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并分析其与Th细胞、IPSS积分及骨髓CD34+细胞比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CD14、CD68标记巨噬细胞,以CD3、CD8、干扰素γ(interferon 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 IL-4)标记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7例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以及Th细胞活化情况,另设8名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①低危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为1.56%±0.22%,显著高于高危MDS患者(0.20%±0.07%) (P<0.001)及正常对照者(0.62%±0.09%)(P<0.001)。②MDS患者骨髓中的巨噬细胞百分比与Th1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4, P<0.01)。③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与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IPSS)呈负相关(r=-0.532, P<0.001),同时也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7, P<0.01),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成负相关(r=-0.398, P<0.01),与骨髓CD34+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24, P<0.05)。结论:低危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加,并可能导致了Th1细胞的异常激活;检测MDS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百分比可能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调整体外膜肺氧合(ECMO)管道位置、离心泵转速等可变指标,能否优化患者组织氧供及改善预后。 方法 将经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及对照组(n=9),观察组根据血流动力学结果,调整离心泵转速等指标,让远端桡动脉血氧分压>90 mmHg;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工作负荷指标及预后的差异。 结果 观察组ECMO优化后在血流动力学(肺动脉楔压及心脏指数)及氧动力学方面(桡动脉氧分压)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含有造影剂的膜肺血流到达的位置较对照组远(P<0.05);观察组中肾脏和肝脏的形态结构基本处于正常,而对照组肾脏和肝脏均存在萎缩和肿胀的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CMO优化后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0%vs 55.6%,χ2=4.550,P<0.05)。 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调整ECMO管道位置、离心泵转速等可变指标,可以减少无效“小循环”的发生,提高组织器官氧供,减少酸中毒和器官衰竭的发生,从而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内脂素在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MA)及正常早孕人工流产(人流)孕妇血浆中的浓度和胎盘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MA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因MA住院刮宫和非意愿妊娠在门诊作早孕人流的病例分别列为MA组(36例,孕5~11周)和正常早孕对照组(20例,孕5~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检测其血浆内脂素浓度和胎盘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结果:MA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55.98±10.30) ng/mL,对照组的血浆内脂素浓度为(70.19±11.70 ) ng/m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评分也证实,M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的内脂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在血浆中的内脂素浓度与胎盘绒毛组织中内脂素的表达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11,P<0.01);MA组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94.4%)高于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浓度低、胎盘组织内脂素低表达与胎盘绒毛组织退变发生率间具有相关性(r=-0.684,P<0.001;r=-0.404,P=0.002)。结论:内脂素在血浆及胎盘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MA的原因之一;检测血浆中内脂素浓度可作为监测妊娠进展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ubclinical hypothyroidsm,SCH)及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CI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6 256名40岁以上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其甲状腺激素和TSH水平,采用高分辨B型超声检查仪测量CIMT。根据甲状腺功能水平分组,SCH的诊断标准为TSH>4.94 μIU/L而FT4在正常范围内,分析SCH、TSH水平与CIMT间的相关性。结果:6 256名研究对象中,SCH患者为458例(7.3%),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正常组)为5 798例,CIMT增厚者为2 082例(34.6%)。SCH组的CIMT显著增厚[(0.73±0.007) mm比(0.71±0.001) mm, P=0.0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og10-TSH水平与CIMT呈显著正相关(β=0.02, P=0.01),在校正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目前是否吸烟、目前是否饮酒、血脂、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高血压用药情况后,与正常组相比,SCH患者的CIMT增厚风险增加了28%(OR=1.28,95% CI=1.03~1.61, P=0.03)。结论:在上海市嘉定区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的中老年人群中,SCH患病率为7.3%,CIMT增厚者占34.6%,TSH水平与CIMT增厚呈显著正相关,SCH是CIMT增厚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影像特征,并分析其与中央组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6例甲状腺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指标(性别、年龄、肿瘤多灶性、肿瘤最大径、肿瘤双侧性、是否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超声影像特征,并探讨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PTM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826例PTMC患者中有216例(26.15%)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OR=1.600,P<0.001)、年龄≤45岁(OR=2.020,P<0.001)、肿瘤最大径>5 mm(OR=2.371,P<0.001)、超声显示病灶内存在微钙化(OR=1.407,P=0.042)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OR=0.492,P=0.016)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呈负相关;肿瘤多灶性、肿瘤双侧性及其余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并无相关性。结论: 男性、年龄≤45岁、肿瘤最大径>5 mm、超声显示病灶内存在微钙化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作为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参考依据,而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则可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PAH)营养风险与运动耐量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标准(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 NRS-2002)(以下简称NRS), 对96例IPAH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有营养风险组(n=46)及无营养风险组(n=50), 2组分别进行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心肺运动试验,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IPAH有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间的性别、年龄、身高及血气分析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而有营养风险组患者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显著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1)。肺功能检测, 有营养风险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DLCO)、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均<0.05), 而2组间其他指标[一秒率(FEV1/FVC)、深吸气量、肺总量、残气量、残总比(残气量/肺总量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肺运动试验检查, 有营养风险组的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峰值通气量、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 均<0.05), 而2组间的峰值氧脉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IPAH患者的NRS评分与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5和-0.342, P均<0.01), NRS评分与峰值公斤摄氧量呈负相关(r=-0.213, P<0.05)。结论:有营养风险的IPAH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降低更显著, 运动耐量下降更明显,而NRS评分可反映其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 48例经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1、3、7 d分别检测血清NSE水平,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收集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NSE水平与肿瘤体积、脑组织水肿体积及术后6个月KPS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7 d时患者血清NSE水平[(15.07±2.34)、(18.20±4.31)、(15.20±3.94)μg/L]均高于术前[(12.98±2.61)μg/L](P<0.05),术后3 d时高于术后1 d时(P<0.05),术后7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NSE水平与瘤周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757,P<0.001),与肿瘤体积无相关性(r=0.190,P=0.195);术后3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3 d脑水肿体积呈正相关(r=0.553,P=0.002),术后7 d血清NSE水平与术后6个月KPS评分(80分)呈负相关性(r=-0.821,P<0.001)。结论血清NSE水平可辅助评估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脑损伤程度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保存液(PS)污染情况。方法根据捐献肝脏PS培养结果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广州某三甲医院7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受者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阳性组围手术期序贯应用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疗程为1周;阴性组停用亚胺培南。对保存液污染病原菌分布、术后3月感染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8例肝移植患者中,32例PS培养阳性,阳性率41.03%,共分离出33株病原菌。分离出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9株,27.27%)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糖球菌(9株,27.27%)。培养液阳性组和阴性组肝移植术后感染率分别为31.25%和13.04%(χ2=3.837,P=0.048)。感染例次最多的部位是下呼吸道和腹腔(5例,31.25%),其次是手术切口(4例,25.00%)。不同肝功能CTP、MELD评分以及手术方式患者术后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1.28%)术后3周发生与PS污染相同的病原菌感染,并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在术后随访3月内,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13%(1例)、4.35%(2例)和6.25%(2例)、10.87%(5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PS经常受到污染,PS污染是受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早期针对性抗菌素治疗对降低公民逝世后捐献肝脏PS污染相关的感染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佳伟  肖映胜  杨熙鸿  林炘 《新医学》2021,52(5):343-346
目的 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了双侧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的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类型、透析时间、体质量、术前术后生化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切除甲状旁腺后15 min 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下降80%以上,术后24 h PTH水平降至20 ~ 30 pg/ml;血钙水平于术后24 h明显下降,48 h降至低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方式(OR = 0.173,P = 0.038)、术前PTH水平(OR = 1.003,P < 0.001)、术前肌酐水平(OR = 1.004,P = 0.001)是术后低钙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腹透透析方式、术前PTH水平偏高、术前肌酐水平偏低是甲状旁腺全切除术+前臂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后出现低钙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80岁)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2019年204例经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疾病、骨折类型、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以术后1年内死亡为观察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1年内,共有82例患者术后死亡,死亡率为40.2%。性别、BMI、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血钙水平及住院时间不影响80岁患者髋关节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年龄、术前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高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脏手术与急性肾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原因 ,提出围手术期的处理要点。方法 对 13 45例心脏手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的 2 8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轻度肾功能不全 189例 ,中度 69例 ,重度 14例 ,极重度 10例。结果 总的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2 0 97% (2 82 /13 45 ) ,总住院死亡率 3 712 % (4 2 /13 45 ) ,2 82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死亡 2 4例(8 5 1% ) ,术前伴发病、心功能分级、手术种类和心肺转流时间与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轻重程度 ,与术前伴发病、心功能分级、手术种类和心肺转流时间有密切关系。轻度、中度肾功能不全以强心、利尿、扩血管、保护肾功能为主 ,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者以腹膜透析为主 ,部分重度和极重度肾功能不全者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延迟拔管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48h或拔管后再插管)19例作为观察组,无延迟拔管58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共收治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患者77例,其中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患者19例,发生率为24.67%(19/7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肾功能损害(x2=12.396,P=0.000)、术后肾功能损害(x2=4.398,P=0.036)、年龄I〉50岁(x2=12.788,P=0.036)、性别(x2=5.416,P=0.020)、血液净化(x2=15.374,P=0.000)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延迟拔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血液净化(OR15.890,95.0%CI1.432~176.295)、术前肾功能损害(OR8.536,95.O%CI1.059—68.786)(P均〈0.05)。结论术前肾功能损害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杨敏  沈轶  张海  吴乾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10-1311,13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胸外科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将其中出现并发症的120例患者与同期行食管癌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各个危险因素对比,并将各种危险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下列因素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相关:年龄60岁以上,术前全身情况,基础疾病,术前病理分级,入信ICU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激素使用,意识障碍,抗酸制剂的使用,术后纤支镜使用,术后循环情况,液体出入量,术后氧合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高度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术前全身情况,术后循环情况,术后氧合情况。【结论】年龄,术前全身情况,术后循环情况,术后氧合情况这些因素可能为食管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情况,收集并观察基础病史、术中(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术中出血>800 ml和术中低血压等)及术后指标(改良氧合指数、血乳酸、急性肾损伤和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情况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在纳入的803例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中,心肌损伤发生率为17.2%(138/803),而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仅为0.9%(7/803)。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时间、急诊手术、术中低血压、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及术后即刻急性肾损伤与术后重症患者心肌损伤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急诊手术(OR=3.14,95% CI:1.76~5.60,P<0.001)、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OR=2.26,95% CI:1.23~4.15,P=0.008)、APACHEⅡ评分(OR=1.05,95% CI:1.01~1.09,P=0.008)和术后急性肾损伤(OR=3.18,95% CI:1.78~5.69,P<0.001)与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独立相关。  结论  重症患者腹腔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率高,急诊手术、术后24 h内使用升压药、高APACHEⅡ评分和术后急性肾损伤是导致腹腔手术后重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患者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统计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导致严重结局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93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内发生术后并发症82例,占8.77%;32例死亡,占3.4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术前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房颤、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史是导致骨科患者术后死亡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房颤、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史6个因素为骨科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 选择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外科术后留观我科的患者62例,其中心胸外科术后25例,腹部外科术后37例.62例患者中12例(占19.4%)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功能不全的12例患者中心胸外科术后患者8例(占67%),腹部外科术后患者4例(占33%).将12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设为研究组,余50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年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评估、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等因素.结果 研究组高龄 (>65岁)、长期吸烟(吸烟指数〉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FEV1/FVC〈0.7)、体外循环等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龄、长期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术前肺功能下降、体外循环等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