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心病PCI术后并发症用延续性护理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7月本院接诊的92例冠心病PCI手术病患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模式对其进行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干预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比对照组的26.09%低,P<0.05。干预组干预半年后的生后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手术病患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总结35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戒烟护理,分析老年患者PCI术后的特点和吸烟规律,应用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树立患者戒烟决心,指导家庭成员予以关心和帮助,定期信息沟通,评估患者的戒烟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多方面入手,营造戒烟环境,帮助患者戒烟,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延续护理对冠心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进行PCI治疗的12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PCI术后康复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1年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1.64±2.45)分vs(27.35±2.34)分]、生活改良[(28.64±2.76)分vs(26.34±2.18)分]、应急处理[(26.85±2.44)分vs(24.12±2.82)分]、自我管理[(86.15±8.08)分vs(78.31±7.39)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提升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PCI术后血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人PCI术后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81例进行PCI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5.8mmol/L,≤7.2mmol/L,≤10.0mmol/L,≥10.0mmol/L,将患者分为4组(Q1到Q4),对各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与住院主要并发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Q1到Q4组,PCI患者住院的主要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和左心衰竭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依此递增。结论糖尿病患者行PCI的术后血糖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水平与患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出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互联网联合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给予互联网联合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评分(Morisky)、心绞痛生存质量评分、自我管理水平、运动耐量。结果 观察组Morisky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活动受限度评分、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稳定性、疗效满意度、疾病知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期复查、生活规律、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规律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耐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联合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可提高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增大运动耐量,进一步促进临床康复,具有确切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我院及外院行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上加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观察组),疗程2w,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75.68%(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IDI—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能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症状,调整血脂,减轻炎症反应,是辅助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科开展心脏介入手术以来,将50例行PCI手术的病人进行调查,术前1小时及术后1~2小时血压均比在术前两小时及术后三小时血压有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8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观察并发病的发生率。结果8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4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经及时正确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CI治疗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能确保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但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引起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严重者如不及时处理,会有死亡的危险,因此临床评估判断尤为重要。现将我科PCI治疗后早期胸痛的75例患者的评估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实验组则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IL-6、CRP、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实验组IL-6为(12.14±3.57)pg/L、CRP为(5.40±2.41)mg/L、TNF-α为(9.61±3.12)ng/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02±3.64)pg/L、(8.26±2.58)mg/L、(12.28±3.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HD疗效显著,可有效下调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遵医行为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SF-36各维度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我疾病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复查、配合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4%,高于对照组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可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其健康行为,提高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促进临床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为远期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月超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7):1200-1203,1227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冠脉内介入(PCI)术后心绞痛患者血清血脂水平、可溶性CD40L(sCD40L)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112例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sCD40L、sICAM-1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TG、TC、LDLC、sCD40L、sICAM-1明显降低,HDLC、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50%vs8.93%)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在调节患者机体血脂水平、sCD40L及sICAM-1水平和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彩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981-983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睡眠质量。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即:生理舒适+心理舒适+社会功能舒适而促进患者睡眠质量。于治疗第4周周末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比较。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结果治疗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各成分评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睡眠质量7个成分及总分比较(分别为t=7.925,4.303,7.101,7.786,4.091,4.610,5.001,9.983;P均<0.01),干预组患者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睡眠质量的好坏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发展与转归,采用中西医结合舒适护理在改善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同时,可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GT水平及观察组不同病情(轻度、中度、重度)、不同分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冠心病患者GGT水平,并分析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GGT水平为(52.13±3.98)U/L,高于对照组的(14.05±7.1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冠心病患者血清GGT水平为(60.10±9.40)U/L,高于轻度、中度患者的(54.34±4.20)U/L、(38.10±5.60)U/L,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GGT水平为(61.20±9.45)U/L,高于不稳定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54.38±4.30)U/L、(38.22±6.05)U/L,且不稳定型患者高于稳定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043,P<0.05)。结论 血清GGT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对冠心病危险分层、分型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痛患者(冠心病组)92例和非冠心痛患者(对照组)69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0例)、双支病变亚组(31例)和三支病变亚组(21例),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 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双支病变亚组和三支病变亚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亚组(P<0.05,P<0.01).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随冠心痛病情严重程度而降低,低胆红素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30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8例,对照组115例,接受生物平衡治疗的病人治疗后其球结膜微循环从治疗前50.9%下降到1.9%,其余各微循环观察指标下降最高可达97.7%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