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丹  宋跃明 《四川医学》2006,27(9):896-898
目的综述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在脊髓损伤后修复中抑制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文献。结果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外基质中重要的抑制因子。结论研究能有效抑制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的方法可能促进损伤后脊髓的再生。  相似文献   

2.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SD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建立成年大鼠T9~T10段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除电针组于术后当天进行电针治疗外,3个组均分别于术后7、14、28 d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CSPGs的表达。结果术后7~28 d,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脊髓损伤邻近组织内CSPGs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损伤邻近组织内CSPGs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后CSPGs的表达,从而减弱CSPGs对轴突再生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对严重脊髓损伤(SCI)大鼠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横断伤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损伤组25只和治疗组25只。治疗组给予硫酸软骨素酶ABC髓鞘浸润治疗。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脊髓CSPGs的表达;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观察脊髓GFAP的表达。结果 SCI后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CSPGs和GFAP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脊髓CSPGs和GFAP的表达均较损伤组减少,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软骨素酶ABC能够裂解CSPGs,改善SCI区的微环境,改善GFAP蛋白的表达,是修复SCI,促进神经再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一直以来是困扰骨科和神经外科的一大难题,它致残率高,患者主要为青壮年,治疗耗费大,且缺乏有效的对策.近年来对脊髓再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对于脊髓损伤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陈德纯  任先军  唐勇  蒋涛 《重庆医学》2007,36(9):843-845
目的探讨硫酸软骨素酶ABC(ChABC)对脊髓损伤后神经元修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72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ChABC治疗组,采用Allen法打击大鼠胸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伤后即刻和随后每天1次连续1周蛛网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ChABC。在伤后第1天,第1、2、4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组织切片中NF200的变化,尼氏染色观测各组脊髓切片中尼氏体和神经元的改变,BBB评分检测损伤的后肢运动恢复情况。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1d和1周给药组NF200着色面积、Nissl染色阳性细胞和BBB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周,治疗组要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ChABC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提高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挤压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 )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方法:①采用大鼠脊髓挤压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脊髓压迫后0h、8h、24h、48h、72h、1周、2周组。对不同时间点的脊髓标本进行 HE染色;计算脊髓损伤区的实际面积;②探讨脊髓挤压伤后CSPGs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并观察CS-56在损伤后的表达及其和GFAP的关系。结果:CSPGs在脊髓损伤后表现出强大的抑制作用,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56表达于24h内开始升高,3d后CS-56呈环状分布于损伤区周围,GFAP有少量表达,1周时空洞逐渐出现,2周时空洞轮廓明显,CS-56充填于空洞腔内。结论:分析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NG2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变化有助于确定抑制其分泌的时间窗,为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一定的内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影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PG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OECs移植于脊髓半横断的Wistar大鼠,移植术后对模型进行数个时间点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即移植术后4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移植后4周,实验组动物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动物。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组动物损伤处CSPGs物质表达低于对照组动物。结论:OECs促进脊髓损伤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SPGs分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督脉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GPs)表达和后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80只,用改良的Allen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督脉电针组(40只),督脉电针组于术后开始接受督脉电针治疗。于术后第1、3、7、14、21、28天进行BBB(Basso-Beattle-Bresnahan)运动功能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组织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GPs)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术后第3~28天,督脉电针组的BBB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第1天,对照组和督脉电针组受损脊髓中CS-GPs的表达明显增加;第3天时均达到高峰,但督脉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5)。第7、14、21、28天,与对照组比较,督脉电针组CSGPs表达也较低(P〈0.01)。结论:督脉电针使脊髓损伤后CSGPs表达减少,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这可能有利于抑制脊髓损伤后抑制因子的表达、消除脊髓继发性损伤,保存了残存正常脊髓组织并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大鼠亚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联合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和硫酸软骨素酶ABC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相互作用.方法 取新生SD大鼠的股骨和胫骨分离培养MSCs,调整细胞浓度为2.0×105/cm2备用.取体质量220~240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制备SCI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C、D组每组6只,分别于SCI损伤区注射5μLMSCs;5μL硫酸软骨素酶(ChABC)和ChABC+MSCs.采用BBB评分法评价伤后1、2、3、7、14d大鼠双后肢的运动功能.伤后14d取材行HE染色并计算损伤区最大横径和坏死总面积;行GFAP-CS56、GFAP-GAP-43和GFAP-NF160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神经纤维束的再生情况.结果 损伤后算14天BBB评分结果示,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及C、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显示14天时各组均有空洞形成,伤后坏死总面积比较,B、C、D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C、D三组之间D组与前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GFAP反应最强,损伤区空洞明显可见且范围大于其他三组,D组介于B、C组之间;B、C和D组的GAP-43表达增多,且以D组为最:D组损伤区内的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其他三组.结论 硫酸软骨素酶ABC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骨素酶ABC(ChABC)对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I)后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SCI+ChABC),对照组(SCI+NS)及正常组。采用T2-8脊髓完全横断模型,术后2周和10周脊髓标本分别行OBT、GFAP、NSE及NF免疫组化染色,术后1、2、3、4、5、6、8、10周进行行为学评分。结果行为学评分,术后3周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疤痕中OBT和GFAP染色低于对照组(P〈0.05),GFAP和NF染色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ABC能有效降低损伤部位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的活性,从而促进SCI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Aggrecan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HSCI)后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HSCI 3、7和14 d组,建立成年大鼠HSCI(胸9~10)模型;取损伤位点头尾段胸9、胸10节段制作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脊髓内Aggrecan的表达。结果 Aggrecan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细胞外基质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也有分布;损伤后脊髓内Aggreca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HSCI后Aggrecan表达明显增加,可能参与损伤后轴突生长被抑制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 V1和V2亚型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39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30).利用纽约大学重物坠落装置建立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Versican V1和V2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ersican V1 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4 h略有升高(P>0.05),损伤后1 d达到峰值(P<0.01),其高表达可维持至损伤后7 d(P<0.01);Versican V2 mRNA的表达升高较迟缓.脊髓损伤后1 d略有升高(P>0.05),峰值出现在损伤后7 d(P<0.01),然后迅速降低,损伤后14 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后3 d,包括损伤中心在内的10 mm全长脊髓都可观察到Versican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表达Versican的细胞为BⅢ-tubulin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和MB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Versican表达增强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形成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有关;消除其影响作用时,应考虑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表达模式不同的Versican亚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Versican V1和V2亚型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39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n=9)和实验组(n=30).利用纽约大学重物坠落装置建立实验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Versican V1和V2亚型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时定量PCR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Versican V1 mRNA的表达在脊髓损伤后4 h略有升高(P〉0.05),损伤后1 d达到峰值(P〈0.01),其高表达可维持至损伤后7 d(P〈0.01);Versican V2 mRNA的表达升高较迟缓.脊髓损伤后1 d略有升高(P〉0.05),峰值出现在损伤后7 d(P〈0.01),然后迅速降低,损伤后14 d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脊髓损伤后3 d,包括损伤中心在内的10 mm全长脊髓都可观察到Versican表达明显增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高表达Versican的细胞为BⅢ-tubulin阳性神经元、GFAP阳性星型胶质细胞和MBP阳性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Versican表达增强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形成抑制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有关;消除其影响作用时,应考虑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表达模式不同的Versican亚型.  相似文献   

14.
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细胞培养和生化微量定量方法,建立一种测定软骨细胞和基质中硫酸软骨素代谢速率的方法,为研究多种因素对软骨细胞功能彬响提供了一个灵敏有效的指标。本文报道了实验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Tian DS  Wang W  Xu YL  Yu ZY  Xie MJ  Wang P  Zhang GB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3):901-90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建立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olomoucine干预组,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脊髓损伤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损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以及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采用改良的Gale联合评分法对大鼠瘫痪后肢进行运动功能评估。结果 假手术组细胞周期素(cyclin)A、B1、E和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GFAP、CSPG和GAP-43的表达较弱;脊髓损伤后cyclinA、cyclinB1、cyclinE和细胞周期素(PCNA)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星形胶质细胞明显活化增殖,GFAP和CSPG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GAP-43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olomoucine干预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损伤区域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和胶质瘢痕形成受到抑制,胶质瘢痕产生的CSPG的表达明显减少,GAP-43的表达显著增高,瘫痪后肢的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olomoucine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脊髓损伤后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和胶质瘢痕的形成,减少抑制因子CSPG的表达以及上调有利于轴突再生的GAP-43的表达。改善损伤后轴突再生微环境最终促进瘫痪后肢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脊髓损伤在临床医疗中倍受关注.作为一种致残率极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脊髓损伤可以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功能障碍.目前仍未发现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方式,可非侵入性地传输能量,被应用于骨折愈合、肌肉损伤及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实验研究发现LIPUS可在脊髓损伤中发挥重要作...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神经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神经科学领域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创伤之一,可直接导致神经元坏死、神经轴突中断、脊髓结构严重破坏.损伤后的微环境又有诸多不利于脊髓神经轴突再生的因素,如多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以及胶质疤痕和多种抑制再生的物质存在等.近年来,随着对脊髓损伤机制、病理生理及损伤后局部微环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已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元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运用于SCI的实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而转基因NSCs能克服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低,移植后存活时间短等不足,使得人们对攻克SCI越来越充满信心.现就转基因NSCs应用于SCI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iury.SCI)是目前公认的疑难病之一.它具有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患者主要为青壮年等特点,对受害者是灾难性事故。如何修复损伤脊髓及恢复损伤脊髓的功能目前仍没有有效的对策.究其原因在于成熟中枢神经再生困难.但近年来对脊髓再生的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许多新的方法如神经营养因子.生长抑制因子阻滞剂,电刺激,神经移植包括周围神经移植、胚胎脊髓移植、神经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均可使成年动物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何件根  武亮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59-161
目前脊髓损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神经功能学评价、影像学评价、组织形态学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宏观评价方法 ,而研究表明在脊髓损伤早期,特别是在脊髓损伤休克期,脊髓损伤的基础损伤程度及治疗效果很难评价。分子生化标志物研究为目前脊髓损伤评价领域新兴的方法 ,特别是磷酸化的高分子量神经微丝蛋白(pNF-H)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本文比较了脊髓损伤传统评价方法 ,并介绍了目前国际上pNF-H在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梁宁  康意军 《医学综述》2009,15(14):2182-2184,2194
脊髓损伤(SCI)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神经细胞的破坏而造成的功能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而SCI后的治疗仍是神经科学领域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在有关SCI治疗的实验性研究发展很快,而硫酸镁在实验性治疗SCI中所表现出的作用给SC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就硫酸镁治疗SCI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