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多学科诊疗门诊精准预约的运行状况,了解患者对多学科诊疗门诊的需求及评价,为进一步探索多学科诊疗精准预约模式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方法 以上海市胸科医院2021年1—12月通过线上精准预约通道预约多学科诊疗门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患者对多学科诊疗门诊的需求度、认知度及满意度。结果 多数患者对于多学科诊疗门诊需求强烈、就诊过程满意,该模式在提高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成效。结论 医院需要扩大多学科诊疗门诊的宣传,提高患者的知晓度;完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管理,加强统筹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多学科诊疗门诊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
预约门诊服务在骨科专家门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缓解专家门诊的压力,缩短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自2008年先后在特需门诊及专家门诊分别实行预约门诊服务。方法通过对专家门诊状况分析,采取了制定预约方式,设置专门的预约中心,加大了宣传的力度等实施方法。结果实行预约后专家门诊就诊等候时间较前缩短了1h40min,特需门诊则基本上不需要等候,还大大减少患者往返的次数,减轻了经济负担。随机在特需门诊和骨科专家门诊的预约患者中各抽取10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99%的患者认为专家门诊开展预约服务后,医生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了,和医生沟通的时间也增加了。结论预约门诊服务的开展体现了医院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推进情况,分析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为完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管理与全面推进门诊实名制预约挂号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2013年的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门急诊部采取加大医患双方的宣传力度、整合预约平台、健全服务措施后,专家门诊预约挂号比例明显上升,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但仍需完善后续服务,控制失约率。结论预约挂号的完善和发展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医院应进一步细化分时段预约,改变传统的就医习惯,引导患者合理就诊,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门诊患者专家预约率。方法分析影响专家预约率的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实施对策后,门诊专家预约率同比增长13.91%。结论通过信息化模式管理显著提高专家门诊预约率。  相似文献   

5.
门诊预约服务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阐述了预约门诊服务的背景条件、实施方法及绩效。通过开展预约门诊,医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及经济效益,在创建"和谐医院"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6.
结合医院24小时门诊自助服务和多种挂号预约服务模式,对门诊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关注门诊服务处与收费处工作,加强对预约工作的分析评价.门诊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将对医院预约和自助服务起到巩固强化和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利 《医疗装备》2015,(2):84-86
本文以晋江市医院门诊预约分诊系统的实施为例,着重讨论了预约分诊系统的系统构成、业务流程、系统功能以及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避免检查项目间规则禁忌冲突、缩减患者检查预约等待时间,有效整合医院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方法:通过设立检查服务中心、建立检查预约信息平台,实现大型检查集中精准预约,在运行过程中推行“一科一策”,拓展检查预约管理内涵,持续提高大型检查工作效率。结果:(1)实现检查服务资源统一管理,各项检查精确到具体时间点,患者检查服务全流程管理。(2)医技科室24小时检查率、72小时检查率有显著提高,大幅度减少检查预约等候天数,明显减少患者流失;(3)与入院服务中心深度融合,平均住院日得到进一步缩短,显著提高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剖析传统检查业务流程,构建闭环集中式检查预约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检查预约新模式,可使医院检查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鉴于目前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的现状,意在梳理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的历史、效果,指出问题所在,给出相应对策,并详细介绍当前信息化模式下,预约挂号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我院开展预约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国内医院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了医疗业务的预约服务,大大减少了病人在医院的等候时间,提高了服务质量。医院预约服务不只是作为门诊工作的一个补充,而且还是医院前线系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就诊模式的改变,医院预约将成为患者就诊的主要途径。现将我院开展预约服务的模式介绍如下。 一、预约服务的必要性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的预约系统可保证  相似文献   

11.
预约挂号是医院管理服务系统中基于人性化理念提出的,是对医院门诊服务流程的创新和调整,科学组织开展时点实时预约挂号工作,能有效帮助门诊患者高效率参与就医活动,医院的门诊服务效率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该文对时点实时预约挂号的实践应用情况、管理方法以及实践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希望能为门诊服务流程进行进一步优化,实现对门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善预约挂号服务,提高预约挂号服务满意度.方法 2012年6-12月每月向门诊就诊者发放调查表80份进行预约挂号满意度调查,选取2012年3月以来有专家门诊就诊经历者为分析对象;调取HIS中同期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相关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入选287份中80.5%采用过预约挂号,高于实际预约挂号率且有职业差别,农民最低.调查的预约方式构成比与实际有差异,但均以现场人工预约挂号为最多.满意率为93.9%,但年龄小于30岁者满意度仅为85.2%,且电话及短信预约的满意度也较低.结论 宣传及便捷高效可靠的预约服务是提高预约率及预约服务满意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院于2009年4月启用门诊预约系统,从2010年1月至10月的数据所反映的门诊预约总体情况以及对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的结果来看,门诊预约服务数量增长较快,患者失约的问题未得到妥善处理,门诊预约服务的平台整合程度有限.门诊预约服务的发展依赖于医患双方行为的转变.在目前的制度约束内,医院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推动门诊预约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医院管理》2017,(1):53-55
新医改背景下,加强门诊预约,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体验,为病人提供连续、安全、有效、便捷的服务,引起行业内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笔者积极探索在妇幼保健机构内如何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理念,不断完善预约挂号工作,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医院挂号难、看病等待时间长、患者不能有效疏导的问题,深圳市眼科医院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医院以30分钟为一个预约时段,充分利用多种途径,给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使患者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预约制度实行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某医院预约诊疗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预约监管,缩短病人等候时间。方法:采用四分位间距法分析不同科室、不同医生接诊病人的具体时间与其预计就诊时间的吻合情况,并分析其对病人等候时间的影响;同样采用四分位间距法分析患者到诊时间对其等候时间的影响。结果:部分医生实际接诊时间与预计就诊时间差距过大,以及部分患者提前过长时间到达诊区签到候诊,均对该院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构成较大影响。结论:加强预约监管,加大对医生、分诊护士的考核力度,在信息系统设置及时提醒,并通过各种途径引导病人准时到诊等等,有助于缩短病人平均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优化预约挂号流程,减少病人候诊时间,采用预约到时间点的“选号预约”模式,使预约挂号在方便病人方面又进了一步,提高了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拓宽预约诊疗服务途径,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对医院预约服务及入院流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门诊服务全预约、检查服务全预约、住院服务全预约、手术治疗全预约等举措。应用实践后,预约挂号率从2015年的65.8%提高至2017年的73.25%,患者检查等候时间从2015年的30分钟缩短至2017年的10分钟,平均住院日、术前占床日也有一定缩短,同时有效调整了病种结构。通过不断加强科学预约管理,大力推行全预约服务模式,能够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优化诊疗服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  相似文献   

19.
阐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推行口腔门诊预约管理的目的和背景、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以及6年的实施成效和经验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实行预约门诊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预约门诊服务相对于即时门诊而言,指患者通过电话或网络等形式,选择预约专家,选择就诊时间,完成门诊号的预约。这种形式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挂号难的问题,为患者合理安排看病时间提供了方便。我院根据医院自身情况,于2005年8月实行了部分门诊医师预约服务,这是对现行的即时挂号、即时就诊门诊模式的补充和完善,是为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有益尝试,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合理利用门诊资源,发挥专家的优势,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