缺损的处理往往比较棘手。因此,髋臼侧骨缺损的重建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笔者于2017年10月收治1例严重髋臼底部缺损需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