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介绍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合理用药提供有用信息。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我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使用强度(AU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品种由整治前111种降到50种;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30.0%下降至18.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由65.0%下降至44.0%;AUD由整治前的63.8 DDD下降至整治后的48.6 DDD,降幅达23.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69.8%下降至7.3%。结论通过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各项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发生明显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水平与卫生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三级医院药占比,提升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该院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抗菌药物、辅助用药的性质,制定一系列管控措施,建立合理用药指标体系,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分析了医院实施该体系后取得的成效。结果:该院辅助用药使用金额由2016年5月的1 943.92万元,下降到2017年12月的408.7万元,下降77.5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2015年的50.05下降至2017年底的40.82;全院药占比由2015年的46.38%下降至2018年的31.31%。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合理用药制度和措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苏州某三级医院通过处方点评、专项医嘱点评、信息化管控、行政干预等多种措施,对提升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苏州某三级医院2016年和2017年合理用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综合管控,人血白蛋白等三类药物处方合格率2017年较2016年均有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略下降,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比例2017年较2016年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院中药注射剂、中成药、方便门诊慢病药品、人均出院费用、人均出院药费,2017年同比2016年均有下降。结论:综合性管控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提升,管控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院专项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作用效果,以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按整治前(2010年1-8月)、整治后(2011年1-8月)进行分组,对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各临床科室用药频度(DDDs)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的AUD为87.19,整治后为51.53,较整治前下降40.90%(P<0.05);临床科室专项整治前DDDs为346 409.80,整治后为168 733.10,较整治前下降51.29%(P<0.01),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林可霉素类、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等AUD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9.78%、83.33%、50.00%、50.70%、60.02%、67.28%,但全院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DDD。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不合理用药仍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县级医院合理用药举措下医院降低药占比的成效。方法:对比分析县级医院2018年1~12月以及2019年1~12月药占比数据,前者采取一些简单的合理用药管控,为管控前数据,后者采取合理用药举措,增加了新的管控措施,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为管控后数据。结果:对比管控前,管控后药占比明显下降,人均活血化瘀费用、人均辅助药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明显改善,差异明显,P<0.05。结论:县级医院合理用药举措下医院降低药占比明显下降,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合理用药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设置合理用药绩效考核指标,管控重点药品涉及的科室及医生,审核处方、医嘱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异常用药,限制重点监控药品用量以及实时公示药品使用情况等一系列管控方法,2017年-2021年次均药品费用均保持在较低水平,处方合格率总体上升;2021年门急诊次均药品费用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均较2020年下降,处方合格率达99.05%,合理用药绩效指标整体完成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还需继续加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力度,强化临床药师实时审核医嘱,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医院合理用药整治活动效果的调查,了解所运用的各种干预措施对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药物使用、降低药占比、减轻患者负担提供有效的干预手段。方法采集干预前、干预中和维持三阶段的医院药占比、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金额比例等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干预效果及维持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中和维持三阶段的医院药占比、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和抗菌药物金额比例分别是:(41%、22%、48%、65%、79%、34%);(37%、21%、40%、66%、60%、30%);(33%、7%、24%、54%、43%、21%)。医院药占比下降8%,门、急诊和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下降了15%、24%和1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36DDD,抗菌药物金额比下降13%。结论通过抗生素分级管理、抗生素专项整治、医院合理用药专项整治、专科用药管理及鼓励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等系列方案的实施,能够很好地诱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效控制药占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出院病历抽查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用药时机、用药疗程、预防及治疗用药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第一季度(整治活动前)和第四季度(整治活动后)的情况差异。结果专项整治活动后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明显下降,由100.00%降至43.24%;Ⅰ、Ⅱ类切口手术24h内停药比例明显增加,由0.79%上升至37.93%,疗程>3d的比例明显下降,由77.78%降至21.84%;预防用药合理和基本合理比例明显升高,由3.17%上升至50.57%,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四季度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成效分析    FRE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制定抗菌药物使用实施细则,设立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监督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管理。比较管理前(2005年)及管理后(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通过对抗菌药物实施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3.34%下降至52.69%(χ2=608.81,P<0.001),预防用药率由49.23%下降至28.86%(χ2=252.31,P<0.001);围术期(术前0.5~2 h)用药率由83.14%下降至76.12%(χ2=94.51,P<0.001),手术前未用抗菌药物率由58.43%上升至73.00%(χ2=301.21,P<0.001);切口感染率由3.08%下降至2.34%(χ2=6.56,P<0.05)。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进行严格管理,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预防用药率等显著下降,而切口感染率亦明显下降,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降低天津市第四医院急诊科人均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单张处方金额。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6年7-12月的急诊处方作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2017年1-6月的急诊处方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处方的使用药物情况,并计算处方相关指标,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单张处方金额、抗菌药物处方金额、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等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单张处方金额由109.87元下降至97.43元,抗菌药物单张处方金额由173.06元下降至148.65元,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从15.22%下降至11.54%,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提高。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药物进行管理,有利于降低患者个人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费用的,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及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监测某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13年3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3月为干预后组。2013年8月底开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清洁切口手术患者367、324例,干预后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低于干预前(46.60% vs 77.38%)(P<0.001);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干预前后联合用药比率分别为18.66%和4.64%,联合用药率下降,干预后已多采用单一用药。术前0.5~2 h或麻醉诱导开始时给药:干预前占43.66%,干预后占54.30%,术前用药比率上有所增高(P<0.05);用药持续时间≤48 h:干预前后分别占9.15%和29.14%,用药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01)。使用抗菌药物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干预前组使用的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头孢米诺;干预后组主要为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和头孢米诺。结论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提高了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应进一步加强干预措施的实施力度,使得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更加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医院临床药师在干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成效,进一步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方法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后(2010年1-3月)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平均住院时间、给药时机、药品种类、给药疗程、联合用药以及药品费用等指标与临床药师干预前(2008年1-3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选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总的药品费用下降3.17%,抗菌药物费用下降23.36%,抗菌药物用药天数平均每例患者减少2.51 d,抗菌药物选择趋于合理,主要是第二代头孢;平均联合用药率4.07%,显著低于2008年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以及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医院在腹股沟疝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上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我院对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辅助用药点评分析,逐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要求为依据,随机抽取2018年第二季度门、急诊处方1800张,抗菌药物医嘱1048份,I类切口487例,Ⅱ、Ⅲ类切口150份病例,辅助用药病例1500份,进行专项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手术抗菌药物品种使用不合理、预防用时机不合理;治疗用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辅助用药主要问题是无适应症,重复用药等。结论:我院应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有效的重点药品合理使用管控措施,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的监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QRTCC模型,围绕目标、规则、培训、考核、文化5个要素,设置年度重点监控药品管控目标,设立处方点评专家组与处方点评工作小组,遴选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与重点监控药品医嘱点评制度,对重点监控药品采取动态监测、考核、熔断目录与培训等一定的干预措施。结果:采用此模式对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干预后医院重点监控药品收入、住院患者重点监控药品使用费用、重点监控药品使用强度、医师开具医嘱的不合理率均有所下降,改善效果明显(P<0.05),但中成药、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合理率改善效果不佳,仍需后续进一步研究。结论:基于ORTCC模式的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措施成效显著,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强度与费用均显著下降,医嘱合理率得到较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减轻了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评价管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11月30日医院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经济学效益、患者的病死率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强管理后总抗菌药物中位使用率分别为42.76%、43.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率由4.27%降至2.53%(P<0.05);加强管理前后中位平均住院日、人均抗菌药物使用日未见明显增加;中位人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前有下降趋势,分别为1663.46元、1704.1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强管理后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及药品费用比例较前下降(P<0.05);加强管理后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死率较前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显著降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病死率,但平均用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政策目标层面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费用、合理用药情况及基本药物质量等。结果:2011年1—9月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较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25.93%和25.22%,基本药物价格显著下降,基本药物可及性得到保障与提高;注射剂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用率、激素使用率及单张处方金额均有所降低,合理用药水平提高;通过基本药物电子码监管与国家药监局飞行检查两大途径,基本药物质量得到保障。结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从药物目录调整、合理用药培训、药物质量监管、长效补偿机制以及药品采购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分别抽取医院2011年7-12月(干预前)和2012年7-12月(干预后)骨科清洁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各15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有13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有70例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2.00%降至46.67%,联合用药比例由7.25%降至0,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3.91%升至97.14%,用药时机合理率由56.52%升至100.00%,用药疗程合理率由37.68%升至81.43%,总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27.32%降至23.44%,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14.26%降至1.68%,患者人均住院天数下降1.25d。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能提高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点评、反馈及事后干预模式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度制订、规则制订、系统构造和目标制订4大模块的建立,构建了基于HIS系统的辅助用药全程化管控体系,实现了对辅助用药使用的实时统计、监督以及总量管控和动态监管。该体系上线运行后,辅助药物使用总金额由2016年5月的1 943.92万元降低至2019年3月的413.38万元,人均辅助用药费用由2 525.24元下降至313.48元,药占比从42%降低到30%左右,各科室辅助用药强度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管理措施,评价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效果及其对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通过HIS系统,以及临床药学室平时所收集到的关于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对比分析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各项合理用药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全院药品使用金额比例、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32.94%、34.12%、60.56%、100.00%、84.64%下降至20.19%、20.18%、33.57%、41.89%、65.88%。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二甲医院专项整治前后腹股沟疝气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专项整治前2011年1—6月116例和整治后2012年1—6月132例腹股沟疝气手术病历,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6.5%下降到13.6%,平均用药天数由2.61d下降到1.11d,整治前后用药时机均在术前0.5~2h。结论专项整治使腹股沟疝气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