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作为一种人禽共患病,近年来对养禽业和公共卫生均形成重大挑战,尤其是在出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全世界开展了大量针对疫情防控和病毒的传播及其分子特征的研究。本文通过回顾禽流感病毒在禽间和人间的感染流行情况,以及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综述了当前禽流感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未来禽流感的研究和防控工作的重点应主要集中于病毒变异、重组,要特别关注病毒重组与禽类贸易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钴60辐照灭活猪源性人工骨钉中指示病毒PRV活性的有效性。方法:首先利用CPE法测定不同辐照剂量γ射线灭活样品后指示病毒的感染活性,初步确定有效辐照剂量;然后利用三批样品对该辐照剂量灭活效果进行验证,辐照前后人工骨钉中指示病毒的滴度采用96孔板CPE法滴定。结果:CPE法测定结果显示,经20kGy及以上辐照剂量处理的样品中指示病毒PRV不能使宿主细胞PK-15出现细胞病变;三批样品经20kGy辐照剂量处理后,指示病毒PRV滴度下降值⊿lgTCID50分别>4.06,>4.75,>4.28,⊿lgTCID50值均大于4。结论:辐照剂量为20kGy的钴60γ射线辐照猪源性人工骨钉可以作为灭活PRV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自2013年首次出现以来,在中国已经经历了5波疫情的流行阶段。本文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防控策略进行综述,为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7—2012年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2012年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监测的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2007—2012年共检出67例HIV感染者,其中,男性6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38.9岁,以30~50岁年龄段为主,其人群主要是以初中文化、已婚人群为主,主要感染途径为性传播。结论南宁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以劳务输出为主,后续随访中失访病例较多,应加强口岸艾滋病防控工作,工作重心仍然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务输出为主,并且加强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减少性传播乃至家庭内传播仍然是口岸HIV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猪的伪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以新生仔猪的急性死亡及4周龄以上的仔猪表现神经病状为特征。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匈牙利兽医学家Aujczky最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和研究,此后本病蔓延至欧洲、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6.
自2013年3月我国经历了5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大流行,其中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30日内地报告病例730例。目前尽管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原学、传播规律、流行特征尚缺乏深入了解,但现有研究提示活禽交易市场可能是病毒来源、变异、传播和感染人类的主要场所,而关闭活禽市场已成为目前防控该疫情的主要手段。但不同形式的活禽交易市场休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的影响仍未明确。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形式的活禽市场休市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定点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切实保障医疗救治平稳有序安全,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和患者安全,减少新冠病毒传播引起的交叉感染。方法 组织多次参加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感染防控的专家,结合最新国家规范、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征及疫情防控形势编写共识。结果 形成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定点救治医院感染防控的47条推荐。结论 此专家共识将为对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近年来人禽流感疫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卫生部网站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信息公布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人禽流感防控策略。结果全球自2003年以来累计报告人禽流感确诊病例516例,死亡306例,病死率为59.30%。其中,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例,死亡26例,病死率为65.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冬、春季为疫情高发季节;儿童、青壮年多发,中青年病死率较高;男女发病率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禽流感病死率高,病毒可能已经发生变异并突破种间屏障,传播能力增强,人传人风险增加,对人类危害大。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防控人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感染)疫情数据及防控措施, 了解新冠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发展趋势及影响防控效果的主要因素, 为科学防控新冠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新冠感染疫情数据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及美国、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网站报告数据。梳理全球新冠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发展态势, 探讨影响疫情防控的主要因素。统计时间为疫情开始至2022年3月31日, 采用SPSS 19.0软件整理数据及统计分析。结果全球范围内新冠感染累计确诊病例, 2020年4月2日达100万例, 2020年6月28日达1 000万例, 2021年1月25日达1.00亿例, 2021年8月3日达2.00亿例, 2022年1月6日达3.00亿例, 2022年2月8日达4.00亿例, 2022年3月31日达4.89亿例。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31日, 每增加1亿病例的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疫情开始到全球病例增至1亿约360 d, 从1亿增长到2亿、2亿增至3亿的时间平均为170 d, 确诊病例从3亿增至4亿仅为33 d), 疫情发展速度加快。全球范围内累计死亡病例, 2020年4月9日为10万例, 2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小学进行的“近视防控与教育教学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为中小学推进“一体化”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行政领导100人、教师200人、学生1000人、学生家长500人,对他们进行有关“一体化”工作的问卷调查。结果中小学领导及教师“一体化”的意识在逐步形成;中小学“一体化”工作具有较高的社会基础;中小学师生对“一体化”工作的评价较高。结论中小学在推进近视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一体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性、防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创新防控理念、健全近视防控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近视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陕西省人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陕西省2020年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并探讨疫情处置情况。结果 2020年陕西省共报告13起人间布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陕北地区报告3起, 关中地区报告10起, 涉及65例人间布病确诊病例。性别分布:男性47例, 女性18例;职业分布:农民35例, 养殖人员13例, 学生8例, 散居儿童6例, 工人2例, 幼托儿童1例;年龄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 ~ 69岁年龄段(30例);时间分布:13起事件发生时间集中在4 - 8月份, 高峰期为5月份;感染途径:11起事件由职业接触感染, 1起事件由饮生羊奶感染, 1起事件由接触被病羊感染的放养犬只感染。13起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包括事件上报、流行病学调查、高危人群筛查、病原学培养、畜间疫情处置、消毒及宣传教育等。结论陕西省陕北地区老疫区和关中地区新疫区布病疫情活跃, 应根据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做好人间布病精准化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为全球流行的优势株,Omicron变异株不断出现新的亚型,且携带更多的突变位点。与原始株和其他值得关切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Omicron变异株致病性和毒性减弱,免疫逃逸能力陡增,传播速度更加迅速,更易通过物体表面和气溶胶媒介进行传播。人群感染后潜伏期缩短,无症状和轻症者居多,住院和死亡风险降低。本文重点梳理Omicron变异株的致病特征和流行特征,以期为Omicron变异株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下呼吸道感染对人群健康产生重大威胁, 特别在婴幼儿及老年人群, 其造成的健康损害与疾病负担尤为显著。受到地域、人群、病原检测手段等多方面的影响, 下呼吸道感染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情况、病原谱差异很大。该组疾病的流行及严重程度受到病原体、人群特征、外界环境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及时了解当地下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流行情况、病原谱及其影响因素, 有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综合防控策略及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4.
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最新变体,自发现后在全球引起广泛传播。该变异株具有传染力强、传播速度快,短距离内引起广泛传播等特性,同时具有疫苗逃逸能力。了解病毒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现状,并进行针对性预防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将对Omicron的流行现状、传播特征、致病机制、临床特征、疫苗的有效性和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COVID-19的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以来发生的甲型H1 N1流感暴发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1].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由猪、禽、人流感病毒重配合成的新型变异病毒[2].为了更有效地防止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传播,了解该病毒感染后的排毒期等特征,为科学、高效的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收集浙江杭州、嘉兴等地2010年1月-3月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对其病毒携带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学生家长、中小学生共计1 241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家长群体除"尚不能人际传播"方面外,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老年人和学生群体。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洗手习惯改变比以前多的占79.21%,90.24%的人不紧张或者有点紧张。最希望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内容排序前5位的是:最新疫情动态(18.64%)、个人预防措施(17.07%)、政府防控举措(16.10%)、疫苗进展(13.72%)和病毒变化(11.76%)。结论加强H7N9传播途径,尤其是尚不能人际传播特点的宣传,应是防控工作的要点,后期应根据需求开展信息宣传。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Delta变异株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疫情。国内现有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和死亡, 但难以完全阻断病毒传播。未来一段时间需继续采取疫苗接种与非药物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疫情防控策略, 继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人群并开展加强免疫, 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要继续开展疫苗针对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和疫苗保护持久性研究, 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监测, 以及疫苗接种与非药物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模型研究, 为不断优化调整免疫策略和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山市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与病人及其家属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获取病人的流行病学相关信息,对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例病例均为重症病例。病例一为老年男性,2013年4月6日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咳痰,4月16日因救治无效死亡;病例二为年轻女性,2013年4月7日发病,首发症状为发热伴咳嗽,5月16日康复出院。发病前2周内均有农贸市场买菜史,但无禽类及活禽市场密切接触史。2例病例间无关联。所有密切接触者(15人)未出现异常。综合防控措施实施后,昆山市未出现类似病例。结论 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昆山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呈散发状态;2例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接触史不明确;综合防控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高发季节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9.
杨晓华  朱鑫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786-3787
[目的]了解洛阳市外来妇女感染艾滋病现状,探索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多部门密切配合,筛查外来妇女;以健康体检名义采集血液标本,确定感染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4个乡镇共筛查出外来妇女56人,以外籍和少数民族为主,其中4人确证感染HIV,感染率为7.1%;配偶和子女尚未发现感染;生活和生育是外来妇女进入的主要原因。[结论]外来妇女感染艾滋病是艾滋病防控工作新的特征,需强化监测和管理措施,减少疫情引入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非典型肺炎、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先后出现,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医护人员、病人乃至社会人群的身体健康,并对整个社会的传染病防控产生重要影响。为了解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2009年对该区医疗机构进行了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