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告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从2004年11月到2007年7月,治疗人工关节术后无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共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平均年龄66岁(61~72岁).其中全髋置换术后5例,半髋置换术后2例,全膝置换术后1例.按照Vancouver分型,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有B1型5例,C型2例;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为Rorabeck Ⅱ型.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单钢板4例,双钢板1例,微创内固定系统3例)作为内固定器进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手术后2天开始功能锻炼,12周开始完全负重.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4.5个月(4~27个月).术后12周8例骨折均愈合.x线显示假体稳定,无松动表现.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arris评分平均88.75分(84~93分);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HSS评分92分.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人工关节术后假体周围骨折初步临床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最常见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神经肌肉疾病、认知障碍、药物相关(服用皮质类固醇)、肥胖、高龄、感染、假体周围骨溶解、膝关节强直、股骨前皮质切迹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K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见, 发生率为0.3%~2.5%。Lewis和Rorabeck分型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 该分型提出了假体松动的概念, 并强调了进行翻修手术的必要性。其他还有Su分型、通用分型系统以及Rhee分型, 最新的分型为2022年提出的Kim分型。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策略包括非手术治疗、外固定技术、单钢板固定、双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以及翻修TKA和股骨远端置换术。通过检索并分析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文献, 以期更好地指导TKA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术开展的增多,膝关节假体周围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目前主要使用Rorabeck分型。存在较高手术风险及Ⅰ型骨折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Ⅱ型骨折患者应用钢板、髓内钉治疗疗效相近,Ⅲ型骨折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选择内固定治疗或翻修。无论何种骨折类型,一旦失败,可能需要应用肿瘤型假体置换进行2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股骨远端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及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13例股骨远端原发肿瘤患者和3例膝关节周围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资料, 男8例、女8例, 年龄(43.3±17.8)岁(范围15~71岁)。13例股骨远端肿瘤患者中, 骨肉瘤6例、骨巨细胞瘤5例、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3例假体置换术后翻修患者中, 肿瘤型假体术后无菌性松动2例、表面人工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1例。设计并制作球轴型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重建16例患者肿瘤切除或假体翻修术后股骨缺损。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X线片评估下肢力线, 采用中文版36条简明健康调查量表(36-item short-form, SF-36)评价术后生活质量, 应用美国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肢体功能。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安放假体, 除2例行全股骨置换患者外, 其余14例患者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2±11.7) cm(范围8.6~47.1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3例膝关节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均为RorabeckⅡ型(KimⅠB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6.9岁。13例均采用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固定,其中7例联合异体皮质骨板钢丝捆扎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3个月。术后1个月时HSS评分平均(71.2±6.0)分,半年时平均(91.6±4.1)分,末次随访时平均(94.1±2.6)分。所有病例无内固定失败情况发生,至术后第6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达临床愈合,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活动度可达90°~120°,无明显疼痛。结论对假体稳定的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对假体稳定的,但骨质条件差、骨质疏松、粉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取解剖型股骨髁锁定钢板结合异体皮质骨板捆扎可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1995年7月~2006年8月总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岁傅1~79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I型1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子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l例(vI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42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1。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 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 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 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 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 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 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 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同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固定3例(VancouverB1型),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假体全髋翻修术1例(VancouverB2型).结果 4例均获随访,时间8~18(13±5)个月.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3例B1型平均(89±4)分,1例B2型75分.结论 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B1型)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9例。结果 9例均获得3~12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假体无松动。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6.6±6.2)分,膝关节HSS评分(90.35±5.90)分。结论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未松动的假体周围骨折,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Jumbo金属臼杯治疗初次全髋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8年1月手术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患者9例,男性1例,女性8例,年龄32~76岁,平均(68.72±8.03)岁。按照Paprosky髋臼假体周围骨折分型,Ⅲb型4例,Ⅳa型4例,Ⅳb型1例。选择较末次磨挫大1~2 mm的Jumbo金属臼杯并适当螺钉固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疼痛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04.57±23.8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5.38±85.89) ml。平均随访时间(24.89±10.32)个月,随术后时间推移,疼痛逐渐缓解,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影像学显示髋臼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6.38±2.01)周,髋臼假体位置良好,未见假体松动、移位。[结论]对于初次全髋置换术后伴假体松动的髋臼假体周围骨折,使用Jumbo金属臼杯既可满足骨折及假体牢靠固定,又可使翻修术操作简单有效,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1995年7月至2006年8月总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岁(51~79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a型4例,Ⅳb型2例,Ⅴ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予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问;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1例(Ⅵ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42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钢缆环扎、锁定钢板内固定、加长柄翻修术结合钢缆环扎或结合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等方法治疗1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结果 8例获得骨折愈合,1例加长柄翻修结合钢缆环扎内固定的B3型和1例锁定钢板内固定C型骨折未愈合。结论利用Vancouver分类系统,制定手术方法,确定治疗方法治疗假体周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种内固定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A组12例)和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B组12例)治疗,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A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4.5~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4.26±9.27)分;B组患肢负重恢复时间5.5~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4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2.35±8.57)分。A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继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治疗中,锁定钢板内固定较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内固定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7月-2006年8月,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8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IVa型4例,IVb型2例,V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予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1例(Ⅵ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38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x线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长柄假体翻修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加长柄假体翻修术治疗21例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7~296 min,术中出血量428~1 24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大腿外侧异位骨化1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86分±6分,VAS评分为1. 69分±0. 59分。结论加长柄假体翻修术治疗Vancouver 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收住的28例单侧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例,其中急性感染(Ⅱ型)4例,急性血源性感染(Ⅲ型)5例,慢性感染(Ⅳ型)19例;结合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标准及患者的期望和要求,其中11例行膝关节清创术,13例行Ⅱ期翻修术,3例行膝关节融合术,1例行抗结核治疗。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实验室检查指标(WBC、CRP和ESR)以及关节液培养作为诊断及治疗标准;并且评估膝关节的活动度(ROM)、VAS评分以及HSS评分。[结果]10例膝关节清创术、12例Ⅱ期翻修术以及3例膝关节融合术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1例急性血源性感染患者经单纯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另外2例最终选择截肢术。患者术前CRP和ESR均明显升高,关节穿刺液培养细菌检出率为39%;术后引流液培养均阴性,CRP和ESR值均明显下降。所有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疼痛感明显减轻,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82.91±7.49)分。[结论]CRP与ESR以及关节液穿刺培养可作为TKA术后感染的诊断及康复标准;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案需结合假体周围感染的Sagawa分型和患者的期望而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定制型肿瘤假体的翻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技术和翻修原因,明确翻修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假体生存和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33例膝关节定制型肿瘤假体置换术后再次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16~67岁,平均33.1岁。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1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软骨肉瘤、滑膜肉瘤、脂肪肉瘤各1例。肿瘤部位:股骨远端22例,胫骨近端11例。翻修术与置换术间隔时间为6~180个月,平均45.3个月。翻修原因:肿瘤局部复发2例,假体周围感染8例,假体无菌性松动7例,创伤后假体周围骨折伴松动1例,假体柄折断6例,假体铰链机构失败9例。6例假体周围感染者,将原假体取出后行二期假体翻修;其余患者均行一期翻修。翻修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其中2例残留髓腔长度短于翻修假体柄,用异体骨段移植复合假体植入。结果17例两次手术均于同一医院进行的患者,首次置换手术时间为(149.8±40.5)min,翻修术为(189.9±43.8)min;置换术出血量为(605.2±308.0)mL,翻修术为(834.1±429.9)mL;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6个月,平均45.1个月。2例行异体骨移植者分别于术后1年半和2年达骨性愈合。3例于翻修术后12~24个月死于肺转移;3例发生肺转移,随访期间带瘤生存。术后30例存活患者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其中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5例,机械性并发症2例。7例发生假体失败,失败率为23.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翻修假体5年生存率为68.6%。翻修术前患者肢体功能根据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93)评分为57.1%±10.6%,术后6个月为73.6%±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膝关节定制型肿瘤假体的翻修主要原因是机械性问题和感染,翻修手术虽较复杂,具有一定并发症,但可保留大部分患者的肢体并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应用Profemur!Z柄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侧假体周围骨折病例6例手术治疗后效果。方法纳入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2009至2017年期间因终末期髋关节病或股骨颈骨折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外伤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病例共6例(7髋)。其中5髋为长螺旋、长斜形或粉碎性骨折,2髋为短斜形骨折;Vancouver B1型2髋,B2型5髋,术中股骨侧假体根据不同骨折情况选用不同翻修方式,分别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翻修术加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3月X线显示骨折均愈合,患髋功能恢复好,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85.5±4.5)分。结论 Profemur~Z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可根据骨折分型给予内固定或翻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显示功能恢复好,骨折与假体形态设计的相关性需要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和治疗结果.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12月-2003年3月治疗并随访观察的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56岁(43-75岁),采用Vancouver分型,A型2例,B2型7例.B3型1例,C型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6例,其中1例为非手术治疗后骨折畸形愈合行翻修术。采用长柄假体翻修联合异体皮质骨板固定5例.其中使用非骨水泥型远端固定假体4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6个月(7~50个月)。9例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3-6个月),2例骨折未愈合。均为非手术治疗病例,手术治疗6例骨折均愈合。至目前为止,7例假体稳定,1例翻修术后出现连续的影像学透亮线.3例假体松动,假体稳定的患者功能好于假体松动者.假体稳定患者的Harris评分平均91分。所有异体皮质骨板在1年内均与宿主骨整台.没有异体皮质骨板骨折发生。结论:假体稳定的A型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B1型和C型骨折,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假体松动的骨折患者,使用长柄远端固定非骨水混型假体联合异体皮质骨板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1 ~ 80岁,平均67岁;骨折按Vancouver分型:B1型3例,B2型5例,B3型3例,C型2例.分别用钢丝或钢缆环扎固定,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环扎;长柄假体翻修;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 ~ 30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4.8个月.患者无感染、畸形愈合、假体松动脱位、内固定断裂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5例,可1例. 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原则是移位骨折要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