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早期进行Pemberton截骨术(Pemberton’s pericapsular osteotomy,PPO)后的足底压力变化情况,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生物力学结果。方法选取18名4岁前已行PPO的单侧DDH患儿作为实验组,同时以18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足底各分区接触面积百分比(CA%)、压强时间积分(PTI)和站立相各分期时间百分比(CT%),评估行走状态下患者足底压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患者健肢相比,患肢在第2~5趾区PTI较高,在足跟内侧区PTI较低。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第4、5跖骨区CA%较大,而第1、2跖骨区CA%较健肢小。与健肢和对照组相比,患肢前足离地期CT%增大,足跟着地期CT%减少,且总的触地时间更短。结论 DDH患者在早期进行PPO后足底压力存在残余异常,临床中还需要长时间的强化康复治疗来矫正患者异常的足底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的可行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因确诊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行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和PAO术的患者。共纳入157例,男17例,女140例;左髋60例,右髋97例;平均年龄(26.86±7.25)岁。术前及末次复查骨盆平片测量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edge angle, LCEA),髋臼指数(acetabulum index, AI),前壁指数(anterior wall index, AWI),后壁指数(posterior wall index, PWI),挤出指数(extrusion index, EI)。术前评估及术后末次复查分别进行i-HOT33评分,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 mHHS)记录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16.99±3.41)个月。盂唇损伤于9:00,10:00,11:00,12:00,1:00,2:00,3:00分别为2例(1.27%),12例(9.45%),80例(51%),135例(86%),152例(96.82%),145例(92.36%)和1例(0.63%)。2例伤口愈合不良,3例会阴部水肿,27例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麻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LCEA、AI、AWI、PWI、EI、i-HOT33、mHH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PAO手术同期进行关节镜下盂唇修补可以改善短期内关节功能,并未额外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年龄≥30岁伴股骨前倾角异常增大(>40°)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接受髋臼周围截骨术(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PAO)联合股骨近端去旋转截骨术(derotational osteotomy, PFDO)与单纯PAO的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医学部接受PAO联合PFDO的年龄≥30岁伴股骨前倾角异常增大(>40°)的DDH患者,共计55例,按照接受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联合手术组(n=29)和PAO组(n=26)。联合手术组接受PAO联合PFDO治疗,PAO组仅接受PA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LCEA、ACEA、T?nnis角术前及术后1年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2年)的改良Harris评分和iHot-12评分。结果 共计随访5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年1个月~9年11个月。术后6个月,联合手术组与PAO组的改良Harris评分和iHot-12评分相近(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数字化技术为Salter截骨术设计一种导航模板,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2年4月~2015年6月,收集21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截骨术患儿的术前骨盆CT原始数据,应用数字化技术,模拟Salter截骨术,设计并生产辅助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的导航模板,辅助术中截骨。分析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AI),采用Mckay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和Severin X线评定标准评定手术疗效。 结果 双侧髋关节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髋臼指数进行重复测量因素的方差分析,不同测量时间之间(F= 357.72,P=0.00)、部位之间(F= 221.05,P=0.00)存在显著的主效应。时间与部位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 1984.82,P=0.00)。所有时间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患侧髋臼指数术后改善的角度与导航模板的角度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顶角的角度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P=0.00)及(r=0.96,P=0.00)。改良Severin 影像学分类为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48%。改良Mckay功能评价为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4%。 结论 数字化导航模板可辅助Salter截骨术快速、精确截取三角形髂骨植骨块,提高手术精确度和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颖  陈晓东 《解剖与临床》2010,15(5):376-378
目的:探讨影响泊尔尼髋臼周围截骨术(PAO)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相关文献报道,全面研究及评估可能影响PAO治疗成人DDH预后的各种因素.结果:对于合并早期骨关节炎及关节匹配度良好的DDH患者,应用PAO手术可以获得相对令人满意的预后;对于DDH合并股骨近端畸形的患者,在术后获得股骨头良好覆盖及关节面匹配度良好的前提下,采用PAO治疗DDH预后良好;而术前合并髋关节半脱位及假臼形成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影响PAO治疗成人DDH预后是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其临床参考价值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 ,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粗隆间内收截骨术 ,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 5例。术后随访 1a~ 6a(平均 2 .5a) ,观察临床疗效及X光片CE角、颈干角的改变。结果 :5例病人行走步态和疼痛均有明显的改善 ;颈干角 12 6°~ 133° ,接近正常 ,髋关节的股骨头包容量明显增加 ;CE角 2 5°~ 30°。结论 :改良的股骨粗隆间内收截骨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已截骨的髋臼块进行不同角度旋转,以模拟手术中髋臼块需调节的不同角度,通过分析髋关节周围软骨接触应力以及接触面积确定最佳角度,为髋臼截骨提供个体化方案.方法 建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DDH)和正常有限元模型,探讨发育不良髋臼形态特征以及应力集中原因.对DDH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在Bernese髋臼截骨术的术前规划中不同建模完整程度对髋臼应力分布和截骨最佳角度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按照建模完整程度不同建立两个模型,模型1包括患侧髋骨和股骨,模型2包括完整骨盆及患侧股骨。对比分析两个模型单腿站立情况下髋臼软骨接触压力、面积和分布情况,并模拟截骨,分析两种建模方式对术前规划结果的影响。结果 术前模型2相比模型1接触压力大、接触面积小,并且分布更靠近髋臼月状面上边缘。比较11个术后方案,模型1的接触压力变化幅值和最佳截骨角度均小于模型2。结论 建模完整程度只有患侧髋骨和股骨的术前分析结果会低估应力集中程度和误判应力集中点的位置,并且其最佳截骨旋转角度结果较小。研究结果为截骨术前规划建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应用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矫治髋臼发育不良患者27例。首先将耻骨上支截断和耻骨弓中点截骨1—1.5cm后,在髋臼上方按salter法截骨,以足够大的梯形髂骨块嵌入臼上,使髋臼撑开向前外及下方旋转,矫正sharp角至35。左右,恢复股骨头正常覆盖率0.75以上。结果:27例中22例术后随访7~82个月,平均22个月。参照Mckay评级法,疗效优者17例、良5例、差0例。结论:改良骨盆三点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方法简单有效,早期治疗可避免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RAO)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42髋)施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1岁,平均随访时间13.4个月。按照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分别测量两组术前、3D打印组术后及非3D打印组术后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al-edge angle,LCE)、Sharp角、臼顶倾斜角(Tonnis角)、髋臼覆盖率、旋转中心下移程度和手术时间,采用医院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3D打印组与非3D打印组术后测量的LCE角、體臼覆盖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3DI打印组相比,3DI打印组上述指标的结果更符合正常髋关节的影像学数据。在骨盆模型上进行预操作,可以提前发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效减少术中发育异常髋臼对确定截骨线和截骨角度的干扰等问题。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有助于提高截骨的精确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在完整步态周期受力环境下髋关节周围软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探求弧形髋臼周围截骨术(curved periacetabular osteotomy, CPO)术中所截骨块的最佳矫正角度,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CT扫描获取1名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dysplasia of hip, DDH)患者和1名健康志愿者骨盆及股骨近端DICOM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划分蒙罩的方法区分皮质骨和松质骨,并为有限元模型赋予材料属性。对DDH模型模拟CPO,调整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er edge angle, LCEA)和前方中心边缘角(anterior center edge angle, ACEA),共得到100个不同的术后模型。根据完整步态周期中的髋关节受力情况为模型分别施加载荷,分析对比术前、术后和正常髋臼软骨的受力变化。结果 DDH模型模拟术后髋臼软骨在完整步态周期中脚跟落地相、开始单腿支撑相、单腿支撑中期相、单腿支撑结束相、双腿支撑相的最小接触应力峰值分别为5.273、6.128、7.463、6.347、6.582 MPa,分别比术前减少了2.159、2.724、2.249、2.164、2.119 MPa;术后头臼接触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但仍小于正常志愿者。结论 利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得到LCEA和ACEA的最佳矫正角度,对不同患者模拟CPO手术对提高手术精准度和手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6岁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72例(88髋)3~6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关节囊紧缩,Salter骨盆截骨,股骨转子下缩短旋转截骨三种联合术式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8~30个月,根据Mckay评定标准,优良率达89.8%。结论:对3~6岁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联合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改良Steel骨盆三点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38例46髋。结果:38例46髋中,32例40髋随访15.144个月,平均36个月。参照Mckay评定标准,优良率达90%。结论:改良Steel骨盆三点截骨及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是一种治疗大龄先髋脱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