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璐  秦新月 《医学信息》2018,(2):96-97,100
目的 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探讨血尿酸在AD患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的AD患者94例为AD组,同时收集体检中心同年龄段、性别比例构成相似的健康体检人群127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尿酸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AD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女性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与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尿酸可能为AD的保护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尿路结石患者体重指数(BMI)对24h尿液、血液生化指标及结石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150例进行血尿生化分析,按照BMI分为体重正常组45例、超重组65例,肥胖组40例,检测24h尿钙、磷、尿酸、血钙、血磷、血尿酸及尿pH等指标,同时收集患者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比较组间各指标及结石成分的差异性;根据结石成分不同分为四组(草酸钙组、磷酸钙组、尿酸组和磷酸镁铵组),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尿液pH均低于正常组(P<0.05);体重正常组患者24h尿钙、尿磷、尿酸和血磷、尿酸明显低于超重或肥胖组(P<0.05)。磷酸镁铵组患者尿液pH高于其它组(P<0.05)。尿酸组和磷酸钙组24h尿磷高于草酸钙组和磷酸镁铵组(P<0.05)。尿酸组24h尿酸高于其它组,磷酸镁铵组24h尿酸低于其它组(P<0.05)。尿酸组血尿酸高于其它组,磷酸镁铵组血尿酸低于磷酸钙组和尿酸组(P<0.05)。磷酸镁铵组BMI低于其它组(P<0.05)。肥胖组、超重组草酸钙、尿酸结石比例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磷酸镁铵比例则低于正常组(P<0.05)。BMI与尿液pH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两者高度相关(r=-0.725,P<0.05)。结论 肥胖及超重对血尿生化、血生化、尿pH及结石成分比例有一定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建议肥胖或超重的尿结石患者行血尿生化、结石成分等评估,注意饮食控制、减重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华初 《医学信息》2018,(22):153-154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0% vs 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高颖 《医学信息》2018,(10):104-106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消化内镜下局部用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止血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分别为(1.26±0.31)d、(187.61±31.17)ml、(392.21±16.23)ml,均少于对照组的(3.94±0.43)d、(326.99±47.23)ml、(569.58±51.16)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联合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减少患者消化道出血情况,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217例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18例)和对照组(99例)。两组患者均保持痛风饮食。治疗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而对照组给予别嘌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血尿酸。比较两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0周的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酸控制成功率分别为67.8%和42.4%(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17.7%)低于对照组(29.7%)。结论:非布司他可大幅降低痛风及高尿酸血症中的血尿酸水平,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查旭雯  夏光云 《医学信息》2019,(15):170-172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痛风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5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尿酸及CRP、IL-6、TNF-α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评估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对痛风诊断的曲线下方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尿酸、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CRP(r=0.193,P=0.050)、IL-6(r=0.225,P=0.021)、TNF-α(r=0.342,P=0.00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水平诊断痛风的AUC面积分别为0.824(灵敏度为86.30%,特异性为67.30%)、0.811(灵敏度为80.40%,特异性为73.10%)、0.989(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6.20%)。结论 痛风患者升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炎性因子的水平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庆伟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3):297-298,301
目的 探讨单纯合理降压治疗和降尿酸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84例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降压组、降尿酸组.降压组给予合理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降尿酸组严格控制尿酸.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水平和血压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降压组尿酸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尿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合理有效控制血压可以改善血尿酸水平,单纯降尿酸治疗不能明显改善血压水平,对高尿酸血症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尿酸.  相似文献   

8.
承良凤 《医学信息》2019,(10):85-90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方法 对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将以上资料录入Excel数据库,对其急性发作诱因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0~60岁为发病年龄高峰,女性患者均为绝经后发病;88.03%的痛风患者急性发作前有诱因,高嘌呤饮食诱发的为61例(52.14%),因饮酒诱发的为55例(47.01%),上述两者中至少含有一项者为81例(69.23%),同时含有两项者为32例(27.35%);60例患者首发关节部位为足第一跖趾关节,下肢关节受累数目多于上肢关节(113例vs 14例)。发病年龄小的患者比发病年龄大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高;病程长,有痛风石的患者易痛风发作频率高(P均<0.05);血尿酸水平高低与患者发作频率无关,两组其他临床生化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血尿素氮是痛风石形成的危险因素,频发与长病程同样是痛风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发现: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与血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频发和长病程是痛风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痛风患者中老年居多,发病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诱因中以高嘌呤饮食和饮酒为其最常见诱因;发病年龄小,病程长,有痛风石的患者发作频率高。部分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并不高。年龄偏大、频发和长病程的患者容易形成痛风石。  相似文献   

9.
刘浩 《医学信息》2018,(19):93-9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南院心血管病区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因胸痛疑诊冠心病或已明确冠心病患者134例,根据既往或入院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血管直径狭窄≥50%者为冠心病组共96例,上述主要分支血管直径狭窄<50%者共40例为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法分别对冠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尿酸(OR=1.006,P<0.05)和红细胞分布宽度(OR=2.450,P<0.05)的升高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红细胞分布宽度与UA水平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三支病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4、0.016<0.05),三支病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尿酸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样本量较小及患者用药控制因素有关。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尿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一周内应用地塞米松(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453例早产儿中其母亲产前用DDXM 240例为研究组(A),而无用DXM 213例为对照组(B),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有关因素。结果:(1)A组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4.6%(59/240),B组为3.2%(7/21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DXM的总用量≥40mg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总量<40mg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孕妇产前最后应用DXM与早产儿临床的时间间隔<24小时早产儿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与时间间隔≥24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1)孕妇产前应用DXM与早产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密切;(2)DXM的用量≥40mg上消化道出血压的机率较总量<40mg大;(3)用DXM与临床的时间间隔<24小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24小时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1.
邓小珍  袁海新 《医学信息》2019,(11):108-110
目的 观察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肩周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及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ROM)、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ROM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03±1.47)分 vs (3.26±2.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4% vs 8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关节松动术及超短波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能明显扩大肩关节活动度,减轻肩关节疼痛,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卓春萍 《医学信息》2018,(11):148-150
目的 探究温针灸与针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膝骨关节病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采取温针灸疗法,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膝关节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实验组膝关节ROM评分为(82.24±9.46)分,高于对照组的(75.24±9.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两组膝关节RO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疼痛量表VAS评分及评分差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针刺治疗相比,温针灸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膝骨关节疼痛,且治疗方式较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3.
赵懋宇 《医学信息》2019,(1):112-114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6水平均下降,IL-10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患者变化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骨关节评分和疼痛情况,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朱树花 《医学信息》2019,(4):107-109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与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中青年患者300例,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颅脑MRI或CT结果,分为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血脂、血糖水平。将高尿酸脑梗死患者分为口服苯溴马隆控制血尿酸组(控制组)和非控制尿酸组(非控制组)。控制组口服药物苯溴马隆片治疗,非控制组不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每3个月进行随访。对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无症状脑梗死组、有症状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高尿酸患者分别为41例、57例和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性脑梗死组41例尿酸升高,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17例,59例尿酸正常,进展为有症状脑梗死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高尿酸脑梗死患者中,控制组50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7例,非控制组48例进展为有症状性脑梗死或复发有1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生及进展有相关性(OR=1.31,95%CI=1.003~1.918,P<0.01)。结论 高尿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呈正相关,控制高尿酸可有效预防和降低中青年无症状脑梗死进展为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李秋建 《医学信息》2018,(18):137-139
目的 了解益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监测血糖、运动、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采用多潘立酮联合益胃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腹饱胀、疼痛、嗳气等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偶发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胃汤加减联合多潘立酮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提供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