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在接种两剂已上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人群中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加强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筛选入组360例已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3~4个月、6~8个月、11~13个月的18周岁及以上研究对象并接种1剂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研究用疫苗接种前、接种后14 d血样,用于体液免疫检测,收集研究用疫苗接种后1个月内的所有不良事件。 结果 本研究入组360例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间隔时间分3组(A组91~120 d,B组181~240 d,C组331~390 d),各组120例,无研究对象脱落。三组年龄均值分别为38.13、40.22和45.73岁,各组间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16,P<0.001),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 IgG GMC(几何平均浓度)免疫前分别为4.81、4.23、2.12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54,P<0.001),C组和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三组免疫后 IgG GMC 分别为106.69、124.05、80.04 A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28,P=0.133)。三组 IgG 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4.17%、87.50%、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1,P=0.214)。免疫前血清针对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不同组别的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2.18、1∶2.18、1∶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1,P=0.990);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2.09、1∶2.17、1∶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8,P=0.686)。免疫后血清三组原型株中和抗体 GMT为1∶31.09、1∶34.90、1∶21.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62,P=0.106);三组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GMT为1∶61.46、1∶77.44、1∶4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05,P=0.123)。序贯加强免疫后血清对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的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达到82.78%、83.33%。三组 SARS-CoV-2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6.67%、87.50%、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0,P=0.026),其中C组低于A组和B组;三组 SARS-CoV-2 Delta变异株中和抗体阳转率分别为87.50%、84.17%、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83,P=0.075)。发生不良事件人数为124人,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为34.44%。各组发生率分别为35.83%、40.83%和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87,P=0.064),所有研究对象出现的不良事件以接种部位不良事件为主,主要表现为疫苗接种部位疼痛(23.89%);全身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6.94%),未发生与疫苗接种有关的SAEs。结论 接种两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后序贯加强免疫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长间隔期的免疫前IgG和免疫后原型株中和抗体阳转率较低,不同间隔期的免疫后IgG 、Delta变异株和原型株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建议基础免疫后6~8个月为最佳的接种间隔。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暴发流行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流行的手段。2019-nCoV与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同属于β-冠状病毒。基于对SARS-CoV和MERS-CoV的了解,科学家对2019-nCoV病毒特征的研究、候选抗原及表位的鉴定、动物模型的建立、免疫应答的检测,疫苗的设计等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新冠疫苗类型几乎涵盖了目前疫苗研究的所有形式,包括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mRNA疫苗与DNA疫苗)等。至2020年3月,已有2项新冠疫苗进入了Ⅰ期临床试验,分别为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研发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重组新冠疫苗和美国Moderna公司的mRNA 疫苗,两种疫苗均以2019-nCoV的刺突蛋白为抗原靶标。同时,新冠疫苗研发仍面临着许多未知的挑战,如2019-nCoV病毒抗原特征、抗原变异、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特征以及对老年及基础病人群是否具有保护,新冠疫苗量产的生产工艺等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含有L452R和T478K突变位点的新型冠状病毒受体结合域(RBD)-破伤风类毒素蛋白(TT), 表达后蛋白免疫小鼠以了解突变体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设计2对新型冠状病毒引物对RBD中的L452R和T478K进行突变, 并将TT肽的核苷酸片段嵌入RBD中;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蛋白, 借助离子柱层析技术纯化出目的蛋白, 复性获得空间构象后通过ELISA、高效液相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等进行检定;免疫小鼠后ELISPOT检测其细胞免疫水平;用竞争法ELISA和活病毒中和试验评估其中和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突变株的抑制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新型冠状病毒RBD的L452R和T478K突变蛋白, 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6 390。小鼠免疫后产生了特异性的细胞免疫, 突变蛋白组刺激后产生的分泌IFN-γ的效应T细胞为(21.43±11.71)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高于对照组(3.38±2.56)个斑点形成细胞/5×105个细胞,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17,P=0.003);同时产生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德尔塔、奥密克戎(BA.1)流行株的高滴度中...  相似文献   

4.
感染SARS-CoV-2引起慢性HBV感染者的肝损伤、HBV再激活等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本文总结了SARS-CoV-2感染对慢性HBV感染者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SARS-CoV-2感染期间HBV再激活的风险、慢性HBV感染者接种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价, 旨在为此类患者的早期风险识别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Delta变异株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新一轮疫情。国内现有疫苗可有效预防病毒感染所致的重症和死亡, 但难以完全阻断病毒传播。未来一段时间需继续采取疫苗接种与非药物干预措施相结合的疫情防控策略, 继续扩大疫苗接种覆盖人群并开展加强免疫, 以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要继续开展疫苗针对变异株的保护效果和疫苗保护持久性研究, 在大规模人群中接种的安全性监测, 以及疫苗接种与非药物干预措施相结合的模型研究, 为不断优化调整免疫策略和疫情防控措施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有效疫苗的研发需经历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在疫苗上市使用之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前研究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上市之后亦需通过Ⅳ期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疫苗在人群中的实际保护效果和安全性,并结合疾病流行特征,进一步优化调整免疫策略。本期重点号报告了多种疫苗上市前、后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对支持疫苗上市获批和上市后应用极有帮助。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疾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们鼓励持续推进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内的疫苗临床研究,为疫苗应用人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自2019年底,中国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以来,展现了我国对未知病原鉴定的能力。目前,报道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间接接触传播为主,其他传播途径还有待证实。本文讨论了2019-nCoV的可能传播途径,现有研究证实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可能性比较大,气溶胶传播、泪液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仍有待证实,为2019-nCoV的防控及公众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60岁老年人再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60岁有1剂次PPV23免疫史者作为再接种组, 无肺炎球菌疫苗免疫史者作为首次接种组, 两组研究对象接种1剂次PPV23, 于接种前后28~40 d采集血标本, 使用ELISA检测抗特定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免疫球蛋白G浓度, 监测研究对象接种后30 d内的安全性。结果免疫前23个血清型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再接种组(0.73~13.73 μg/ml)高于首次接种组(0.39~7.53 μg/ml), 再接种组免疫后GMC(1.42~31.65 μg/ml)高于免疫前(0.73~13.73 μg/ml), 首次接种组免疫后GMC(1.62~43.76 μg/ml)高于免疫前(0.39~7.53 μg/ml);再接种组几何平均增长倍数(2.16~3.60)低于首次接种组(3.86~16.13);再接种组抗体平均2倍增长率[53.68%(95%CI:52.30%~55.06%)]低于首次接种组[93.16%(95%CI:92.18%~94.1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以不同免疫程序在9~65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 于2015年3月, 在河南省登封市和泌阳县招募9~65岁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 956名受试者, 按1∶1∶1随机分配至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 每组652名。5剂对照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对照疫苗, 4剂试验组按照0、7、21 d免疫程序(2-1-1程序)接种试验疫苗, 5剂试验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试验疫苗。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观察首针疫苗接种至全程疫苗接种后30 d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并分析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于免疫前、首针接种后7 d、首针接种后14 d和全程接种后14 d采集静脉血, 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 计算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 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87%(273/652)、35.43%(231/652)、34.97%(228/652), ...  相似文献   

10.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的暴发流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该病发病过程中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伤,临床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病毒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血液生化免疫指标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结果可反映患者的脏器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就COVID-19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测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关键时期。近期湖北省外各地区逐渐开始复工、复产,疫情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前,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新型冠状病毒隐性感染,描述隐性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及作为传染源的可能。这对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注重重点人群的筛查与自我防护、强化检测水平有助于隐性感染者的发现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河北省正定县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基础免疫21~32年后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选取正定县1986—1996年出生、完成血源HepB基础免疫且无加强免疫史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HBc (HbcAb)均阴性且抗-HBs<10 mIU/ml,以及最终完成加强免疫且有实验室结果者为研究对象,共322名。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322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种1剂市售的啤酒酵母HepB[以下简称HepB(酵母);151名]和基因重组HepB[以下简称HepB(CHO);171名],剂量均为20 μg。免疫后30 d采集静脉血5 ml,定量检测抗-HBs的几何平均浓度(GMC),观察加强免疫效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加强免疫后抗-HBs的GMC和阳转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对象抗-HBs阳转率为82.61%(266名),GMC为(131.63±12.94)mIU/ml。加强免疫前抗-HBs<2.5和2.5~10 mIU/ml组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4.54%(1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我国31个省份<18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为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31日, 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有年龄<18岁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确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分析, 并分析不同流行阶段感染者的流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 我国共报告63 916例<18岁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 确诊病例14 777例(23.12%), 无症状感染者49 139例(76.88%)。月报告感染者数在2022年4月达到高峰, 为40 864例。感染者分布在30个省份的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其中, 上海市(41 562例)、长春市(5 753例)和吉林市(3 888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11%(51 203/63 916)。男性占54.34%;感染者年龄M(Q1, Q3)为10(5, 14)岁, 57.73%的感染者集中在6~15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56.14%)。确诊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M(Q1, Q3)为1(0, 2...  相似文献   

14.
在疫苗临床研究中, 桥接试验是指在疫苗原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临床试验中已得到证实的基础上, 再通过一系列的小规模附加试验, 证明疫苗从一种组分、人群、接种程序等改变为其他类型后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有效性特征与改变之前的特征具有相似性或一致性, 从而可以将原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外推的研究。与传统的疫苗临床试验相比, 桥接试验可以推进疫苗获得批准上市, 可加快扩大疫苗的应用范围, 促进疫苗的跨地域和跨人群应用。近年来, 桥接试验设计在疫苗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愈加常见。为了更好地指导和推广桥接试验设计在疫苗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 本研究拟对桥接试验设计在疫苗临床试验中的设计的特点及应用实例进行梳理, 对桥接试验设计思路、要点和统计学评价方法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COVID-19疫情期间, 病原基因组监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开展基因组监测在应对COVID-19疫情中的优势, 并总结主要国家和组织开展的SARS-CoV-2基因组监测活动。进入后疫情时代, 全球仍然面临SARS-CoV-2不断变异和传播带来的挑战, 有必要持续开展包括基因组监测在内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对近年来国内外肿瘤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对检索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结果显示, 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显著降低肿瘤患者的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 还可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风险, 显著改善生存预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亦可对肿瘤患者起到保护作用, 尤其是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患者。国内外权威学会指南、共识均建议肿瘤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建议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患者教育, 让肿瘤患者充分获得疫苗给这个特殊群体带来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和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ontrast ratio, P-LC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在不同病情危重程度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和天津市津南医院2020年1至5月收治的69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病情危重程度分为轻型组(15例)、普通型组(46 例)、危重型组(8 例), 另选取同期70例已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 分析各组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 NE#)、淋巴细胞绝对数(absolute lymphocyte count, 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趋势和评价防控效果,本研究评估了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的流行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的每日新增经核酸检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数,分析新增确诊病例的流行曲线、环比新增确诊病例倍数、定基新增确诊病例倍数、环比新增确诊病例数增长率。结果从2020年1月16日至2月14日,中国内地新冠肺炎累计新增确诊病例数为50 031例,其中湖北省37 930例,武汉市22 883例,湖北以外其他各省12 101例。湖北以外其他各省份新增确诊病例数高峰在2020年1月31日至2月4日,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高峰在2020年2月5至9日。湖北以外其他各省新增确诊病例数在2020年2月5至9日呈现明显下降(与高峰时段相比下降了23%),而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在2020年2月10至14日明显下降(武汉下降了30%;湖北下降了37%)。结论国家及各级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地遏制了疫情在全中国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湖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输出风险及其他各省从湖北输入疫情的风险。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14日我国各省报告病例数(不含临床诊断病例;不含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数据)和百度迁徙指数,对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和湖北迁出指数进行相关分析,评估湖北疫情输出风险和其他省疫情输入风险。结果 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9 970例,其中湖北37 884例。湖北平均每天迁出至其他省的指数为312.09,武汉和湖北其他市分别为117.95和194.16。各省累计报告病例数与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迁出至各省的人口迁徙指数均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4和0.81;湖北、武汉及湖北其他市人口迁出分别可解释线性模型71.2%、70.1%和66.3%的变异。湖北高输出风险时间集中在1月27日前,其中1月23日前的疫情输出风险主要来源于武汉,之后主要来源于湖北其他市。疫情输入风险排前3位的是湖南、河南和广东,累计风险指数分别为58.61,54.75和49.62。结论 我国各省疫情主要由湖北输入引起,湖北限制人口流出、各省加强对湖北省迁入人员的检疫,可以较大程度降低各省(除湖北)疫情持续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杭州市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 采集杭州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咽拭子和深咳痰液呼吸道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对病毒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29条(分别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2019-nCoV基因组序列和其他物种来源的30条β冠状病毒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15株武汉地区毒株基因组以突变位点进行分组,鉴定其他地区相同和特异性突变位点。结果 获得29 833 bp长度的杭州首例感染2019-nCoV病例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覆盖病毒编码区全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与云南蝙蝠中分离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样冠状病毒RaTG13株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6.11%;相较其他基因,E基因间相似性最高(99.56%),而编码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S基因间相似性最低(92.87%)。与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的29株2019-nCoV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均大于99.9%,但在一些毒株中也发现了一些单位点核苷酸多态性。结论 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