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野马追胶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及炎性因子IL-8释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CPE)观察和活细胞染色方法,观察复方野马追胶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同时,通过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IL-8的变化。结果复方野马追胶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有抑制作用,其中以治疗法效果最为明显。同时该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引起的IL-8释放也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复方野马追胶囊具有明显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降低感染后气道炎症因子释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能否作为邻苯二甲酸酯类(PAE)毒性作用效应的标志物。方法建立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原代双室培养模型,通过光镜、跨上皮电阻测定及免疫荧光定位方法研究PAE对大鼠支持细胞及支持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的影响。结果PAE染毒后,支持细胞单层破坏、细胞间的嵴线消失、跨上皮电阻值下降、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F-肌动蛋白和闭锁蛋白表达降低;600μmol·L-1浓度下,单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MEHP)对睾丸支持细胞的毒性大于单丁基邻苯二甲酸酯(MBP)。结论MEHP和MBP可破坏睾丸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构,跨上皮电阻值可作为PAE睾丸毒作用敏感的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发现不同程度类型的小儿呼吸道感染对相关器官的功能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 8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为诊断就诊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上呼吸道感染组,42例肺炎(包括重症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谱、生化肝功、血细胞分析、胸部正位片等检查结果。结果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对其他器官功能损伤程度有差异。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可累及其他器官功能,感染程度越重,影响越明显,应及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小鼠气道club祖细胞增殖功能的调控及可能代谢机制。方法 使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小鼠气道原代club祖细胞,经25μmol/L的NO供体二乙胺壬酸酯(DEA NONOate)处理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选小鼠气道原代club祖细胞,使用肺脏类器官技术体外培养原代club祖细胞,分别加入正常培养基,40 nmol/L辛伐他汀(Hmgcr抑制剂),0.2μmol/L 6-重氮-5-氧代-L-正亮氨酸(DON,Gmps抑制剂),1 mmol/L氨基羟乙酸酯(AOA,Gpt2抑制剂)培养基,在培养第8天时使用倒置显微镜拍照,观察原代club祖细胞衍生类器官生长情况,并统计类器官直径和形成效率。结果 DEA NONOate处理原代club祖细胞转录组表达显著变化(上调倍数超过1.2倍的基因2 894个,下调16.7%以上的基因3 270个),其中代谢相关基因Hmgcr、Gmps和Gpt2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原代club祖细胞形成的类器官直径减小(P<0.01),类器官形成效率没有变化;DON组类器官直径减小(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3D类器官培养的兴起为复杂疾病的模拟、药物筛选等方面提供了新型的解决方案,然而如何将传统的2D细胞的成像或检测技术应用于3D类器官,是目前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甲氨蝶呤诱导的3D肝脏类器官中的纤维化蛋白CollagenⅠ进行染色。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并用Fiji软件对纤维化蛋白的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定量。结果 采用10μM和30μM甲氨蝶呤处理7天的肝脏类器官与溶剂组相比呈现出显著的纤维化。结论 Z-stack共聚焦成像在保留类器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为MTX诱导的3D肝类器官纤维化的量化,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简便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腹泻合并多系统器官感染的致病情况。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一步法 ,对 12 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及口咽分泌物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12 4例婴幼儿腹泻中 ,合并呼吸道感染 38例 ,合并心肌损害 4例 ,中毒性脑病 4例 ,12 4例患儿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 96%,3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检测阳性率 45 %。结论 轮状病毒可引起全身系统性感染 ,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在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血常规检测情况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取同期正常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检测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患儿C反应蛋白及前白蛋白含量,并与对照组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感染组CRP、P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PA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 CRP、PA均可用于鉴别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曹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103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年3至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共294例,按照其不同病原体感染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正常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其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进行测量。结果细茵感染组患儿其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其CRP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WBC异常阳性率(P<0.05),病毒组其CRP和WB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3d和7d其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RP水平对细菌性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的鉴别、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卫生健康的重要威胁,也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研究领域。类器官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通过体外培养构建的一类与真实器官结构和功能类似的微器官。由于心脏类器官具备人源性、更贴近体内的结构和功能、可实现自组装及遗传稳定性好的特点,其在心脏发生发育研究、心血管疾病模型构建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心脏类器官的发展与构建策略、心脏类器官在药物研发领域中的应用及该技术的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微乳头型肺腺癌类器官的培养方法,并开展靶向药物的筛选。方法 自确诊为微乳头型肺腺癌患者手术组织样本中提取和培养原代肺癌类器官,动态观察和记录肺癌类器官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肺癌类器官与亲本组织间肿瘤细胞形态及蛋白表达特征;实时荧光定量聚核酶链反应检测肺癌亲本组织和类器官中基因突变情况;基于基因检测结果挑选靶向药物并验证其体外抑瘤效果。结果 成功从微乳头型肺腺癌组织中培养出类球形肿瘤类器官,可传代至少3代。HE染色结果可见类器官中肿瘤细胞形态与亲本组织细胞基本一致;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肺癌类器官与亲本组织中各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大致相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显示,肺癌亲本组织和类器官的突变基因结果一致,均体现为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Ret(RET)融合突变。基于肺癌类器官的靶向药物筛选结果显示,凡德他尼的体外抑瘤效果最佳。结论 基于微乳头型肺腺癌类器官的药筛实验可在短时间内筛选出高效靶向药物,可使微乳头型肺腺癌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脑死亡器官捐献者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种类,耐药性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控制供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完成的31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者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20例轻型颅脑损伤(GCS 14~15分)患者,比较两组在发病1周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31例供者中27例合并感染,发生率为87.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占96.3%,两个及以上部位发生感染7例,占25.9%,共检出病原菌3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80%,革兰阳性菌4株,占11.4%,真菌3株,占8.6%,多重耐药菌14株,占4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D_4,CD_4/CD_8下降,CD_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死亡器官捐献者感染发生率高,下呼吸道为最常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免疫功能降低可能是感染的易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RP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取同一时期7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78例急性呼吸道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可分为细菌感染组(28例)、支原体感染组(31例)和病毒感染组(19例),对78例患儿进行72h抗生素治疗.患儿及健康体检儿童入院时采集静脉血,且患儿抗生素治疗72h后静脉采血,检测其血清CRP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感染组CRP无明显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和支原体感染组CRP明显较高(P<0.05);经抗生素治疗后,78例患儿CRP明显下降.结论 CRP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可作为鉴别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及病毒感染的指标,同时可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类器官(PDO)是利用基质胶或者生物材料将病人来源的肿瘤组织进行三维培养后建成的体外肿瘤组织。近十多年来PDO迅速发展,作为新型体外肿瘤研究模型,它能更好地保持人肿瘤细胞的遗传特性,真实还原肿瘤的高度异质性以及模拟体内肿瘤微环境。本文就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型特异性登革热病毒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持续感染1型登革热病毒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用3型登革热病毒再感染时的型间干扰情况。正常细胞用3型登革热病毒感染3天后,含3型登革热病毒抗原的细胞在90%以上。而1型登革热病毒持续感染的细胞,再用3型登革热病毒感染,结果只有0.1~1%的细胞含3型登革热病毒抗原。1型登革热病毒持续感染的细胞,在3型登革热病毒再感染前后用1~4型登革热病毒单克隆抗体染色,均有90%以上的细胞含荧光素。在1型登革热病毒持续感染的细胞中,查到的抗原为1型登革热病毒,此种细胞对3型登革热病毒的再感染有明显的干扰。此种干扰作用,在1型登革热病毒感染后8小时开始产生,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气道类器官培养研究哮喘中肝激酶B1(Lkb1)调控上皮再生的机制。方法 取Lkb1f/f(对照组,10只)和Scgb1a1CreER;Lkb1f/f小鼠(Lkb1敲除组,9只),采用雾化吸入鸡卵清蛋白(OVA)的方法建立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统计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肺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比较钙激活氯离子通道蛋白3(CLCA3)阳性细胞数量。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出Club细胞进行类器官培养,统计类器官的平均直径和类器官形成率,回收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高脚杯细胞标志物CLCA3、纤毛细胞标志物叉头框蛋白J1(FOXJ1)和Club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kb1敲除组BALF中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kb1敲除后CLCA3阳性细胞数量减少;类器官培养结果显示敲除Lkb1后Club细胞来源的类器官平均直径减小,类器官形成率降低,纤毛细胞分化标志物FOXJ1 m...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依托泊苷(etoposide)诱导类器官发生DNA损伤构建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方法 临床活检小肠组织,体外无菌分离获得小肠隐窝,在培养基中培养成为类器官。类器官用依托泊苷10μmol·L-1处理7 d,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类器官表面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水平;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性染色检测类器官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衰老标志物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人小肠隐窝体外成功培养成球。依托泊苷诱导的人小肠类器官衰老模型表面皱缩,类器官部分死亡,整体表面积变小;类器官中γH2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SA-β-gal阳性细胞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约90%细胞呈SA-β-gal阳性;p16INK4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依托泊苷处理可诱导人小肠类器官发生DNA损伤,从而诱导人小肠类器官衰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对人横纹肌肉瘤(RD)细胞自噬和免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EV71感染RD细胞确定感染复数(MOI)。在MOI=1时选择不同时间点(0、0.5、1、1.5、3、6、9和12 h)共8组进行后续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情况;运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细胞功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高内涵细胞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内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可见细胞在病毒感染3 h由梭形贴壁逐渐变为圆形悬浮,细胞数量相比0 h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在感染后6 h、9 h、12 h,病毒在RD细胞内已经表达病毒衣壳蛋白1(VP-1),感染后9 h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与0 h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EV71感染RD细胞后3 h细胞内基因表达变化达到峰值,上调基因1 199个,下调基因126个。KEGG分析提示改变的信号通路分子大多与自噬和免疫相关。高内涵细胞成像显示细胞在感染后数量减少,细胞内自噬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模型,应用于外源化合物等的吸入暴露毒性评价。方法通过优化培养基配比成份,分离小鼠气管,蛋白酶低温消化得到上皮细胞,接种到预先包被胶原的Transwell半透膜中,通过细胞跨上皮电阻值与紧密连接蛋白的检测,评估细胞间紧密连接与细胞极化的形式。转换气液界面培养,标记纤毛蛋白,拍摄纤毛形态特征。结果MTEC分离分化培养后,MUC5AC蛋白,乙酰化α-微管蛋白(α-tubulin),β-微管蛋白-Ⅳ(β-tubulin-Ⅳ),闭合小环蛋白(ZO-1)的表达及紧密连接的形成与假复层上皮的形成均与小鼠体内气管组织结构类似,扫描电镜观察小鼠气管上皮细胞表面纤毛形态。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小鼠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案,体外培养成功获得具有类似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为气道上皮细胞的分离、分化和检测提供了稳定、可靠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感染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全麻插管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大医疗支出,而且极易导致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其它并发症,甚至器官功能衰竭.造成患者死亡。如何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是护理工作应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多在术后进行。笔者尝试着对2004年4月-2005年5月收治的232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用术前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并与2003年5月-2004年3月收治的218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非临床研究是评价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超过90%的候选药物在进入临床研究后遭遇失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非临床阶段的二维细胞模型及动物模型的局限性,无法准确预测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近年来各类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等仿生技术因其能够模拟人体器官的部分或关键功能,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逐渐应用于新药评价中。但如何评价和验证类器官模型的可靠性、科学性和适用性,推动其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是目前国内外监管机构面临的监管科学难题和挑战。本文介绍了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的技术进展及其在新药评价中的典型应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药品监管机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行动,以促进此类新技术在新药评价中的应用,并为其行业标准制定及监管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