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体罚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体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山东省潍坊、枣庄等四个城市选取396名父母.以体罚态度问卷(ATPP)的中文修订版测量父母对待体罚的态度,以假设故事情境测量父母的体罚行为.结果:①父亲比母亲更赞同和认可体罚这一管教方式;父亲对三类违规(谨慎、道德和社会习俗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显著多于母亲.②父母对谨慎违规儿童的体罚最多,对道德违规儿童的体罚次之,对社会习俗违规儿童的体罚最少.③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他们对故事中三类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父母对体罚的态度与其对不同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成对数据分析的主客体互倚性模型,探讨小学儿童父母的体罚态度与体罚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体罚态度量表和亲子冲突解决测量量表测量760名小学儿童父母的体罚态度和体罚行为。结果:(1)父亲和母亲均对体罚持轻微反对态度,且男孩父母比女孩父母更赞同体罚。(2)基于主客体互倚性模型,父亲和母亲的体罚态度均能显著预测自身的体罚行为,但不能预测对方的体罚行为。(3)基于群组主客体互倚性模型,男孩父亲体罚态度对其体罚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孩父亲。结论:小学儿童父母的体罚态度与其体罚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主体效应,但不存在显著的客体效应,且只有父亲体罚态度对其体罚行为的预测关系存在显著的儿童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父母体罚在父母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文版的父母教养压力问卷、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儿童行为核查表对311名学前儿童的父母双亲进行测查。结果:(1)男孩的父母比女孩的父母体验到更高水平的教养压力,母亲比父亲体验到更高水平的育儿压力,而父亲比母亲报告了更高水平的亲子互动失调;(2)父亲和母亲教养压力与其各自的体罚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大多数症状呈显著正相关;(3)母亲体罚在母亲教养压力与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母亲教养压力既能直接影响的儿童内化问题行为,也能通过母亲体罚间接影响儿童内化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8岁儿童父母性别角色教养态度的特点及其与性别图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父母性别角色教养态度量表及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对349名儿童的父亲和母亲进行调查。结果:①3~8岁儿童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量表计分中位数,并且父亲和母亲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女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孩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③不同年龄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④性别图式化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显著低于性别非图式化父母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得分。结论:整体而言,父母倾向持有非传统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但他们的性别角色教养态度因儿童性别和自身性别图式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违规情境中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性及体罚态度在代际传递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332名小学儿童父母为被试,以父母儿时受体罚经历问卷测量父母儿时受体罚经历,以体罚态度问卷(ATPP)测量父母对待体罚的态度,以假设故事情境测量父母实施的体罚行为。结果:①父母最可能体罚谨慎违规儿童,最不可能体罚社会习俗违规儿童,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的父母越可能体罚社会习俗违规儿童;②年长父母比年轻父母更认可体罚这一管教方式;③父母体罚存在代际传递性,且父母体罚态度在父母儿时受体罚经历与父母对谨慎违规和道德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父母儿时受体罚经历与父母对社会习俗违规儿童所实施的体罚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我国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父亲陪伴、母亲情绪对小学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小学生父母陪伴状况调查问卷父亲陪伴分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对北京824位小学生母亲进行调查,其中有256位二孩母亲,568位独生子女母亲。结果:①头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少于独生子女,品行问题显著多于独生子女;②父亲陪伴时间、父亲陪伴质量、母亲积极情绪、母亲消极情绪、儿童心理行为适应各维度之间两两显著相关;③父亲陪伴质量和母亲情绪在父亲陪伴时间和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且在头胎儿童和独生子女间不存在群体差异。结论:头胎儿童需要得到重视;父亲陪伴质量和母亲情绪在父亲陪伴时间和头胎儿童心理行为适应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成人依恋问卷(AAQ 3.1)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低自立组在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等6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高自立组儿童;②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6个分量表与儿童自立行为各维度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来自父母的拒绝、否定、爱的缺失、敌对愤怒的亲子关系,将对儿童自立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父亲和母亲的严厉管教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儿童自我报告版测查1070名初中生.结果:①初中男生遭受的父亲严厉管教的频繁性高于女生.初中男生遭受母亲体罚的频繁性高于女生.初二学生遭受母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显著高于初一学生.②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体罚和身体虐待均与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③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母亲的体罚和身体虐待可以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但父亲的体罚和身体虐待不能显著预测初中生的外化问题行为.结论:父母实施严厉管教行为的频繁性受到初中生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并且父母亲的严厉管教对初中生外化问题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父母严厉管教与学前儿童焦虑的关系。方法:使用婚姻调适量表(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Parent-Child Conflict Tactics Scale, CTSPC)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646名学前儿童的父亲和659名学前儿童的母亲进行测查。结果:(1)父亲和母亲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2)父亲和母亲婚姻质量与其实施的心理攻击和体罚均呈显著负相关;(3)父亲和母亲的心理攻击均与学前儿童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体罚与学前儿童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体罚与学前儿童焦虑不存在显著正相关;(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父母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焦虑的直接效应显著,母亲的心理攻击在母亲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是父亲体罚、心理攻击和母亲体罚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学前儿童焦虑之间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父亲的婚姻质量对学前儿童焦虑只存在直接影响;母亲婚姻质量不仅对学前儿童焦虑存在直接影响,还通过母亲的心理攻击对学前儿童焦虑起到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为制定ADHD的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6~13岁小学生的家长867名,采用自编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知晓率调查问卷完成调查,问卷内容围绕一个ADHD典型案例的描述设置15个问题,了解家长对ADHD案例的识别能力、发展趋势与影响程度估计及治疗态度。结果: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为36.9%;全体家长中,有60.7%的家长认为ADHD对儿童健康造成明显影响,有53.6%的家长认为不需要看医生,61.0%的家长不赞同药物治疗。男性儿童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46.6%vs.58.2%)和认为需要看医生的比例(40.3%vs.50.6%)均低于女性儿童的家长(均P0.05);父亲对ADHD的识别率(44.7%vs.56.2%,61.4%)和影响估计(55.2%vs.65.9%,61.9%)低于母亲或其他长辈(均P0.05),而母亲对药物治疗的接受性低于父亲或其他长辈(33.0%vs.42.3%,50.0%;P0.05)。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家长对ADHD的识别率高于初中及以下或大学及以上程度的家长(60.4%vs.48.1%,49.6%;P0.05)。结论:小学生家长对ADHD有关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或不足,不同家长对ADHD的知晓率和治疗态度也存在差异,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ADHD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我国小学儿童遭受父母体罚的基本特点。方法:采用Straus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测查938名小学儿童的父母。结果:63.2%的小学儿童父母在近半年内对孩子实施过体罚,实施体罚的平均次数约为8次;我国父母使用最普遍的体罚方式依次是用手打孩子的屁股,打孩子的手、胳膊或腿,打孩子的脸、头或揪孩子的耳朵,体罚孩子最多的身体部位依次为屁股,手和胳膊;父母对男孩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严厉体罚的频繁性均显著均高于女孩;父母对一、二、三年级儿童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显著高于对四、五、六年级儿童的体罚;低中社经地位家庭中的父母对儿童实施轻度体罚和严厉体罚的普遍性及实施严厉体罚的频繁性均显著高于高社经地位家庭的父母。结论:在我国,父母体罚的普遍性和频繁性均较高,且其发生情况与儿童的性别,年龄和家庭的社经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自我概念、社会行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方法: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父母阴性惩罚、儿童自我概念及儿童社会行为的问卷测试。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除了直接途径之外,父母阴性惩罚这一变量还可通过儿童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对儿童的社会行为产生诸多负面效果。结论:自我概念在父母阴性惩罚与儿童社会行为表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三种攻击行为的共同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分析家庭体罚对青少年攻击的影响。方法:使用Bjorkquist等人编制的DIA量表和Strauss等人编制的CTSPC问卷追踪测查294名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和家庭体罚,采用多元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青少年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和言语攻击的整体发展状况及相互影响。结果:①青少年身体攻击增长率显著,男生的增长率显著高于女生;②身体攻击增长模型的斜率和截距有显著正相关;③家庭体罚能显著正向影响三种攻击增长模型的截距,但不会影响其斜率。结论:青少年身体攻击呈增长趋势,男生增长更快,家庭体罚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专学生童年期非接触性体罚经历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了解中专学生童年期非身体接触性体罚的发生情况,探讨童年期非身体接触体罚经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某中专2年级484名学生就儿童期非身体接触体罚经历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总的看来,59.9%的学生16岁前曾经历过至少1次体罚。儿童期体罚的前三个主要来源依次是教师(53.1%)、母亲(16.7%)和父亲(14.5%)。儿童期经历l0次及以上体罚的学生,SCL-90量表中的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因子分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体罚经历的学生。结论:本研究提示,在我国儿童期体罚问题常见,儿童期的体罚经历与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相关。应重视学校家庭儿童体罚的于预研究,制止对儿童不正当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父母不良习惯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280名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其父母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并进行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结果父母具有不良习惯的家庭比正常家庭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两者进行均值比较、方差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结论父母的不良习惯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父母要重视家庭环境的改善,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两岁儿童抑制行为的相关父母教养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父母教养因素与2岁儿童行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实验室观察法,测查122名两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特征;并使用父母抚养行为问卷(CRPR),考察与儿童抑制-非抑制行为有关的父母抚养因素,结果:两岁儿童的抑制-非抑制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一定的相关。母亲对行为抑制儿童既关心,又采用较多的惩罚方式,对他们的独立性要求不高,父亲对抑制儿童的成就要求就高,惩罚也较多,对于非抑制儿童,母亲鼓励他们的独立精神,给予的保护较少,父亲对他们的惩罚和拒绝也最少。  相似文献   

17.
This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 focused on self-regulatory, social-cognitive, and parenting precursor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peer-directed aggression at early school age. Participants were 199 3-year-old boys and girls who were reassessed following 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 (5.5-6 years). Peer aggression was assessed in preschool and school settings using 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 and teacher reports.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abilities and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 were assessed during a laboratory visit, and parenting risk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low warmth/responsiveness) was assessed using interview-based and questionnaire measure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peer aggression were moderately stable across the preschool to school transition. Preschool-age children who manifested high levels of aggressive peer interactions also showed lower levels of self-regulation and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d higher levels of adverse parenting than others. Our main finding was that early corporal punish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evels of peer aggression across the transition from preschool to school, as w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ow maternal emotional support and children's early delays in theory of mind understanding. These data highlight the need for family-directed preventive efforts during the early preschool years.  相似文献   

18.
家长对高中生异性交往的态度和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家长对高中生异性交往的态度和做法,提高家长的指导子女异性交往的能力。方法:在广东番禺中学随机选取3个高中教学班,对学生家长(有效样本136个)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家长对高中生性心理特点的认识水平较低,对异性交往、青春期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部分态度做法不当;相对年轻、受教育程度较高、相关认识正确的家长.在态度和做法上更加恰当;母亲比父亲做法更恰当。结论: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富于母爱是恰当性教育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9.
父母体罚是指父母通过引起儿童身体的不舒适感或疼痛来阻止儿童重复某种行为、纠正儿童的行为或教育儿童。父母和儿童处在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间接环境(如宽泛的文化)的几个环境的中心或嵌套于其中,父母体罚会受到生态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Gershoff的理论为基础较系统地探讨了父母体罚发生的生态背景(由内而外):即时的亲子互动背景、稳定的个体与关系背景和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最后,指出了各层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父母体罚的发生以及加强我国父母体罚研究等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