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探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2月158例应用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颈内中心静脉穿刺和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59%,其中局部出血、血肿5例(3.16%),误穿动脉3例(1.90%),局部红肿感染2例(1.27%),心律失常1例(0.63%)、气胸1例(0.63%)。结论颈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Seldinger法中心静脉穿刺置管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3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穿刺成功61例(97.8%),一次试穿成功54例(85.7%),颈内静脉穿刺失败,改颈外静脉穿刺置管2例;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置管成功率100%.误穿颈总动脉形成颈部血肿1例.结论:掌握中心静脉及其毗邻解剖,熟悉多种穿刺途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危重症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穿刺引导组(观察组)和体表标志定位组(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4岁,平均体质量69.3 kg。观察组男性5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体质量71.0 kg。对照组根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总穿刺次数、操作时间和失败例数;统计两组误穿动脉、出血、局部血肿、气胸、导管相关性感染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通过超声引导能提高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总穿刺次数、降低穿刺失败率(P0.05),观察组操作时间较长(P0.05)。同时,观察组误穿动脉、出血和局部血肿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气胸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实现"可视化"操作,避免盲目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帮助医务人员进一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总穿刺次数、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超声引导方式下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优劣。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危重患者92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9~93岁。均无颈内静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静态引导组及动态引导组,每组46例[静态引导组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59.2±16.3)岁;动态引导组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61.3±14.9)岁]。分别采用超声定位及实时引导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静态引导组穿刺时间[(7.6±2.7)min]短于动态引导组穿刺时间[(13.6±2.1)min](t=2.435,P0.05)。静态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84.8%,总成功率91.3%;动态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率89.1%,总成功率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8,P0.05)。静态引导组误穿动脉3例,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13.0%;动态引导组误穿动脉1例,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超声引导方式同样有效,又各有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解剖定位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提供参考。方法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交叉研究,随机确定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先后顺序。全身麻醉诱导后,由同一组麻醉医师依据解剖定位标志按确定的穿刺顺序完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成功置管前静脉穿刺次数、引导钢丝置入次数,置管时间;同时记录误入动脉、血肿形成、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2例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入选该研究。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次数分别为(2.3±0.7)次,(2.9±1.4)次(n=42,P0.05),置管时间分别是(1.58±0.49)min,(2.24±1.01)min(n=42,P0.05)。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时误入颈动脉,并发血肿;1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出现血肿。结论解剖定位穿刺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更容易更快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全麻患者颈内静脉横截面积及穿刺置管术的影响。 方法 304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PEEP=0 cmH2O)、B组(PEEP=5 cmH2O)、C组(PEEP=10 cmH2O)、D组(PEEP=15 cmH2O)。超声测量颈内静脉横截面;记录误穿动脉例数、进针回抽血液通畅情况、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例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情况。 结果 C、D组PEEP后颈内静脉的横截面积均较PEEP前明显增加(P<0.05)。PEEP后,C组与D组横截面积较其A组与B组明显提高(P<0.05)。C组及D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在误穿动脉、局部血肿形成及穿刺失败方面,C组与D组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在心动过缓及低血压次数上,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 适当的PEEP可以明显增加颈内静脉横截面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择期手术患者39例,全麻后调整手术床头低15°,头偏向左侧45°.采用便携式彩超,高频探头扫描颈内静脉,通过二维显像观察颈内静脉走行及其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及颈总动脉关系,测量颈内静脉内径;超声定位下进行颈内静脉试穿.结果: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以下,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后面者为85%,位于内侧者为15%;在锁骨上缘水平,颈内静脉内径为(1.712±0.025)cm;静脉纵轴与穿刺点与同侧乳头连线夹角偏内5°左右.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试穿刺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或选择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平面,锁骨头前内侧为进针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总结后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要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后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386例,回顾性分析穿刺过程中及穿刺后并发症情况,总结穿刺技术要点.结果 术中并发症共15例(3.9%),其中误穿动脉5例(1.3%),穿刺置管失败5例(1.3%),血气胸2例(0.5%),心律失常1例(0.26%),术中出血2例(0.5%);术后并发症共13例(3.4%),其中导管感染5例(1.3%),导管周围渗液2例(0.5%),导管阻塞4例(1.0%),局部血肿2例(0.5%).结论 后入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前定位非常重要,规范操作可以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入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通过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与锁骨形成的锁骨上三角顶点作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带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类型。结果:本组一次穿刺成功149例,穿刺成功率93.1%;穿刺时间5—20min,平均9min;带管时间5~45d,平均21d;并发症主要有穿刺点局灶性红肿11例(6.9%),误入动脉1例(0.6%),感染3例(1.9%),堵管1例(0.6%)。结论:经胸锁乳突肌三角顶点人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轻微,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评价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交流超声定位的方法与经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方法 超声探查颈内静脉,沿其走行做好体表标记,保持病人头、颈部位置绝对不动,沿体表标记线行血管穿刺术,用sedinger经皮穿刺法留置导管.结果 一次穿刺成功79例,成功率92.9%,二次穿刺成功4例,成功率4.7%,三次以上2例,占2.3%.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危重患者的体位不适及穿刺带来的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干精准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手术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US-NS组)和超声组(US组),每组50例。US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US-NS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T1)、阻滞完全时间(T2)、麻醉持续时间(T3)、麻醉效果分级、阻滞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US-NS组阻滞成功率高于US组(98.00% vs 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2短于US组[(7.70±1.54)min vs (10.30±1.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3长于US组[(7.95±2.89)h vs(9.69±2.3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NS组T1长于US组[(7.43±1.36)min vs(5.30±1.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用于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起效快。  相似文献   

12.
韦艳  甘晓  赵慧函  应燕萍 《医学信息》2019,(14):65-67,71
目的 比较大鼠颈外静脉置管术后两种不同导管固定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只。A组:暴露、切开右颈外静脉,置入大鼠颈静脉硅胶导管,导管末端予堵头封管,取适宜长度埋于手术切口皮下,缝合固定。B组:置管、封管方法同A组,将导管从颈背部皮下隧道引出,固定于颈背部。观察两组大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苏醒时长及术后7 d大鼠导管脱出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0.42±0.15)ml vs (1.08±0.31)ml],手术时长短于B组[(30.40±3.48)min vs (46.20±5.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0%水合氯醛剂量少于B组[(0.73±0.05)ml vs (0.85±0.11)ml],麻醉苏醒时长短于B组[(52.27±4.06)min vs (61.27±7.3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7 d均无导管脱出,B组术后7 d有3只大鼠出现导管脱出。结论 将大鼠颈静脉硅胶导管固定于手术切口皮下的方法较将导管经皮下引出,固定于颈背部的固定方法更简便、易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麻醉药物用量小,苏醒快。导管埋入皮下,不易脱出,但不利于经静脉导管给药。后者虽有不足,但具有近似模拟临床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还可通过静脉导管给药,进行不同的试验干预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改良穿刺法与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 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法、改良穿刺法、B超引导传统穿刺法和B 超引导改良穿刺法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法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改良穿刺法较传统穿刺法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柄东  唐敏 《医学信息》2019,(19):104-105
目的 观察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治疗扩张型泪小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扩张型泪小管炎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泪小管切开引流术,实验组行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泪小管前壁切除逆行置管术可恢复扩张型泪小管炎患者的泪道引流功能,远期临床疗效较高,同时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o compare the landmark-guided technique versus the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for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in spontaneously breathing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380 patients who required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nnulation using either the landmark- or ultrasound-guided technique in Bursa, Uludag University Faculty of Medicine, between April and November, 2008. Failed catheter placement, risk of complications from placement, risk of failure on first attempt at placement, number of attempts until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 time to successful catheterization and the demographics of each pati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landmark group than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group (p < 0.01). Carotid puncture rate and hematoma were more frequent in the landmark group than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group (p < 0.05). The number of attempts for successful plac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landmark group than in the ultrasound-guided group, which wa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ccess time observed in the landmark group (p < 0.05 and p < 0.01, respectively). Although there were a higher number of attempts, longer access time, and a more frequent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landmark group, the success rate was found to b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ization guided by real-time ultrasound results in a lower access time and a lower rate of immediat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6.
韩冬 《医学信息》2018,(5):105-107
目的 比较分析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再出血、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两组血肿残留以及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和应激性溃疡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6.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9.15±1.54)分vs(20.15±3.73)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93.25±3.37)分vs(82.07±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还能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阳  汪甦  李鑫  朱立东 《医学信息》2018,(11):130-132
目的 探究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儿74例,数字表随机分配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采取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软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奈德软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CORAD评分,检测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含量,记录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97.30%,高于对照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SCORAD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皮疹、瘙痒和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鹏软膏联合地奈德软膏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清除炎性因子,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管导航仪在急诊输液室小儿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到急诊输液室输液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分别为87.50%和85.00%,高于对照组的37.50%和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15±0.36)次,低于对照组的(1.50±0.7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管成像导航仪下行小儿静脉穿刺,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小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微信平台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进行延伸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符合入选标准的VLBWI 100例,根据剔除标准及失访人数,最终纳入实验组42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予以出院健康教育,每月电话随访。实验组出院时予以健康教育,出院后采用微信平台进行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患儿3月龄、6月龄以及12月龄的体重增长情况,再住院率及再住院的患病情况,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3月龄、6月龄以及12月龄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47.62% vs 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的患病情况包括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和营养不良。实验组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62% vs 9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微信平台对VLBWI进行延伸护理,能够提高家长相关的护理知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使VLBWI获得有效的护理,提升了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节省了护理人员的人力、时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