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中的医护配合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60例平均年龄55岁的患者,其中对20例可疑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单独ERCP检查,40例确诊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与EST。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与医师熟练配合,协助医师插管、注射造影剂、取出结石、退管及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手术效果,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通过与医师术中、术后的熟练配合与护理,20例疑似患者经ERCP检查均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本组60例患者中5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的,只有2例并发了急性胰腺炎,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也痊愈出院。结论护士在ERCP及EST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正确及时的高质量护理水平都会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内镜下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依据临床手术指征,对47例胆总管结石的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开窗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45例常规ERCP成功,成功率95.7%,另2例因结石嵌顿乳头深入插管困难者采用乳头开窗术取石成功;一次取结石40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成功6例,总成功率97.8%.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癌2例,急性胰腺炎1例,少量肠道出血2例,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9d.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临床经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提供形态学的依据。方法:30例正常成人腹部标本,解剖观测胆总管、胰管、肝胰壶腹和乳头区长度、宽度,胆总管与胰管的夹角,肝胰壶腹区的血管分布。结果:肝胰壶腹及十二指肠乳头区的营养动脉平均为2.1支,均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其中肝胰壶腹区及十二指肠乳头区9~12点钟处营养动脉的出现率为46.1%(29支)。测量胆总管、胰管、壶腹末端的长度分别为32.1±8.9mm、9.9±3.9mm、12.8±2.9mm;宽度分别为7.2±2.2mm、3.1±0.6mm、7.1±1.4mm。胆总管和胰管间的夹角70%为20°至45°,平均35.4°。结论:本实验的结果为临床在EST中选择切开部位和切开的深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开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方法采用退刀切开法,切口在乳头11点~1点范围内,切开1~2cm,有胆总管结石者再行取石、碎石术.结果 68例EST全部成功,镜下取净结石66例,2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EST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迅速,确切,并发症低,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胆石症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4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2组。A组205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63.9岁;均行EST治疗;按操作方式分为3个亚组,即胆管显影组、胰管显影组、预切开组(困难插管组)。B组237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13例;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64.5岁;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取石治疗92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35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93例,行ERCP插管失败17例。比较A、B两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A组内3个亚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PEP发生率为1.29%,B组为1.0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个亚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不增加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胰管显影及困难插管为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内镜下副胰管插管、十二指肠小乳头切开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成人尸体上对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形态、位置、开口以及与大乳头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为70%。可见明显开口的占55%。小乳头形态有半球形、圆锥形、半颗粒形、扁平形和不规则形。小乳头距离幽门、十二指肠第一环、大乳头的距离分别为(58.69±15.74)mm,(23.21±8.82)mm和(22.75±6.81)mm;大、小乳头开口连线与十二指肠纵襞纵轴线的夹角为(20.80±9.40)°。结论:十二指肠小乳头的出现率与副胰管的发育程度相关,本文结果为内镜下行十二指肠小乳头插管和小乳头切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康复出院9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自我管理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92例肝移植患者每周耐力锻炼为(112.29±52.75)min、每周体能锻炼为(28.44±17.34)min、与医生沟通为(8.69±2.32)分、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实践为(13.71±6.16)分。男性每周耐力锻炼与每周体能锻炼时间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的患者与医生沟通评分高于年龄≥5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下学历每周耐力锻炼、每周体能锻炼高于高中及以上学历,与医生沟通、认知性症状管理与实践低于高中及以上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欠佳,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在调查前列腺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和泌尿外科就诊的9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查。通过询问的方式归纳统计98例研究对象的SPB得分,并对可能影响前列腺癌患者SPB的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临床分期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各影响因素与前列腺癌患者SPB的相关性结果。结果 除去SPB得分<20分的患者,剩下90.82%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PB,98例患者的SPB平均得分为(37.16±11.33)分。本组前列腺癌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临床分期等4个方面的SPB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SPB,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评估影响患者SPB的相关因素,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分析各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当中,75例存在基础性心脏疾病(93.75%),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如下,发热温度≥39 ℃,患病时间范围77 d~89 d,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伴随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根据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好与差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认知水平、服药种类、服药次数及月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患者当中50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好,118例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药物治疗依从性差患者的年龄、服药种类、服药次数高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而疾病认知水平及月收入则低于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年龄大、服药种类多、服药次数多、疾病认知水平低及月收入低是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原因。结论 影响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有很多,应依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具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保证患者血糖水平能控制于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标准四联与三联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标准四联治疗,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标准三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复发率为10.42%,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6%,低于对照组的6.2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炎,Hp根除率较高,复发率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1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72例与认知功能障碍组43例,收集患者的体格检查资料、量表评分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分析可能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与认知正常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SBP、DBP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FPG、FINS、C-P、2hPG、2hINS、2hC-P、HOMA-IR、HbAI、TG、TC、LDL-C、HDL-C、ALB、前白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认知功能障碍组患者的ADL评分、GDS评分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多病共存、多重用药、视力下降、便秘、听力下降的发生率、ICI-Q-SF评分、MNA-S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正常组仅有6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分别有16例、20例、18例、10例、2例患者合并存在1种、2种、3种、4种、5种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组有7例患者未合并并发症,分别有9例、14例、8例、3例、2例患者合并存在1种、2种、3种、4种、5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慢性并发症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发现,仅有舒张压、ADL评分、GDS评分是影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舒张压偏高、日常生活功能低下、存在抑郁倾向是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南充市顺庆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和研究,随机抽取在管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共5614人,观察社区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共5614人,血压控制标准3035人,控制不标准2579人,血压控制率为54.06%。实行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高于一般管理的患者(P<0.05);血压控制标准的平均年龄高于血压控制不标准的平均年龄(P<0.05),但血压控制率与性别无关(P>0.05);对于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病情越重,血压越容易控制(P<0.05);有良好生活方式较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血压易于控制(P<0.05);患者服药种类会影响血压的控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就医治疗频率越高,血压的控制率就越高。结论 对于所有的社区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的普及,重视各种并发症的防治,及时就医治疗,对于社区高血压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痛风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5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尿酸及CRP、IL-6、TNF-α的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血尿酸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法评估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对痛风诊断的曲线下方面积(AUC)、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尿酸、CRP、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CRP(r=0.193,P=0.050)、IL-6(r=0.225,P=0.021)、TNF-α(r=0.342,P=0.000)的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CRP、IL-6、TNF-α联合血尿酸水平诊断痛风的AUC面积分别为0.824(灵敏度为86.30%,特异性为67.30%)、0.811(灵敏度为80.40%,特异性为73.10%)、0.989(灵敏度为100.00%,特异性为96.20%)。结论 痛风患者升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与循环中的炎性因子密切相关,且炎性因子的水平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