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骨科接诊的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性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随访5年有27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为1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复位方式及内固定是否取出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与其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中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受伤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后负重时间,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可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多枚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随访12~60个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骨折侧别、Garden指数、骨折移位情况、内科合并症、术前是否行牵引、复位方法、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和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是否取出等资料,统计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析成人股骨颈术后股骨头坏死高危因素。结果 3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0.3%,其中骨折不愈合45例,股骨头坏死49例。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骨折移位情况、内科合并症及术后开始负重时间、Garden指数、内固定是否取出均为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60岁、骨折发生移位、有严重内科合并症、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小于3个月、Garden指数Ⅲ~Ⅳ级、内固定物取出均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年龄40~60岁、骨折发生移位、有严重内科合并症、过早负重、Garden指数较高、取出内固定物等因素会增加股骨头坏死和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ONFH分为坏死组和存活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受伤后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内固定是否取出、内固定取出时间、股骨头后倾角度、术后骨折复位质量等临床资料,并行单因素及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0例成人股骨颈骨折患者中,41例出现术后ONFH(27.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受伤后至手术时间、Garden分型、股骨头后倾角度、内固定取出时间以及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与ONFH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Garden分型为Ⅲ、Ⅳ型,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为B、C级,内固定取出时间<2年是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ONF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成人股骨颈骨折术后ONFH的发生率较高。BMI、Garden分型、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取出时间均会影响股骨颈骨折术后ONFH的发生。临床应针对相关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进行相关回顾性研究,以明确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的方式,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分析。主要记录的相关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BMI、ASA分级、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间隔、是否进行术前牵引等。依据患者随访相关影像资料对骨折术后的预后进行判断。以空心加压螺钉进行内固定。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股骨头坏死与上述因素的关联。结果 共收集246例病例数据,术后股骨头坏死患者共46例,发生率为18.7%(46/246)。将性别、年龄、BMI、ASA分级、骨折线部位、Garden分型、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间隔、是否进行术前牵引等纳入单因素卡方检验。将单因素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术后股骨头坏死主要与Garden分型、骨折线部位和骨折复位质量、术前牵引等因素相关(P<0.05),其他因素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Garden分型、骨折线部位、骨折复位质量、术前牵引等因素会增加股骨颈骨折患者发生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为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我院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45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电话或复诊随访,共24个月,统计发生股骨头坏死病例。将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调查2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等基本情况,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4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发生股骨头坏死20例,发生率13. 79%,股骨头坏死平均时间(15. 76±3. 54)个月; 2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Garden分型、Garden指数、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是否取出内固定、骨折移位、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年龄、受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等于7 h[OR=1. 764,95%CI(0. 767~6. 565)]、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OR=2. 435,95%CI(1. 043~8. 665)]、负重时间小于3个月[OR=2. 043,95%CI(1. 022~5. 645)]、Garden指数Ⅲ、Ⅳ[OR=2. 231,95%CI(1. 116~5. 976)]、取出内固定[OR=1. 563,95%CI(0. 422~4. 643)]是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受伤至手术时间大于7 h、骨折Garden分型Ⅲ、Ⅳ型、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小于3个月、Garden指数Ⅲ、Ⅳ以及取出内固定均会增加股骨头坏死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2月采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0个月。本组4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90.4%。5例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占9.6%,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预后影响最大因素是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情况和患者年龄。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可莸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骨支撑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疗效。方法对21例行三根钉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经X线、CT、ECT或MRI确诊为股骨头坏死,所有患者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支撑术治疗。依据ARCO分期:Ⅰ期2髋,ⅡA11髋,ⅡB6髋,ⅡC1髋,IIIA1髋,术前及术后所有患者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影像学检查并加以比较。结果随访9~18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73.4±7.2)增加到术后(89.4±7.9),优良率85.2%。结论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支撑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恢复了股骨头前外侧柱的生物力学稳定,促进了坏死病灶的修复,对患者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创伤引发的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而其后续发生的以股骨头缺血坏死为代表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创伤后股骨颈骨折具体的损伤及修复机制仍不甚明了,因此研究股骨颈骨折后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及临床上针对的治疗措施对预后产生的影响,可为预测股骨颈骨折患者未来的预后打好基础,并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手段提供思路。目前主要认为创伤后股骨颈血供不足和相关炎性重建反应是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作用机制,而作用于相关机制的因素则被认为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本文整理了近年来对于股骨颈骨折后续发生坏死相关影响因素的报道。学界主要认为受伤原因、Garden分型等骨折分型方式、内固定方式及复位质量等因素被认为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透视体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2004~2006年间收治的31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行患髋蛙式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病人获平均16.5个月(8~36个月)随访,X线片均示骨折解剖复位,螺钉空间位置良好,后期随访26例骨性愈合,l例骨折不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患髋蛙式位透视下辅助复位可最大程度的复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的关键区别就在于是否切开关节囊,对于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抱有不同的意见,目前尚无统一结论。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置钉内固定修复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复位质量及股骨头坏死率。 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贵州省骨科医院创伤科就诊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02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复位方式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39例,闭合复位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坏死率及复位质量。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差值、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不愈合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切开复位组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闭合复位组,复位质量高于闭合复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切开复位置钉内固定修复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股骨头坏死率较低,复位质量好。尽管表明切开复位有一定优势,但病例数量以及病例研究仍有一定限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复位修复方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Meta分析评价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术后股骨头坏死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或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截止到2018年10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 纳入标准,其中RCT3篇,CCT4篇,Meta 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内固定方式无显著差异(OR=0.71,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的生物力学分析,探讨影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6年10月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对性别、年龄、手术时机、术前牵引、复位质量、术后完全负重时机、Garden分型、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股骨颈骨折疗效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复位质量(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复位质量是影响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空心钉内固定的力学固定效应为骨折愈合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临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修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以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为主,但这些修复适应证的选择及利弊尚存诸多争议。 目的:对比分析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囊减压和全髋关节置换对于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13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类型分无移位型(A组)和移位型(B组);根据修复方式将A组分为闭合复位内固定(A1)、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囊减压(A2)、全髋关节置换(A3),同理将B组分为B1、B2、B3。随访1-3年,从治疗后并发症、治疗后Harris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后下地时间、治疗后负重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A2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A1、A3组,B2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B1、B3组;B2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B1组。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囊减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全髋关节置换,但术后下地时间、术后负重时间较全髋关节置换差。提示对于绝大多数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首选考虑解剖复位,使用可靠的内固定,可优先选用切开复位空芯拉力螺纹钉内固定+关节囊减压治疗,并尽可能在伤后6-12 h内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则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术者经验,按照其适应证综合分析,慎重选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 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 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 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 mm,短缩≥10 mm,短缩≥20 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 mm,平均(5.21±5.49) mm。股骨颈短缩≥ 5 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 10 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 20 mm的发生率为3% (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 5 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 5 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巫娟  张峰  郭莉 《医学信息》2018,(20):78-80,85
目的 研究VEGF和b-FGF在不同病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表达及意义,为临床针对不同病因ANFH进行个性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四川省骨科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为标本30例设为实验组,并按致病原因分为激素组、酒精组、特发组各10例,另选取股骨颈骨折置换的股骨头10例做为对照组,分别观察其VEGF和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见VEGF及b-FGF的阳性表达。实验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间阳性面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VEGF与bFGF表达降低,提示细胞因子与股骨头坏死的修复有密切联系,且不同原因ANFH其致病机制可能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密葆干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住院的接受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的肾虚血瘀型股骨颈骨折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周口服股密葆方。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PCS和MCS得分,术后12个月股骨颈短缩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步行能力,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 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00±2.39)个月,短于对照组的(6.72±3.1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PCS和MCS得分、术后12个月MC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PC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股骨颈短缩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步行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密葆方干预治疗股骨颈骨折短期疗效显著,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患者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及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