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门诊刮宫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刮宫术患者8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马唑仑组(R组, n=41)和丙泊酚组(P组, n=39)。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 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7 mg, 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若改良警觉镇静评分≥3分或者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操作, R组以瑞马唑仑2.5 mg、P组以丙泊酚0.5 mg/kg进行补救镇静, 阿芬太尼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镇静药起效时间、睁眼时间、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镇静成功情况、术中BIS值、药物补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P组患者术中BIS值分别维持在61~72和40~64。R组镇静成功率95%, P组1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 R组镇静药补救率和阿芬太尼补救率升高, 镇静药起效时间延长,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呼吸抑制和注射痛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按说明书剂量给药)用于门诊刮宫术较为安全, 但其只能维持在浅镇静状态, 镇静效果劣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28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BMI 19~35 kg/m2, 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14):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瑞马唑仑0.3 mg/kg、丙泊酚0.5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P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2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 BIS值≤50时行气管插管术。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和3 min(T3)时记录MAP及HR。记录2组麻醉诱导时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T0时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 T1~3时2组MAP和P组HR降低(P<0.01)。与P组比较, R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的镇静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1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7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丙泊酚组(P组)和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R1组、R2组和R3组)。麻醉诱导:P组经30 s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待BIS值≤60时,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芬太尼4 μg/kg,行气管插管术;R1组、R2组和R3组分别经30 s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和0.4 mg/kg,待BIS值≤60时,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芬太尼4 μg/kg,行气管插管术。麻醉诱导过程中若BIS值持续>60,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0.5 mg·kg-1·次-1进行补救镇静,R1组、R2组和R3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5 mg·kg-1·次-1进行补救镇静,直至BIS值≤60,2次给药间隔时间>1 min。记录丙泊酚或瑞马唑仑起效时间;记录麻醉诱导过程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和注射痛的发生情况和补救镇静情况。术后1 d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R1组补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150例, 年龄18~64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BMI 18~30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瑞马唑仑0.3 mg/kg复合瑞芬太尼组(R1组)和瑞马唑仑12 mg复合瑞芬太尼组(R2组)。按体重给药以理想体重计算。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 μg/kg, 然后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 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 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12 mg。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3分时即开始胃镜操作。给予丙泊酚或瑞马唑仑3 min时若MOAA/S评分仍≥4分, 则为镇静失败。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 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初始剂量的1/4, R1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初始剂量的1/4, R2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2.5 mg, 维持MOAA/S评分≤3分。15 min内追加超过3次仍不能维持足够的镇静, 则为镇静失败。记录镇静成功情况。记录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呃逆、...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10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5 mg/kg, 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15~0.35 mg/kg, 2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5 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3~1.0 mg·kg-1·h-1, 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12 mg·kg-1·h-1, 2组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8~15 μg·kg-1·h-1。术中维持Narcrotrend指数(NI)值37~64(即D0~D2)。记录镇静成功情况、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NI值降至D0时间, 意识消失后HR降低程度、VT、RR、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 记录诱导1、3、5 min时MAP波动程度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P组比较, R...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衰弱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 年龄65~75岁, 性别不限, BMI 18~28 kg/m2, 简易虚弱问卷量表评分3~5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4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低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B1组)和高剂量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B2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 B1组和B2组分别静脉泵注瑞马唑仑6和12 mg·kg-1·h-1, 意识消失后3组静脉注射阿芬太尼和罗库溴铵。麻醉维持: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2 mg·kg-1·h-1, B1组和B2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1.0 mg·kg-1·h-1, 3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0.20 μg·kg-1·h-1, 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 术中维持BIS值45~55。记录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记录麻醉诱导时注射痛、术中心血管事件、术中知晓和PACU期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 B1组和B2组意识消失时间延长, 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行胃肠镜检查术的门诊患者262例, 年龄18~64岁, BMI 18~28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31):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0.25 mg/kg, 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2.0 mg/kg, 待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开始胃肠镜检查术。于胃肠道准备前空腹时、胃肠镜检查前、离开PACU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 记录内镜医师对患者的肠蠕动评级, 记录检查期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以及PACU期间腹胀、腹痛、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组比较, R组肠蠕动评级升高, 离开PACU时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浓度升高, 检查期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 PACU期间腹胀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相比丙泊酚, 瑞马唑仑对胃肠镜检查术患者兴奋性胃肠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轻, 利于胃肠动力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瑞马唑仑抑制患者喉罩置入反应效力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需置入喉罩的患者, 年龄18~60岁, BMI 18~28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按性别将其分为2组:男性组(M组)和女性组(F组)。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 第1例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3 mg/kg, 患者意识消失、BIS值≤60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1分时, 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 3 min后置入喉罩。置入喉罩时出现吞咽、牙咬喉罩、呛咳、体动或置入喉罩后2 min内MAPmax或HRmax升高幅度大于基础值的20%为阳性反应。若喉罩置入反应阳性或给予瑞马唑仑3 min后MOAA/S评分仍>1分, 则下一例增加瑞马唑仑剂量, 否则降低一个剂量, 相邻剂量相差0.03 mg/kg, 重复此过程, 直至出现第7个交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抑制喉罩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F组29例和M组22例完成本试验。F组ED50及其95%CI为0.146(0.106~0.175)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年龄因素对瑞马唑仑全麻诱导期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年龄5~80岁, BMI 18~30 kg/m2, 根据年龄分为4组(n=20):未成年组(R1组, 5~17岁)、青年组(R2组, 18~44岁)、中年组(R3组, 45~59岁)及老年组(R4组, 60~80岁)。各组全麻诱导均静脉注射瑞马唑仑负荷剂量0.1 mg/kg, 继以0.1 mg·kg-1·h-1维持, 其余全麻诱导及维持用药均相同。记录瑞马唑仑静脉注射后3 min内患者情绪变化, 并于给药后1、2、3 min时记录脑电波、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 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1组比较, R3及R4组愉快情绪发生率显著降低, 情绪分级降低, 梦境Likert评分、MOAA/S评分降低, R2组梦境Likert评分、MOAA/S评分降低, R4组全麻诱导期低氧血症发生率升高(P<0.01);与R2组比较, R3及R4组愉快情绪发生率降低, R4组MOAA/S评分降低(P<0.05)。与R1组和R2组比较, R3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麻醉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行CABG患者6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ASA分级Ⅱ或Ⅲ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35%, CI>2.0 L·min-1·m-2, 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瑞马唑仑组(R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08 mg/kg, 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 2组均复合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和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 维持BIS值40~65。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后1~2 min和气管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30 s~15 min、切皮前即刻, 分别测定BP、HR、MAP、CI、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x),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并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M组比较, R组低血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降低, CI及SVI降低>20%发生率及dPmx差值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咪达唑仑而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MRI检查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至6月行MRI检查的患儿10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6岁, 体重10~30 kg,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丙泊酚组(P组)和艾司氯胺酮+丙泊酚组(K+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 K+P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和丙泊酚1.5 mg/kg;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100 μg·kg-1·min-1, 调节丙泊酚输注速率, 维持Ramsay镇静评分≥5分。发生中重度体动反应时, 静脉注射丙泊酚0.5~1.0 mg/kg和(或)增加丙泊酚输注速率。评估检查过程中MRI图像质量, 记录体动反应发生情况及其程度、气道相关不良事件(低氧血症、窒息、上呼吸道梗阻、分泌物增多)及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静脉追加量及总用量。记录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恢复室观察期间不良事件(呕吐、复视及躁动)发生情况和家属对镇静效果和恢复的满意度。结果与P组相比, K+P组丙泊酚平均输注速率和总用量、气道相关不良事件及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性别因素对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并拟择期行骨科手术老年患者106例, 按性别分为男性组(M组, 52例)和女性组(F组, 54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及麻醉相关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瑞马唑仑总量、术前白蛋白浓度、出血量、输液量、尿量及血管活性药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恢复相关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总停留时间及拔管后改良Aldrete评分达9分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关指标:诱导后5 min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中知晓、苏醒延迟、苏醒期躁动(Riker镇静-躁动评分≥5分)、PACU缺氧(SPO2<90%)、术后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M组与F组患者苏醒时间及诱导后5 min低血压、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PACU缺氧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苏醒时间:(21.6 ± 9.2) min比(22.6±10.4) min, t=-0.502;低血压:13.5%比20.4%, χ2=-0.897;心动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门诊刮宫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刮宫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马唑仑组(R组, n=41)和丙泊酚组(P组, n=39)。麻醉诱导:静脉注射阿芬太尼10 μg/kg,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7 m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1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70例):瑞马唑仑组(R组)、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P组)。R组给予瑞马唑仑0.2 mg/kg, 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 RP组给予瑞马唑仑0.1 mg/kg+丙泊酚1.0 mg/kg。术中根据需要R组每次追加瑞马唑仑0.05 mg/kg, P组和RP组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诱导完成1.5 min(T1)、诱导完成3.5 min(T2)、手术结束(T3)时的MAP、心率、SpO2, 记录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术中体动、注射痛、低血压、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术中知晓、过敏)发生情况。于术前15 min和术后45 min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评定患者的正负性情绪量值。结果 P组、RP组苏醒时间短于R组(P<0.05), 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R组、R...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 Data、CBM、VIP等数据库, 纳入比较环泊酚与丙泊酚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 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 共741例患者, 其中371例患者使用环泊酚, 370例患者使用丙泊酚。与丙泊酚组相比, 环泊酚组麻醉苏醒时间延长, 麻醉诱导前后MAP、SBP和DBP差值降低, 注射痛、呼吸抑制、体动和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2组麻醉诱导成功时间, 麻醉诱导前后BIS值、HR差值及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泊酚用于妇科全身麻醉手术的有效性与丙泊酚相似, 安全性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帕金森病(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8只,8~12周龄,体重22~32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6):对照组(C组)、PD组和丙泊酚组(Pro组)。PD组和Pro组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7 d;每天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后30 min时,Pro组腹腔注射丙泊酚25 mg/kg,C组和PD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第8天时进行步距实验和转棒仪实验,记录小鼠步距和转棒仪停留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黑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酪氨酸单氧化酶(TH)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D组步距减小,转棒仪停留时间缩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减少,黑质TH表达下调,α-Syn表达上调(P<0.05),Pro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D组比较,Pro组步距增大,转棒仪停留时间延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计数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门诊根管治疗术镇静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门诊根管治疗术的患儿70例,性别不限,年龄2~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治疗时间<1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5):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3 mg/kg直至B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检查镇静效果的量效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2年8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40例, 年龄18~65岁,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Ⅱ、Ⅲ级, 体重指数(BMI)18.5~27.9 kg/m2, Child-Pugh A级。患者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5 μg/kg, 2 min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瑞马唑仑初始剂量设定为0.15 mg/kg(剂量梯度0.025 mg/kg), 使用改良Dixon序贯法决定下一例患者的瑞马唑仑剂量。记录镇静成功和镇静失败的患者例数, 并将患者分为镇静成功组(21例)和镇静失败组(19例)。记录两组患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 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 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头晕、恶心呕吐、苏醒延迟、躁动的发生情况。使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瑞马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检查镇静效果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结果瑞马唑仑用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对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术的老年患者,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年龄65~80岁, BMI 18~28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瑞马唑仑组(C组)和利多卡因复合瑞马唑仑组(L组)。麻醉诱导时所有患者均给予阿芬太尼6 μg/kg后L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2 mg/kg, 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进行研究, 首例患者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为0.18 mg/kg, 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且改良警觉/镇静评分≤3分时置入胃镜。胃镜置入反应阳性标准:进镜过程中患者出现吞咽、呛咳、体动等影响检查质量的反应。若胃镜置入反应阳性, 则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的用量增加1个阶梯剂量, 否则降低1个阶梯剂量。相邻剂量差值为0.02 mg/kg, 重复此过程直至出现9个转折点。采用probit法计算2组瑞马唑仑抑制胃镜置入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 C组复合阿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胃镜置入反应的ED50(95%CI)为0.158(0.133~0.183) 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ED50及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 ED95)。方法选择行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 按年龄分为青年组(Y组, 年龄18~44岁)和中年组(M组, 年龄45~60岁), 每组30例。所有患者静脉推注阿芬太尼5 μg/kg, 30 s后推注瑞马唑仑, 初始剂量为0.1 mg/kg, 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mOAA/S)<3分时进行胃镜检查。按照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 根据胃镜检查的镇静效果, 确定下一位患者的瑞马唑仑剂量。患者镇静"成功", 则下一例患者瑞马唑仑剂量降低0.03 mg/kg, 否则增加0.03 mg/kg。记录患者瑞马唑仑用量、胃镜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知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ED95及其95%CI。结果 Y组的ED50为0.13(0.11~0.16)mg/kg, ED95为0.19(0.16~0.33)mg/kg;M组的ED50为0.0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