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敏性紫癜(Henoch- Schonlein purpura,HSP)为儿童期常见系统性小血管炎,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近年来遗传因素作用渐受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大量研究亦发现某些基因及其多态性与HSP的发病机制、易感性、病程进展及预后等密切相关.因此对HSP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将为今后从基因水平认识HSP疾病的本质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对50例HSP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肾损害相关因素及2年随访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诱因:感染因素30例(60%),食物所致者5例(10%),花粉所致者5例(10%).关节肿痛者15例(30%),消化道症状者25例(50%).所有患儿皮疹及消化道、关节症状均在住院期间获得缓解,2例因皮疹反复严重再次住院,均有感染征象.结论 感染因素仍为HSP首要诱因,病情迁延慢性化与诱因未解除、变态反应持续有关,尿红细胞位相检测为随访肾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83例腹型HSP患儿,其中男性49例,女性34例;年龄2~16岁,平均年龄7.72岁。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腹型HSP患儿的超声表现。结果病变肠管以小肠为主,肠壁肿胀,内部可分层,血流信号增多,呈乏蠕动状态。可出现盆腔积液或淋巴结增大,肠系膜回声改变等伴发表现。结论儿童腹型HSP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可对受累肠管进行细致观察及时随诊,有助于早期提示该病,并可以用于观察其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超声检查可作为儿童腹型HSP的常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40例中西医结合联合后的疗效.结果 治疗采用西药芦丁片、葡萄糖酸钙、开瑞坦等基本的抗过敏治疗外联合中药治疗,伴有肾型紫癜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组40 例,痊愈37例,好转2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平均住院15d.结论 西药基本抗过敏联合中药治疗,阻断紫癜发病多个环节,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北方汉族过敏性紫癜与HLA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中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参与,采用国际通用的NIH标准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方法检测40例AP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并与100例北方汉族正常人HLA-Ⅰ类抗原频率进行比较。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中30例AP患者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并与104例北方汉族正常人的HLA-Ⅱ类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AP患者HLA-A30+31、B13、B35、B40抗原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30+31:Pc<0.01,RR=7.97;B13∶PC<0.01,RR=6.00,B35∶Pc<10-5,RR=10.40;B40∶Pc<0.05,RR=3.85)。HLA-DR10基因频率在AP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DR10∶Pc<10-5,RR=21.88),而HLA-DQ3、DQ6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DQ3∶Pc<10-5,RR=0.13;DQ6∶Pc<0.05,RR=0.23)。提示AP与HLA-A30+31、B13、B35、B40、DR10正相关,与HLA-DQ3DQ6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及进展均非单一因素所致,国内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该病易感的相关基因,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埘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及进展均非单一因素所致,国内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该病易感的相关基因,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埘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及进展均非单一因素所致,国内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该病易感的相关基因,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埘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及进展均非单一因素所致,国内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该病易感的相关基因,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埘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及进展均非单一因素所致,国内外从遗传学的角度探讨该病易感的相关基因,对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进展、治疗及预后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埘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方法与中医活血化瘀治疗对40例小儿紫癜性肾炎进行观察研究,并与20例健康儿童对照比较。结果显示:40例患儿治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为4.24±0.52,与治后4周或6周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前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与治后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微循环障碍,高血凝症与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发展、预后有明显相关性。 本组应用活血化瘀治疗,改善了血液粘滞性、血液凝固性、红细胞聚集性和微循环障碍。就其治疗效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白血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发展的恶性疾病之一,随着白血病发病率、诊断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增加,不少学者对白血病的病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同时诸多研究表明白血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自身遗传、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其中,环境污染是导致白血病发生较为密切的因素。本文将对外界环境污染因素与人类白血病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溶菌酶肠溶片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C片和芦丁片,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溶菌酶肠溶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及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29.63%,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菌酶肠溶片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复发率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483例GDM患者和327例非GD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 早期空腹血糖(10~22 周)、文化程度、中孕期甘油三脂、孕前BMI指数、年龄和孕期体重增加比较中,GDM组和非GDM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空腹血糖(10~22周)[OR=2.380,95%CI 1.409~4.021,P=0.001]、文化程度[OR=1.775,95%CI 1.082~2.909,P=0.023]、中孕期甘油三脂[OR=1.295,95%CI1.081~1.551,P=0.005]、孕前BMI[OR=1.146,95%CI1.053~1.247,P=0.002]和年龄[OR=1.113,95%CI 1.050~1.181,P=0.001]是GDM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空腹血糖(10~22周)、文化程度、中孕期甘油三脂、孕前BMI、年龄是GDM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W)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8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成人HSPN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予TW20mg,日3次口服,联合强的松40mg,日1次口服。对照组予强的松60mg,日1次口服。观察治疗后两组尿RBC、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外周血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尿RBC数量、尿蛋白和外周血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肾功能和血浆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7%,完全缓解率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和26%。结论雷公藤联合中等量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魏星  雷宇  余娟  葛斌  郑兰  徐革 《医学信息》2019,(15):70-73
目的 研究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的相关因素,为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18年9月国内外已发表的关于婴幼儿感染轮状病毒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1篇,4056人,其中病例组1862 人,对照组2194人。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社区接触类似患者,发病前出入医疗场所,经常抱孩子外出,有吮指习惯,合并后的OR值和95%CI 分别为5.71(3.36~9.70)、2.67(1.21~5.91)、1.57(1.10~2.22)、2.96(1.42~6.17);喂奶、喂饭前洗手,RV疫苗接种史,看护人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为保护因素,合并后的OR值和95%CI 分别为0.54(0.39~0.75)、0.45(0.34~0.60)、0.70(0.54~0.91)。社区接触类似患者这一危险因素存在发表偏倚,其余7个相关因素无发表偏倚。结论 影响婴幼儿感染RV的相关因素较多,应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降低RV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脾切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仍需积极治疗定义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艾曲波帕 、罗米司亭、利妥昔单等已广泛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部分患者仍无疗效,进而有更多新型药物正在研发,如新型促血小板药物Avatrombopag(E5501)、抗CD20单克隆抗体(Veltuzumab)、Syk抑制剂(R788)、抗CD152抗体(Alemtuzumab)等,或者免疫抑制剂用于该病,如长春花碱、环孢素A、环磷酰胺等。也有针对于该病的新理论的提出需要临床验证。本文就围绕该病的治疗进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者中高尿酸人群血脂代谢状况及甘油三脂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成年人14426例,筛查高尿酸者2648例,分析血脂代谢状况及甘油三脂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该高尿酸人群中,血脂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91.99%(2436/2648)。高甘油三脂血症患病率为72.51%(1920/2648),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3.69%(1157/2648)、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45.05%(1193/2648)、低高密度胆固醇血症患病率25.00%(662/2648),男性均高于女性(46.83% vs 38.34%,53.77%vs 30.16%,34.73% vs 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脂升高的危险因素为TC、年龄及BMI。结论 高尿酸血症不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血脂代谢紊乱所致的脂毒性又进一步加速了此进程,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16年1月1日~2018 年1月1日在我院妇科就诊行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6例为观察组,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未见明显异常的10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异常出血情况、子宫内膜厚度、是否绝经,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宫颈息肉、多囊卵巢综合征,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年龄集中在30~49岁,占56.36%,主要临床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占60.96%,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与EP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腺肌症及宫颈息肉(P<0.05),而高血压、高脂血症、子宫肌瘤无明显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胰岛素抵抗及子宫腺肌症是E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子宫腺肌症及胰岛素抵抗是EP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对于有异常子宫出血、子宫颈息肉、肥胖、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存在EP高发的可能,在临床中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姜娟  肖婷  黎红 《医学信息》2018,(6):74-76
目的 分析单胎足月新生儿的行为神经能力,并研究影响单胎足月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6月30日在德阳第五医院分娩并采用NBNA量表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的单胎足月新生儿80例,结合NBNA量表评分结果分析所选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并结合新生儿出生基本资料分析影响单胎足月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80例新生儿平均NBNA评分为(36.11±1.05)分,神经行为正常和异常的概率分别为90.00%、10.00%;单因素分析中,新生儿体重、胎先露部位成为影响NBNA评分的因素;多因素分析中,新生儿体重、产妇年龄、分娩方式、胎儿先露方位、高危儿成为影响NBNA评分的因素。结论 影响单胎足月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的因素涉及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先露方位、新生儿分娩方式、产妇年龄、高危儿等,通过产前合理干预,可以降低微脑损伤新生儿,提高新生儿NBNA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