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变化和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微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磁共振扫描影像资料,包括常规MRI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MRA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SWI原始图像后处理得到最小信号强度投影图(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结果 46例急性脑梗死病变在常规MRI序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MRA显示25例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SWIminIP图示25例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较对侧相应区域减少.常规平扫检出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出血6例,检出率为13.0%;SWI检出梗死灶外脑实质内出血和微出血19例,检出率为41.3%.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减少间接反映梗死灶的氧代谢率减低.磁敏感加权成像比常规MRI平扫对脑内出血和微出血的显示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及时处理脑卒中患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神经内科诊治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已完成64层CT平扫和CTA、CTP检查。30 d后复查头颅CT或MRI平扫。结果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CTA共显示14例患者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结论 CTP能够快速直观区分梗死区与半暗带区,对于较大的闭塞血管,CTA能找到梗死责任血管,为不能溶栓的患者介入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和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扫描结束后,采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脑灌注量值、强化峰值、达峰时间(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脑灌注量、相对脑血容量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患者(2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2%)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结论 CTP及CTA联合一站式检查,体现出快捷、经济的特点,在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时又能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的情况,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是近年来逐渐发展并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磁共振序列,SWI主要利用组织之间磁敏感性的不同形成图像对比。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为体内常见的磁敏感物质,在急性脑梗死中,责任动脉内的血栓中含有大量的脱氧血红蛋白,而脱氧血红蛋白作为顺磁性物质可在SWI中表现为直径超过对侧血管的低信号影,这一影像学征象被称为磁敏感血管征(SVS)。SVS除了可用于对急性脑梗死责任动脉内血栓的诊断外,还可进一步分析卒中亚型,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从而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对大面积脑梗死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3例大面积脑梗死(以Adamas标准,梗死面积直径>3 cm,并累及两个以上脑血管主干供血区)患者分别于<7天,2周,3个月进行SWI检查,得出各阶段临床NIHSS评分。分析SWI图像特点。观察脑梗死后出血、血管内血栓和梗死周围侧支血管的显示及显示程度,并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后出血34例,占79%。其出血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负相关(P<0.01)。脑梗死血栓显示30例,占70%,血栓在责任血管的位置和长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相关(P均<0.01)。31例存在脑梗死侧支血管,占72%。侧支血管的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正相关(P<0.01)。结论 SWI能够显示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病变区域的血管内血栓和病变周围的侧支血管,量化分析脑梗死后出血、血栓和周围的侧支血管,对临床预后评估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53例小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分析。结果:本组38例(71.69%)患者临床表现为眩晕,17例(32.07%)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诊断阳性率为22.64%,而头颅MRI诊断阳性率为100.00%。35例(71.69%)小脑梗死累及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49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患者中有35例(71.42%)存在椎基底动脉(VBA)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本组小脑梗死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约30%的患者缺乏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临床易误诊,头颅MRI对于小脑梗死早期诊断优于头颅CT,梗死区域最常累及PICA供血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MRI DWI序列检查,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病灶。根据患者血管检查结果,颈内动脉病变为A组,大脑中动脉病变为B组,两者都有病变者为C组,血管检查阴性者为D组。分析梗死部位的形态与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1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患者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占47.3%。不同脑梗死类型与同侧血管病变关系比较结果显示,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类型有显著差异(P<0.01)。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分水岭梗死(BI)类梗死占68.4%(13/19),非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导致的CI+BI类梗死占31.6%(6/19)。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64.0%(16/25),非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的多发CI占36.0%(9/25)。结论供血动脉狭窄与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类型具有相关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容易导致CI+BI类型,大脑中动脉狭窄容易导致多发CI类型。  相似文献   

9.
许璇 《广州医药》2016,(2):93-9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的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与非DM脑梗死组各110例,对比两组的生化检查、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NIHSS)评分、 梗塞灶及狭窄血管等.结果 两组在年龄、 性别、 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在C反应蛋白、 总胆固醇、 糖化血红蛋白、 尿素氮、 肌酐、NIISS评分显著高于非DM脑梗死组.T2DM并急性脑梗死组以小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大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联合皮质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多发性脑梗死多见,狭窄血管见于大血管合并小血管.结论 T2DM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为多发性,狭窄血管更广泛,病情较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孤立性眩晕性小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及临床影像学特点。结果:眼球震颤是小脑梗死性眩晕的重要临床伴随症状。头颅MRI是早期诊断小脑梗死的主要工具。小脑梗死累及PICA (59.38%)。区域性脑梗死15例(46.88%),腔隙性脑梗死11例(34.38%),分水岭性脑梗死6例(18.75%)。32例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B超、经颅多普勒(TCD)检查,20例(62.50%)患者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急性小脑梗死可以孤立性眩晕为首发症状,可伴随眼球震颤等体征,病灶主要累及PICA区,临床类型以区域性梗死为主。椎动脉狭窄是小脑梗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磁敏感加权成像(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 SWI )特点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6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进行MR检查。其中急性期26例,亚急性期29例,稳定恢复期11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其中27例行MRA检查,36例行SWI随诊。分析常规MRI及SWI图像特点。观察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显示及显示程度,得出相应临床NIHSS评分,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45例显示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存在,占68%。其中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显示41例,稳定恢复期显示4例,不同时期的软脑膜侧支血管显示特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2级显示20例,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673,P<0.01)。结论量化分析脑梗死软脑膜侧支血管的SWI特点,有助于判断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价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上磁敏感血栓征(SVS)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5 d内完善常规MRI、DWI、SWI和MRA等相关检查。对SWI对颅内责任血管血栓定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全部脑梗死病人入院时进行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发病90 d后进行残障评分,判断磁敏感血栓征对病人临床预后是否具有指示意义。结果25例病人中,发现17例病人(68%)在SWI上有沿着病变血管走形的SVS,且SVS阳性病人血管闭塞率高于阴性病人(P < 0.05);对25位脑梗死病人发病90 d后随访发现,17例SVS阳性的病人有10例病人临床预后不良,而8例SVS阴性病人,仅有1例病人临床预后不良,SWI上的SVS阳性病人较阴性病人临床预后不良率高(P < 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SWI的SVS征可以提示颅内责任动脉内血栓,并能提示病人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20层螺旋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例均行全脑灌注成像,并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本组92例患者中,梗死病灶位置供血血管闭塞6例,血管狭窄86例;本组患者梗死中心MTT、TTP均比健侧时间长,且CBV、CBF均显著降低,与健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T一站式全脑灌注+CTA诊断急性脑梗死,可发挥良好的检查效果,及时掌握患者梗死后脑组织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优势,可广泛在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1)以脑CTP发现急性脑梗死的脑灌注特点;(2)以头颈CTA分析患者头颈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特点。方法收集拟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测量梗死核心、半暗带区以及对侧相应区的CBF、CBV及TTP等参数值,并计算rCBF、rCBV及delayTTP值,评价各参数敏感性。以“CBV-TTP不匹配,且delayTTP>6s”方法来判断半暗带,评价CTP的诊断价值。以CTA分析头颈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特征。比较颈动脉分叉与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与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1)梗死区CBF[(8.79±8.23)mL/(100g·min)],CBV[(0.97±0.73)mL/100g]均明显减低;半暗带区CBF[(32.13±12.10)mL/(100g·min)]轻度减低,TTP[(15.90±3.59)s]明显延迟,CBV[(2.49±0.7)mL/100g]不变或稍增高。梗死区CBF、CBV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相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TP诊断半暗带,与复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为95%,特异性为69%;(3)斑块最多见于颈动脉分叉(21%)、颈内动脉颅内段(17%)及大脑中动脉(19%),52%为易损斑块。颈动脉分叉以轻度狭窄为主(67%),混合斑块较多(61%),颈内动脉颅内段以钙化斑块为主(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CTA及脑CTP联合应用可发现头颈动脉狭窄、斑块特征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有利于指导临床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之间的关系,提高依据胸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寻找咯血责任血管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间64例肺结核伴咯血患者的临床、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CTA资料,着重分析肺部结核病灶表现、邻近胸膜受累情况及其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间的相互关系,总结肺结核不同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间的相关性。结果:结合DSA确诊的咯血责任血管,64例患者CTA检查均可见病理性扩张的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ies,BA),其中41例合并有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on-bronchial systemic artery,NBSA)分支参与供血,最常见的NBSA为肋间动脉(37例,40.2%),其次为锁骨下动脉(22例,23.9%)。64例患者中,肺部病变以增殖、渗出、纤维化为主者,胸膜无/轻度增厚、明显增厚者以及病灶与胸膜无/轻度粘连、紧密粘连者分别为17例(26.6%)、15例(23.4%)、32例(50%),26例(40.6%)、38例(59.4%)及25例(39.1%)、39例(60.9%),其中各组中伴有病理性NBSA者分别为6例(35.3%)、6例(40.0%)、29例(90.6%),4例(15.4%)、37例(97.4%)及2例(8.0%)、39例(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的累及范围及其内有无支气管扩张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肺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与咯血责任血管来源紧密相关,对于肺部病灶以纤维化为主,邻近胸膜明显增厚且二者紧密粘连者,CTA除要评价BA外,还需进一步全面评估有无NBSA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以急性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下后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小脑支梗死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疑似前庭神经炎等急性外周性前庭疾病收入耳鼻咽喉科眩晕病房的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的主要症状、体征、既往病史、家族史、神经系统检查阳性体征、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3例PICA小脑支梗死患者均以急性持续性眩晕、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起病。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眼球震颤3例,站立不稳或侧倾3例,患侧肢体共济失调1例,龙贝格征(Romberg sign)阳性3例。头颅MRI可见小脑下蚓部及底部小脑半球(内侧区为主)的急性梗死灶3例,其中1例梗死灶波及延髓后部。3例患者均按照急性脑梗死治疗,其中1例行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PICA小脑支梗死极易误诊为前庭神经炎等外周性前庭疾病。对于急性眩晕患者一定要仔细检查相关体征,必要时行头颅MRI以明确诊断,血管影像学检查可以避免因夹层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结构变异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513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椎-基底动脉结构变异分为变异组(有变异)186例和对照组(无变异)327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后循环脑梗死不同区域[包括小脑上动脉区(SCA)、小脑后下动脉区(PICA)、大脑后动脉区(PCA)及基底动脉区(BA)]发生率。将变异组186例患者根据变异类型分为2个亚组:一侧椎动脉优势组(VAD组)84例和基底动脉迂曲延长组(VBD组)102例,比较2组后循环脑梗死、不同区域梗死发生率。结果变异组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及脑缺血短暂发作病史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变异组脑梗死类型以PICA区梗死、BA区梗死及SCA区梗死为主,分别为40.32%、27.42%、15.59%;对照组脑梗死类型以PCA区梗死及其他类型脑梗死为主,分别为27.83%、39.76%。变异组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PICA区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CA区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D组与VBD组后循环脑梗死、不同区域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基底动脉结构变异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病、脑缺血短暂发作病史及后循环脑梗死相关;椎-基底动脉结构变异增加了后循环脑梗死发病风险,其梗死类型以PICA区梗死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1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SWI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的检出情况。结果 180例患者中HT30例,占16.67%,其中HI型25例,PH型5例;常规MRI检出HT18例,其中HI型14例,而SWI检出HT30例,其中HI型25例,SWI对HT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对梗塞伴急性期、梗塞伴亚急性期、小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P0.05)。SWI显示梗死周围微小血管18例,而常规MRI检查无显示。结论 SWI相比常规MRI检查在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检测中有明显优势,对继发出血发现时间更早,对病灶周边微小血管可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桂哌齐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按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尤瑞克林注射液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利用磁敏感成像技术(SWI)侧支血管分级标准评估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影响。结果:两组的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SWI侧支血管显示分级均有提高,治疗组提高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桂哌齐特对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良好,更能有效改善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缺血梗死区侧支循环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