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 通过组建医护一体化谵妄管理团队,规范镇痛镇静管理,对重症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干预等多种策略,使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从50.4%下降至19.4%。结论 科学、规范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ICU患者谵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选定“降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改善后,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由14.29%降至5.95%;形成了包括3 L静脉营养专用输液架使用方式等8项标准化作业书。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降低了腹部Ⅱ类切口感染发生率,规范了操作流程,节约了患者费用,提高了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科学管理、更新理念、建立制度、加强培训等,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从34.4%降低至10.4%。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更好地确保患者安全。同时,使圈员综合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专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等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12月在该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围绕降低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开展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小组,遵循品管圈活动的程序,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堵塞发生率.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发生率从13.56%降至5.0%(χ2=21.6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等平均提升1.54分.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品管圈在降低住院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至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成立品管圈、选定主题、制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8个环节,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在实施活动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9.85%,实施活动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5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素质有显著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理运用品管圈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降低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从临床实际出发,运用品管圈方法,探讨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现状,针对VTE评估表未细化等真因拟定对策并予以实施,包括建立围术期VTE风险评估工具、制定围术期“三级三段”干预方案。通过开展活动,使肺癌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由10.13%下降至3.16%,达成了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7.
妊娠40周时,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及其附属物(胎盘、股膜、脐带、羊水)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分娩。在一些人的印象里,似乎孩子生得快是件好事,为分娩顺利的标志。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分娩过程决不是“快速战”,初产妇全部产程约需13-18小时,经产妇也需7-10小时。如果分娩过快,初产妇总产程不足3小时,经产妇不超过2小时者,医学上称为急产。急产一般发生于经产妇,做过人工流产或引产的妇女,发生急产者也屡见不鲜。造成急产的原因,不外乎子宫收缩过强。过频,或早产、胎儿较小、骨盆相对过宽,以及盆底组织松弛等。急产会…  相似文献   

8.
397例急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产的母婴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397例急产病例,分析比较初产急产、经产急产孕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新生儿体重及母婴并发症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初产妇人工流产次数>3次者较易出现急产;初产组孕周<37周,新生儿体重≤2500g和≥3500g急产的发生情况与经产组有显著差异;初产急产组发生产道裂伤、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经产组。结论做好计划生育宣教工作,减少人工流产次数;加强产前保健,尽量避免早产;加强产前、产时监护,适时使用宫缩抑制剂,合理使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留置导尿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1.9%降至活动后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的积极性、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个人潜能、自信心、品管手法均较改进前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0.
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况把握、原因解析、对策拟定,制定SMOOTH干预模式,包括:S(Staff)-人员,推动多学科合作,共谋血栓防控;M(Method)-方法,基于循证证据,规范标准流程;O(Operate)-实施,强化专项改善,实施精准预防;O(On time feedback)-反馈,实时质控反馈,科学有效预防;T(Train)-培训,全民培训宣教,强化防控意识;H(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信息系统,构建信息平台,助力血栓防治。实施后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围术期VTE发生率由2.81%下降至1.12%,促进了VTE多学科团队合作,提高了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小秦是来宁的打工人员,怀孕已经快足月。这天,她来到医院做产检。不料,人还没到诊室,突然肚子疼得厉害,想上厕所。结果刚在厕所蹲下来,肚子里的孩子就生出来了。吓得小秦不知所措地大声哭喊起来。医护人员得知后,迅速将产妇和新生儿送到诊室救治。经过急救,母子平安。  相似文献   

12.
体温作为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是影响机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发生非计划性低体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针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高的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引入了无线体温监测工具,构建了病房、手术室、复苏室智能链式体温监测方案,制定了术前、术中、术后保温策略等,使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从43.18%降低至8.51%,保障了患者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我科328例患者静脉输液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找出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对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373例输液患者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各个环节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我科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由原来的10.7%降低到了2%。结论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解决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品管圈活动降低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品管圈小组活动回顾性分析2018年2—3月本院收治的56例高危患者的资料,在掌握高危患者坠床跌倒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且落实各项措施,对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患者的坠床跌倒率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未发生跌倒/坠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通过对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查检、原因解析、对策拟定等,从风险管理规范化、风险评估精准化、营养支持个性化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 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从活动前的62.32%降低到活动后的15.18%,使重症肌无力吞咽障碍患者得到了精准评估、精细护理。结论 品管圈活动开展可以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吞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进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应用和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围绕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展开品管圈活动,采取自发自愿原则组建品管圈,具体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确定、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与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与实施对策等,比较实行品管圈前后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体检中心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从10.5%降至2.9%,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等平均提升1.0分。结论品管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保障了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刘华 《现代保健》2009,(6):73-73
妊娠晚期阴道扩张,弹性增强,黏膜皱褶多^[1],有较大的伸展性,分娩时不易发生裂伤,但由于急产,胎儿娩出过快,阴道来不及扩张,易发生裂伤,形成血肿。现就1例因急产致会阴Ⅱ度裂伤而发生阴道及盆壁血肿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方法QC小组活动。结果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3%降低到活动后的9%,达到了活动目标。结论通过QC小组活动,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可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从而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成立多学科协作的品管圈圈组,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从建立透析全程出凝血状态评估体系、精准确定抗凝剂剂量、规范抗凝剂使用3方面进行改进。结果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由4.17%降低至1.60%。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可整合团队优势资源,不但有效降低了血液透析患者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而且建立了个性化透析治疗方案,更好地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临床实际,围绕肾活检并发症发生率高问题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现状分析,认为出血、尿潴留是主要症结,通过现场、现实、现物验证,找出6条真因,广泛拟定对策。从对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优化术前评估流程,制定术前风险评估表;采用多种宣教形式,进行情景模拟反馈训练;改进术后卧床时间及体位;改进活检床等5方面整改,使肾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从6.05%降低为2.42%,取得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